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的特殊的群體,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種種壓力,由於他們沒有能力自行排解,又不願意和家長老師溝通尋求幫助,因此產生困擾引發心理壓力,而我們絕不能輕視這個問題,它會給中學生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同程度的傷害,輕者可能會造成憂慮、恐懼、焦慮不安的情緒表現,如果長時間的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就會引發各種心理疾病,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同時也給家長帶來擔心和焦慮,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的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呢?
首先是學習壓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通過研究數據來看女生比男生的更容易產生壓力,尤其是比較乖巧聽話且學校成績不錯的孩子,因為作為老師為了班級的成績或者升學率,往往會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了成績單獨補習讓孩子做更多的習題來提高的現象比較普遍,給本來學習任務就很重的學生額外又增添了更加沉重的負擔,這種現象尤其在考試前更加明顯,然而如果學生無法完成這些任務的話,必然引起緊張焦慮的情緒,還有一方面就是來自家長的壓力,孩子在家聽到最多的就是家長督促學習的聲音,而且有些家長還會說父母如何辛苦為了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上名校光宗耀祖,還有些家長失當的疼愛也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於是孩子的心理壓力又增加了幾分。
再有一個就是來自家庭的壓力,首先是家庭環境,孩子對家庭環境的依賴是非常強的,同時中學生對環境又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因此家庭環境是孩子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而家庭氣氛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有些家長平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對孩子缺少關愛,經常的對孩子進行指責,還有些家庭關係緊張等,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因此良好的家庭氣氛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愉快、安全,相反不良的家庭氣氛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造成心理壓力,還有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實際能力,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拿孩子和其他學生進行比較,甚至用孩子的弱項對比其他孩子的強項,這些都是造成心理壓力的因素。那麼如何應對避免這些壓力呢?
面對學習壓力首先要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學習成績,成績只是檢驗學習質量的一種手段,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樂於學習,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累了就適當休息,可以通過運動和其他業餘活動讓身心得到放鬆,而作為家長和老師也要幫助學生緩解壓力,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方向,儘可能的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研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傳授更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師生之間要形成尊重、平等、信任、鼓勵的良好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進步,作為父母和孩子要在平等、和諧、理解的氣氛中進行交流溝通,對孩子要真誠的關心和正確的評價,肯定成績,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首先要鼓勵而不是說教,要實事求是的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正確的建議和指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睦的家庭氛圍,多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發現問題及時引導,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家的溫暖,引導孩子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不斷的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孩子成為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