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戲2個人14堂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再次襲來

2021-02-28 觀演之間
包文婧、蘇青、張歆藝、塗凌、印小天、
範明、李感、施詩等



眾多明星傾力推薦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明星推薦視頻


快速購票通道↓

1951年出生在臺灣屏東眷村的金士傑,在這個由大陸各省中華民國國軍及其眷屬組成的另類世界生活了27年。

眷村潮溼的空氣催生了太多的故事,金士傑聽著南腔北調,看著別人的故事,再在自己的世界重構自己的故事,可沒人能想到這個當初隻身到臺北闖蕩的人,今後能在話劇界掀起什麼風浪。他還是那個滿腦子都是故事的人,用什麼方式去講,並不在乎。

一切都從他參與創立蘭陵劇坊開始變得不一樣。1980年,金士傑和他的蘭陵劇坊帶著一部《荷珠新配》在臺灣久寂的天空轟出一道驚雷,像是給久旱的臺灣戲劇文化荒漠掘出一道水渠,戲劇人金士傑,正式宣告進入人們的視野。

而之後他與林青霞出演的《暗戀桃花源》也成為了永遠的經典,此後,金士傑被視為「永遠的江濱柳」。

二十多年後,60歲的金士傑用起手機,考了駕照買了車。最重要的是,他開始接電影了。誰也想不到,與八卦和熱搜無關的他,憑著《剩者為王》中一段令人淚目的精湛表演,在父親節那天站到了微博的C位。

相對而言,卜學亮的經歷更為常規一點。近些年大陸觀眾對於卜學亮這個名字有了一定的認知,熟悉他的人都喜歡親切地叫他「阿亮」。

他的身份很多,如果按時間順序來說,首先他是主持人,然後是歌手,最後才是演員。他主持人身份的巔峰出現在他加入了張小燕和庾澄慶主持的臺灣最高收視綜藝《超級星期天》,並因此獲得了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

卜學亮的舞臺作品雖不像他主持節目與影視作品那樣品目眾多,從1997年初他就開始登上舞臺——表演工作坊相聲劇《又一夜,他們說相聲》,以及2003年與張小燕合作演出的《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都讓大眾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而這部由金士傑、卜學亮主演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自2011年2月首演以來,將近九年的時間裡累積演出已近300場,在僅有兩名演員的舞臺上展開了一場既幽默又觸動人心的生命對談,也贏得了無數觀眾的淚水和掌聲。

卜學亮曾問過金士傑:「希望一起合作多久?

金士傑的回答很堅定:「那就先演十年吧!

回憶起《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到一百場的時候,他們和工作人員許願「希望這部作品有朝一日可以演到500場!」那個時候覺得只是開了個玩笑,但不知不覺距離當年的目標竟已過了大半。

當你周末宅在家中或癱在床上無所事事,不如來一起探尋,究竟是什麼樣的戲劇有如此的魔力,能讓兩位表演藝術家產生化學反應,竟定下十年之約!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你能和你自己的心和平相處嗎?」

「我們常常原諒別人,但其實最應該原諒的是自己。」

「愛沒有什麼性質不性質,愛只有本質。」

「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存在,我們必須相愛,否則死亡。」

……

莫利·施瓦茨,這位罹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老人與他唯一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探討了人生的方方面面,關於生死、關於親情、關於愛,這些人類亙古以來探尋的真諦,都成為了他們的話題。

14個星期二,14堂人生課,莫利利用所剩的時間,以自己為活教材來研究「死亡」,把自己最真實生命經驗教授給米奇。

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及這14堂課的筆記,構成了美國著名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暢銷書《相約星期二》。

該小說在全球被翻譯成31國語言,銷售逾1400萬冊。大陸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曾為該書在大陸發行寫了長篇序言,並對該書作了高度評價。

該小說被美國著名主持人歐普拉投資拍攝為電視劇,並拿下五座艾美獎;曾被香港中英劇團成功搬演成舞臺劇並榮獲第十七屆香港舞臺劇獎,包括十大最受歡迎劇目、最佳舞臺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獎等大獎,在香港五度共演,場場爆滿。

這部劇同樣被濃縮為兩個半小時的話劇,由國際大導演楊世彭博士導演,臺灣著名戲劇表演家金士傑、卜學亮演出,2011年於臺灣地區五度巡迴演出,造成巨大影響和轟動。巡演至今9周年,名列上海話劇最難搶票項目之一。劇情發人深省,笑中帶淚。

這14堂課,可說是莫利最後遺言和見證,莫利告訴我們該如何活出生命的璀璨,並且平心靜氣地步向終點;生命是懷著愛意向這個世界和其它人敞開自己的歷程,最終的目的是將自己推向浩瀚大我。

直到最後一刻,莫利的心中,仍然充滿喜樂和讚嘆,這正是這位偉大的心靈導師教我們的最後一課。

所以當我們談論人生的話題種種,我們到底在說些什麼?我們總是去說那些遺憾的但難以彌補的,令人不安卻還未到來的,後悔錯過依然還在逃避的。

安穩的,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哪有複述的必要,所談及的人生話題必然是錯過的,未來的,無法觸及的,不曾理解的,主動放棄的或猶豫不決的。

就像過去充滿積極和熱情的米奇不再彈鋼琴,不再說起他的叔叔和滔滔不絕描述著的他的夢想,這些或許是種遺憾,或許他已經忘記的往事,又在和莫利的對話中慢慢有了答案。

1出戲,2個人,14堂課。

我們將跟隨演員笑了哭,哭了又笑,

在經歷了心靈的拷問和靈魂的洗禮後,

相信你定能對生命產生敬畏,

衝破迷茫,勇敢去愛。

金士傑 卜學亮主演話劇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北京站

演出時間

2019年7月11-13日 19:30

                 7月14日 14:30


演出地點

北京保利劇院


國際名導演:楊世彭


領銜主演:

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壹戲劇大賞得主 金士傑

全方位藝人 卜學亮


票價

880/680/480/380/280/180元

七月,跟隨這位循循善誘的老教授和他的學生米奇來上這最後14堂課吧,通過他們,面對你自己。

購票通道↑

相關焦點

  • 經典回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逢冬天,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都會回到上海。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是生死課還是笑忘書?
    舞臺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部很老的戲了。它首演於2011年,而近日它將邁向300場演出。這部劇改編自暢銷全球的自傳式長篇紀實小說《相約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時任美國體育專欄主持人的米奇·阿爾博姆在書中記錄了他與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恩師每周二的聊天內容,直到莫裡·施瓦茨教授去世,一共14個星期。
  • 金士傑:《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值得二看三看
    果陀劇場經典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自2011年首演以來,每次演出幾乎一票難求,歷演不衰,其中不乏重看一次以上的死忠粉絲。究竟這齣話劇有什麼魅力讓人願意一看再看?聽多了他人推薦,這回聽聽當事人,也是這齣話劇的主演金士傑老師自己是如何看待這齣戲?覺得這齣戲令人回味再三的會是什麼?
  • 金士傑:《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值得一看再看
    去年11月,《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兩場演出一票難求,今年11月25、26日在東藝的兩場演出提前售罄,11月27日特別加演一場現也僅剩少量餘票
  • 福利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你有勇氣面對死亡嗎?
    他編導的《荷珠新配》開啟了臺灣現代劇場的序幕,他和林青霞主演的話劇《暗戀桃花源》是經典中的經典,而他最新的話劇作品《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已經演出了近200場,獲得了近二十五萬觀眾熱烈推薦。直到最後一刻,莫利的心中,仍然充滿喜樂和讚嘆,這正是這位偉大的心靈導師教我們的最後一課。金士傑說:「我當時排的這部戲叫《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劇中莫裡教授即將走到生命盡頭時,他與已有16年沒見的學生米奇相約每個星期二見面,看似通過對話的方式,莫裡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生死的思考教授給米奇,實則這14堂課是莫裡對生命的擁抱。」
  • 暖心開票 臺灣果陀劇場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14堂星期二的課》自2011年首演以來,每次演出幾乎一票難求,用一場戲的時間,感動全城。演出資訊臺灣果陀劇場舞臺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時間:2016年10月22日 19:3014個星期二的時間,一連串生命的對話……  這一門課沒有課本,也沒有閱讀書單,可是談到的題目可就多了,愛情、工作、家庭、小區、寬恕、老年……還有死亡。這門課在星期二,只有一個學生……  教授與學生星期二的相約,展開一場又一場「既幽默又觸動人心」的生命對談……
  • 2018必看話劇 | 金士傑&卜學亮《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重磅上架啦!
    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再次來到成都,6月1日,錦城藝術宮。大麥網現已重磅上架,正在【預訂登記】中!暌違一年,感動回歸,品質舞臺季年中矩獻,《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值得您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起觀賞的「唯一」好戲。▽▽▽一位體育專欄作家米奇畢業16年後,在自己的許多理想中迷失了自我。
  • 讓人落淚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也讓人重新思考生活.
    8月30日,金士傑、卜學亮主演的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在保利劇院完成了今年北京站的首演,這也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第240場演出,第十輪北京站演出。劇中金士傑、卜學亮情到深處,幾度落淚,劇院君也不禁潤溼了雙眼。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將來渝 「老戲骨」金士傑重慶首秀
    10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獲悉,由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士傑和演員、綜藝主持人卜學亮主演的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確定將於4月18日來到重慶進行首演,這也是金士傑在重慶的首次表演,重慶的觀眾們可以現場感受到金士傑的舞臺魅力,據悉11日《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將正式開票。
  • 【上海】《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018年加演預售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本劇根據美國著名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的暢銷書《相約星期二》改編。該小說在全球被翻譯成31國語言,銷售逾1400萬冊。 大陸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曾經為該書在大陸發行寫了長篇序言,對該書作了高度的評價。該劇深刻探討了人生的意義,也讓戲劇不僅具有休閒娛樂的功能,而且體現它的教育理念。
  • 今晚明晚|金士傑&卜學亮 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餘華「這齣戲裡面有一個重要的詞,那就是教授說:死亡並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對於中國人來講,談起死亡似乎是非常的忌諱,這齣戲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練習面對死亡。這樣你的一生才會有意義。」《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課!一次靈魂的對話!」
  • 開票 | 金士傑&卜學亮主演《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火熱開搶!
    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由臺灣戲劇泰鬥金士傑及全方位藝人卜學亮領銜演出。暌違一年,感動回歸,值得您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起觀賞的好戲。6月20日上午11:00正式開票!14堂星期二》再次遇見重慶,2018年重慶必看話劇之一,手快有,手慢無,一定要準時來搶喲!
  • 【重要推薦】金士傑&卜學亮 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而此時的莫利已經罹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簡稱「ALS」,俗稱「漸凍人」),無藥可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存活,米奇決定啟程與教授相見……       莫利決定利用所剩下的時間,把自己的生命體驗與感動傳授給這位世故冷漠、追求物質的學生米奇。 利用14個星期二的時間,展開一連串生命的對話。
  • 10張380元臺灣舞臺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門票等你來搶啦!
    還記得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堂課嗎?城報君為小夥伴們準備了10張價值380元的臺灣果陀劇場舞臺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門票,讓你重新開啟一場奇妙的校園之旅。關注城報微信,發送#有關「最後一堂課」的小故事+你的姓名+聯繫方式#給城報君,我們將隨機抽出10名小夥伴,送出話劇門票各1張!
  • 節目單|《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019年版
    「星期二課程」的啟示本文出刊時,由我譯導的美國名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已在兩岸公演超過百場,在此願將當初選取此劇作華語演出的緣起,向兩岸觀眾讀者略作說明。生平看過了近千出戲了,看戲時讓我落淚的經驗不多;觀看Micth Albom's Tuesdays with Morrie,卻是這種難得的經驗。
  • 這14堂課上了9年,你卻依然不想缺席 | 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這部劇改編自暢銷全球的自傳式長篇紀實小說《相約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時任美國體育專欄主持人的米奇·阿爾博姆在書中記錄了他與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恩師每周二的聊天內容,直到莫裡·施瓦茨教授去世,一共14個星期。死亡是他們談論的主線,但卻並沒有悲傷的基調,反而自然地散發出更深層透徹的人生思考和哲學意蘊。
  • 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臺灣現代劇場開拓者金士傑擔綱主演 足以讓你思考人生的一部好劇!
    14堂星期二的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沒有課本、沒有作業、沒有考核只有一位患有「漸凍病」的教授和學生他們相約星期二開始了一節節倒數課程有歡聲笑語更有人生哲思得知大學時期對他期望最大的教授莫利身患重病只剩下最後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存活師生因而再次重逢。
  • 解讀《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原著.
    或許你已經在舞臺上看過了金士傑和卜學亮演繹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或許你還懷著一種期待與它未曾謀面,但無論如何你都應該翻開這本書,用安靜的閱讀向這對幽默而睿智的師生致敬。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裡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一年以後與世長辭。
  • 統戰「兩堂課」:一堂課教我文化自信 一堂課教我奉獻愛心
    統戰「兩堂課」:一堂課教我文化自信 一堂課教我奉獻愛心 2020-12-27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贈300個獨家投稿渠道】14堂零基礎拆解書課:把讀過的書變成錢!
    2. 你永遠不用擔心沒東西可寫。很多人放棄寫作,都是因為沒東西可寫,寫不出來了。但寫拆書稿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你是根據書中的內容再次創作和加工,世界上的書有上億本,即使你每天寫一本,20年都寫不完。3. 稿費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