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

2020-12-23 傾聽者高振

中學生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特殊的群體,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種種壓力,由於他們沒有能力自行排解,又不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尋求幫助,因此產生困擾引發心理壓力,而我們絕不能輕視這個問題,它會給中學生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同程度的傷害,輕者可能會造成憂慮、恐懼、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如果長時間的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就會引發各種心理疾病,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同時也給家長帶來擔心和焦慮,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的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呢?

首先是學習壓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通過研究數據來看女生比男生的更容易產生壓力,尤其是比較乖巧聽話且學校成績不錯的孩子,因為作為老師為了班級的成績或者升學率,往往會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了成績單獨補習讓孩子做更多的習題來提高的現象比較普遍,給本來學習任務就很重的學生額外又增添了更加沉重的負擔,這種現象尤其在考試前更加明顯,然而如果學生無法完成這些任務的話,必然引起緊張焦慮的情緒,還有一方面就是來自家長的壓力,孩子在家聽到最多的就是家長督促學習的聲音,而且有些家長還會說父母如何辛苦為了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上名校光宗耀祖,還有些家長失當的疼愛也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於是孩子的心理壓力又增加了幾分。

再有一個就是來自家庭的壓力,首先是家庭環境,孩子對家庭環境的依賴是非常強的,同時中學生對環境又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因此家庭環境是孩子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家庭氣氛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有些家長平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對孩子缺少關愛,經常的對孩子進行指責,還有些家庭關係緊張等,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因此良好的家庭氣氛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愉快、安全,相反不良的家庭氣氛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造成心理壓力,還有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實際能力,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拿孩子和其他學生進行比較,甚至用孩子的弱項對比其他孩子的強項,這些都是造成心理壓力的因素。那麼如何應對避免這些壓力呢?

面對學習壓力首先要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學習成績,成績只是檢驗學習質量的一種手段,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樂於學習,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累了就適當休息,可以通過運動和其他業餘活動讓身心得到放鬆,而作為家長和老師也要幫助學生緩解壓力,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方向,儘可能的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研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傳授更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師生之間要形成尊重、平等、信任、鼓勵的良好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進步,作為父母和孩子要在平等、和諧、理解的氣氛中進行交流溝通,對孩子要真誠的關心和正確的評價,肯定成績,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首先要鼓勵而不是說教,要實事求是的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正確的建議和指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睦的家庭氛圍,多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發現問題及時引導,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家的溫暖,引導孩子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不斷的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孩子成為棟梁之才。

相關焦點

  • 面對壓力大的中考考生,家長與學校該如何做?
    覺得父母、家長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某些不合時宜的要求老是遭受到阻止和幹涉,因此造成了學生和家長、老師感情的疏遠。有些家長更是缺乏耐心,遇到孩子叛逆可能會用拳腳解決問題,一些不耐煩的表現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人生。
  • 如何幫助學生面對心理壓力?快來看看這幾招!
    當今社會,學生作為全社會重點關注的焦點,學生面臨著升學的重大壓力,再加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那老師該如何幫助學生面對心理壓力呢,快快往下看!作為老師,如何幫助學生面對各種心理壓力呢?首先,要教會學生識別壓力帶來的身體反應。由於很多學生還沒有學會辨別壓力,也不知道如何緩解和求助,這就需要老師來有意識地進行指導。比如,如果出現手心出汗、頭疼、失眠、疲勞、消化不良、抑鬱、煩躁、持續性沮喪、開學或考試前一天感覺不舒服的情況,都可能是壓力導致。
  • 初中生升學壓力越來越大,如何才能正確認識壓力?
    久而久之,初中生內心形成了巨大的升學壓力,他們不僅要面對家長的期望,還要面對升學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人們始終覺得初中生不該擁有太大的壓力,然而,升學政策的改變導致初中生壓力越來越大。那麼初中生能否認識壓力呢?每一個人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但是許多人將壓力化為動力,完美地克服壓力。可是仍然有許多人沒能克服壓力,他們成為了壓力的奴隸,最終導致自己一事無成。
  • 新學期,如何快速完成角色轉變?
    作為他們的家長,肯定會有些許的焦慮,該做哪些準備呢?根據我二十幾年的「孩子王」經歷,我覺得以下方面需多加注意:開學準備要提前做好;要和孩子一起準備好開學所用的學習用品。心理上的準備也很重要。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心理上不夠成熟但行為上卻追求「獨立」。這一時期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思想動向,倡導正確的學習觀念,平穩度過轉變期。 進入初中,課上老師單純講課的時間會不斷減少,留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逐漸增多,如果孩子不會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仍然是老師教一點學一點,成績很難有大的提升。
  • 面對疫情下四大壓力,這所學校如何幫助家長實現「零壓力」
    一孩是一座山,二孩是兩座山,座座大山,壓力山大。中國家長面對子女教育時,很少有人能夠淡定以對。兒子平安回來的欣喜,很快被另一層糾結取代:孩子的學業如何繼續?初中還要出去嗎?如果選擇留在深圳,能否適應?是上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國際化學校?民辦國際化學校中,又該選擇哪一方向?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這些方法強烈...
    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學習壓力?這些方法強烈推薦給老師和家長!| 知心育人②民小編說每至期末,總有學生因為壓力太大吃不好睡不好,進而影響考試成績。為什麼不同的學生對壓力會有不同的反應?這其實與學生對壓力的認知和評價有關。那麼,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改變絕對化的思維模式,指導學生運用積極的解決辦法緩解學生壓力呢,一起來看。
  • 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技巧,家長該如何與老師溝通?一點小技巧
    家長們,是否在平時和老師的溝通中感到不知道如何去做呢?今天我們就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技巧,教你如何和孩子的老師去溝通。1.與老師預約時間老師會定期和家長溝通,但這個時間很長,通常在一兩年。如果在這個時間之前你就有疑慮想與老師溝通,那麼請不要拖延,請儘快。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原標題: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每周一問@西安高新第五小學 王紅:換位思考 早做謀劃今年我帶一年級,發現很多家長不是不配合老師,而是不知道該怎麼樣配合,這就需要老師換位思考,早做謀劃。1.精心設計好新生的適應性訓練。引導學生提前認識教室、洗手間等場所,提前認識班主任和同學,為開學做好準備。2.開好家長會。
  • 「家長退群」引發新高度,我們該如何面對
    「家長退群」事件現在是越來越發酵,現在整個教育部都下達了一個文件上面說所有的家長都不能在批改作業了,所有的老師都必須肩負其本職工作來。為什麼現在總是強調家長不應該介入到老師的教育環節中呢?到了第二天,導致很多家長會休息不好,身心俱疲。到了工作裡面也會做不好,始終不在狀態,而狀態不好回到家以後會進行二次循環,甚至會影響到了家長跟孩子的交流溝通,有的家長可能會對自己的孩子發火,把自己的不滿發洩出來。那麼如此循環會讓家長越來越疲憊。我認為對孩子而言,家長的疲憊的態度對於一個孩子引發的可能更多的是暴力的家庭所以問題的第一點就在於家長需要好好的休息。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後,老師和家長「四步曲」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如何處理好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是每個老師和父母都需要真實面對的問題。那麼,老師應該怎麼辦,家長又應該如何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呢?
  • 「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算了」: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的自暴自棄?
    該如何扭轉孩子的這種人生態度?02近日,杭州的一名中學男生小陶與爸爸、媽媽到醫院心理門診諮詢,從小在奶奶嬌寵中生活的他,顯然不適應爸爸和媽媽的嚴厲管教和嚇唬教育,面對學業的壓力和家庭的壓力,顯然地選擇了退縮和逃避,向爸爸和媽媽直呼: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算了。
  • 過度攀比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孩子的攀比心理。 梵雲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您認為攀比和競爭有區別嗎? 看似這兩個概念似乎很相近,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心理反應。 適度的攀比是競爭,屬於正面心理,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
  • 家長應該如何向老師了解孩子的問題,有些家長一開口就錯了
    很多家長都很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及變化,當然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和老師的談話,我們可以了解很多關於孩子的好與壞及成長與改進。經常和老師聊天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後做道家園共育,給孩子一個及時的引導。那有的家長就開始問老師了「我的孩子最近怎麼樣?」
  • 【「希望樹」視頻】如何緩解疫情復學後的壓力
    如何應對這些壓力?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平潭檢察院請來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給家長和孩子們一些建議。在人際關係方面,在家隔離使孩子們很少和外界交往,存在陌生感疏離感,再建立人際關係時就會影響互動和交流。此外,還有升學的壓力,尤其是面臨中考或者高考的孩子,感到作業應付不暇。怎樣應對這些壓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低年級孩子注重習慣的養成,家長前期進行監督、陪伴和鼓勵,讓學習養成習慣和規則。
  • 體育教學中如何科學發展中學生耐力素質
    中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耐力不足的直接原因是體育鍛鍊不足和鍛鍊方法不合理導致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校和教育制度對體育學科的不重視。目前我國中學生體育考試科目分為兩項:第一項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時間底線為六分鐘;第二項是籃球運球繞標誌物/足球運球繞標誌物/排球墊球,三選其一。
  • 面對校園霸凌,家長們該如何保護「少年的Ta」?
    近些年來校園欺凌事件確實越來越多的出現,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心頭肉,作為家長,我們如何辨別孩子是否被欺凌?以及要是孩子正在受到欺凌,我們該怎麼辦呢?聽到孩子的心聲,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不可能吧?我覺得TA是想用自殺來威脅我們。」所以父母的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養育也很重要,希望更多的爸爸媽媽多學點心理學,預防更大的傷害和遺憾的發生。
  • 中學生「學霸式」情書走紅,老師看後「哭笑不得」,網友:教教我
    中學生,他們的逆反心理比較強,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就會和家長和老師對著幹,這是青春期的表現,但是有的中學生可能還比較小,所以對待感情也是如此「莽撞」,看見自己喜歡的人就敢於去表達。他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很多,情書就是其中一種,他們寫的情書也是「花樣百出」,讓人「哭笑不得」。
  • 面對甲方無理要求,壓力大工資低,還學不到東西,該如何抉擇?
    網友提問  一思老師您好,我想問您關於工作的問題,如何能在一個項目中找到價值和意義?  我現在跟進的項目有些扎心,項目有兩個團隊,除了我所在的團隊,隔壁另一個團隊是總公司的「嫡系」。  一思老師,這類項目能對人鍛鍊到什麼?對職業生涯有什麼幫助?我該不該申請調走這個項目?
  • 引導中學生欣賞美 藝術課怎樣變有趣?聽上海這些老師們怎麼說
    應該如何引導中學生培養藝術愛好、學會欣賞和體驗美? 陳彥的版畫課老師金雲華,選這門課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零基礎」,「版畫和許多繪畫類型不一樣,過程複雜、耗時長,學生一學期只能完成一兩幅畫,很能鍛鍊耐心。」有的零基礎的孩子學完課程後,作品在上海市學生繪畫作品比賽中拿到一等獎。現在,這門課還拍攝製作成了慕課、出版了教材,上海每個中學生都可以在網上進行學習。 今年初三的何俊妍曾覺得自己肢體不太協調。
  • 電影中的他們該如何面對成長的煩惱?
    《少年的你》真實還原了高考前的氛圍,在題材上另闢蹊徑,直面青春的痛苦和無奈,並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按照社會學家李銀河的說法,「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我們該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孩子。」而類似於《少年的你》這樣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實題材影片,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也讓更多人因為電影而關注起校園霸凌等青少年社會問題。那麼,當我們的生活中真的遇到這些問題時,該如何理性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