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十六章》中講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今天和大家聊聊對這句話的感悟,和大家一起學習老子的智慧。
這句話的意思,很容易被誤解成本來知道,卻裝作不知道,不肯說給別人聽;本來不知道,卻胡編亂造地講給別人聽,這屬於裝傻、裝蒜,不是老子想表達的意思。
老子這裡的「知者」,指的是明白大道的人。如果真的是個修道人,他不會到處去給人講道的。道是不可道的,只有在實際的行為當中去體悟,去驗證,去精進。
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釋迦牟尼佛說他四十九年,沒說過一句佛法,其實他們講的都不是「道」,而是告訴我們怎樣去感悟「道」,去認識「道」。所以佛經常用船來比喻佛法,船是幫助我們到達彼岸的工具,一旦上岸,就不需要船了,刻意把船放棄掉了。如果到了岸邊,還要背著船行走,不是自討苦吃嗎?
正如佛法中常講的「手指指月,指非月」,千經萬典,指向的都是「道」,但不要把這些經典當成「道」,不要以為把這些經典都能背下來就算悟道了。
真正的道,就在日常生活之中,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而不是停留在經典上,停留在口頭上。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都在談經論道,卻不能落實到生活實際當中,一遇到事情,就把剛講的道理都拋到腦後去了,完全變了一個人。那他講的這個「道」,就純屬是在浪費時間,自欺欺人。
所以老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我們不要執著於文字、語言,不要把太多時間花費在言語、文字方面,不要和別人爭論,真正的修行人,關鍵是行,而不是說。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淺層次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有智慧的人,往往不輕易開口;說話隨便的人,往往就沒有智慧。
舉個例子,以前末學非常喜歡下棋,遇到棋攤就邁不開腳,無論出差哪個城市,都是先去路邊看看有沒有棋攤。棋攤有個特點,就是人多,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服誰,經常爭得面紅耳赤,非常熱鬧。去棋攤上,一來可以下棋,二來可以看熱鬧,很好玩。
棋攤上說話最多的,往往都是只看一步棋的,棋藝最差的,他好不容易看到一步好棋,一定要喊出來,總怕自己這邊貽誤戰機。其實他這步棋大家都看到了,接下來說話的第二個人,就是看兩步棋的了,他會狠批剛才說話的那個人:「真是臭棋簍子,只看一步棋」,然後說的第一個人理屈詞窮,不敢吭聲了。
其實他們是五十步笑百步,人家下棋的人,根本就沒聽他們說,人家早就看到五步之外了,只是人家不說出來而已。為什麼不說?一,就算說了,這些看一步兩步的人也聽不懂;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能看五步之外,人群中可能還有看十步之外的,你說出來,不是讓人家笑話嗎?
所以真正棋藝高超的人,往往觀棋不語,越是話多的,往往就越是臭棋簍子。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和下棋一樣。很多人總是一驚一乍的,看到一點情況就大呼小叫,妄加評論,其實是在顯露自己的膚淺和無知。很多事情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妄下論斷,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