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退群」引發新高度,我們該如何面對

2021-01-18 萌說教育

「家長退群」事件現在是越來越發酵,現在整個教育部都下達了一個文件上面說所有的家長都不能在批改作業了,所有的老師都必須肩負其本職工作來。為什麼現在總是強調家長不應該介入到老師的教育環節中呢?

1.家長需要休息

其中最重要一點跟大家的認可可能不太一樣,我認為家長應該好好休息休息,每天下班回到家以後其實不用說已經是非常的疲憊了,特別是在一些大的城市裡的父母,下班可能都已經很晚了。回到家後還需要給孩子洗衣做飯,甚至還需要輔導功課。而下班的時候,本來是家長們勞累了一天需要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舒緩一下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冷靜下來,休息好了之後第二天上班才能更有狀態。

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到了晚上往往才是每一位做父母最頭疼的時候,因為給孩子輔導功課已經變成了一項最為困難的一項工作了。到了第二天,導致很多家長會休息不好,身心俱疲。到了工作裡面也會做不好,始終不在狀態,而狀態不好回到家以後會進行二次循環,甚至會影響到了家長跟孩子的交流溝通,有的家長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發火,把自己的不滿發洩出來。那麼如此循環會讓家長越來越疲憊。我認為對孩子而言,家長的疲憊的態度對於一個孩子引發的可能更多的是暴力的家庭所以問題的第一點就在於家長需要好好的休息。

2.學生需要自我負責

首先學生需要學會自我負責,因為寫作業的事情本來就是我們身為學生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是學習裡面最重要的一件自我完成的部分。然而有的學生不把他當做一回事,自己不去完成反而需要家長幫助才能完成。那麼我認為孩子就會失去一個自我鍛鍊的平臺,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機會。長此以往如果沒有學會如何自我負責的話,以後到了社會上以及家庭裡面,又該怎樣去應對未來需要更加負責的世界裡面。所以寫作業這件簡單的事情更應該由孩子自己完成。

3.學習能力

其實本身的學習能力才是學習裡最重要的一部分,學習有什麼內涵呢?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學習一些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知識,能夠自我學習。隨著信息的發展,以後的世界是多變的,幾十年以後也許我們現在所有的知識全部都要換一個新的花樣,比如現在的5G技術的普及可見知識的變化是非常之快的 如果孩子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那麼又該如何面對社會呢?所以對孩子而言能夠學會自我學習能夠有學習的興趣才真正有了學習力。

總結

學習是靠自覺的,不是他人逼迫來的。在科技強國時代,沒有文化是萬萬不能的,知識會影響人的一生。認真投入到學習之中,學會課前預習,大概學習新知識的內容及框架,便於課堂上的理解和消化。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引發多米諾效應,教育部的回應讓家長拍手叫好
    多米諾效應是指一個很微弱的初始能量,引發了後面的連鎖反應,起源於宋朝時期。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小力量就可能引發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如《周易》中所說「物亦不會終否,故否極泰來」。
  • 家長退群引發熱議
    原來,這位爸爸因為抱怨老師總是讓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在家長群裡和老師吵了起來:「你們老師上課不認真教孩子,下課要我們家長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整天不是讓我們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們幫忙改作業,改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你們老師辛苦什麼?教是我們教,作業是我們改的,到底是誰辛苦?」
  • 上央視的「家長退群」事件,家長:作業我來改,要你們老師幹嘛的
    當然,即便在孩子入學後,家長們也仍然保有教育孩子的責任,但是,如果老師把輔導的責任完全甩鍋給家長,那麼是不是也有不負責任之嫌呢?江蘇一家長錄製退群視頻,沒成想居然上了央視。家長:要你們老師幹嘛的?網上一段幾分鐘的小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
  • 家長退群引全網爭議:「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要老師幹嗎?!」
    近日,江蘇一家長發布短視頻,高調宣布:「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視頻一出,立即引發網友熱議,甚至被央視新聞和人民日報點評。家長們在評論區一片「哭喊」:「我們這屆家長太難了!」誰承想,老師們也覺得委屈:「你以為我們就容易嗎?」
  • 「家長退群事件」引發教育爭議:作業家長都批改了,老師幹啥?
    有不少家長現在一聽到手機消息,就心頭一震生怕老師又在班級群裡@自己,孩子又犯什麼事兒了;更怕那些臨時布置的任務,自己又得硬著頭皮和領導請假。面對這樣的現狀,一位「硬核爸爸」的退群聲明,引發了眾多的探討,而這個家長退群事件也引發了不小的教育爭議。
  • 「孩子一畢業,我馬上退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01「孩子一畢業,我馬上退家長群」,這位媽媽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原來,在陳芳的家長群裡,很多家長隔三差五就發砍價連結,要求幫忙砍一下;除此之外,有的家長還時不時分享一些連結打廣告。陳芳平時要上班,也沒有多少時間去看家長群,每次下班想回看老師發的通知,都要翻半天的聊天記錄。後來,陳芳提出讓家長們少聊天,她看通知很麻煩,希望他們不要影響了家長群的正常秩序。
  • 淺談中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
    中學生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特殊的群體,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種種壓力,由於他們沒有能力自行排解,又不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尋求幫助,因此產生困擾引發心理壓力,而我們絕不能輕視這個問題,它會給中學生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同程度的傷害,輕者可能會造成憂慮、恐懼、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
  • 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們該如何保護「少年的Ta」?
    但最令人叫好的還是它把「校園霸凌」再次搬上了屏幕,引發了大家的深思。近些年來校園欺凌事件確實越來越多的出現,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心頭肉,作為家長,我們如何辨別孩子是否被欺凌?以及要是孩子正在受到欺凌,我們該怎麼辦呢?
  • 老師在群裡布置作業,家長炸開了鍋,媽媽發了一張照片退了群
    走在放學的路上,你會發現孩子的書包都換成類似拉杆箱的書包,只是因為這樣可以裝更多的書本,好處就是減輕了孩子肩膀承受的負擔,但是這樣就是我們希望的「書包減負」嗎?教育從幼兒園抓起,知識從輔導班開始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多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始注意,挑選學校就看重幼兒園的飲食安全、教師資質、硬體的設施。
  • 孩子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定了,家長該如何做?
    孩子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定了,家長該如何做?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一個家長及家庭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如何讓孩子上個好學校?如何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孩子的未來應該怎麼規劃?從孩子一出生,作為家長的我們,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孩子終於上學了,早晨送、中午接,下午半天一半就得等在校門口。
  • 面對壓力大的中考考生,家長與學校該如何做?
    經歷過大考的我們都知道,考試前大多數學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壓力,出現緊張、失眠多夢、沒精神等一系列問題,十五六歲的孩子們是沒辦法自我調節的,這個時候我們作為老師、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這值得我們思考。
  • 老師家長群內批評父母,沒按照求輔導孩子,家長反懟:不配當老師
    ,引發了大家的激烈討論。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之所以這位家長會在家長群裡怒懟老師,起因是由於他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輔導孩子,引來了老師在群裡的點名批評。該老師在群裡發消息直言這位父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很多問題,號召各位家長引以為戒。
  • 專訪|兒童文學如何書寫「禁忌」?家長又如何面對
    兒童文學的社會功能屬性大於其他文類,我們從事的實在是與「未來」息息相關的事業,我們最終要面對的,是「孩子的眼睛」。 王帥乃指出,除了「怒而聲討」,其實家長們也缺少其他選項。她也對兒童文學的從業者、家長和關心人士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情慾可以寫,問題在於為什麼寫?
  • 徐州一家長高調給老師送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調查結果...
    作業完成不好,叫家長字寫得不好,叫家長…近日,江蘇徐州一家長眾目睽睽下 「公然」給老師送錦旗總結起來就是「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面對旁人的圍觀該學生家長訴苦道:「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有網友認為家長應該考慮自身的問題還有網友給出客觀建議怎樣讓家長群不再是「壓力群」近日在一檔新聞節目中探討了家長群如何變成「壓力群」的問題主持人白巖松表示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
  • 愛恨交織家長群 - 人民周刊
    家長老師各有煩惱    「我到現在為止,拒絕加入家長群。」前不久,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面對媒體公開承認,作為一個5歲男孩的父親,疫情期間他每天給兒子安排一系列課程,包括英語、圍棋、思維邏輯以及體能,然而,他自己卻從未加入過孩子班級的家長群。    「工作、開會可能反應不那麼快,但孩子班主任在家長群裡的發言,必須要秒回。」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真是家長們的心聲嗎?
    面對旁人的圍觀該學生家長訴苦道:「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江蘇省徐州市教育局發布通報稱:經排查,在徐州市範圍內無天翔小學,也無趙西海老師,該視頻裡面的內容純屬虛構。給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響,徐州市教育局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 面對孩子的「性啟蒙」,你該如何開口
    受中國傳統教育長大的家長,我們往往總是「談性色變」。但「性」是一個不可避免且需要重視的話題,很多家長卻忽視了它的重要性,在給如今充斥著各色信息的生活中,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呢,預防和降低此類事件的風險?一、為什麼關於「性啟蒙」家長大多不知道如何開口?
  • ...叫家長第一名」家長高調給老師送錦旗 網友擔心壞了:以後你小孩...
    (孩子)作業完成不好,叫家長;然後字寫得不好,還要叫家長,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其中退群的家長提到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被轉嫁了近日在一檔新聞節目中探討了家長群如何變成「
  • 「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老師群內嘲諷家長,家長的回覆很解氣
    當然,因為自身教育理念的不同,老師和家長之間發生一些教育理念上的分歧也屬自然,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案例:一條家長和老師對話的聊天記錄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老師看到這位家長的留言後,很快就恢復了。老師毫不客氣地說:「這肯定是你沒有盡到責任。你連一個小學五年級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嗎?」面對老師的嘲諷,寶爸有一些面子上過不去。本來只是一句吐槽,可在老師的回覆後情緒也有一些激動。
  • 明晰界限調整預期 家校共享輕鬆群
    在信息網絡高度介入教育的當下,「家長群」是時代的產物,更是家校互動服務的媒介。建立「家長群」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家校良性互動,共同教育好孩子。可是「家長群」發展到今日,卻成了眾多家長心中的「壓力群」、「焦慮群」,網絡上對「家長群」的吐槽更是層出不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家長群」功能失調?能夠勝任工作和應對生活考驗的家長為何面對「家長群」會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