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不言 知人不評

2021-03-03 三一維度

第一類人:無追求,無底線。

比如說,大部分的地痞無賴,無視法律底線的犯罪分子。

       遇到這種人,沒有別的,遠離就對了。

第二類人:有追求,無底線。

比如說,曹操。

他們有遠大的追求,卻為了達到目的,能使用各種手段,毫無顧忌。

這種人如果生在亂世,是梟雄。但也是非常危險的合作夥伴,因為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阻擋他們的發展,而受到傷害。

                           不 得 不 防   !

第三類人:無追求,有底線。

這些人就是數量最多的普通人。

他們懂得凡事有可為,有不可為。在成事與越界之間,往往會選擇前者,而安於平庸。

第四類人:有追求,有底線。

這類人是真君子。

尤其在社會秩序良好、法制健全的情況下,他們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群。

              知事不言      知人不評

             是生而為人應有的善良

有一位高僧說:

          「  他人是非,不如不言;

              虛偽之言,不如不言;

              人云亦云,不如不言;

              言而無信,不如不言。」

雖然開口講話是人的天性,但閉嘴不言卻是一種修養。

真正的智者,懂得少說多聽,適時保持沉默。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而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思維模型。

相關焦點

  •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深度好文)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類人,隨意評價別人,背後議論別人,把別人的事情當做八卦的樂趣和談資。而真正成熟有格局的人,卻能做到: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當記者採訪同一個健身房的人時,關於她的八卦驟然四起。後來,關於我不是親生的這個事實,大家也都不藏著掖著了。過年過節的時候,親戚總會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囑咐我:「雖然你不是你媽親生的,但你媽待你就像親生的一樣。」「如果親生父母找上門來,要有良心,可別跟著跑了啊。」這些人表面上是在關心我,實則一字一句都在重複揭開我的傷口,讓父母也跟著流血。
  • 知人,不評人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有時候作為旁觀者,我們很難知道事情的全部。面對未知的事情,面對道聽途說的事情,少做評論,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後來,電視臺來採訪,健身房的人議論紛紛,有的說她是因為丈夫出軌,想要挽回丈夫;有的說她是要身材不要性命,過度減肥鍛鍊而去世。對於這個事件,網上也有很多人譏諷嘲笑。後來醫院出來澄清,原來是她兒子要肝移植,她鍛鍊是為了減去脂肪肝,救兒子的命。為了儘快手術,這位大媽在2個月內從180斤減到140斤,她每天沒日沒夜鍛鍊,才導致了過勞死亡。
  •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深刻)
    世事洞明的人,通曉世情冷暖;人情練達的人,不讓他人難堪。有時候,明知故問的嘲諷,比聲色俱厲的責難,更讓人心寒。別人的短處,心知就好,不必揭穿;未愈的傷口,若不能醫,切忌撒鹽。成年人的世界裡,面子可以自己看輕,卻不能不留三分給別人。知人不必言盡,責人不必苛盡,知人不評人,知事不鬧事。
  • 看破別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辯理
    你有沒有碰到過這種人:知道了別人的傷心事,不顧及他人,非要廣而告之;只見過別人一面,就能數落出他無數的缺點;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卻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非得爭出個一二三來。有句話這樣說:「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學會適時地閉嘴,對人對已都好。
  •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知人不言盡,責人不苛盡!
    曾國藩曾說:「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 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把握分寸,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妄加評論。 殊不知,你的一句惡言,對別人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你善待別人,別人才會善待你。
  • 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恍然大悟)
    知人不評人,方為人上人(恍然大悟) 有一種大智若愚, 就是知人不評人,
  •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下篇德經第五十六章【原文】      知[1]者不言
  • 小國寡民與知者不言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掌握真知的人,往往並不強調和傳播。注意,不是不傳播,而是不強調,會輕描淡寫地說出來,能不能得到真實有效的訊息,全在聽者悟性。但是again,由於噪音式訊息太多,而人們成見滿懷自視甚高,這些被傳播出來的真知,往往被迅速淹沒在更多似是而非的訊息之汪洋大海之中了。這種「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狀態,幾乎是跨行業地存在。
  • 職場:知人不評人,離職不刪人,這才是聰明人的常規操作
    職場:知人不評人,離職不刪人,這才是聰明人的常規操作職場生活是一個大環境,不同於你的家庭生活,職場生活一般來說會少一些溫暖瑣碎,更多的是一些爾虞我詐。你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工作的難題,更多的還要面對社交的難題。
  • 【易國學9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是說,聖人用無為來處理事情,用不言來施行教化。聖人當然是知者、智者,因此他們是知者不言、智者不言,而且行不言之教。這就是不發號施令,而是以行動說話,因勢利導,潛移默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中的知」同於「智」,即表示智者,也即得道者。那麼整體意思就是明智的人不隨便說話,而亂發議論的人是不明智的。還有一層意思是,智者(聖人)不任意發號施令,發號施令的人不是智者。
  • 道德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 有一種修養: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
    誠然,人人都有一張嘴,能說話,不代表會說話;說得多,不代表說的對;很多時候,口沫橫飛,比不上適時的沉默。正如海明威說的那樣:「人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會說話,是一種本事;懂得適時沉默,守口如瓶,是一種修養,也是人一生中最難的修行。很多人喜歡上看《朗讀者》,是因為董卿。
  • 知人不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苛盡,苛盡則眾遠!
    同樣的,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尤其是在交談時,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說到什麼程度上,這個「度」是需要被仔細拿捏的。許多情況下的「知人不言盡」、「責人不苛盡」,既是一種免受埋怨的自保行為,更是延續友誼的君子所為。
  • 《道德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中講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今天和大家聊聊對這句話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學習老子的智慧。
  • 了了講解道德經56章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我們常說我知道了,這個道比喻的是真正的真相,而在幻相裡我們說的知道,當然是知道幻相,但是知道的真正意思是知真相,道是我們的真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一句我們經常用,不願意聽真理的人往往都會說:知者不言,你給我閉嘴,知道的人才不說呢。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1-20 21:07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是什麼意思? 不知評什麼式點讚: 碰到一條略有趣味的朋友圈,評論牛 逼太誇張了,但評論哦又太冷淡了,不如點個讚吧。
  • 人最大的修養,是知人不評人!
    知人識人,已經很難。然而更難的是,在知人之後管住自己的嘴,不對他人的生活妄加評論,橫加幹涉。說到底,這是一種無聊的虛榮心在作祟:看著別人不如意,自己就當是過得很如意了。在人世間,最貼心的一句話永遠是:我懂你。
  • 人最大的修養,是知人不評人,不懂別人就少說話,議論最掉價
    人最大的修養,是知人不評人,不懂別人就少說話,議論最掉價1:人生的確是很艱難的,一生順風順水那是極少數的幸運兒。但在我經歷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之後,我發覺,堅強是唯一的解決方式!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2:孤獨總是那麼讓人依戀,讓人忍不住回眸凝望,甚至讓人總是在痴痴地回味著那個心痛的瞬間。3:有時候,你明明就是一杯白水,卻被人硬生生逼成了滿肚子憋屈的碳酸飲料。人一生遇見太多人,只要內心澄明,就永遠不用討好一個不懂你的人。
  • 智者不爭,仁者不責,善者不評
    李尚龍恍然大悟,立刻轉身衝出去,改籤了最近的航班。等他們準備登機時,打口水仗的人群才開始湧向改籤處,可惜的是,已經沒有當天的票了。卡耐基曾說:「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沒有結果的事,一味爭論,只會自尋煩惱;無關緊要的人,始終強辯,只會自我消耗。
  • 夜讀 | 智者不爭,仁者不責
    沒有結果的事,一味爭論只會自尋煩惱;無關緊要的人,始終強辯只會自我消耗。浪費的時間,本該交給重要的事;難得的好心情,應該留給值得的人。事情有輕重緩急,認知分三六九等。在雞毛蒜皮的瑣碎上爭高下,只會拉低格局;與層次不同的人辯輸贏,只會浪費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