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這一點,華為不會輸!任正非:我們明確先有雞,雞先生蛋

2021-01-18 風起堂主人

風起堂 | 原創文章,嚴禁抄襲,侵權必究。

「我們明確先有雞,雞先生蛋。」任正非說。

世人都知道,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幾乎沒有人能搞得清楚。但在華為,任正非卻一錘定音,華為就是明確先有雞,雞生蛋。

先有雞,雞生蛋,對華為對「利益獲取分享制」最直白、最通俗的解釋。

任正非說,「我們是先給予,再貢獻。」

01一片唱衰中,華為會輸嗎?

經歷了30多年發展的華為,在最近兩年,可以說成了全世界的紅人。

在核心團隊高管被構陷後,又連續被美國三輪實體清單管制制裁,當餘承東一句「華為的晶片沒辦法生產了」,人們才明白,華為在5G領先的代價。

華為被晶片斷供了,華為的手機業務遭遇重大困難,也有分析師不斷放出悲觀言論,諸如華為將不得不退出手機業務、華為將旗下榮耀品牌出售以換取晶片來源、華為2021年手機出貨將暴跌至5000萬部等等,還有臺媒稱失去華為並不可怕,臺積電產能被蘋果瓜分、業績大漲!

一片唱衰的雜音下,華為當真要輸嗎?

華為內部員工反饋的信息顯示,華為內部一切正常,並且別以前更加擰成一股繩,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沒有幻想,只能靠自己,活下去。

同樣,華為對外的人才招聘,沒有停歇。9月下旬,華為海思最新的2021年畢業的博士招聘公告中,僅晶片類的架構、EDA、研發、材料、封測等崗位就有26類。

而華為輪值CEO郭平,此前也公開說過,解決華為問題的關鍵,靠優秀人才。

任正非在此前接受採訪時曾提到,晶片靠砸錢不行,還得砸數學家、化學家、物理學家。任正非同時提到,華為目前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

對華為來說,這些人才,這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就是解決華為問題的關鍵所在。

30多年前的華為,創立之初就習慣了被斷供;30多年後的今天,華為已成為多領域領先,擁有85000+專利,研發人員9萬多人,一年研發費用超1200億元,全球500強第49位,華為又怎會輕易趴下?

華為當然不會輸,因為華為有這麼多研發投入,有這麼多研發人才,這些都是華為「正在或將要下蛋的雞」。

02任正非:我們明確先有雞,雞先生蛋

為了讓每年數千進入華為的新人,都能成為優秀人才,成為「會生蛋的雞」,華為成立了華為大學。

任正非深知中國的教育現狀,距離真正的素質教育還很遠,那些「天之驕子」們的上手能力還很弱,進入華為後,必須要培訓。

所以,華為在原有培訓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華為大學。

2014年,任正非要求華為大學要建立獲取分享制,吸引並激勵最優秀的人、用心培養出更優秀的人。

「華大要建立對專兼職講師隊伍真正有效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機制。除了著作權等精神獎勵之外,華為的物質獎勵也是豐厚的。

華為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華為,因為華為「只能有一種分配模式,誰作戰成功了,就分錢。」

任正非在華為大學說: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定要明確。我們明確先有雞,雞先生蛋,我們是先給與,再貢獻。」

「你們現在不要強行想像能建立一所理想的華為大學,不理想也是大學,來講課的講師差一點也是講課。若不先給差的講師獎勵,就沒人相信你會改革,就吸引不了優秀的講師進來。」

華為大學的專職教師的職級、工資、配股等,總體沿用大平臺機制。

可以說,沒有華為的培訓,就不會有如此一支宏大的高素質、高水平的華為人才團隊,就不會有華為今天的商業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03讓更多的雞,下更多的蛋

「先有雞,雞先生蛋」的獲取分享理念,可以說在華為是無處不在。

在華為,十幾萬人為什麼會拼命幹卻很少有社會上的各種「996、007、715」的怨言?因為華為肯給錢。

華為的普通員工薪資,要高出社會平均水平30%;滿3年以後擁有配股資格後,一年收入120萬以上的員工,更是比比皆是。截止2019年,華為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已達10.4萬人。

「先有雞,雞先生蛋」的理念,也體現在華為的研發投入上。

從華為確立技術研發自主的路線後,華為就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

2019年,從事研發的人員約9.6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9%;2019年研發費用支出1,317億人民幣;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6,000億元;截至2019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且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從華為官網信息可知,今天的華為研發方向,已經從基於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1.0時代,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

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不正是我們現在被卡住脖子的半導體產業嗎?不正是被斷供的晶片來源和晶片製造嗎?

相信華為的「先給與、再貢獻」的分享理念,會「讓更多的雞下更多的蛋」。

今天的斷供,正是華為和中國科技的又一次崛起和領先的機會。

04除了勝利,無路可走。

任正非明確華為是「先有雞,雞先生蛋」,沒有利益分享,就沒有華為的今天。

30多年來,華為靠什麼一路徵戰世界成為全球領先?又是靠什麼屢屢絕地反擊、轉危為安?顯而易見。

面對今天美國的強勢打壓和困難,20萬華為人再一次為活下去而戰,任正非說,「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這部新作《任正非 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為您詳解絕處制勝的華為精神,向死而生的商業哲學。

今天中國半導體所面臨的斷供之急,正是任正非所憂的基礎教育和基礎研究集中體現,而華為的研發2.0路線,正是要突破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術發明,「困難從來都是更大勝利的前奏,挑戰更是堅強隊伍的磨刀石。

在《眼界決定你的高度》和《華為管理法 》中,任正非用33年創業經歷、75年人生智慧,為您講述華為領袖的超前眼界、非凡氣度、宏大格局和任正非的企業管理心得。

目前這套叢書正在活動中。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任正非和華為人的故事、華為人的工作方法和哲學、任正非的管理方式、任正非的關鍵決策和灰度哲學,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書香常伴,一路前行!

相關焦點

  • 雞生蛋、蛋生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別打架!來看答案
    到底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為何這個話題可以困擾人類數千年之久?即便現在已經有了正面的回覆,但還是有無數學者在爭論這一話題,難道真像真有那麼複雜嗎?如果你也對此感到疑惑,記得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這裡將會有你想要的答案,大家好,我是小橙,今天跟大家聊雞蛋。
  • 萬字長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個千古謎題的解答
    一、分析批判常聽到這樣的一種說法:在未有雞之前就已經存在著蛋,所以答案是「先有蛋」。但這是偷換概念。當我們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時,這個「蛋」指的應是雞蛋,而不是泛指任何蛋。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由雞所生的蛋才是雞蛋,因此答案是「先有雞」。但從「雞」的這個定義推不出「先有雞」。這個定義並不排斥雞都必須由雞蛋孵出。
  • 科學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答案是什麼?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可謂是大大的悖論,無論是誰都難以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但這並不代表它沒有答案,在現如今,我們可以從現有的科學理論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 還在糾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現在有答案了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困擾了無數代人的問題,宗教、哲學、生物等各個行業各個學派都有自己的見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都有他們各自的可取之處。但是不管他們怎麼自圓其說,反對派都能夠用一句「沒有蛋哪裡來的雞?」或「沒有雞哪裡來的蛋?」就將所有的問題歸還到原位並無限循環。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的另類思考
    前幾天大妮好奇地問我「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這個問題。這是一個討論了很多很多年的因果謎題,到現在也都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標準答案,反倒是各種各樣的答案有很多。下面這個圖就是一個貌似合理的標準答案,說是雞起源於恐龍(始祖雞)蛋,這個答案明顯是受進化論學說的影響。現在我們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也只是一種在現代廣泛流行的學說,既然是學說,那應該也有其他的學說在流傳。我思考了一會,給我女兒說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不要陷入這個思維怪圈裡。誰說所有的雞就一定是卵生的呢?
  • 這樣算不算完美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
    一個恆久不變的悖論、一個人人都思考過的問題、一個是茶餘飯後經常討論的話題---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雞的一生我們先看看生物的進化和化學反應的關係,生物體內時刻進行著各種化學反應,每一個生物體都是一個精密的化工廠,自從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生物進化速度比早期有機分子的化學變化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 面試官:先有雞,還是先有蛋?95後女孩幽默回答,直接被錄取
    在會議室中,看著眼前的3位信心滿滿的求職者,兩人相互看了一眼,小李便開口說道:「很開心你們能參加面試,簡歷我們也看了,也符合公司的要求。至於最後誰能得到工作,關鍵在於這個問題。你們覺得,先有雞,還是先有蛋?」1、這個問題有bug聽完小李的提問後,最先發言的是一位23歲的男生,他幾乎是脫口而出,可見之前肯定在某些地方看到這個問題。
  • 《西遊記》揭示了百年前的世界難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其實答案很簡單。雞蛋,雞蛋,雞和蛋哪個先來?這個問題一直被人們討論到今天也沒有得到解決。這真的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很多人答不上來。這個問題是不是就這麼落下了?不,我們是中國人。哪有中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中國人很聰明。多年前,吳承恩在《西遊記》中給了我們正確答案。科學家已經證明他的答案是正確的。那麼他的答案是什麼?他給了我們什麼樣的答案?。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專家發現2800年前的土雞蛋,千古謎團或被揭開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經典的哲學問題,你說先有蛋,可蛋是雞下的;你說先有雞,雞又是蛋孵出來的;沒有蛋就沒有雞,沒有雞就沒有蛋……得,一爭起來就陷入了一個無限循環,亞里斯多德被這個問題難倒過,柏拉圖也被這個問題難倒過,就連史蒂芬·霍金當年都為了這個問題和人爭起來。
  • 任正非霸氣回應一切:歐美非買華為不可(全文)
    任正非:我真沒想明白,為啥不露面,不上也沒問題,我覺得文字的穿透力更強一些。董  倩:您指文字的什麼穿透力?任正非:就是我自己寫文件啊。董  倩:我們這兩天在華為園區,有這個媒體的VIP證,後來媒體的同行,就是您的同事跟我們說,這以前是沒有過的,以前很少有媒體能夠走進華為的園區。
  • 雞先生的哲學人生(六則經典故事)
    故事一:雞蛋孰先有一餐飲公司貼出廣告欲招聘經理,不日有三人前來面試。公司老闆親自出題面試,題目只有一道:「請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一位想了想,答道:「當然先有雞,沒有雞哪有蛋。」第二位想也不用想,答道:「當然先有蛋,沒有蛋哪裡來的雞?」第三位思考了很久,答道:「客人先點雞,就先有雞。客人先點蛋,就先有蛋。」
  • 孩子又在問「世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父母可以學著這樣回答
    寶貝又在問:小姨,你說,世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啊?面對寶貝的問題,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想起不久前看的一本書叫《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裡剛好講到這個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其實是一個哲學層面的問題,它涉及到生命起源和世界本質,引發人們探索世界和自己。哲學在我們大人眼裡,都是枯燥無味的,哪裡還敢想去探索世界和自己。
  • 電影《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開機 莊志飾演北漂白領關注留守老人
    今日,電影《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莊志自7月份復工以來拍攝的第三部影視作品,在未來近一個月的拍攝製作周期,莊志將隨劇組分別在北京、山西兩地取景拍攝,從職場商場、親情愛情多方面一起破解「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世紀難題,同時從人性化角度以喜劇的方式直面北漂青年與留守老人的社會議題。
  • 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答案來了……先有蛋雞!
    這期間要經歷17道防疫流程,才能生產出一枚合格的雞蛋。範小華展示剛從雞籠收上來的蛋範小華說,儘管現在養殖場實現了自動化操作,但該操的心一樣也沒落下。範小華:等長到第5天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給它做一些防疫性的工作。在130天之前必須把要打的預防針全部打下去,要做的疫苗全部做下去,讓它吸取更多的營養素,為準備開產打好充分的基礎。
  • 「迴響2019,都市新聞人和事」系列報導|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回顧動物世界的演化和發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直是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老謎題。科研團隊在甕安古生物群合影留念。參與採集及研究過程的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殷宗軍告訴記者,已有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出現大約在6-7億多年前。但這樣一個共同的祖先,其實是由一個單細胞生命演化出來的。令科學界疑惑的是,這一關鍵變化如何發生,一直沒有確鑿答案。
  • 華為的管理理念:任正非洞察人性
    任正非曾說過,「華為遲早要面臨接班問題,人的生命總要終結。華為最偉大的一點是建立了無生命的管理體系,技術會隨著時代發展被淘汰,但是管理體系不會被淘汰。」在任正非心裡,華為成功靠的不是能人,不是英雄,靠的是體系,是平臺支撐。任正非與華為諸多高管面對外界提及頻次最多的詞彙,也是人才體系、商業本質以及對人性的洞察等。
  • 河南:小車撞碎11個雞蛋,蛋主索賠「蛋生雞、雞生蛋」,車主崩潰
    到底是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這是一個哲學問題。但是雞蛋確實能生雞,雞又確實能生蛋。這樣來看的話,「蛋生雞、雞生蛋」是成立的,沒毛病!其實這樣的事件已經不是個例,利用「蛋生雞,雞生蛋」的思維來索要賠償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
  • 雞戲坪村:「桃花蛋」變身脫貧「金蛋」
    4月3日,走進營盤鄉雞戲坪村,白色的通組公路猶如一條長龍蜿蜒而上,道路兩旁被零星的紅杜鵑點綴著,村莊乾淨整潔。清晨的雞戲坪村是寂靜的,仿佛一切都在沉睡,可這份寧靜卻被遠處傳來的陣陣雞鳴聲打破。這些雞鳴是從哪兒傳來的呢?「從我們村的桃花蛋雞生態養殖場傳來的,蛋雞場可是我們村的致富法寶。」同行的村支書吳元克為記者解開了疑惑。
  • 非洲有人打黑槍,華為怒收軍閥當小弟,任正非: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好容易找到了一家俄羅斯的大型軟體企業,這家企業的主管卻不買帳:「俄羅斯根本不會用任何新的交換機,所以不可能與華為合作。」徐直軍雄心萬丈地去了,低頭喪氣的回來了。任正非又往俄羅斯派了三撥人,全都鎩羽而歸。任正非也不沮喪,他說:「我們往往要倒下四批人,才能起來一塊海外市場!」
  • 張忠謀VS任正非,臺積電VS華為!
    臺積電與華為,都是兩家大公司,相比張忠謀,任正非更有戰略遠見!在中華民族企業發展史中,任總業己登頂,其智、其謀,都是後輩們學習的榜樣!張在美國壓力下斷供華為,也許是臺積電開始衰退的起點,因為華為不僅不屈服,而且大量高工資挖掘對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