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預計2020年11月舉行大選,但這次還會同時進行公投,除了娛樂用大麻合法化外,還包括安樂死合法化,因為紐西蘭國會13日晚間以69票贊成、51票反對,三讀通過《生命終結選擇法》,讓爭辯長達2年的安樂死合法化往前邁進一步,而紐西蘭也是全球首個把安樂死法案,交付進行具約束力的公投,且根據民調顯示,逾7成紐西蘭民眾支持安樂死。
良心議題!2大黨開放自由投票
依據《生命終結選擇法》(End of Life Choice Bill)規定,罹患不治之症且僅剩6個月生命的成年病人可以申請安樂死,但必須是病患先提出,並有2名醫師準予。該法案2017年12月13日以76票贊成、44票反對通過一讀;2019年6月26日以70票贊成、50票反對通過二讀,之後在同年10月23日以63票同意、57票反對,決定把法案三讀通過後,會交付公投。
由於國家黨(National party)和工黨(Labour party)把安樂死合法化視為「良心議題」(conscience issue),因此開放黨籍議員自由投票,但從投票結果來看,工黨比國家黨更支持安樂死合法化,共有33名工黨議員和18名國家黨議員贊成合法化,13名工黨議員及37名國家黨議員投下反對票;紐西蘭優先黨(NZ First)、綠黨和行動紐西蘭黨(ACT New Zealand)則是全黨支持合法化。
2015年訟訴案開啟安樂死合法化立法程序
綠黨堅持安樂死僅限於不治之症病患,且不能強迫進行,而紐西蘭優先黨則要求法案交付公投,由於法案均符合這2黨的底線,因此2黨黨團一致投下贊成票。該法案源於2015年的一場判決,腦腫瘤患者席勒斯(Lecretia Seales)向法院控訴,她有選擇了結生命的權利,要求法院判決醫生協助她結束生命,並未觸犯《刑法》殺人罪,但法院認為,安樂死合法化問題應由國會立法解決。
2015年10月14日,行動紐西蘭黨黨魁,也是該黨唯一國會議員西摩爾(David Seymour)提出《生命終結選擇法》,直至2017年6月8日才被排進議程。他13日在表決前發言說:「從北島最大城鎮凱利凱利(Kerikeri)到南島最南端的高爾(Gore),我聽了紐西蘭人民的意見,大多數告訴我:『我看過很慘的離世狀態,若來日不多且狀況不好,我想自行選擇,且這是我自己的事,無關他人。』」
提案議員:讓選擇與權利得到尊重
西摩爾也對法案做出很大的讓步,最初法案讓痛苦且無法治癒的病患也能申請安樂死,但現在僅適用於限壽命剩下6個月的病患。西摩爾強調:「這是一個轉折點,讓紐西蘭人民可自行選擇,成為一個更文明的社會,我要告訴那些真的關心此議題的人,他們完全不用害怕,因為此法有預防機制,重點在於選擇權,讓權利和選擇獲得尊重。」
國家黨議員貝瑞(Maggie Barry)強烈反對安樂死合法化,直言在國會表決輸了,但真正的戰爭才要開始,「現在能阻止安樂死合法化的只有公投,我們現在置身其中,處在一場關鍵戰役,告訴紐西蘭大眾,對身障、脆弱患者和那些對害怕活著的人,這(安樂死)意味著什麼」。被問及有什麼話想對貝瑞說時,西摩爾建議她回去種花,因為貝瑞在1991至2003年間,曾製作兼主持園藝節目。
不過來自北島毛利部落的工黨議員魯拉威(Adrian Rurawhe)認為,《生命終結選擇法》的預防機制未充分考慮到毛利人處境,因為毛利人醫療資源不足,健康條件本來就不好,「這對原本處境就不利的毛利人更加不利,醫療資源不平等才是主要問題,我們不能一直通過這種影響毛利人的法案」,不過此說法被同為毛利人的同黨議員傑克遜(Willie Jackson)反駁稱,無單一方法可解決所有問題。
「以些微差距通過真是奇蹟」,席勒斯的母親雪莉告訴紐西蘭網媒Stuff.co.nz,「她(席勒斯)會感到驕傲,她是很講理的人,依據事實表述,她一定會感到很高興」。最初幫席勒斯打官司的律師馬克斯(Catherine Marks)則說,從未想過最後會以立法方式畫下句點,「對我來說,這是席勒斯的遺物,她的案子成為證據,讓這個法案能快速通過」。
英少女紐西蘭遇害案:
屍體折迭成胎兒狀被運走
英國一名女子葛麗絲(Grace Millane)日前在旅遊時與男網友見面,沒想到兩人在上床時葛麗絲卻沒了呼吸心跳,而男網友為了隱瞞這起命案,竟將葛麗絲的屍體折迭成胎兒在母親體內的姿勢,裝進箱子中掩埋,如今兇嫌的運屍畫面也曝光,讓家屬十分心痛。
22歲的葛麗絲是英國房產大亨戴維米蘭(David Millane)的千金,她在去年旅行途中用交友軟體「Tinder」認識一名27歲男網友,兩人見面後天雷勾動地火,不但到多間酒吧約會,甚至去男子工作的酒店「CityLife」開房間。未料,葛麗絲卻在性愛過程中死亡,最後被男子凹迭成「胎兒在母體中的姿勢」裝進行李箱中,載到荒郊野外棄屍。
男子事後向警方供稱兩人發生關係是你情我願,且是葛麗絲主動在性愛過程中要求他「勒脖子」,而男子事後也在浴室中睡著,隔日才發現葛麗絲鼻孔冒血身亡。不過檢方對此說詞並不採信,認為男子當天凌晨還在網絡上搜尋棄屍相關的信息,代表他早就知情並且計劃藏屍。
紐西蘭檢警13日審判這起案件,葛麗絲的父母親也有到場,檢方公布了男子運屍的畫面,只見男子拖著裝有葛麗絲遺體的行李箱在飯店中的電梯進出,且還利用飯店中的行李車來方便運送,最後行李箱被放進男子的紅色轎車中載到荒郊野外掩埋,除此之外,監視器還錄到嫌犯購買棄屍用的鐵撬、手提箱等。男子目前仍否認犯下罪行,不過調查依然持續進行,盼能早日還給死者一個公道。
紐西蘭鬼才名導的諷刺喜劇
《兔嘲男孩》破票房紀錄
《兔嘲男孩》由紐西蘭才華洋溢的鬼才名導塔伊加維迪提自導自演,並號召一票好萊塢巨星參與演出,包含《意外》奧斯卡得主山姆洛克威爾、「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胖艾美」瑞貝威爾森、《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阿爾菲艾倫,及《哈比人:五軍之戰》湯瑪遜麥肯錫等,劇情極盡嘲諷二戰納粹主義之能,讓看似偉大的愛國情操,在導演的鏡頭下,變成一段段荒謬可笑的諷刺喜劇。
諷刺的是,導演伊加維迪提擁有猶太人血統,卻在《兔嘲男孩》扮演片中主角10歲小男童的幻想好友—希特勒,不過他在前導海報及預告片中出現的勝利手勢,也埋藏著該片濃厚的諷刺本質,一部假歌頌納粹的電影卻出現希特勒死對頭—邱吉爾的經典勝利手勢,細膩鋪成只為酸盡納粹主義,但也因將嚴肅且敏感的題材,透過詼諧輕鬆的手法,讓該片在多倫多影展上一炮而紅。
作為全球片商百家爭鳴的多倫多影展,實為奧斯卡前哨戰無誤,特別是觀眾票選獎在近幾年的表現,更是與奧斯卡評審團的口味趨近,自2008年至今,該獎所評選出的11部電影中,有10部皆順利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當中更有4部拿下金獎,包含去年的大贏家《幸福綠皮書》,以及先前包括《自由之心》、《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貧民百萬富翁》等,而今年有更多期望角逐奧斯卡的眾家強片,更是藉此試水溫,在如此競爭激烈之下,《兔嘲男孩》一舉拿下今年的觀眾票選大獎,錦上添花的是導演塔伊加維迪提更拿下伊伯特導演獎,讓《兔嘲男孩》在本屆多倫多影展風光落幕之下成為大贏家,並有望成為明年奧斯卡大黑馬。
在北美地區、紐西蘭地區,《兔嘲男孩》票房、口碑成績超好。北美開片第4周連破《鳥人》、《真寵》等福斯探照燈強片票房紀錄,甚至更加碼加開場次;而紐西蘭籍導演塔依加維迪提更受到家鄉的大力支持,力壓同檔強片,在紐西蘭更蟬聯三周票房冠軍。
除了再度驚豔各家媒體,《兔嘲男孩》更為觀眾帶來不同以往的二戰電影,國際主流媒體包含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及IGN Movies等皆給予大力讚賞,知名娛樂媒體The Wrap更大讚「黑色喜劇也能讓二戰故事笑感動人!」,Time Out更將本片與另位神級導演魏斯安德森作品《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列為共同宇宙作品,雙鬼才導演英雄所見略同,以優雅、幽默之姿,傳達殘酷戰爭下,人性愛的光輝是如此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