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給大家推送的:學霸加餐|10本優秀的語言學書籍和推薦語,反響很好,有學妹私戳我說還有什麼語言學必看的電影?學姐們就實力寵大家哈哈哈哈,這不就來了,趕緊趁著現在複習不進去(不是)看起來吧。
語言學和電影有什麼關係呢?
語言學對電影的影響自不必說,上個世紀因為結構主義的盛行,許多學科受到語言學的影響,電影也不例外。比方說誕生了一個叫「電影語言學」的理論(運用語言學範疇研究電影表現手段的理論)。
電影對語言學的影響,僅舉一例:愛森斯坦受漢字啟發而發明了蒙太奇理論,現在又有人反過來拿該理論研究漢字。
筆者關注的是,有些電影或圍繞著某個語言學話題展開,或以語言學家為主人公,或展示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語言現象,這些都值得語言學專業的師生格外關注——將來或許有學生受此影響走上語言學道路乃至成為大家,這也算是電影能對語言學做的最大貢獻了。
下面列出十部電影,甄選標準有學姐個人的主觀因素,也相對地考慮到了評分和流行度。評分和劇情簡介來自豆瓣電影。想了解更多的冷門佳片,可以參考末尾給出的連結。
第1部:依然愛麗絲
Still Alice (2014)
豆瓣評分:7.9
劇情簡介:
愛麗絲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大學語言學教授,和丈夫約翰結婚多年,感情一直十分要好,兩人生養了三個孩子莉迪亞、斐格利亞和湯姆,每一個孩子都健康長大。五十歲那年,愛麗絲遭遇了生命中最大的變故,起初,她只是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有些退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退化越來越嚴重,經過醫生的診斷,她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病。豐沛的感情,珍貴的記憶,睿智的思想,愛麗絲漸漸的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一切,然而,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下,她並沒有失去活下去的希望,勇敢而又堅強的迎接新的一天。
推薦理由:
記憶對語言來說太重要了。主人公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演講中說:「我想向各位證明的是,通過觀察兒童習得某種語言所有——所有——我不該喝那杯香檳的——所有詞彙的步驟,我們能夠獲得關於記憶和運算之間關係的重要信息,而這正是交流的必有要素。」沒有了記憶,別說交流,一切都成了空談。主人公本來可以以自身為實驗對象,獲得一些語言學方面的新發現,這樣就能和上述演講呼應起來,但是記憶這個東西太基礎了,她甚至都記不起以前自己是幹啥的。看了這部電影你可能會第一次發現自己是有記憶的。
第2部:愛麗絲夢遊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1951)
豆瓣評分:8.4
劇情簡介:
金髮碧眼的小女孩愛麗絲天生愛幻想,枯燥且沒有圖畫的書籍最令她煩惱。這一天,愛麗絲在野外看見一隻穿衣戴帽、匆匆趕路的兔子。出於好奇,她跟著兔子鑽進了一個樹洞,繼而掉落到一片未知的奇幻世界。在這裡,愛麗絲的身形忽大忽小,還遇見了搞怪的雙胞胎兄弟彈彈丁和彈彈當、癲狂無比的瘋帽匠和三月兔、以及來無影去無蹤的妙妙貓,由此引出了不少的笑話和奇遇。當然,最令愛麗絲感興趣的還是那隻慌裡慌張趕路的兔子。在它的引領下,愛麗絲來到了紅心皇后的城堡,更大的冒險等待著她……
推薦理由:
由原著改編的電影不少,最新的蒂姆·波頓版改動太大,而這部迪士尼動畫更忠實於原著。原著是個語言學寶藏,這部忠實於原著的電影當然也值得一看。有興趣可參考筆者的專門文章「《愛麗絲》是個語言(學)寶藏」:https://www.douban.com/note/681984943/
第3部:沒有青春的青春
Youth Without Youth (2007)
豆瓣評分:7.6
劇情簡介:
1938年,年逾七十的哲學教授多米尼克•馬泰本打算自殺,卻被閃電突然擊中。嚴重燒傷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羅馬尼亞醫生斯坦庫裡斯庫教授的救治,痊癒後,多米尼克竟發現自己返老還童,並分裂出另外人格。不僅如此,多米尼克還具有夢中學習、透視、意念移物等特異功能。為了躲避納粹醫生魯道夫的追蹤,多米尼克化名輾轉於瑞士、羅馬尼亞、馬爾他、印度等地,直到二戰結束。六十年代,某次登山時多米尼克遇見一名叫做維拉尼卡的女子,與他年輕時的未婚妻蘿拉一模一樣。維拉尼卡及朋友山中遇險,被多米尼克救治後便擁有了夢中追溯語言起始的能力,卻因此加速衰老。多米尼克一方面希望維拉尼卡助他完成語言及時間起源的著作,一方面又不願看到愛人因此早夭,矛盾中痛苦不已……
推薦理由:
這部電影和語言起源有關係。巴黎語言學會曾明文規定,拒絕接受任何討論語言起源問題的文章,因為當時推測的成分太多了。現在雖然可以以更開放的心態來討論這個問題了,但要重建歷史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以想像,要是有許多古人穿越而來,他們會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研究都猜錯了。電影中的主人公就不是靠推測,而是靠穿越回來附於女主人公的叫作Rupini的古印度人,雖然追溯語言起源的工作變得簡單多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那就是愛人的青春逝去。這部電影出自大導演科波拉,雖然語言起源的問題貫穿始終,但卻是服務於他要表達的不知道什麼思想的,所以如果要看語言起源,一遍就夠了;要看懂整部電影,十遍也難說。
第4部:知更鳥不歌唱
Mockingbird Don't Sing (2001)
豆瓣評分:8.1
劇情簡介:
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貝斯,把只有四歲的小女兒卡蒂囚禁起來虐待。八年過去,卡蒂已經十二歲,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不會說話,溫順的妻子斯坦蒂為了挽救小女兒的生命,帶著卡蒂逃了出來並向警察求救。在大學主修語言學的學生桑德拉在格雷斯教授的帶領下,也來到了這個城市,這一次,他們的任務是證明在語言最佳學習期後,仍然可以學會說話。桑德拉的出現,改變了卡蒂的命運。卡蒂第一次見到桑德拉就對她產生了好感,而在桑德拉的內心裡也油然而生一種憐愛之感。在這段日子裡,桑德拉教卡蒂說話,做遊戲,照顧地無微不至,而小女孩的情況也似乎有所好轉。但這些卻遭到了研究所裡女醫師朱蒂的質疑和諷刺。朱蒂認為只有自己才可以接近小女孩,並想利用對卡蒂的治療使自己功成名就,自私的治療動機帶給卡蒂更大的傷害。她採取卑劣的手段,獲得批准讓卡蒂在她的家裡治療。卡蒂從魔窟中逃脫,卻又陷入了另一次囚禁。卡蒂目前的狀況讓桑德拉十分擔心,她懇求同時研究員的諾曼幫助。但好景不長,在朱蒂的誘導下,卡蒂的生母斯坦蒂執意讓女兒回到自己的家,而在那不久,朱蒂又接手了這個案子。桑德拉從中做了許多工作,甚至想收養卡蒂,但一切都於事無補,並且被禁止與卡蒂見面。
推薦理由:
語言學有一條著名的假說,即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如果兒童在青春期前(即12歲左右)沒有學習語言那就永遠也學不會了。但是影片中的主人公——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Sandra卻認為Katie能夠說好語言,從此展開了一段讓人動情的故事。四十年之後的今天(2018年),該假說遭遇到了最大的危機:5月刊的Cognition雜誌上,Joshua K. Hartshorne、Joshua B. Tenenbaum以及Steven Pinker發表了一篇名為A critical peri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2/3 millionEnglish speakers的論文,明確表示: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持續到17.4歲。
第5部:野孩子
L'enfant sauvage (1970)
豆瓣評分:7.7
劇情簡介:
法國新浪潮名將弗朗科依斯·特魯芬特自導自演的代表作之一,根據十八世紀法國的一宗真人真事改編。一名小孩子在叢林中長大,被帶回文明社會。弗朗科依斯.特魯芬特飾演的醫生用耐心教導這個野孩子一點一滴地適應新的生活,又讓他學習聽話和說話,終於達成了兩人之間的溝通。本片用最基本的電影技巧平實交代故事,將鏡頭焦點完全集中在醫生與野孩子之間的互動過程,看來有點平淡,但流露出濃厚的文化色彩,對人類學感興趣的觀眾尤其不可錯過。
推薦理由:
狼孩的故事也常被用來支持關鍵期假說,其中最著名的無疑就是電影裡講的這個故事。語言學如今太冷了,好多隻關注冷冰冰的語言符號,卻忘了背後流著熱血的人類。看一下這部電影吧,或許你能記起來,語言學還可以是溫熱的。
第6部:編舟記
舟を編む(2013)
豆瓣評分:8.5
劇情簡介:
玄武書房擬定出版一部面向當代人的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閱歷頗豐且行事一絲不苟的國語學者松本朋佑作為監修主持工作,誰知他最為器重的編輯荒木公平卻到了退休的年齡,選擇回家照顧病中的妻子。此時編輯部中僅有做事浮躁的西岡正志和臨時工佐佐木燻。荒木和西岡多方物色,終於相中了營業部內不善於和人交往卻對詞語有著敏銳認知度以及做事極為認真投入的青年馬締光也。浩瀚的詞語海洋,馬締與同事們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編制一艘駛向彼岸的小船。他們甘於寂寞,卻也收穫著彌足珍貴的幸福……
推薦理由:
從這部電影你能看到編纂詞典的過程,能看到語言學家對詞語的熱愛與執著,當然也能看到愛情、友情、親情等催淚的元素……而這些都渾然天成地融合到了編纂詞典的過程當中!如果要給這十部電影排個名的話,筆者會把它排在第一位!
第7部:降臨
Arrival(2013)
豆瓣評分:7.7
劇情簡介:
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現了十二架貝殼狀的不明飛行物,懸浮在十二個不同的國家的上空,外星人向人類發出了訊號,但人類卻並不能夠解讀。美國軍方找到了語言學家路易斯和物理學家伊恩,希望兩人能夠合作破解外星人的語言之謎。經過數次的接觸,路易斯發現外星人使用了一種極為特殊的圓環狀的文字,並逐漸了解了其中的奧妙。由於一直無法確定外星人來到地球的真正目的,中國、俄羅斯等四國決定對外星人發起進攻,美方亦決定放棄研究將全部人員撤離,在這個節骨眼上,路易斯終於明白了外星人的意圖,利用外星人賦予她的特殊的「武器」,路易斯以一人之力改變了未來。
推薦理由:
原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作者特德·姜是個語言學愛好者,原小說就是架構在一條語言學假設之上的,即「薩丕爾-沃爾夫假說」:語言會影響乃至決定你的思維。正是基於這個假設,班克思博士學到七語之後,也學到了七肢桶獨特的世界觀,獲得了「預測」未來的能力——她看到了未來與丈夫離婚、女兒早逝。這時她所面臨的抉擇又牽涉了另一個哲學問題,即自由意志的問題——這便是作者為什麼一再地在原小說中討論到「費馬大定理」。作者說道,「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著我們不可能預知未來。而我們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為我們直接體驗過它。意志是個人意識的本質部分。」
第8部: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1964)
豆瓣評分:7.7
劇情簡介:
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乖巧,但出身寒微,家境貧寒。她每天到街頭叫賣鮮花,賺點錢補貼家用。一天,伊莉莎低俗的嗓音引起了語言學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誇口只要經過他的訓練,賣花女也可以成為貴夫人。伊莉莎覺得教授說的話對她是一個機會,就主動上門請求教授訓練她。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賭,如果讓伊莉莎以貴夫人的身份出席6個月後將舉辦的大使遊園會而不被人識破真相,那麼皮克林願意承擔一切試驗費用和伊莉莎的學費,這激起了教授的鬥志,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戰。他是不甘示弱的,他從最基本的字母發音開始教起。希金斯是個精力旺盛和講究科學的學者,對每一感興趣件事都能廢寢忘食。他胸懷坦蕩、絲毫不懷任何惡意,但他又像孩子一樣,毫不顧及他人的感情,對伊莉莎嚴加訓練。
推薦理由:
語言是身份的印記。赫本扮演的賣花女打扮起來固然美豔,但只要她露出那口「低俗的嗓音」,即使再美豔也無法被貴族階層接納。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欣賞這部電影,可以從男主人公希金斯教授(語言學家)改造茶花女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對語言與身份關係的新思考。
第9部:虐殺器官
虐殺器官(2017)
豆瓣評分:7.0
劇情簡介:
《屠殺器官》的舞臺將設定在賽拉耶佛核爆後的地球,此時部分落後國家爆發了一連串內戰及民族衝突,在這血腥風暴之中,美國特殊情報部隊「克拉維斯(クラヴィス)」發現了在陰影之下有一名叫「約翰·保羅(ジョン・ポール)」的美國人參與其中,約翰路過之處必定掀起腥風血雨,這讓眾人瘋狂的「屠殺器官」到底是什麼?
推薦理由:
普遍語法的假設影響太大了,有學者甚至提出了音樂、道德乃至宗教的內化語法。這部電影也是建立在普遍語法的假設之上的,主人公約翰·保羅認為,就像我們內在地具有深層語法一樣,屠殺裡面也存在語法,是為「屠殺語法」,只要掌握了這種語法就可以操縱國家,引發戰亂……這部電影應該是語言學尤其是生成語法學習者的必看之作。
第10部:通天塔
Babel(2006)
豆瓣評分:8.0
劇情簡介:
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發生的三個故事。① 理察和妻子蘇珊因為婚姻危機,去摩洛哥旅行,蘇珊在旅行車裡遭遇槍擊,為了醫治蘇珊,一車美國遊客不得不在摩洛哥的小村滯留,而警方也將此次事件上升為恐怖襲擊,展開了調查,其實真相卻驚人的簡單。② 理察夫婦滯留在摩洛哥,影響到了家裡的孩子們,墨西哥保姆為了參加兒子的婚禮,只能讓她的侄子開車帶著她和孩子們一起去,但是,從墨西哥過境回來的時候,他們遇到了麻煩,警方懷疑她綁架美國小孩,事情開始不受控制。③ 日本,聾啞少女千惠子孤寂地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中,母親的自殺使她和父親的溝通越發困難,由於自己的殘疾,她也得不到異性的關注,性格越發叛逆。於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溝通交流。
推薦理由:
電影名很「語言學」,內容也是「實副其名」,講了三個交流不暢的故事。《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一句臺詞說得好:「人的話,意思太多了,再加上口是心非的,這就是天下所有是非的來由。」——何況還有種種不同的語言!
其它相關榜單可參考:
Message 1: SUM: linguistically significant films: https://linguistlist.org/issues/7/7-1708.html
25 Must-See Movies Featuring Linguists,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s: http://www.languagecrawler.com/2016/07/25-must-see-movies-featuring-linguists.html
電影中的語言學:https://www.douban.com/doulist/39031514/
北師漢碩考研黨
漢碩|考研|經驗分享
研究生|日常|福利|周邊分享
一個為你的考研操碎了心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