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後,老師和家長「四步曲」

2020-12-27 騰訊網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如何處理好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是每個老師和父母都需要真實面對的問題。那麼,老師應該怎麼辦,家長又應該如何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呢?

幼兒園老師的「四步」處理法則

01 觀察

當幼兒園的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老師不要急於介入和幹預。首先要做的是:不動聲色的觀察幼兒行為。

一方面,關注衝突矛盾發生的原因,了解衝突過程。另一方面,也給幼兒一個自己解決矛盾的機會,做到既關注又不幹預的程度。

02 傾聽

當幼兒無法自主解決矛盾時,教師應當適時介入,充當起一位「傾聽者」的角色。傾聽矛盾雙方對於該事的想法,也要傾聽旁觀者對於事件的說法。

一方面,在傾聽過程中,有助於矛盾雙方幼兒宣洩不良情緒,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全面了解衝突起因,以及孩子自主解決失敗的原因。

03 引導

通過前兩步的行為,老師應該對事態已經有了大概的掌握,這時,老師需要充當一個引導者。幫助孩子正確對待衝突,引導幼兒思考並解決矛盾,掌握此類矛盾的處理策略,下次發生類似情況,應該知道如何自己解決。

引導方法

★方法一:角色互換

首先讓孩子說出各自的理由,然後再讓他們角色互換想一想,如果你是對方,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從中引導幼兒理解對方,懂得與同伴交往不能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體察別人的態度和情感。

★方法二:比較法

讓幼兒把自己的行為同某一行為準則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比較,讓幼兒自己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對還是錯,找出解決的方法。

★方法三:規則決定法

一些簡單的,是非難辨的衝突,如兩名幼兒同時看上一張小椅子,引發椅子大戰。這時,可以引導幼兒用一些他們集體認同的規則來解決,如剪刀石頭布、輪流、主動放棄利益補償等等,小年齡的幼兒,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法往往更能讓他們信服。

04 演練

老師可以在平時設計一些衝突場景,引導幼兒討論、模擬扮演。面對該種情況應該如何做?在這樣的演練遊戲中,孩子既掌握了扮演遊戲的樂趣,又掌握了矛盾衝突的處理方法。

家長的「四步」處理法則

01 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受到委屈的孩子,會急需父母的安慰與幫助。家長不要用責備的語言訓斥孩子,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個釋放壓力的機會。

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邊,一方面,避免導致情緒失控事態升級,另一方面,感受到安全釋放心理壓力。

02 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

「他再打你,你就狠狠地揍他。」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矛盾衝突,擔心孩子受到欺負,會這樣教唆孩子,或者直接介入孩子之間的糾紛,替孩子「出氣」。這種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以牙還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會給孩子一種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錯覺,還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心理壓力,不利於今後的成長。

03 幫孩子分析發生矛盾的原因

家長安撫下來孩子的情緒後,可以和孩子好好了解一下事件經過。然後幫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反問自身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對方是無意還是故意傷害自己,搞清真相後再採取相應措施。

幼兒園的孩子社交技巧不足,家長可以教給孩子這些所缺失的,幫助寶寶認清自己應該注意的地方,並在今後與夥伴的相處過程中加以改正。

04 教會孩子提前規避

家長在平時應多鼓勵孩子與其他夥伴交往,幫助孩子增進自身人際關係,避免過多幹涉孩子的人際關係。

另外,在家時,可以與孩子做一些身體躲避互動類小遊戲,訓練寶寶敏捷的身手,學會在衝突不可避免時的最大自我保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平日裡的矛盾衝突不可避免,但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老師、幼兒園的共同守護。家園共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僅作交流、學習之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家長該怎樣處理小朋友之間發生的矛盾?這樣處理值得推薦
    學校可以說是孩子們的一個小社會,在校園中孩子們發生衝突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當孩子們發生爭吵甚至攻擊時,作為家長應該要如何處理呢?「狠三狠四儂不買帳,那明天校門口見!」「不是看不起你,你不來的話考慮後果!」
  • 孩子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也會逐漸的發展社交,會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肯定避免不了爭執和矛盾。那麼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父母要怎麼做呢?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時,並不是一股腦的把他推向社會,也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在一旁袖手旁觀。那麼孩子與別人的交往和相處模式都要在我們這裡首先得到學習,因為他們自出生以來最先的社交對象就是父母。
  •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要牢記這5條
    事發後,學校老師馬上撥打了120和110,張某被送往醫院治療。 記者還從楊浦相關部門獲悉,衝突當天,張某被送往醫院,在醫院對傷口進行處理後,無大礙,當天已離開醫院。目前警方已經介入,雙方家長正在進行調查處置,傷情鑑定也在進行中。
  • 孩子之間鬧矛盾,家長該咋辦?這冊英文繪本裡有妙招!
    孩子們活潑好動,在玩耍時難免發生爭執,有時候甚至會因此受傷。此時,家長心疼孩子,為孩子感到擔心是人之常情。但是,一些不夠理智的家長卻有可能因為覺得自家孩子受了委屈,就想自己出手幫孩子討回公道。遺憾的是,孩子鬧矛盾,家長來「撐腰」不僅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事件擴大化。
  •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家長別再說「沒關係」,3步教孩子處理危機
    孩子被欺負後,不要跟孩子說「沒關係」 這些年,陸陸續續的通過查資料、和認識的寶媽交談再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經驗,我總結了一下面對孩子被欺負的問題
  • 家長群約架?孩子們鬧矛盾,家長該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個報導,學校裡兩個孩子因為在學校鬧矛盾,導致雙方家長都很憤怒,直到晚上,雙方家長依舊對此事不依不饒,雙方甚至在家長群裡約起了架。就此事本身來看,我覺得十分荒唐可笑。先不說孩子之間誰對誰錯,即便需要大人出面調解,作為家長也應該與班主任老師單獨溝通此事,相信孩子之間沒有什麼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 老師家長群內批評父母,沒按照求輔導孩子,家長反懟:不配當老師
    文|文竹媽媽輔導孩子是現代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個避免不了的坎,如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家長們大多都有了群聊,通過社交工具老師和孩子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更便捷地進行溝通。學生家長群裡好幾十個人,孩子的家長被老師這樣教訓,丟臉是肯定的,另外其他孩子如果知道了這位家長的事情,很難說是不是會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產生影響。當然這位家長的行為也有錯誤之處,其在群裡公開「怒懟」自己孩子老師的行為也不值得鼓勵和提倡。
  • 家長們,請好好愛孩子,也給老師愛孩子的理由和勇氣吧
    擔心孩子當三天假,把語文知識給玩忘記了,也擔心孩子忘了收假時間,於是,我挨個發信息。結果,你猜怎麼著,私發信息只有三四個家長回復,其他家長直接就忽略。我以為是因為時間關係,家長可能太忙了,誰知等到晚上十點也沒有家長再回復。當時我真的有些想生氣,或許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裡就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只需要等孩子拿期末成績單回來。
  • 家長深夜和老師「反目」,鬧上人民日報,原因讓無數家長深有同感
    對此,不少家長表示感同身受。對於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有些人認為根源在家長,而有些人則認為根源在老師。其實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能準確知曉其中的具體原由。那麼為什麼家長和老師之間會鬧矛盾呢?1.老師和家長都同為孩子教育的引導者,二者抱有同樣的目的和職責。如果老師和家長無法形成和諧的相處關係,那麼孩子的學習也大概率會受其影響。那麼家長和老師之間,究竟要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呢?1.
  • 孩子的教育應該靠誰?老師還是家長?
    針對家長們的抱怨,老師們也指責家長們,從來不關心孩子的教育和作業,只知道玩手機,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老師,半夜還要回復家長的消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老師們從繁重的教書育人中解脫了出來,家長們承擔了大部分輔導和學校教育的工作。這是一種不符合發展規律的現象。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現在家長們和老師的主要交流方式是微信群,既方便聯繫,又能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但有一點不可否認,家長最怕老師在家長群發布一些自己孩子的批評語言。只要看到微信群裡有自己孩子的違紀情況,作為父母心裡就緊張和害怕。
  • 孩子間發生衝突36.8%受訪家長支持打回去,30.8%受訪家長反對
    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會與同齡人發生衝突。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們會怎麼做?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3名未成年人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之間發生衝突,49.5%的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8.0%的受訪家長不會,42.5%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北京家長馮蕭(化名)的兒子在讀幼兒園。馮蕭認為,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在所難免,這是他們社交能力的鍛鍊,至於家長是否幹預要看情況。
  • 「去銀行提四五分錢」,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帶話,家長表示一臉懵
    ,有了更大的世界後,孩子的性格似乎也變得越來越鮮活,其中最讓家長無奈的就是讓孩子「帶話」。一下子就讓老師懵了,後來才明白過來,不過還是將包子吃了後將錢給了孩子,當時老師跟我說的時候,簡直逗死了。 桃桃媽媽: 我家孩子的表達也是夠一說,有一次孩子放學回來,跟我說學校要組織參加什麼人獸表演,一下子就讓我懵了,孩子說的我也不知道是啥啊,後來問老師才明白,原來是人壽保險。
  • 想讓孩子少受欺負,兒童社交能力培養,家長需掌握首因和近因效應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和玩伴或同學發生矛盾與衝突,當衝突發生後,我們會看到三種情形:一是有的家長會幹預,二是有的家長則不會,三是有的家長會根據情況而定。可能有家長會問,哪一種最合理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看一份調查統計數據。
  • 邦你學教育分析:最好的教育關係: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最近幾年,家校關係的情況並不樂觀,有時會有惡性事件發生。那麼家長與老師之間怎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係?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應該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這四個字告訴孩子:我們要對未知保持希望,並為此勇於嘗試。  每個人自從降生後,父母的態度就一直在影響著成長。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藉由認識這個世界來認識自己的,而父母就是最初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人。
  • 老師該不該讓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家長有苦說不出?
    老師的責任是教學生,但是我們有工作任務,學生80%達到優秀,我們就完成任務了,現在我們大多數能到到95%左右的優秀率,我們不是沒有付出,但是孩子不一樣呀。那5%的孩子真的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 你覺得這精力是家長付出還是老師?家長朋友們心裡沒有個明確答案嗎?
  • 初二,孩子「危險期」到了,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頭疼,怎麼辦?
    因此,初二階段的孩子在與異性同伴的交往中存在較嚴重的障礙,男女生之間牴觸很大,他們更重視與同性同伴之間的交往。同時,初二的孩子由於對性知識的一知半解,他們心理萌動著一些從沒有過的新的體驗與感受,開始產生神秘的騷動,這使他們既感到好奇,又迷惑和害怕,不敢接近異性。
  • 孩子出言極端引爭執,家長帶人撕內衣打老師
    導語:家長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的影響很大,無底線溺愛,習慣暴力相向的家長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多負面影響。2020年5月26日,湖南長沙開福區某託管培訓機構內,一位三年級的小女孩把錢弄丟了,便在門上貼了一些極端的話:「誰敢進來就少一條腿,誰進來一秒鐘就得死」,其他學生對此不滿,便和該女孩發生了爭執。
  • 孩子做錯一道題,老師在群裡追著家長訓,家長四個字回懟太霸氣
    孩子做錯一道題,老師在群裡追著家長訓,家長四個字回懟太霸氣 現在的家長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家長只要將孩子送到學校,學習上的事情就幾乎是全權交給老師了,而家長只要承擔一個監督和引導的責任。
  • 協和醫生教您「坐姿五步曲」!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常見病和多發病,雖然多見於中老年和長期體力勞動者,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症比較少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發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且男性高於女性,極大地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應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症發生的一個原因就是坐姿不端,坐的時間過長,運動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