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退群事件」引發教育爭議:作業家長都批改了,老師幹啥?

2020-12-24 豆寶奶奶育兒經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教師都是十分敬仰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老師這個職業在人們心中有了改變,從前教育的重點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們因為學業特別害怕開家長會;可現在反而是家長特別害怕家長群裡,老師布置給家長的任務。

有不少家長現在一聽到手機消息,就心頭一震生怕老師又在班級群裡@自己,孩子又犯什麼事兒了;更怕那些臨時布置的任務,自己又得硬著頭皮和領導請假。

面對這樣的現狀,一位「硬核爸爸」的退群聲明,引發了眾多的探討,而這個家長退群事件也引發了不小的教育爭議。

「硬核爸爸」說出學生家長心聲:作業家長都批改了,老師幹啥?

這位「硬核爸爸」退群的起因,是當天老師在家長群裡,批評了昨晚沒有批改孩子作業的家長,並表示:認真批改的家長,老師看到了家長對孩子傾注的心血,自然會多加關注,而那些不批改、自己放棄孩子的家長,老師也自然也沒必要認真對待了

這位寶爸聽這話當時就生氣了,在群裡怒懟老師:家長把老師要做的都做了,還要老師幹什麼?之後直接退了群。

這件傳到網上後,有一半的家長覺得,終於有人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白天上班累死累活的,晚上下班了想著好好休息一下,卻還要完成老師的「任務」。

不過也有一半的家長認為:這位家長是小題大做,現在這個時代都是這樣的模式去家校互聯,自己擠出點時間給孩子看看題,也是為了孩子好啊。

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十個家長裡有九個需要給孩子批改作業,可自己工作繁忙根本就沒有精力再去看孩子的作業,甚至有的家長不會寫孩子的題,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其實大部分家長送孩子進學校,就是希望學校可以幫助自己去教育孩子

這一家長退群事件發生後,引發了一波有關家庭和學校的討論,也正是如此,老師這一職業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其實原因不都在老師,家長教師都有責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教師不要有以下三點習慣

第一:不要帶有目的地教育學生

有的老師會對家裡有錢有勢的學生特別好,對待家庭條件一般或者不好的學生愛答不理,或者是對待學習好的學生關心照顧,對待學習不好的學生戴有色眼鏡。

還會從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升為對待學生家長的態度,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學業和心理,有的孩子老師一多加關注,他的成績就會迅速上漲,但如果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被老師另眼相待的話,學生會很受傷。

第二:不要把家長當成孩子批評教育

犯錯誤本就是一件正常的現象,孩子在學校犯錯誤,學校會請家長,甚至是批評孩子的同時連帶著家長一起批評了,家長和孩子不同,家長是成年人,會有很強的自尊心。

做家長的都會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好好的,可一旦孩子犯了什麼事,學校就會立刻通知家長到校,有的老師當著學生的面訓家長,這會讓家長很沒有面子,越是這樣,家長就越會躲著老師,家校無法齊心只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第三:不要把家長當兼職老師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去忙,而有的老師卻把本該自己完成的教育任務,拋給學生家長去做,批改學生作業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分內之,如果讓家長批改孩子作業,不僅質量無法做保證,家長對老師和學校的不滿也會一點點增加,隨之而來的也是家長和老師無法協作提升孩子的學習。

都是為了孩子好,家長也該適當配合老師工作,最起碼要做到這些事

第一點:幫助孩子檢驗學習成果

雖然教學生學習知識是老師的職責,但學生回到家中,家長們也要承擔起監護人的作用,可以抽空幫助孩子複習課堂老師講的內容,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通過這種方式來督促、約束孩子,這樣做對孩子,對家長,對老師都是一種幫助。

第二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我們常說一句話「要從小教育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如果一個孩子自主學習,有個規律的學習作息,那這個孩子以後的生活一定是井井有序的;如果一個孩子學習靠人催,能往後拖就往後拖,那這樣的孩子的生活將會是無法自理。

教師是一個具有強大使命感的職業,如果這個行業裡出現了太多不合格的老師,就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未來,對於不合格的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

畢竟教師作為祖國未來花朵的知識傳遞者,其個人品德和專業技能,都是需要通過嚴格的篩選後,才能正式上崗,同時希望所有的教師可以好好教書育人,給祖國的未來增添一抹光彩。

討論話題:你家孩子的老師,會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家長批改合適嗎?老師是幹什麼的?
    因為語文的有一些作業家長還真的應該及時給孩子檢查、批改一下(別著急噴,後面我有詳細說明)。 但是如果是什麼作業都讓家長批改,那肯定是不對的!
  • 「老師,我把孩子作業判了你幹什麼?」深夜家長群炸鍋,老師退群
    很顯然,這個家長說出了其他家長的心聲,很多家長緊隨其後留言,對他的話表示了支持,結果老師沒有解釋,憤然退群。她回答說:「家長群,有些家長你就得一直提醒他,要不啥也不管!」 她媽媽顯然很驚訝,問:「你們還要家長批改作業呀?要是人家不會呢?」 這個女兒解釋說:「也有家長不會的,但大多數都送去小飯桌了,人家那兒的老師就給弄好了呀。」 她媽媽又問:「那沒錢送小飯桌的怎麼辦?」
  •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網絡盛行的年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從以前傳統的開家長會進化為建立微信群,老師們在群裡可以通知家長關於孩子在學校裡的一些情況,家長們也省去了往學校跑的時間,通過群信息便可得知整個班級和孩子的狀況,但是最近幾年來,關於家長群的熱議也越來越大。
  • 老師為什麼要叫家長批改作業?答案在這裡(教師家長值得一看)
    在當前的教育下,有人調侃到,現在的義務教育非常的牛,不僅讓學生學一遍還要讓家長學一遍。現在存在一個現象,學生的作業教師要求家長批改;學生的值日需要家長們做;學生做作業需要家長來監督完成等等。有很多家長是敢怒不敢言,有的家長不懂這方面的知識,沒法輔導自己孩子的作業。有的家長是沒有時間,有的家長是上了一天班比較累,不想輔導。這是家長的心聲。一個家長,孩子放在學校就不管了,就完完全全是老師的事情。一個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作為一個家長,就是管兩三個小孩兒。
  • 家長送老師「幹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錦旗,教育局聲明:假的
    前段時間,有一位小學生的家長在網上發表了一段視頻,抨擊老師把家長微信群倒成了家長作業群,學生的作業要家長來監督完成,還要家長批改,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這件事情持續發酵,很多地區的教育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規定,禁止老師利用微信群給學生布置作業。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引發多米諾效應,教育部的回應讓家長拍手叫好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網友眾說紛紜,引發多米諾效應 「家長退群」事件還鬧上了央視,央視痛批: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也有網友直言:央視都這麼說了,以後應該不會再有老師敢讓家長批改作業了吧。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長老師互撕為哪般
    「術業有專攻」,別說沒多少文化的家長承擔不了這份責任,就是有文化的,他可能因為一方面的專長教得了這科,改得了這科的作業,但教不了那科,改不了那科的作業。老師自己都沒辦法做到全能,有什麼理由要求家長全能,什麼作業都會改。如果是家長根本就沒有這個水平,幫孩子的作業對的改錯,錯的改對,這只能是有弊無利,稍微有點常識的老師都不會這麼做,因為這實在沒有什麼意義。
  • 學生作業家長要不要改?來看看各地老師及家長怎麼說
    「南昌一小學老師要求家長不批改作業需寫情況說明」一事經報導後引起眾多老師及學生家長熱議。  學生作業家長改,各地老師及家長怎麼看?11月5日,澎湃新聞採訪各地多位小學老師及家長。
  • 記者調查 | 家長很頭疼,家庭作業咋成了「家長作業」?
    「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家長和老師如何看待「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這種現象?在完成作業方面,家校如何形成高效的配合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如何來規範?近日,記者就相關話題進行了調查。「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
  • 上央視的「家長退群」事件,家長:作業我來改,要你們老師幹嘛的
    在孩子入學後,家長免不了要和老師打交道,尤其是時下網絡信息的發達,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不過在溝通更為順暢的當下,家長們也由此多出了一些「負擔」,比如說老師會在家長群裡給家長們布置「輔導作業」。
  • 家長退群引發熱議
    每天書面作業、聽寫作業、背誦作業、體育作業、網上作業,時不時還有安全教育作業,買了印表機專門列印作業,生怕忘了記。每天作業要拍照、錄視頻、家長要籤字,上傳到釘釘不同班級群。閨女每天的作業晚上11點以前完成,早上6點起床。如果上了高中,試問,要幾點起床?幾點睡覺?」  網友Aa秋楓稱:「感覺現在沒有本科文憑都不配當父母,因為你輔導不了孩子,很多作業感覺就是給家長布置的。」
  • 孩子作業到底誰改,教育部定了,家長該如何做?
    這些問題都是家長要面對的。更重要的是,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家長還得負責批改?甚至學校還給家長布置了很多的作業。嗚呼哉?到底孩子的作業應該誰來改?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家長乃至社會討論的熱點話題?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教育部這次表態了,對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指示,一直爭論的話題可以有了一個定論。
  • 問: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嗎?家長說沒有,孩子說有的!
    ,自己講了後,孩子說老師不是這樣說的,哪怕最後結果是一樣,解題思路不一樣也不行,還有就是自己心裡明白,但是不知道該怎麼用孩子能聽得懂的方式來說,教師這個職業,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的話,那還本科四年幹啥,還有實習什麼的,老師說自己難,家長真的好難,除了上自己的班,又做一個自己又不懂兼職,我監督了我大侄子三年,真的,自己被氣得有心臟病的感覺,感覺還破壞了感情[捂臉]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校互撕為哪般
    」這番話迅速引發了廣大家長的共鳴,「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微博話題建立後,短時間內閱讀量破億,登上熱搜榜。這件事情不僅上了熱搜,把老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且還鬧上了央視,央視的晚間新聞點評:家長批改作業,是老師的缺位。
  • 如何看家長退群事件?家校battle 沒有贏家
    默言「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教育部針對家長批改作業的回應一出,在風口浪尖的家校矛盾本應偃旗息鼓,沒想到翻看評論區,卻愈演愈烈。兩個看似一樣卻又截然不同的評論高居熱門評論榜首,「我是家長,建議解散家長群」「我是老師,求解散家長群」。小小的家長群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爭吵的主戰場。作為家長,家長群是他們最不願意打開的地方。一頁頁作業永遠翻不到頭,一項項打卡讓人手忙腳亂,一個個投票令人疲於應對。工作結束後,還要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因為許多作業要求是孩子一人無法完成的。
  • 神叨叨街採:禁止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東營人這麼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乃馨 唐夢琳 東營報導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今年來,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批改作業的話題屢屢刷上熱搜。近日,教育部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禁止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這個現象,您怎麼看呢?記者走上東營街頭,隨機採訪了部分家長,發現家長們的觀點驚人的一致。「雖然不用家長批改作業,但是家長還是要負責的。」
  • 叫停家長作業 老師家長這樣說……你咋看?
    繼遼寧、浙江、海南、河北等多地發文「叫停」家長作業後,內蒙古自治區近日也發文禁止家長代為批改作業,嚴禁教師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業。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熱議,一起來聽聽老師、家長、學生都怎麼說。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條視頻是老師在家長群裡布置作業,讓家長修改作業後,家長怒退家長群之後的瘋狂吐槽。視頻裡涉及到的事情,呼和浩特市的家長們有遇到過嗎?
  • 叫停家長代改作業 回歸教育本位
    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教育部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12月10日 人民日報)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的現象時有發生,家長們的吐槽也並非最近才有。
  • 校管家作業批改再升級,老師可以在線一鍵批改作業
    ▲ 老師批改作業流程圖2.家長及時收到作業反饋,提高家校服務體驗。 老師批改完作業後,可以繼續添加文字評語、其他照片、視頻或文件並提交點評內容。家長實時收到作業批改消息,點擊即可看到老師的批改結果。通過師生信-作業通知-查看點評詳情,家長對作業完成情況一目了然,感知學校的貼心服務,提高家校黏度。
  • 一紙禁令能給家長減負嗎?寶雞老師有話說
    記者隨機採訪了我市部分學生家長——據一些家長反映,他們經常下班後,還要時刻關注手機,因為老師會通過班級群發一些學校通知以及家庭作業等,並且安排一些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任務,比如批改學生寫完的作業、課外手工作業等。有家長認為,批改作業本來就是老師的本職工作,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明顯是把自己的工作和責任轉嫁給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