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諾德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景輝:全球經濟面對疫情考驗下的思考
回顧2019
相比2018年趨勢明顯的債券市場,2019年國內債券市場則是比較典型的震蕩市。貿易摩擦的反覆、政策相機調控、經濟數據波動等導致市場預期波動劇烈,無論是配置策略還是交易策略,債市賺錢效應都比較欠缺。相比較而言,信用債則在相對寬鬆的貨幣條件下整體呈現了利差不斷縮窄的態勢,其中城投債表現尤為突出。
2020年開年即遭遇疫情,短期衝擊明顯
雖然1、2月份為傳統的經濟數據空窗期,但開年即遭遇疫情,兩月經濟形勢迥異。從部分已披露的經濟數據看,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34萬億,較去年同期增加1109億元,這僅是在春節錯位因素下(去年2月春節,今年1月春節)取得了同比增長,特別是從結構來看,企業中長期貸款1.66萬億、同比多增2600億,顯示出實體融資需求保持了強勁態勢,是去年四季度經濟出現弱企穩帶來的融資需求改善和支撐需求回升。但以春節為轉折點,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且傳播速度快、擴散範圍廣,雖然2月經濟統計數據還未出完,但以消費為代表的第三產業遭到嚴重衝擊,可能會對2020年經濟增長構成挑戰。
疫情應對還算及時,目前政策重心轉向經濟
面對疫情考驗,舉國應對政策措施及時出臺,除湖北以外,其他地區新增確診在2月3日即觸頂回落。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要平衡防疫和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完善差異化防控策略,表明疫情得到初步遏制,工作重心逐漸向「經濟」過度,仍要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推動復工已成為各省、各級政府主要工作。
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確定性較高
要求財政政策 「更加積極有為」——中央政治局會議表述力度有所加強,專項債發行前置節奏預計將加快,輿論討論的特別國債發行將是可選項,今年利率債發行大概率會放量。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貨幣寬鬆的基調比較確定,降準降息等政策今年大概率會有。
就業壓力大,產業支持政策不可或缺,
今年畢業生增幅不低,當前形勢下就業壓力較大。以5G為代表的相關產業支持政策將可能會大規模出臺,國家還將出臺包括支持中小企業相關幫扶政策、穩定就業支持政策等,託底經濟、保障就業將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
疫情帶來全球衝擊,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上升
疫情對國內經濟帶來的更多是短期衝擊,且很可能集中在一季度,今年作為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之年,財政、貨幣寬鬆將持續,產業支持政策不會缺位,因此今年中國經濟大概率會走出「V」字型走勢。但是,對比中國當下疫情已得到控制的現狀,海外疫情則呈現擴散狀態且有可能超預期,將考驗各國控制能力。預計海外央行同步降息應對疫情將無法避免,國內外寬裕的流動性疊加恐慌情緒,短期有利債市;此外,國內權益市場活躍度仍然較高,在國內疫情可控的情況下,包括股票、債券在內的人民幣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可能上升。
因此,在大類資產配置上,仍可關注債市避險價值,積極關注頭部地產公司債券相對收益;在寬鬆的大背景下,仍可積極參與長久期利率債波段操作。此外,基於目前國內外疫情發展的差異,外部需求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國內穩增長逆周期對衝政策出臺步伐可能加快,國內權益市場仍具有是較好的參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