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是什麼?

2021-01-10 卡斯說說小白兔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也會逐漸的發展社交,會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肯定避免不了爭執和矛盾。那麼孩子和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父母要怎麼做呢?

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時,並不是一股腦的把他推向社會,也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在一旁袖手旁觀。那麼孩子與別人的交往和相處模式都要在我們這裡首先得到學習,因為他們自出生以來最先的社交對象就是父母。所以作為父母要理智的教會孩子如何去跟別人打交道,如何寬容的對待別人,謙讓別人,勇敢的承擔責任直面問題。但這還是需要一些方法。

1. 家長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的動怒。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本來就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家長不要一看見孩子和別人發生矛盾了就火冒三丈,孩子本身就是怕家長批評和訓斥,知道自己做錯更不敢靠近父母。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動怒,問清楚到底發生什麼才能使問題得到圓滿。

2. 讓孩子自己去試著解決,父母不要輕易介入。

孩子和孩子之間的事情,父母不要替代孩子解決,要讓他自己去解決。畢竟小孩子之間既是鬧了矛盾,一會也就又會在一塊玩耍。父母介入就會變得複雜,孩子總要有一天長大,你不能時時刻刻都在他身邊,他需要自己去交往,對成長也是有益處的。

3、仔細的聽孩子說起的原由,讓他有釋放情緒的點。

看到孩子鬧矛盾先仔細聽完孩子的訴說,要了解這件事情到底的原因,不是孩子的錯也不要讓孩子憋著,把理由跟你說出來,這樣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指引。

4、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能動手打人,不能隨便發脾氣。

父母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不可以隨便發脾氣,遇事要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發脾氣和打人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甚至有時候會留下不能彌補的過錯。

5、學著換位思考去理解別人

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知道別的感受,讓自己意識到自己說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別人,如果自己是他人,會是什麼感受。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告訴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養成習慣。

最後我想說,家長在孩子發生矛盾的同時要告訴孩子,哪個地方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用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去,而不是去做為一個評判者。這樣孩子會慢慢學會自己解決事情,減少對家長的依賴。

當然,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也是以特殊方式尋求媽媽對自己多陪伴。可能是媽媽平時太忙了,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太少了,孩子太想媽媽了。所以才會在媽媽面前各種作,讓媽媽把焦點和目光多放自己身上,多抽時間陪自己。這個時候媽媽也要反思一下,想想最近是不是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孩子。

想想孩子能黏我們幾年,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孩子最依賴的人,在不犯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多寵愛點,多給孩子關注,以後才能少留遺憾。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69.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後,老師和家長「四步曲」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如何處理好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是每個老師和父母都需要真實面對的問題。
  • 家長該怎樣處理小朋友之間發生的矛盾?這樣處理值得推薦
    這是近日上海市楊浦區,兩名小學生的爸爸因為兩個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在家長微信群中「放狠話約架」的對話。據了解,這是因為兩名三年級男生因在學校做操時「踢屁股」,倒水時「絆摔跤」產生摩擦,結果,兩個孩子的家長知道這件事後,便在微信群內發生口角並「約架」。類似這樣的事情不止這一起,孩子發生矛盾上升到雙方家長之間的矛盾,這樣做能換來什麼?
  • 孩子之間鬧矛盾,家長該咋辦?這冊英文繪本裡有妙招!
    此時,家長心疼孩子,為孩子感到擔心是人之常情。但是,一些不夠理智的家長卻有可能因為覺得自家孩子受了委屈,就想自己出手幫孩子討回公道。遺憾的是,孩子鬧矛盾,家長來「撐腰」不僅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導致事件擴大化。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家長們幫孩子鳴不平而大打出手的新聞事件,本來只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經過家長的介入,卻發展成了兩個家庭的激烈爭端。
  •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要牢記這5條
    據介紹,學校心理老師將分別和兩位小男孩談心,安撫他們的情緒,並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據介紹,兩名孩子都是男生,這個年齡段孩子活潑好動,互相之間打鬧一下,引發了一點小摩擦。 為了預防此後再發生同類衝突,學校還將對全校的學生進行行為規範教育,並計劃召開相關家長會。
  •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家長別再說「沒關係」,3步教孩子處理危機
    ,家長要怎麼處理。 1、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達出自己被欺負的事情之後,家長應該第一時間關注孩子的情緒,用比較平和的情緒安慰他,讓孩子儘可能的將負面情緒表達出來,減少被欺負對孩子的影響。 同時也要檢查孩子有什麼受傷、有沒有因此對上幼兒園產生牴觸的情緒。
  •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在生活中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漸增強,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試圖掙脫父母和老師的控制。表面上看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自尊心特別強,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外界忽視他的獨立存在。對他人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
  • 孩子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正確的辦法是和孩子親密的談心,及時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期,但是大多數孩子都是一副拒人千裡之外的模樣,絲毫不給家長機會。我們在考慮孩子的時候,也要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沒有用對方法呢?使得孩子對自己產生隔閡,不信任自己。那麼各位家長在碰到孩子叛逆期的時候,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呢?
  • 家長應該正確的管教孩子,而非打罵或驕縱孩子
    傳統的家長大都是以這種方式來管教自己的孩子,尤其是長輩,然而孩子長期在這種教育環境下成長是非常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孩子長期在壓迫的強制性的環境下成長會迫切的想要自由,但因為家長的強勢和威嚴可能會造成孩子走向兩個極端。
  • 如何讓孩子遠離蛀牙,愛上刷牙?家長掌握正確的方法很重要!
    一轉眼,本人來到地球已經幾十年了,仔細想想,除了堅持每天早晚刷牙,其餘時間我從來沒管過自己的牙齒,讓它順其自然地發展,感覺不會有什麼麻煩。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早在幾年前我就發現個別牙齒有點問題,雖然很想去問一下醫生應該怎麼處理,但沒這個勇氣,除了怕疼,還怕治好之後反覆發作。
  •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校園暴力下如何正確引孩子,如何正確處理?
    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胆地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社會中大家的分工不同,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影響著每一個孩子。富二代、官二代這個名詞就是明顯的代表。由於家庭環境的不同,影響著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分齊了三六九等。
  • 怎樣正確處理孩子早戀的問題
    怎樣正確處理孩子早戀的問題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總是會為孩子學習的事情操心,但除了學習之外,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被家長關注,廣義的早戀廣義的早戀是指未進入大學的學生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開始與身邊的異性產生好感並談戀愛的過程。由於未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並不成熟,且社會經驗較少,他們中的很多人容易被這樣的「愛情」衝昏頭腦,漸漸變得精神恍惚,影響學習和生活。
  • 孩子哭鬧沒完沒了,家長做好這幾點,讓孩子變得乖巧起來
    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是因為情緒,或者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表達,從而出現了大吵大鬧。當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的時候,家長與其採取強制的方法進行制止,不如把這幾招掌握在自己手裡面,應對孩子哭鬧沒有任何問題的。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1.內心恐懼,不敢和別人發生衝突孩子和其他人之間產生了矛盾,會產生恐懼,恐懼自己會被呵斥,很可能會不敢和別人發生矛盾,為了能夠免於責罰,或許會刻意討好對方,變得沒有原則性。2.是非不分,對父母失去信任家長不問緣由就將孩子一頓呵斥,在孩子看來,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是自己的錯,往往會分不清楚,究竟什麼對的,什麼是錯的,久而久之,對父母失去了信任,和父母的關係也會疏遠。
  • 孩子發燒後,出出汗就好了?家長要知道正確退燒的方法
    加上處在病毒、細菌泛濫的時期,許多孩子都難以避免感冒、發燒的情況。與此同時,不少家長一貫地認為,發燒只要被子一捂,再跑跑跳跳運動一會,出出汗就可以痊癒了,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那麼,孩子發燒了應該怎樣正確退燒呢?
  • 孩子做事總是3分鐘熱度?家長可巧用4個方法,培養孩子專注力
    所以家長們在發現孩子專注力不夠的時候,不用太過緊張,只要採取正確的措施,正確的教育方式,或許就能改善孩子專注力不足的情況。案例分析:朋友工作比較忙碌,陪孩子的時間比較少,所以總會讓孩子同時做幾件事情,藉此節省時間。殊不知,同時讓孩子做幾件事情不僅會大大降低孩子做事的效率,還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 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相信屏幕前的媽媽,大多數也遇到過3、4歲的孩子任性哭鬧、發脾氣的情況,大家也是如桃子媽媽一樣冷處理的嗎?這樣的方式真的正確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家中有一些小的不滿意就哭,甚至到了大學,遇到同學間的一些矛盾,也總是躲在宿舍哭。在嬰兒時的前語言期,孩子是情緒化表達的,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幼兒期要慢慢地學習用語言來表達情緒。但此時,如果父母一味冷處理。孩子就沒辦法學會如何轉換表達方法,最終永遠停留在了前語言期。
  • 送禮物引來的麻煩:孩子頻繁交換玩具,家長擔憂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他讓戴女士好好思考一下,這種交換的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要是別人的玩具貴,自己的玩具便宜,那這種交換,自己怎麼好意思接受?而如果別人的玩具便宜,自己的玩具貴,那自己的玩具送出去,是不是會感覺到心疼?兩口子的想法產生了分歧,為此還鬧過小矛盾。一天孩子拿回來一個很精緻的娃娃,據說值一千多塊錢。孩子主動找到自己,說是想和自己商量一下,給小夥伴回送什麼玩具比較好。
  • 引導青春期的孩子與異性相處,家長要注意什麼?
    關鍵是家長要正確引導他們,對待同學間的異性交往,要大方自然,適可而止。青春期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有了性的萌動。所以,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表現,是一種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表現。家長和師應該正確引導,而不要橫加指責。另外,如果家長和孩子能像朋友般地相處,一般孩子不會出現早戀,而父母經常吵架或者離異家庭的孩子早戀的概率要高得多。
  • 當娃罵你「壞媽媽」時,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重要,影響孩子不同人生
    2、站在孩子角度了解原因孩子說出「壞媽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長不夠尊重孩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無論什麼時候,尊重都是最重要的,孩子再小也會有自尊。所以家長一定要多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求,並且尊重他的一些想法和決定。比如說文文要帶孩子出去玩,一定要提前問一下孩子想去哪裡玩,不要覺得孩子這麼小,他根本不知道哪裡好玩,家長不要自己定。
  • 叛逆期的孩子,該怎樣正確的教育?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教育,那麼是父親的失職,自己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位家長最關心的事情,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一天天逐漸長大,孩子思維和身體各方面漸漸成熟,對每件事物都有獨自的見解和想法,那麼這個時候父母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統一,就會產生分歧,有分歧就會產生爭執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