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家長退群事件?家校battle 沒有贏家

2020-12-27 科技生活快報

默言

「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教育部針對家長批改作業的回應一出,在風口浪尖的家校矛盾本應偃旗息鼓,沒想到翻看評論區,卻愈演愈烈。兩個看似一樣卻又截然不同的評論高居熱門評論榜首,「我是家長,建議解散家長群」「我是老師,求解散家長群」。小小的家長群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爭吵的主戰場。

作為家長,家長群是他們最不願意打開的地方。一頁頁作業永遠翻不到頭,一項項打卡讓人手忙腳亂,一個個投票令人疲於應對。工作結束後,還要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因為許多作業要求是孩子一人無法完成的。手機不敢離開身邊,生怕老師發布的「投票任務」沒有及時完成,影響孩子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

作為老師,手機24小時不敢關機,生怕錯過家長群家長的回覆、工作群學校的通知。課間打開一看,無數條未讀消息。本以為教師=教書,沒想到事實上的教師是保姆+警察+……,精力有限,卻身兼數職,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好,本職的教學工作也受到影響。

其實,家校矛盾的產生都是借著為孩子好的名義,然而矛盾的消除關鍵也是在於孩子。如果雙方能換位思考,老師為孩子設置不同作業是為了提高孩子的不同能力,家長教育水平不同,所以輔導孩子的能力參差不齊。互相體諒下少一些作業、多一些輔導,相信孩子可以成長得更好。否則老師作業不留、家長作業不檢查,最後受影響的還是孩子。

當然,矛盾的根源在於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應試給學校提出了要求,而學校把壓力轉移給老師,老師又通過家長群傳遞給了家長,最後各方深受其害。家長群的關閉需要循序漸進,不然突然的關閉會使家校失去了聯繫,工作無法進行。只有改革教育制度,取消一些本不該學校、教師完成的任務,減少重複無意義的於教學工作無益的任務,家長群自然失去了使用價值,消失於歷史舞臺。

家校battle,沒有贏家。教育改革,家校合作,孩子就是最大的獲益者!

相關焦點

  • 「家長退群事件」引發教育爭議:作業家長都批改了,老師幹啥?
    有不少家長現在一聽到手機消息,就心頭一震生怕老師又在班級群裡@自己,孩子又犯什麼事兒了;更怕那些臨時布置的任務,自己又得硬著頭皮和領導請假。面對這樣的現狀,一位「硬核爸爸」的退群聲明,引發了眾多的探討,而這個家長退群事件也引發了不小的教育爭議。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校互撕為哪般
    接著引起了多米諾效應,從剛開始短視頻平臺上被眾多網友關注點讚,到影響了十幾個城市宣布禁止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再到後來教育部作出回應:明令禁止違規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對此,老師也做出了回應:你以為就你想退群?我更想退群。真不知道家長和老師這樣互撕為哪般?
  • 什麼是破解家校衝突的良藥
    如何發揮好家校合作的作用,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為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家長群該不該建「每天老師會在群裡發些學習資料,或者家庭作業,讓我們監督孩子完成。」一名初中生家長告訴記者,她在家長群裡,很少發言,收到老師的信息會及時回復「收到」。
  • 人民日報談家長群變味:應理順家校關係,家長與老師的角色要擺正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
  •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家長退群事件」鬧上央視:作業我改知識我教,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網絡盛行的年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從以前傳統的開家長會進化為建立微信群,老師們在群裡可以通知家長關於孩子在學校裡的一些情況,家長們也省去了往學校跑的時間,通過群信息便可得知整個班級和孩子的狀況,但是最近幾年來,關於家長群的熱議也越來越大。
  • 家長: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老師:我更想退群!家長老師互撕為哪般
    接著引起了多米諾效應,從剛開始短視頻平臺上被眾多網友關注點讚,到影響了十幾個城市宣布禁止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再到後來教育部作出回應:明令禁止違規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對此,老師也做出了回應:你以為就你壓力大,想退群嗎?我更想退群。真不知道家長和老師這樣互撕為哪般?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媒體:背後是家校邊界亟待釐清
    家長群成立的初衷,本是為方便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促進家校共育。但在現實中,不少家長群卻逐漸「變味」:有的老師在群裡布置作業、要求家長「秒回復」,有的家長在群裡炫富、曬娃、打廣告,使得家長群逐漸演變為「攀比群」「馬屁群」「廣告群」。
  • 「退出家長群」背後,是異化的家校關係
    近年來,家長群所引發的家校矛盾日益突出。上述視頻中家長的言辭雖然激烈,卻真實地反映了部分家長的真實感受——家長群的存在,給家長增添了諸多壓力與苦惱,成為家校矛盾的觸發點。  作為一種家校溝通的方式,家長群本來旨在解決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家長協助實施家庭教育,搭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橋梁。
  • 部分地區代改作業喊停,家長與老師各有心聲,家校合作才是雙贏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師逐漸開始讓家長來批改作業。教師的這種舉動從2018年以來就開始了,多省的老師就讓家長改起了作業,這一做法也讓不少家長怨聲不斷。最近就有多個省教育廳針對這項事件發文,受到家長熱烈支持。通知當中明確指出老師要親自改作業,不能讓家長和學生代勞。在很多人看來,教育孩子是老師主要的責任。
  • 老師布置作業被家長指手劃腳,家校溝通新教師應有怎樣的家教指導力
    作業少了,有家長會向學校提出,要增加點;作業多了,也有家長抱怨,要減少些。作業多少,眾口難調。面對家長對老師「指手畫腳」,插手教學,家校之間究竟該如何溝通?
  • 從「中芯黴番茄事件」看四校八大學生夥食狀況!
    這兩天關於中芯國際學校「中芯黴番茄事件」食品安全問題鬧得滿城風雨,扣動著每個家長的心。
  • 「家校協同育人系列報導」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
    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呢?12月16日,鄭州外國語中學教師魏曉敏和學生家長劉貴清受邀做客大河網直播間,開啟了一節關於「如何化解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家校育人課堂。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逆反心理?
  • 家校攜手 共育花開 ——康巴什區第六小學家校共建活動
    因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六小學校一直將家校共建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並堅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家校共同成長,我每學期都會組織校級的家長會。家長們走進課堂、課間,與孩子們一起晨練、上課、午餐和午休。聽老師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看孩子們有序地伴著音樂節奏站隊、做操。家長們有時還會親身融入到孩子們的活動中,跟孩子們共同體驗活動的快樂。
  • 武夷山市第三中學「家長共學」課堂搭建家校階梯
    12月29日,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三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中心迎來30餘名「大齡學生」,他們是第九期「家長共學」課堂的學員。如今已有300餘名三中學生家長加入「小鴻雁」計劃,有效銜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與孩子共同成長。
  • 唐山劉火新莊小學家長進課堂家校互通(組圖)
    唐山劉火新莊小學家長進課堂家校互通  唐山劉火新莊小學家長進課堂家校互通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劉霍)近日,唐山市路北區劉火新莊小學舉辦了首屆「我長大了」一年級學習成果匯報會。這是該校首次開展的開放式教學活動,學校通過將家長請進課堂的方式,使其零距離接觸到孩子在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真真切切地感受他們的成長。  作為一所典型的農村學校,劉火新莊小學一直不忘立足農村現實情況,開展實效特色教育,努力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緊緊圍繞「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行動中感悟,在實踐中成長」的原則,開展符合兒童成長規律的系列教育教學活動。
  • 家校溝通||褚光斌副局長參加姜山鎮繞嶺小學家長座談會
    家校溝通||褚光斌副局長參加姜山鎮繞嶺小學家長座談會 2020-10-26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粉絲被人告,偶像火速退群…
    仔細看判決內容,可以發現黑粉「硃砂治」對範冰冰罵得非常狠,而範冰冰的出手也不遺餘力,要對方公開道歉和賠款6萬。選擇在這個時候退群,猜測一下,這是章子怡為了避嫌而退群吧,這個操作很細微,但還被網友發現了,成為了今天吃瓜議論的話題。
  • 明晰界限調整預期 家校共享輕鬆群
    在信息網絡高度介入教育的當下,「家長群」是時代的產物,更是家校互動服務的媒介。建立「家長群」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家校良性互動,共同教育好孩子。可是「家長群」發展到今日,卻成了眾多家長心中的「壓力群」、「焦慮群」,網絡上對「家長群」的吐槽更是層出不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家長群」功能失調?能夠勝任工作和應對生活考驗的家長為何面對「家長群」會身心俱疲?
  • 關城網評 | 教師群體:如何從指責的熱搜走向點讚的熱榜
    最近教師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江蘇的家長退群事件餘熱未退,又冒出了河北滄州的潑熱水事件,件件扎心。
  • 凝心聚力,家校共育——上海福山正達南陽外國語學校第一屆家校聯合...
    · 上海福山正達南陽外國語學校 ·凝心聚力 家校共育第一屆家校聯合會成立大會—— 2020 · 12 · 15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教育發展的道路上,家長和學校永遠是密不可分的合作者、同盟軍,而只有做到家校緊密合作,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求真、向善、立美的優質教育環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為進一步增進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搭建家校合作的良好互動平臺,讓廣大家長參與到學校發展建設及學生健康成長中來,我校於近日召開了第一屆家校聯合委員會成立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