王陽明:人走背運時,悟透五句話,令自己煥然一新!

2021-01-07 一夢文化

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即便是被譽為「大明第一牛人」「明朝一哥」的王陽明也不例外。

王陽明的人生同樣充滿了痛苦,處於人生低谷的次數並不少,時間也並不短。尤其是被貶黜到缺衣少食、瘴氣橫行的貴州龍場時,更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人生最低谷。可就是在這一時期,王陽明實現了人生的頓悟和升華。

所以說,對於人生低谷,王陽明非常有發言權,也有不少的智慧。

以下關於人走背運、處於人生低谷的五句話,若能悟透,必能令自己煥然一新,開啟全新的人生!

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

王陽明認為,只要相信自己內心的強大,只要不讓人生低谷時所遭受的苦難浸染自己的內心,那就不會有煩惱。

謫居龍場時,王陽明在《初至龍場無所止結草庵居之》中寫道:「緬懷黃唐化,略稱茅茨跡。」他將在儒佛道思想中所悟出的人生之道轉換為內心的意志,並且巧妙地把思想的粗略處與生活的精微處相結合,用來抵抗面前的人生低谷,如此,他覺得龍場生活也不那麼苦了。

王陽明還告誡僕從,「只要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的」。

試想,在那樣的情景下,王陽明居然還能認為生活是甜的,這樣的超然,令人深深折服,更值得好好學習。

時時微笑,雨打芭蕉也無愁

「芭蕉葉上無愁雨,只是聽時人斷腸。」

這句古詩告訴我們,如果你內心悲觀,那即使外面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你的生活依然是暗淡無光的;而一個內心愉悅,時時微笑的人,卻時刻可以感受到「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美好景色。

王陽明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在人走背運、處於人生低谷時,他沉默過,也失落過,但始終能以微笑直面人生。

這種微笑中,包含著一種他對生命的豁達和內心深處的樂觀。所以,王陽明的心學也堪稱一個以微笑為表象的人生哲學,在當今社會依然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身處泥濘,依然能遙看滿山花開

積極的人,就算身處泥濘,也能看到滿山的花開。

王陽明告訴我們,生活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失去樂觀的心態,而王陽明之所以面對人生低谷依然能保持樂觀的心態,與其對待人生低谷的態度是密不可分的。

在王陽明看來,人生的低谷是值得感謝的,因為它可以很好地磨練一個人,使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成長。

他還認為,不管人生的處境多麼艱難,世界也總會有美好的一面。

正是因為有這樣豁達的心態,王陽明在龍場「日有三死」的兇險環境中才能頓然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這也告訴我們,心態決定一切,好的心態,能讓你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

無執無著,靜享生命的喜與樂

王陽明的一生,絕不算命好,坎坷一直伴隨著他,但無論是面對京都官場的排擠還是窮鄉僻壤的貧寒,他從來不執著和計較。

他認為,人之所以活得疲憊不堪,正是因為對於得到太過於執著,對於榮耀太過於執著。

王陽明的一生,從來沒有對功名利祿執著追求,而是該退則退。因此,他無論在什麼境況下,都能活得坦蕩、豁達、瀟灑。

相反,過於執著的人,往往懷著一顆固執的心,處於順境還罷了,一旦處於人生低谷,就難免會因為死守一個真理或執著於一個問題而受盡苦楚,甚至葬送一生。

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

王陽明第一次參加會試便遭受了重大挫折——沒有考中進士,可他不但沒有傷心難過,而且還豁達地說出了「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這樣哲理深刻的話,足以見其內心的坦蕩和達觀。

第二次會試時,王陽明又因《狀元賦》而再次被排擠落榜。這一次,他依然沒有怨天尤人,依然以瀟灑自如的態度待之。

此時的王陽明,早早地具備了「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的灑脫不羈。

他早已悟得一種人生真諦:一個人活著,不能只接受順境而拒絕低谷,只有能夠接受生活的全部,人生才不至於一無所獲。

王陽明:言行合一,方能無畏

王陽明注重言行合一,他曾寫詩道:"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這一句話用於描述現在的人,再合適不過了。

王陽明被後世的人稱為千古第一聖人,他的「心學」被人們奉為修心養性的真理。

因此當代人真應該好好看看王陽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理解對人生、對生命更好的感悟,找到屬於你自己內心的那個「定盤針」。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想要了了解王陽明更多心學智慧的,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知行合一》這兩本書籍。

《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和核心,裡面通過一些有趣的記載,講出王陽明心學智慧。而《知行合一》是人物傳記,講述了王陽明坎坷的一生,講述他是如何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的。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一位老僧的忠告:人走「背運」時,牢記三句話,好運會不請自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活在世上,誰都難免會遇上走「背運」的時候。  那麼,人走「背運」時,該怎麼辦呢?  曾經,就這個問題,我向一位認識多年的老僧請教。
  • 王陽明制勝法則:想要成大事,悟透三要訣,方可大富大貴
    大家都知道王陽明是我國的心學大師,同時在軍事家、哲學、軍事、教育、書法等領域都有傑出貢獻,他的一生也並不是事事順遂,直言上書得罪宦官劉瑾,差點當場喪命,最後被貶到瘴毒之地,又遭到當地鄉民的排擠。 在貴州龍場,王陽明不斷地思考,磨練自己,終於在龍場悟道,創辦了《心學》。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成大事,需悟透這3個要訣,很多人不知道
    一個男人,如果想要成大事,就要順勢而為,悟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準確抓住時機,即使現在沒有成功,早晚也會出人頭地。王陽明,一代心學大家,哲學家、軍事家。一個「心學大師」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勝利,可見王陽明是一個擁有智慧的人。
  • 王陽明:人若想成大事,需悟透這一「天規」,否則一事無成
    王陽明認為,人如果想成就大事業,就要悟透一條「天規」——凡事靠自己,否則將一事無成。1508年,王陽明因為上書為被當時掌權的宦官劉瑾逮捕的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人求情,結果被劉瑾流放到當時的蠻荒之地——龍場。王陽明剛到龍場,隨從就因為當地惡劣的環境病倒了。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方可大富大貴
    男人要想幹大事,順勢而為,悟透發展規律,抓住時機,就算現在沒有成功,早晚也會出人頭地!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智慧的人。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才有可能大富大貴哪個男人不想要有成功的事業還有美好的家庭?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很多男人已經年過40歲,但事業還沒有起色,一事無成,有的男人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了出色的成就。有句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但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和別人差這麼多?甚至能力比他好,人生卻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王陽明:一個人若想成大事,要悟透這一「天規」,否則一事無成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不是靠求人,也不是靠借力,而是……靠自己;一個人,要想成大器,需悟透這一天規,否則,會一事無成,這句天規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求人不如求己」。心學大師王陽明對此非常認可,而他成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求人不如求己的過程。1508年,王陽明上奏諷刺當時掌權的權閹劉瑾,結果被劉瑾流放到當時的蠻荒之地——龍場。龍場的環境非常惡劣,剛到那裡,王陽明的隨從就病倒了,王陽明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照顧隨從,熬藥,打掃衛生,什麼都做。
  • 【村田學堂】悟透自己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處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走上坡路時,往往把自己估計過高,認為一切都能唾手可得,甚至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身價的一部分而喜不自勝。走下坡路時,又往往妄自菲薄,把自己估計過低,把困難和不利看作是自己的無能,而實際上是被怯懦的心態掩埋了自己鮮活的生命。悟透自己,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人一旦有了自知之明,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 這3句話,就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若能悟透,前程無量
    一提說心學,大家馬上就想到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他被明武宗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期間,在惡劣的環境中,不斷進行思想的洗滌和開悟,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即後來代表王陽明哲學思想的「知行合一」。
  • 人生低谷時,悟透這4句話的人,可觸底反彈,福報自來!
    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片坦途,這輩子,總要受些磨難,受些苦楚。能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魯迅先生說:前路很長,也很艱難,但是不要怕,不怕的人才有出路。人生低谷時,不要灰心,不要氣餒,堅持去做,終究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人生低谷時,悟透這4句話的人,可觸底反彈,福報自來!
  • 王陽明:「男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能出人頭地
    王陽明:"男人"在沒錢沒人脈時,牢記這2句話,再窮也能出人頭地人是一類極為矛盾的生物,強大的惰性與很大的潛能在身體內並存,在沒有壓力的情形下,人便會越來越極為散漫,辦事磨磨蹭蹭,安於現狀,實足1個平庸之輩。而釋放了相應的負擔和逼迫以後,持續朝著一個總體目標勤奮,人的潛力才會被調動出,顯出有別於普通人的方面。
  • 悟透自己(好文)
    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走上坡路時,往往把自己估計過高,認為一切都能唾手可得,甚至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身價的一部分而喜不自勝。走下坡路時,又往往妄自菲薄,把自己估計過低,把困難和不利看作是自己的無能,而實際上是被怯懦的心態掩埋了自己鮮活的生命。人一旦有了自知之明,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一個人太強勢,不管出發點是不是好的,定會受到傷害。
  • 悟透自己
    經過上半年的煎熬,人生還是慢慢挺過來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挺住,才能看到美好。就像村上春樹所說:人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眼前的風景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只要我們一直向前走,天,總會亮。
  • 老僧的告誡:夫妻緣盡時,悟透這三句話,學會隨緣放下
    曾聽人講:「愛情是人間的奢侈品,遇見了是幸運,遇不到是常態。」年輕時我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但如今見多了男女之間的感情,讓我改變了對這句話的認識,尤其看到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更是讓我深有體悟。夫妻緣盡時,悟透這三句話,學會隨緣放下,人生方能走回正軌。」01我執過重的夫妻,情深緣淺老僧說:「我執過重的夫妻,情深緣淺。」
  •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卻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
    成大事的人,都掌握了一個技能,而王陽明卻用了25年時間才悟出來自西漢時期起,儒家學說就奠定了正統的地位,到了宋朝時期,儒家文化更是達到了巔峰,朱熹、周敦頤這些儒家知識分子,開始提出「存天理去人慾」的核心思想。自此之後,理學開始進入朝堂,到了明朝時期,理學再次迎來了又一個巔峰,當時,要想入朝為官,必須學理學,考科舉。
  • 弘一大師:人生不順時,悟透「改過十訓」,遇見最好的自己
    很多人在跌入低潮,走背運時,很難理解甚至接受自己的現狀。一番追問、探索無果,到頭來只能歸結於命運,或許是流年不利,抑或是天公不作美。但事實並非那般簡單,有時「水面」看似波瀾不驚,但「水下」早已暗流湧動。或許早已經註定了的運勢起伏,只是人傻傻不自知而已。
  • 《餘歡水》:中年人走背運那幾年
    當我已經渲染了中年人走背運那幾年的悽慘後,接下來就要進入喜聞樂見的帶貨環節了:要麼快來找我算命,看看絕望的背運還有幾年才能結束;要麼就是趕緊準備一套逆天改命結束背運的改運秘法,價格只要九千九百九十八。可是很遺憾,以我的親身經驗來說,當我們進入背運的至暗時刻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還是:熬。
  • 當你負債纍纍,人生落魄時,「悟透」這三句話,遲早會鹹魚翻身
    這位沒有如願的人,往往沒賺到大錢,反而虧了大錢,導致負債纍纍,人生落魄。如果你也很不幸,成為了這「落魄」隊伍中的一員,內心無疑是非常痛苦和鬱悶的。面對自己背負的巨額負債,不知道要等何年何月才能還清,該怎麼辦呢?要如何去面對呢?我先不說方法,先說說我自己的真實經歷吧!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低谷中創造的,比如說著名的龍場悟道。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牢記王陽明下面的這2句話,註定是人上人,早晚飛黃騰達。能大器的人已一定是能堅持自己內心並不斷努力去做的人。在人生低谷中不要只會抱怨命運不公,而是修煉好內心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耐心等待,這是王陽明心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處世理念。男人慾成大器,其過程正如做飯煲湯的過程,只有火候到了,做出的食物才會味道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