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遊戲評測】如果說那款系列遊戲是硬體殺手的話,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素有「顯卡危機」之名的《孤島危機》系列。但是還有一個系列遊戲同樣有著驚人的性能要求,只不過它的名聲並沒有《孤島危機》這麼大,它就是4A-Games的《地鐵》系列。
《地鐵》遊戲系列以德米特裡·格魯克夫斯基的災難小說為基礎進行遊戲的改編,而《地鐵》系列最新作《地鐵:最後的曙光》則《地鐵2033》的後續作品,沿用了前置相同的遊戲引擎並且在細節上進行了局部的優化使得這部續作在遊戲表現力上更為出色,而且還繼承了前作高硬體性能需求的特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對這款遊戲進行評測吧。
再戰末日後的《地鐵:最後的曙光》遊戲簡介
《地鐵》系列一直是4A Games遊戲工作室和THQ的看家大作系列之一,但由於THQ的經營不善導致公司破產,並且旗下多個遊戲系列也被拍賣,而《地鐵》系列的發行權被Koch Media所獲得,而《地鐵:最後的曙光》也是《地鐵》系列移籍到Koch Media後的首款《地鐵》作品,而遊戲的製作商仍為4A Games,並且遊戲所採用的遊戲引擎與系列前作《地鐵2033》相同,仍為4A遊戲引擎。
《地鐵:最後的曙光》這款系列作品仍是根據Dmitry Glukhovsky所著的小說進行創作,講述一場為爭奪足以毀滅人類的世界末日裝置的內戰。人類依舊苟活在地下等死。不同派系之間的戰爭還在繼續,晚上依舊有各種變異生物潛伏在暗處。地面依舊是各種毒氣,但有傳言冰層開始融化,陽光開始穿透雲層,新的冒險即將開啟。
《地鐵:最後的曙光》遊戲平臺硬體性能需求
最低配置需求表
CPUIntel Core 2 Duo 2.2GHz內存2GB顯卡NVIDIA GTS 250,AMD HD Radeon 4000系列或更高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推薦配置需求表
CPU2.6GHz的四核處理器或Intel Core i5內存4GB顯卡NVIDIA GTX 580/660 Ti,AMD HD 7870或更高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最佳配置需求表
CPU3.4GHz的多核處理器或Intel Core i7內存8GB顯卡NVIDIA GTX 680 SLI/GTX 690/GTX TITAN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Windows 7,Windows 8CPU部分性能需求分析:
遊戲官方提供的三檔定位配置需求中處理器部分的定位是相當的明顯,最低配置為雙核處理器、推薦配置為四核處理器,而最佳配置上則是多核多線程處理器,表明這款遊戲不但對多核心多線程的處理器有較好的支持優化,並且對於處理器核心主頻的高低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依賴。
顯卡部分性能需求分析:
如同前作一樣,《地鐵:最後的曙光》同樣是一款對下那可性能有著極高要求的遊戲作品,特別是在開啟所有遊戲特效以及最高畫質時的要求更是達到需求GTX TITAN或GTX 690的顯卡級別。此外,遊戲屬於 NVIDIA「THE WAY」遊戲系列並且加入了NVIDIA顯卡專屬支持的PhysX物理加速特效,所以在顯卡偏向性上NVIDIA系列顯卡要有一定的優勢。
內存及硬碟空間需求分析:
遊戲在內存空間需求上要求2~8GB的內存空間,表明遊戲在不同的畫質設定下需要讀取導入的數據量也有所不同,特別是在最佳效果配置上內存容量需求達到8GB,體現出最高畫質圖特效下遊戲需要導入大量的素材文件來維持遊戲整體的高視覺效果。
測試遊戲已安裝v1.0.0.2升級檔,該升級檔修正AMD顯卡性能問題以及修正無法自定義FOV的BUG。
《地鐵:最後的曙光》測試平臺簡介
核心配件表
CPUIntel:
Intel Core i7 4770K
Intel Core i7 3770K
Intel Core i5 3450
Intel Core i3 3220
Intel Pentium G860
AMD:
AMD FX-8350
AMD FX-6100
AMD FX-4170
AMD A10-5800K
AMD A8-5600K
AMD A6-5400
AMD A4-5300
軟體設定表
測試遊戲《地鐵:最後的曙光》作業系統Windows 7 64bit 旗艦版 SP1測試解析度旗艦及高端級顯卡:1920x1080解析度在遊戲硬體性能測試中,獨立顯卡部分測試採用Intel Core i7 3770K搭配Z77主板作為測試基準硬體平臺,整合型顯卡則以各自整合型顯卡平臺進行測試。處理器部分測試採用各處理器支持主板搭配NVIDIA GTX680顯卡作為測試基準平臺。
測試中各類顯卡的性能定位將以PConline顯卡產品天梯圖中標註所屬性能定位區域作為定位參考。
《地鐵:最後的曙光》遊戲畫質及解析度對比
《。地鐵:最後的曙光》在遊戲中的畫質設定效果上採用了比較簡單的設置方式,分別提供了RESOLUTION解析度設定、QUALITY畫質效果設定、SSAA抗鋸齒設定、TEXTURE FILTERING紋理過濾設定、MOTION BLUR動態模糊設定、TESSELLATION曲面效果設定以及VSYNC垂直同步設定。
《地鐵:最後的曙光》遊戲場景畫質對比
畫質效果部分提供了Very High、High、NORMAL以及LOW四檔畫質效果設定選項,而通過上面的對比圖可以看到四檔畫質的變化上主要是燈光光亮陰影效果以及紋理細節表現精度的差異化表現。
《地鐵:最後的曙光》遊戲場景解析度對比
在解析度對比測試部分,我們選擇了三個經典的解析度比例1920x1080、1680x1050和1024x768進行測試,由於遊戲沒有窗口化模式,所以當採用不同比例的解析度時會畫面會出現左右擠壓的情況發生,當然這種情況。在顯示器上的表現並沒有我們對比圖上的這麼明顯。
《地鐵:最後的曙光》測試場景介紹
《地鐵:最後的曙光》遊戲自帶有基準測試Benchmark程序,所有遊戲硬體性能測試均採用遊戲Benchmark程序進行測試。
旗艦高端及顯卡以及處理器測試所採用的設置相同,採用全畫質最高及特效全開啟並設置最高設定進行,測試程序運行三次並通過Benchmark自動對數據處理後得出的成績。
主流中端顯卡採用全畫質高以及關閉SSAA和物理加速兩選項進行測試,測試程序運行三次並通過Benchmark自動對數據處理後得出的成績。
入門級及整合型顯卡採用全畫質低以及關閉SSAA和物理加速兩選項進行測試,測試程序運行三次並通過Benchmark自動對數據處理後得出的成績。
《地鐵:最後的曙光》硬體性能測試CPU性能部分
在《地鐵:最後的曙光》處理器部分的測試中可以體現到遊戲對於多核多線程處理器的優化支持,並且處理器物理核心及線程的數目對於在遊戲中的性能表現有著比較主導的影響,所以擁有八核八線程的AMD FX-8350相比其他處理器有更為出色的表現。但我們也能在測試中看到一點的是,但處理器處於四核四線程或以上時,各處理器測試成績差異並不明顯,而雙核雙線程處理器與雙核四線程處理器之間的測試成績則有較明顯的差異。
《地鐵:最後的曙光》硬體性能測試顯卡性能部分
獨立顯卡測試成績分析:
旗艦及高端顯卡測試採用的畫質特效模式為全畫質最高全特效開啟的設定。由於《地鐵:最後的曙光》屬於NVIDIA「The Way」遊戲系列,並且在遊戲中還啟用了物理加速技術,所以NVIDIA和AMD兩大陣營間的顯卡性能測試所得成績有著明顯的差距。
受到物理加速技術的影響,AMD即使其旗艦高端定位的顯卡所測試得出的成績並不是太理想,NVIDIA系列顯卡雖然有物理加速的支持,但由於遊戲的支持優化並不是太好,所以即使是在其他遊戲有著絕對領先的成績的GTX TITAN顯卡也僅僅獲得遊戲勉強流暢運行的30幀以上的水平,表明遊戲在全特效開啟以及全畫質最高設定下對顯卡的性能負載壓力相當高。
中端主流顯卡的設定採用全高畫質設定並關閉SSAO以及物理加速技術應用。在六款測試的中端主流顯卡中有三款顯卡測試成績能到達流暢運行效果的30幀以上,這三款顯卡均是定位中高端的定位,而且性能相比其餘三款顯卡有較大的差距。同時,我們還看到取消遊戲物理加速技術應用後,NVIDIA與AMD之間顯卡的性能趨向真實狀況,並且對於顯卡的負載壓力也有所減輕。
整合型顯卡測試成績分析:
整合型顯卡測試部分我們加入了一款入門級顯卡進行比較,而測試設置部分則是採用全低畫質以及關閉SSOA和物理加速技術的設定。由測試結果來看,整合型顯卡平臺並不適合運行這款高負載的遊戲,即使畫質設定在全低畫質及較低的解析度。同時我們還看A10-5800K所搭載的獨顯核心HD 7660D顯卡還是處在整合型顯卡中的性能領先位置,而最新推出的Core i7-4770K搭載的HD Graphic 4600核芯顯卡的性能已經與HD7660D相當接近,表明Intel的新一代GT2核芯顯卡在性能表現上有了相當大的進步。
《地鐵:最後的曙光》遊戲試玩體驗總結
《地鐵:最後的曙光》體驗感受評測:世界末日設定 爽快射擊體驗【8/10】
《地鐵:最後的曙光》延續了前作《地鐵2033》的結局並以此為基礎進行遊戲的再度開發,所以在遊戲模式上還是採用了世界末日的設定模式,並且在遊戲中還是延續了前作物品的購買模式——彈藥。彈藥的多寡成為了玩家購買力和自保的重要保證。
此外,遊戲中的射擊體驗還是相當的不錯,並且不少的彈藥還帶有特殊的附加效果,並且還能讓玩家對自己的武器進行一定的改裝,讓玩家能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地鐵:最後的曙光》音效評測:細節聲效出色 怪怪的英語口音【7/10】
遊戲在環境聲效上的表現效果中規中矩,但配合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以及昏暗效果為主的場景烘託下還是能很好地呈現出恐怖的氣氛。不知道是不是遊戲製作商是俄語系國家的原因,在英語配音上總是出現比較怪異的語調,使人感覺到這更像是俄語式的英語發音方式。
《地鐵:最後的曙光》視覺評測:場景表現力強 行為效果高度逼真【8/10】
《地鐵:最後的曙光》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其高度真實的行為效果,也就是在不少細節的地方如防毒面具上會因為玩家的行動而出現沾染灰塵、霧氣等情況,並且遇到液體濺落時更會出現汙漬留在表面的高真實度效果表現。
《地鐵:最後的曙光》操作評測:傳統FPS遊戲操作 附加遊戲特色需求【7/10】
《地鐵:最後的曙光》在操作上延續了傳統FPS類遊戲的操作原則,不過在遊戲中還是結合了遊戲獨有的設計元素在操作上還是有所改變,如一把槍可以有普通彈和特殊彈兩種彈藥,裝卸面具等情況也。
《地鐵:最後的曙光》硬體性能需求評測:
如果說《孤島危機》系列是顯卡危機,那麼《地鐵:最後的曙光》則同樣是顯卡硬體殺手,遊戲採用了與前作一致的4A Games自家的4A引擎,並且由於進行了優化所以在效果表現力上相比前作要有更好的表現,但對於硬體的負載還是相當的高,特別想開啟並設定最高畫質特效時,玩家沒有旗艦級顯卡平臺就不要奢望有流暢的運行效果了。
▼《地鐵:最後的曙光》臺式機推薦
配置硬體詳細列表:
配置點評:在處理器測試可以看到物理核心以及線程數目對遊戲的表現力上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並且遊戲對於顯卡的性能有著極高的要求,而且在高畫質特效的話要求更為嚴格,結合遊戲的性能需求以及設計測試成績來看,推薦配置核心配件的搭配選擇AMD FX-6200搭配NVIDIA GTX660Ti能有不錯的遊戲體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