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二學生#孩子進入初二,是青春期的一個重大轉變。許多家長思想準備不夠充分,對孩子突如其來的異樣行為表示無法接受,甚至感到不知所措,束手無策。孩子進入初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1.孩子處於生理爆發期
初二孩子多為13-14歲。普查資料表明,這個年齡段是青少年生理迅猛發育的最高峰,他們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功能日趨完善,內臟機能不斷增強,第二性徵如浪潮般洶湧襲來,身體的各個器官逐漸成熟或接近成熟。
男生正處於生長發育的突增期,男孩十三四歲,在夢裡出現遺精,開始了由小男孩向男子漢轉變的過程。女生體重、胸圍逐步向著女性體型發育,女孩十一二歲時開始第一次月經,到13歲左右,大多數的女孩都來了月經。
2.孩子處於心理轉折點
生理上的發育,必然帶來心理上的躁動和不安。初二在整個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心靈成長的關鍵期,也是「危險期」。孩子們一面有獨立的要求,一面又有依賴心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成人感」特強,高叛逆、高敏感、高自尊,爭強好勝,興趣不穩定,重感情缺理智,容易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冒險混為談,心理波動性很大,容易表露出祖喪、失意、焦慮等緊張情緒,常常從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
據對初中生的有關調查表明:焦慮、抑鬱、敵對、恐懼這四個等級,初二年級均位於最高水平。他們的情感情緒易激動並向兩極波動,喜歡憑感情行事:認知能力顯著落後於獨立意向和行動能力,相互愛慕心理增強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落後。
研究發現,「12-13歲的男女生表現出極端的社會隔離,彼此之間牴觸很大」。他們在異性同伴面前表露出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現出對異性同伴的輕視:或以種不友好的方式攻擊對方。
因此,初二階段的孩子在與異性同伴的交往中存在較嚴重的障礙,男女生之間牴觸很大,他們更重視與同性同伴之間的交往。同時,初二的孩子由於對性知識的一知半解,他們心理萌動著一些從沒有過的新的體驗與感受,開始產生神秘的騷動,這使他們既感到好奇,又迷惑和害怕,不敢接近異性。
他們關於異性同伴在什麼場合可以待在一起的社會允許程度仍然很敏感。因此,表面上看,他們並不互相接近,而是互相排斥,但是由於對異性的好奇和渴望,內心又有對異性的追求的心理矛盾。
這時期的孩子不信任父母,卻易受朋友影響;獨立意識大大增強,使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懷有強烈的好奇感,同時也開始嘗試些未知的領域。加上目前流行文化的影響,容易出現感情困惑,個別孩子出現早戀,他們往往是在這種類似的嘗試中獲得-種肯定:我獨立了!
生理上的日趨成熟帶來了心理上的巨大變化,同時,心理髮育成熟度顯著落後於身體發育,這使得他們的「成人感」往往與現實世界發生矛盾,因此,為了使自己得到內心真正的滿足,他們往往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獲取同齡同伴的認可,另一種是追求流行文化。
於是,簡單追隨、模仿、嘗試,帶來哥們義氣、盲目強調個性等不良習性。與此相對的,作為主流文化代表的學校與家庭,與他們追求流行、崇尚絕對自由、要求獨立的內心世界恰恰是相對抗的。
於是,反感、敵對、叛逆、孤獨、焦慮、偏激等敵對行為和心理狀態就產生了,與上-一代人之間的代溝也由此形成。
3.孩子處於學習分化期
在經歷了對學習任務有不適應到適應之後,學習新鮮感的淡化,幾乎是一種必然。
其一,按理論體系構建的學科內容是相對「限定」的,孩子一旦整體性地把握其邏輯結構後,就可能對學科內容不再感到新鮮。
其二,教師的教學風格無論好壞、優劣,都具有「固性」,不易更新,也不免使孩子對其所教學科感到「倦怠」」。
其三,孩子的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對校園了如指掌,而對於學校環境的熟稔也間接地強化了學習新鮮感的減退。
初二時課程增多了,增加了物理科目,且各門功課內容加深,難度加大,作業也多了。孩子不能再採用初時候的應付態度,憑著自己小學時良好的學習基礎或些小聰明,就能自如地取得較好的成績。
而要以一種認真的態度來面對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做好了,才能夠提高成績。
因此,好學的學生繼續努力,迎難而上;而部分學生出現掉隊的現象,原先成績相差無幾的學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其中過去一貫學習很好、到初二卻退步的也屢見不鮮。因此,初二是孩子學習上兩極分化最明顯的階段。
4.家校溝通的誤區
您是否認為開家長會或老師家訪就是「告狀」?的確,有的老師只有在學生表現不好或出現問題時,才會跟家長聯繫。有的家長看到老師感覺害怕,擔心自己笨嘴笨舌,無法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有的家長擔心說多了或說得不妥,對孩子反而起到不好的影響作用。如果對老師提了意見,老師表面上接受了,回頭整治報復孩子怎麼辦。還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成績不好,很丟臉,去見老師很不好意思,心裡就覺得自己矮一一截,回來衝著孩子發-頓火或揍-頓。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如果我們不經常跟老師聯繫,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就有可能無法及時地發現問題,而導致錯失很多教育的良機。
下面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小明上初二年級了,可他的家長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老師到家裡來家訪,說著說著就發現出大問題了。聽到老師說小明成績很差,小明爸爸十分驚訝,拿出在校外培優的試卷說,培優的老師認為小明很不錯,考試的分數都很高。
當看到老師帶來的進入初中後的考試成績單,爸爸才發現小明在班上一直排名倒數。最後,在老師、爸爸和小明三人的商討下,制定了後期的改進措施。
(作者:耿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