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教育,那麼是父親的失職,自己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每位家長最關心的事情,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一天天逐漸長大,孩子思維和身體各方面漸漸成熟,對每件事物都有獨自的見解和想法,那麼這個時候父母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不統一,就會產生分歧,有分歧就會產生爭執和矛盾,久而久之這種爭執和矛盾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孩子就會因為某件事物而爆發出來,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不聽父母的話,跟父母作對,有什麼事情或問題不肯告訴父母,這就是家長們所說的叛逆期,那麼叛逆期的孩子有那些特徵呢?孩子叛逆期的心理是如何產生的?下面給大家分析下我的看法。
叛逆期的孩子有哪些特徵?
叛逆期的孩子對父母說的話從不言聽計從,不按照父母的說法去做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對父母十分冷淡,關係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現實生活標準,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甚至公開敵對。
情緒反應激烈,比較固執,自己堅定的一件事物,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要求去做,不希望父母過多幹預自己生活。
叛逆期的孩子對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不認同會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於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知識不予理會,學習會出現下滑的情況。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是如何產生的?
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孩子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仍然存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認為孩子還小,不成熟,有些事不懂,要聽從父母的想法或建議,不然就是不聽話,跟我們對著幹,就是「忤逆」自己,因此他們的主觀想法和意識得不到贊同和認可,導致他們,遇到事情或想法,不願與我們訴說,而反感我們這種盛氣凌人的態度。
父母與子女缺少交流與溝通。
產生矛盾關鍵的地方,在於思想上的溝通,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獨立意識漸強他們對待事或物,有自己看法和見解,這時我們就會產生思想上的矛盾和衝突所以父母多與子女在思想上的溝通會避免矛盾和衝突的發生。
父母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
很多家長都缺乏普通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他們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當孩子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解決的辦法,而是責罵嚴重的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
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學習定向有偏差。
父母都期望子女學習成績優秀,很多家長都說過這樣的話,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工作,就會怎樣怎樣,其實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目的定向有偏差,學習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眼前優越的成績,而是獲取知識本身體驗過程中的一種快樂,如果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種期望會導致孩子心理壓力增大,而不自覺地會把學習與痛苦聯繫起來。
怎樣正確的教導叛逆期的孩子呢?
首先我們應該尊重和信任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耐心的與他們溝通,平視他們的叛逆心理,父母發現自己的錯誤要勇於承認並誠懇道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關注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樹立目標,建立孩子的價值觀,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大家覺得文章對你們有幫助或有啟發,可以點個關注,以後分享更好的文章給大家,對本文有建議或需要補充的,歡迎評論區留言,為更多的家人提供建議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