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別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辯理

2021-03-02 十點讀書

你有沒有碰到過這種人:

知道了別人的傷心事,不顧及他人,非要廣而告之;

只見過別人一面,就能數落出他無數的缺點;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卻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非得爭出個一二三來。

有句話這樣說:「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

學會適時地閉嘴,對人對已都好。

看破不說破,是一種善良

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幕:

德善、阿澤、狗煥和娃娃魚四人一起到餐廳吃大餐。

在吃飯期間,德善上了兩次衛生間。

第一次上衛生間時遇到了暴露狂,她嚇壞了,躲在樓梯間哭。

第二次上衛生間前,她猶豫再猶豫,實在忍不住了才敢上廁所。那一段路,她走得戰戰兢兢,生怕再碰到暴露狂。

阿澤察覺到她的害怕,於是默默跟著她。當她發現後,阿澤卻說:「我是出來抽菸的,我就在這裡,你趕快去吧。」

寥寥數語讓她害怕的心瞬間平靜下來。

這一幕劇情至今仍刻在我的記憶中,不能忘懷。

阿澤知道德善害怕,更知道她自尊心很強,不願意在眾人面前示弱。所以,他沒有戳破德善的心思,反而小心翼翼地用更為妥帖的方式保護她。

有時候,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溫暖的善意,而在某些時刻,這種善意往往能保護別人。

曾聽過一個故事:

孩子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需要交錢,但是家裡已經沒有餘錢。她媽媽鼓起勇氣去朋友家,想要借些錢。

可她到朋友家後,怎麼也張不開嘴,只好垂頭喪氣地回家。

晚上,朋友給她送來一籃子吃食,她把吃食提到廚房整理時,才發現籃子底藏著一個信封,裡面有些錢和一張便條。

原來朋友早已猜到她的來意,又怕她難為情,所以用這種方式幫她解決燃眉之急。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當我們看出這些苦衷時,與其說出口,不如做到位。

因為真正高情商的人,永遠不會把對方置於難堪無措的境地。

恰如黃渤說的:「其實有的時候,所謂高情商,是你不想傷害別人。」

面對別人的難處,不要嘲笑,更不要苦苦相逼,而是要給他人留幾分餘地。

看破不說破,既能顧及他人的體面,又能讓自己內心更加豐盈。

知人不評人,是一種修養

高中時,曾遇到過一位同學,他每天最大的「樂趣」是說別人的閒話。

「哎呀,xxx連作文兒都寫不好,又被老師k了一頓。」

「哎呦喂,你知道嗎?今天xx發言的時候出醜了。」

「哎呀,xxx連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真是差勁。」

次數多了,原來與他交好的同學漸漸地都疏遠了他。

有一次,他正靠在走廊上,說某位同學的糗事。那位同學剛好走過,當即停在他面前,大聲說道:

「你天天咋這麼能呢?小嘴叭兒叭兒的,觀察還挺細緻,要是做題也那麼細心,成績是不是得上天啊。」

話剛說完,「噗嗤……噗嗤……」四周的同學都忍不住笑出聲。

老話說得好:不知全貌,不予置評。

可現實往往相反。

有時候,我們把別人的糗事當八卦,肆意嘲笑,卻不曾想過會對當事人造成什麼傷害。

有時候,我們憑著自己的感覺評價別人,卻忘記了所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面,並不是全部。

有時候,我們覺得別人這裡有瑕疵,那裡做得不夠好,卻從未想過自己是什麼樣子。

突然想起《論語》裡的一句話: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無比贊同。

在你評價他人之前,不妨問問自己:「難道我就做得很好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閉上嘴,然後低下頭來走好自己的路。

作家韓寒說:「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閉嘴,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應該閉嘴。」

知人不評人,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負責。

知理不爭論,是一種智慧

曾讀過一首詩:

我見世中人,開口便講理。

講理與人爭,還是不明理。

多爭理在伊,少爭理在你。

爭人所不爭,不爭之爭矣。

確實如此,大多數人喜歡爭個高下。殊不知,知理而不爭,才是一種大智慧。

在漢武帝執政時期,宰相公孫弘深刻詮釋了這種智慧。

同朝為官的汲黯時不時地針對他。

公孫弘生活節儉,常年蓋布被。

當汲黯得知他的生活習慣後,卻在朝堂上對漢武帝說:「公孫弘每月的俸祿並不低,還成天蓋布被,真是譁眾取寵,裝模作樣。」

皇帝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是事實嗎?你為何不爭辯呢?」

公孫弘答道:「是的,他說的是事實。」

又有一日,公孫弘提前與大臣們商議事情,統一好想法,但是向皇帝稟報的時候,他想到新的思路。

於是,他將新想法匯報給漢武帝。

汲黯聽完後,特別生氣,在朝堂上斥責公孫弘:「明明已經商量好的,你卻臨時變卦,實在是不忠。」

面對眾人的指責,公孫弘不曾反駁,亦未爭辯,始終保持沉默。

後來,皇帝私下問他:「明明你在朝堂上說的是對的,但是大臣們指責你的時候,你為何不爭辯呢?」

公孫弘擲地有聲地說:「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此後,漢武帝對他愈發信任。

認知不同,不要較勁;層次不同,不必說服。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自怯終於強者弱,不爭乃是勝之基。」

與其浪費時間陷入無謂的爭論,倒不如做好自己,該幹嘛幹嘛。

內心篤定的人,從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他們知道人生中什麼才是重要的。

用心做好那些重要的事情,敢於放開次要的事情。

知理不爭論,不僅能獲得他人的信任,也能見到更廣闊的天地。

朱柏廬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大喇喇把別人的秘密說出來、肆意評價取笑他人、只為一件事情就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

當下是爽快了,可是卻不曾想過這樣往往是先傷人後傷己。

就像莎士比亞說的:「你的舌頭就像一匹快馬,它奔得太快,會把力氣都奔完了。」

與其等到以後弄出無法挽回的局面,不如從現在開始修煉自己。

學會看破不說破,給雙方留幾分餘地。

學會知人不評人,好好提高自身修養。

學會知理不爭論,專注於更重要的事。

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恍然大悟)
    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恍然大悟) 有一種大智若愚, 就是知人不評人,
  • 有一種修養: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
    誠然,人人都有一張嘴,能說話,不代表會說話;說得多,不代表說的對;很多時候,口沫橫飛,比不上適時的沉默。正如海明威說的那樣:「人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會說話,是一種本事;懂得適時沉默,守口如瓶,是一種修養,也是人一生中最難的修行。很多人喜歡上看《朗讀者》,是因為董卿。
  • 知人,不評人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有時候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知道事情的全部。面對未知的事情,面對道聽途說的事情,少做評論,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後來,電視臺來採訪,健身房的人議論紛紛,有的說她是因為丈夫出軌,想要挽回丈夫;有的說她是要身材不要性命,過度減肥鍛鍊而去世。對於這個事件,網上也有很多人譏諷嘲笑。後來醫院出來澄清,原來是她兒子要肝移植,她鍛鍊是為了減去脂肪肝,救兒子的命。為了儘快手術,這位大媽在2個月內從180斤減到140斤,她每天沒日沒夜鍛鍊,才導致了過勞死亡。
  • 知事不言 知人不評
    遇到這種人,沒有別的,遠離就對了。第二類人:有追求,無底線。比如說,曹操。他們有遠大的追求,卻為了達到目的,能使用各種手段,毫無顧忌。這種人如果生在亂世,是梟雄。但也是非常危險的合作夥伴,因為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阻擋他們的發展,而受到傷害。
  • 職場:知人不評人,離職不刪人,這才是聰明人的常規操作
    職場:知人不評人,離職不刪人,這才是聰明人的常規操作職場生活是一個大環境,不同於你的家庭生活,職場生活一般來說會少一些溫暖瑣碎,更多的是一些爾虞我詐。你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工作的難題,更多的還要面對社交的難題。
  • 看破,不說破!
    學說話很容易,只需一兩年。學會說話不容易,也許一輩子。 看破不說破,對人是一種尊重,看透不說透,對己是一種保護。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說話不經思考,凡事脫口而出,在無形之中讓人難堪,把人得罪。只有真正聰明的人,才會深思熟慮,謹言慎行,凡事看的透徹,卻隻字不提,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 徐貪德一家人:屈原村孝老敬親知理開明的榜樣
    屈原村徐貪德、徐貴德、徐賢德、徐翠華兄妹四人孝敬父母,盡最大能力為父母提供舒適的生活,在父母生前噓寒問暖、端茶送水,做到了不留遺憾
  • 人最大的修養,是知人不評人!
    知人識人,已經很難。然而更難的是,在知人之後管住自己的嘴,不對他人的生活妄加評論,橫加幹涉。說到底,這是一種無聊的虛榮心在作祟:看著別人不如意,自己就當是過得很如意了。在人世間,最貼心的一句話永遠是:我懂你。
  •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深度好文)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類人,隨意評價別人,背後議論別人,把別人的事情當做八卦的樂趣和談資。而真正成熟有格局的人,卻能做到: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當記者採訪同一個健身房的人時,關於她的八卦驟然四起。後來,關於我不是親生的這個事實,大家也都不藏著掖著了。過年過節的時候,親戚總會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囑咐我:「雖然你不是你媽親生的,但你媽待你就像親生的一樣。」「如果親生父母找上門來,要有良心,可別跟著跑了啊。」這些人表面上是在關心我,實則一字一句都在重複揭開我的傷口,讓父母也跟著流血。
  • 人最大的修養,是知人不評人,不懂別人就少說話,議論最掉價
    人最大的修養,是知人不評人,不懂別人就少說話,議論最掉價1:人生的確是很艱難的,一生順風順水那是極少數的幸運兒。但在我經歷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之後,我發覺,堅強是唯一的解決方式!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2:孤獨總是那麼讓人依戀,讓人忍不住回眸凝望,甚至讓人總是在痴痴地回味著那個心痛的瞬間。3:有時候,你明明就是一杯白水,卻被人硬生生逼成了滿肚子憋屈的碳酸飲料。人一生遇見太多人,只要內心澄明,就永遠不用討好一個不懂你的人。
  • 人這一生,要三次渡自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叔,ID:yeshuvi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百年,一念一輪迴,不過是教人如何取捨。眾生皆苦,唯有自渡。做好自己的擺渡人,修好一顆清淨的心。1.年少渡情有人說,年少時愛對人是一生,愛錯了就是整個青春。不知道有多少人,年輕時喜歡的那個人,能陪自己走到最後。我們都曾年少輕狂過,所有的珍惜都要靠失去才懂得。那個教我們成熟的人,是無數爭吵和眼淚學會的。他靠傷害你長大,卻把溫柔和體貼給了後來的人。愛情中最諷刺的無非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 知人知面不知心
    陳老爺有些訕訕的,潘氏也不敢抬頭看人,薛氏哽咽著道:「認識這麼多年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家,你們不是不清楚,當年我們老爺寧可自己不吃不用,也要拿錢接濟朋友和窮人,所以才會在昌黎城破的時候有那麼多的人肯幫他。城都破了,大家都顧著逃命,還有人肯聽他的話,去給你們家傳信,幫著你們逃走,你們怎麼能這樣沒良心呢?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1-20 21:07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 碰到一條略有趣味的朋友圈,評論牛 逼太誇張了,但評論哦又太冷淡了,不如點個讚吧。
  • 看破不說破,才是聰明人做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看清很多事情,作為旁觀者有的人忍不住就會讓他說出來。擔心當事人受騙。如果每次你都將他放在心上,只會讓自己的心疲憊不堪,無法愉快過自己的生活。水深不語,人穩不言。古人所謂的看破不戳破,就是讓我們明白一些事情的時候,不一定非要說出來,不一定非要指出別人的錯誤,只要自己心裡知道。因為很多時候你自認為你明白了,但其實當事人心裡更明白,只是他們在裝傻。周圍的人也明白,但他們更明白,當事人在裝傻,所以聰明的人都不願意說出來。
  •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知人不言盡,責人不苛盡!
    曾國藩曾說:「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 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把握分寸,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妄加評論。 殊不知,你的一句惡言,對別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你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
  • 不抬槓的人,最值得深交(深度好文)
    總喜歡在言語上勝過他人的人,不過都是用慣了「槓精思維」,把抬槓當成了本能。人到中年,瑣事纏身,生活無非就是追求兩個字:舒心。近些年,才漸漸發覺:和不抬槓的人相處,能解決人生90%的煩惱。與人交往,最怕遇見許幻山這種人:你跟他談情感,他跟你講道理,你跟他講道理,他說你講的不對。作家李小墨說: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愛抬槓的人,從來不追求對錯,他們只喜歡一味的打壓別人,「贏」就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 不抬槓的人,最值得深交
    記得新東方名師李笑來講過一個案例: 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堅信「地球是平的」,還為此專門成立了「地平協會」。 你指著地球儀跟他說「地球是圓的」,他會說「這都是假的,人造出來的東西。」 你把太空人在太空拍的照片拿給他看,他會繼續反駁:「對啊,照片明明就是平的嘛。」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正義的事業是任何人都攻不破的——評美國一些人...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人民日報6月21日署名文章:正義的事業是任何人都攻不破的——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下)  國紀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 人心難懂,知人知面不知心
    再風光的人,背後也有寒涼苦楚;再幸福的人,內心也有無奈難處。誰的人生都不易,笑人等於笑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最窮無非討飯,不死總會出頭。誰的人生十全十美,誰的生活沒有薄涼,誰敢保證一直都是人生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