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庭醜聞讓我們自卑受傷,該如何面對?

2020-12-24 心理諮詢師張銀玲

01

我的一位來訪者小梅,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學歷,30多歲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可是她內心有許多的創傷,難以平復,即使生活上衣食無憂,也很難感受到快樂。

小梅是獨生女,家庭條件非常差,父母是社會底層工人。在她的記憶中,家裡的財務從來就是風雨飄搖,父母頻繁下崗,整天為了錢在吵架,父親遇到事情就是逃避、喝酒、打牌,母親就在家不停的念叨、哭泣。

小梅從小就受盡周圍人的白眼,因為周圍人都覺得她父親是個窩囊廢,他父親也真的一輩子都沒做出像樣的事情來,甚至被他人栽贓陷害偷盜,也軟弱得不敢為自己維權。

小敏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發現父親出軌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女人,小敏跟父親爭執,不料父親居然拿重物砸向她,差點出了生命危險。她不敢告訴母親,怕母親知道了更傷心,一直守著這個秘密。

小梅對這個家太寒心了,當她考進單位工作時,在政審這一關才發現自己的檔案上有汙點,因為父親年輕時因被人栽贓盜竊,導致自己的工作丟失。

小梅很無奈,選擇了考研,好在自己爭氣,終於考上了名牌大學,然後畢業做了自由職業。身邊有更好的異性追求小梅,但是小梅一直因為家庭的原因自卑,所以這麼多年一直不敢接受他人的愛,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幸福。

一個人小時候看到父母頻繁吵架,知道了父母一方出軌,會對ta未來選擇伴侶、建立情感關係產生較大影響。一個孩子知道自己的父親出軌別的女人,從道德方面來說,ta知道很不忠誠,可為了保護家庭的完整,ta選擇保守這個秘密,背上這個鍋,以致於承受了很重的心理壓力。

為了保守秘密,而選擇對人不真誠,會讓人成為一個參與者,更加沒辦法脫離這個醜聞的影響,並進一步加劇內心的羞恥體驗

02

電視劇《歡樂頌》裡面的女主角安迪,身材高挑,長相漂亮,還是一個商界精英。可是她卻好像常常懷著一些秘密,刻意跟人保持距離,也拒絕了很多優秀男性的求愛。原因就是她一直搞不清楚自己的親生父親是誰,她似乎是一個私生女,而且她的母親以及家裡同母異父的弟弟,都患有精神病,這讓她覺得的自己的出身並不是很光彩,是屬於家庭裡的醜聞。

她之所以一直都是一種難以接近的高冷形象,正是因為她對家庭中的一些醜聞保持緘默,藏著掖著,擔心別人發現後遠離自己,所以她把自己藏起來了。

家庭醜聞讓一個孩子從小自卑,內心受傷,即使自己在他人看來已經非常不錯了,ta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好,擔心他人不喜歡自己。所以,他們往往在親密關係中,選擇一些與自己並不匹配的對象,總是看輕自己,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更好的選擇。

這是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傷害,讓我們對自己有錯誤的認知,不能夠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我還有一位來訪者,本科畢業,工作月薪8000左右。可是她卻和一個沒車沒房,也沒工作的男人結婚,讓自己背負一身經濟壓力。原因也是因為她從小父親犯過錯,坐過牢,母親另外找了個男人,離開了她,把她丟給親戚撫養。

這讓她從小很自卑,覺得自己是沒人要的孩子,因此,她長大後,有了自己體面的職業,可是結婚時拒絕了親戚給她挑選的好的對象,執意嫁給一個與自己不匹配的男人。

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醜聞,從而自己看輕自己,那麼,你怎麼能追求更好的生活呢?我們的成長,都是一直在認識自我的過程,原生家庭的悲傷存在我們心理,可是,我們的後天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是可以發展自己,讓自己更自信的

人生的好壞,並不取決於他人,而是取決於你自己。

03

面對家庭中的醜聞,如何將其對我們的影響降到最低?

1.不要帶著自己的主觀想像去看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把一件事情看成是醜聞,是因為我們覺得它是,這與自己產生了關聯,為此我們感到羞恥。可是,這都是我們帶著自己的認知去評價它,可我們不是一個評價者,我們也沒有權利去評價。畢竟,我們不是造成該事件的直接推動者,所以它們與你的關係不大。

你並沒有錯,也不必有巨大的心理壓力,面對父母的問題,那是他們的事情,你可以從中調節,可是調節好與壞都與你無關。如果你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你就會在道德上譴責自己,負面情緒就會湧上心頭。學會管好自己的事情,減少對家庭的幹預,你會輕鬆許多。

2.找一個合理的傾訴渠道

當一個人內心承受許多心事,而找不到地方傾訴時,ta內心會更難受。負面情緒越積越多,遲早會崩潰。當你真的不想背負太多,渴望有人聽你訴說時,你可以和你最親密的伴侶、閨蜜、朋友傾訴你的秘密,可是,這會存在一些風險。也許對方會洩漏出你的秘密。

你也可以寫日記,記錄你的心情,找傾訴的網站發帖,或者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當你說出內心不願意讓他人知道的秘密的那一刻,這件事對你的影響已經沒那麼大了,你會突然就很放鬆,不再有那麼大的壓力,也不會活得那麼累了。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無法避免家庭對我們的傷害,可我們能夠選擇合理的方式去減輕傷害,讓自己活得輕鬆點,愉快點,畢竟,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願你能驅散內心的陰霾,找到屬於你的陽光。

共勉!

相關焦點

  • 「我感覺自己很差勁」,自卑心理該如何克服?來看專家支招
    1月2日下午,鎮關工委聯合鎮衛計局在聖獅小學開展了一場以「自卑與超越」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講座,為同學們解讀自卑,引導他們超越自卑。來自沙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徐大寬醫生擔任主講,徐醫生以互動問答和PPT展示的形式,將一個個勵志小故事結合理論知識來引導同學們正確認識自卑心理以及如何克服自卑心理。現場氣氛活躍,同學們認真聽講,在互動環節還積極回答問題。
  • 《全能囧爸》:面對自卑的兒子,這位「成長型」父親是如何治癒的
    在影片中,雖然導演沒有明確點明,但也在說明一個事實,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對於治癒孩子的自卑,是多麼的關鍵。一、面對自卑的孩子,作為父母有多苦。1、父母需要時刻照顧孩子脆弱的內心。自卑的孩子都有一顆脆弱的心,因為害怕和他人進行對比,而將自己隱藏得非常深。
  • 吳昕不該自卑|為什麼優秀的我們,總看自己不順眼?
    脫口秀大會第三期,吳昕給不自信的選手打氣,告訴他,不要太在意觀眾的反應,盡力演好自己就可以,並且坦言:「我在主持時,也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我是典型的自卑型人格。」早在兩年前參加《非常靜距離》時,面對鏡頭,她就曾直言:進入快本的前五年,是她人生中最不自信的五年。 沒錯,是進入快本之後,吳昕才開始意識到,原來自己並不是一個自信的人。
  • 自卑、敏感、膽小……原生家庭造成的性格缺陷該如何修補?
    哇~哇~伴隨著響亮的哭聲,一個個小生命呱呱墜地,然而,同樣可愛的小生命卻在十幾年後或者二十幾年後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有的人自信、樂觀、開朗,有的人卻自卑、敏感、膽小。在知乎上搜索原生家庭相關的話題關注量上萬,瀏覽量更是超百萬,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之大已經不言而喻了,可是如何改變那些不好的影響?
  • 《痛症醫師車耀漢》面對疼痛與死亡,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一、未來,我們將如何面對病痛與死亡?池晟飾演的男主——車耀漢,他不僅是痛症醫生,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去,而且他自己也是先天性無痛症患者(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簡稱CIP)。有意思的是,其主角一出場,身上就背負一件因病人無法忍受病痛折磨而送其走入人生最後時刻,卻不幸被判為「安樂死」的懸疑事件入獄三年,備受爭議。
  • 「無限可能」張雨綺,乘風破浪秀英姿|如何讓心理由自卑轉向自信
    自卑過度也會影響自己對問題的認知和判斷,常常影響人際關係,會走入自卑一一壓抑一一效率低下一一自卑加重一一壓抑這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既然,自卑心理是負面心態,也對我們有所危害,我們更要充分地了解它。男性處於從屬地位,主要從事藝術工藝與祭祀活動並承擔孩子的養育責任,這種分工使該地區的男人有明顯的自卑心理
  • 林青霞妹妹:長相平平讓姐姐自卑,無緣娛樂圈定居國外當家庭主婦
    >但誰能想到,一向以美貌著稱的林青霞,卻曾因為一個人而自卑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林麗霞,她長相平平無緣娛樂圈,嫁人生子後移居國外,如今過著平淡低調的生活,與大明星姐姐有著天壤之別。至於她為何讓林青霞因為長相自卑,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 自卑的人,如何把自卑變為一種優勢?
    我們越來越傾向於最大化地發揮每一個人原有性格特點的優勢。比如性格內向的人,一般會更加沉著冷靜、具有較強的洞察力、自省力,大多數內向者敏感細膩,在科技人文方面取得成就的可能性更大。那麼,自卑呢?知乎上「如何克服自卑」的話題被瀏覽了 1200 萬次。很多人認定自卑是自己失敗和幸福感缺失的源頭,也有許多人以為找到了他們的自卑來源,比如是因為從小缺愛、總是把自己和別人對比等等,但他們在生活中依舊還是會深受自卑的困擾。
  • 張國榮的自殺,讓我們明白了自卑
    在心理學上,自卑屬於性格的一種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質評價過低。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當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又不能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時,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慢慢地從懷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從怯於與人交往到孤獨地自我封閉。
  • 豆瓣8.9分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我們該如何面對童話與現實?
    豆瓣8.9分懸疑燒腦劇《隱秘的角落》:我們該如何面對童話與現實?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這部劇必須要思考,這部懸疑燒腦劇究竟想要帶給觀眾什麼?在美麗的童話與殘酷的現實之間,又能該相信誰?其實比起張東升的狠,朱朝陽的惡,更讓人心驚。
  • 因抑鬱症頹廢五年,我該如何面對這荒廢的人生?
    這丟失的五年我該怎麼辦? 其實抑鬱荒廢的問題,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也有介紹,幾乎所有哭訴抑鬱症帶給自己損失的言語中都有幾個相同點:「自卑、荒廢、與他人的差距」。 那麼我們就一個個來說: 抑鬱症真的會讓人荒廢嗎?
  •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開始分享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阿德勒有很多著作,其實《自卑與超越》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或者看過,另外還有《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以及今天要分享的這本《理解生命》等等。他在進一步接受了叔本華的生活意志論和尼採的權力意志論之後,對弗洛伊德學說進行了改造,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自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如何掙脫陷入自卑的泥潭?
    首先,我們來看看自卑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呢?1.社交能力差由於自卑,長時間沒辦法去主動和別人成為朋友,就算別人主動來找你,也會因為其內心的封閉和不願意過多交流而把對方退出自己的世界,所以自卑的人很難交到朋友。2.
  • 顏值即正義,受傷租客小張因帥走紅,為什麼男生自信女生卻自卑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都跑到他的顏值上去了,「小張好帥啊」,「小張真的帥」,「小張這麼帥怎麼可以受傷小張把明星熱搜都給頂下去了,很多女網友主動要求要去照顧受傷的小張不過,小張的帥,我們不否認,但是,對於外貌,我們整個大環境裡,男人普遍自信,而女性普遍自卑,也是事實(說的是大概率上,相對來講)。例如,AHA視頻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10名男士和10名女士分別給自己的顏值打分,再分別給異性的顏值打分。
  • 內向自卑、不愛說話、缺乏主見的人,該如何擺脫困境突破自我?
    不過,面對家人、戀人、朋友和眾多粉絲們的祝福和鼓勵,他不再選擇逃避,不再將這份關愛置之不理。他從內心深處告誡自己:勇敢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加倍努力、勤學苦練,專注於提高自己的演繹能力。胡歌從胡歌的坎坷經歷中,我們能讀到什麼?內向自卑、不愛說話,是不是可以改變?下面,我將著重分析這一問題,並提供自己的見解,期望幫助內向自卑的人,重新認識自己,實現自我救贖。
  • 「家長退群」引發新高度,我們該如何面對
    2.學生需要自我負責首先學生需要學會自我負責,因為寫作業的事情本來就是我們身為學生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是學習裡面最重要的一件自我完成的部分。然而有的學生不把他當做一回事,自己不去完成反而需要家長幫助才能完成。那麼我認為孩子就會失去一個自我鍛鍊的平臺,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機會。
  • 像國家一級演員田蕤這樣的娛樂圈潛規則醜聞,該終結了
    我們都知道社會的每一個職場都有著自己的準繩。就好像那件事情就發生在昨天,仍舊讓她感到內心十分的崩潰受傷。這個不是一件難事,面對誘惑或者自己的蠢蠢欲動的野心,就不能夠稍稍收斂一點點嗎?適當的克制一下,別說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樣的話。而是面對的時候,,自己就沒有想要控制。以至於爆出一個又一個的醜聞。我想田蕤事件也為後面那些蠢蠢欲動的明星藝人導演們,敲響了警鐘。只要不怕最後身敗名裂,最後遲早都會被曝光。只是時間問題。
  • 曾經自卑爾後能坦然面對的事情
    就在這樣一個夜晚面對曾經小小的落滿灰塵的自己,回想遙遠得以為記不清的過去時,那些原以為丟臉面對的事,心情卻突然變得格外輕鬆和釋然。在節目開頭不忘提醒小耳朵們關注半島網絡電臺的微信公眾號半島FM。今晚的 「想把我說給你聽」要跟小耳朵們聊的是「曾經自卑爾後能坦然面對的事情」。
  • 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
    對於諸如後悔怨恨惱怒沮喪不安緊張憤怒嫉妒自卑等這些負向情緒,抑鬱症焦慮症,是我們不斷將這些負向情緒內化積壓的結果,在中醫裡被稱之為情志病,理論基礎在「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它會持續困擾著你,導致你的痛苦, 人們在遇到痛苦的時候自然的反應就是逃避就是改變,實際上不是這些負向情緒讓你抑鬱焦慮而是你對待這些情緒的態度跟方法才導致了你的抑鬱跟焦慮。
  • 《三十而已》:三個女人,面對三段失望的感情,該如何絕境重生
    愛情總是這樣,本該屬於兩個人的故事,卻偏偏被突然出現的人「插足」;本該在愛情裡談著甜甜的戀愛,卻因為一些瑣事而彼此隔甚至分開。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當我們面臨被愛人背叛或者突然的轉身離開,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