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波切利的歌聲治癒義大利之殤

2021-02-08 田藝苗的田

義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被稱作是「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擁有「被天使吻過的嗓音」。作為歷史上唱片最暢銷的古典歌手之一,波切利在全球的唱片銷量已經超過8千500萬張。同時,作為最成功的古典跨界抒情歌手,他曾與席琳·迪翁(Celine Dion)、宋祖英等多名歌唱家合作。波切利也曾得到過巔峰時期的盧奇亞諾·帕瓦羅蒂的指導,被譽為帕瓦羅蒂的接班人。倘若「歌唱是宇宙共通的心靈語言」,安德烈·波切利就是世界上臻於完美的優選示範。

他的歌聲能夠穿越語言甚至視覺的隔閡,直觸人類共有的情感與靈魂。在全球經歷疫情痛苦之際,讓波切利的歌聲治癒義大利之殤~


文章 /  部分來自網絡   圖片 / 網絡

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1958年9月22日,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生於義大利託斯卡納,從小就對音樂非常敏感。他7歲時開始學鋼琴,隨後又學長笛、薩克斯,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小小年紀就對歌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不幸的是,波切利自出生就患有嚴重的青光眼,12歲時,在一次踢足球的意外後,他徹底失明。


然而,對於音樂的熱愛為他打開了另一扇大門。父親湊在年少的波切利耳邊說: 「小傢伙,彆氣餒! 這個世界屬於每一個人。雖然,你看不見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 讓這個世界看見你!」當時還是個小鬼頭的波切利,對於收音機裡傳來的科萊利的歌聲感到驚為天人。於是家裡就買了一臺留聲機,以及一大堆的唱片,堆滿了他們位於託斯卡納小鎮Lajatico的農舍,以滿足小波切利對於音樂的無窮渴望。這小夥子很快地學會了上百首歌劇詠嘆調及其它歌曲,大多是拿波裡名曲,因為這些歌裡的快樂氣氛非常適合在用餐時間演唱。同時音樂也為小波切利痛苦的現實生活提供了一個避難所。他的父親回憶道: 「命運似乎總是不輕易放過安德烈,不管是喜樂還是悲苦。」



波切利畢業於比薩大學,當1985年波切利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馬上就成為了政府官方的指定辯護律師。同時他也參加了科萊利在都靈舉辦的夏季音樂大師研習班,這位退休的歌唱大師宣告道:「你有一副美妙的聲音。」當科萊利接受La Stampa訪問的時候,他毫不掩飾地說出了真心話,並熱情地推薦波切利,只為了他歌聲中那無與倫比的藝術氣息。「波切利的歌聲中藏著淚水,而這就是他能夠廣受歡迎的原因,因為人們愛聽。」 科萊利的肯定,成了波切利的護身符,在他鍛鍊歌聲的路上,為他帶來了源源不絕的好運以及堅定的意志。他回憶道:「從那一刻起,我了解到我今生的使命,就是要帶給許多人快樂,以及正面的情緒。」


1992年開始,一連串的機遇使波切利從一個酒吧鋼琴師一躍成為國際巨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義大利著名搖滾歌手佐凱洛聽到波切利的演唱,大為欣賞,立即聯同他唱《求主憐憫歌》。這讓波切利隨即獲得1993年聖雷莫音樂節最佳新人獎。之後他與莎拉·布萊曼灌唱的《Time to say Goodbye》一曲,更是盛興一時,成為歐洲流行榜冠軍歌,奠定了他在國際的地位。



1994年,他應邀參與在摩德納舉行的帕瓦羅蒂與流行群星音樂會的演出,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1998年波切利獲美國告示牌雜誌最新年度大獎雙冠軍、世界音樂類最佳藝人、古典音樂類最佳藝人。1999葛萊美獎最佳新人獎提名。同年,波切利應邀為動畫片《魔劍奇兵》與席琳·迪翁(Celine Dion)一起配唱主題曲《祈禱》(The Prayer),這首歌同年在洛杉磯為他贏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原聲帶歌曲」提名。


從1997年至今,他的專輯數次蟬聯全球各大音樂榜單首位。專輯銷量已達8500萬張,而且數字依然在持續刷新紀錄。沒有人會忘記,當年在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的數周后,波切利在紐約世貿中心事故現場演唱的那首舒伯特的《聖母頌》。他那撫慰數百萬人心的歌聲,就像一塊 吸鐵一樣,緊緊地將全球各個種族、各個階層、這種信仰的人都聯繫在一起。波切利自己說道:「透過我的歌聲,我希望讓大家了解,不管生命中發生了什麼事、無論有多麼悲傷痛苦,我們還有許多將生命活得圓滿的理由。」在波切利歡慶這半世紀人生的當下,曾經被他作品所感動的廣大歌迷們,無不同意他已經達成了這樣的人生目標。簡言之,他已經是一個音樂界的奇蹟。



如今,被萬千歌迷喜愛的波切利已經實現了童年的夢想,但事業的巨大成功並沒有破壞他內心的寧靜。他依然是一個喜歡冒險、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除了音樂,他還喜歡文學,尤其是俄法作家的作品,他喜歡朋友,喜歡做菜,經常佔領家中廚房,興致勃勃地搞出幾道拿手的義大利名菜。他並不介意自己是一個盲人的事實,他堅信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尤伯瑞的話:「心靈是通向世界的唯一窗口。」

如果上帝會唱歌,那聽起來一定像是波切利的歌聲。

——席琳·迪翁

這個人是誰?我認為你們不需要我了,我不會比他唱的更好。

——帕瓦羅蒂

我有幸和全世界最優美的嗓音一起歌唱。

——艾爾·賈諾

他的內心,他的聲音和他優美的外表都深深撼動了我的靈魂,感謝上帝曾經親吻過他!

——伊莉莎白·泰勒

每次聽到安德烈的歌聲,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淚。

——奧普拉·溫弗裡



Andrea Bocelli/Celine Dion:The Prayer


和大家分享那些與Andrea Bocelli安德烈·波切利合作過的歌曲:


If Only




Andrea Bocelli安德烈·波切利攜手華語樂壇天后aMEI,合唱結合義大利、英文、中文三種語言的歌曲」If Only」,這也是安德烈·波切利在繼和Sarah Brightman莎拉布萊曼合唱紅遍全球的經典歌曲」Time to Say Goodbye」,以及與Celine Dion席琳狄翁合作」The Prayer」,在60歲生日的今年,他不只推出新專輯【Sì】,也將再創一首經典合唱曲。


Time To Say Goodbye




《Time to Say Goodbye(Con te partiro)》是一首義大利語跨界音樂,由弗朗西斯科·薩託利(Francesco Sartori)作曲、盧西奧·庫蘭特圖(Lucio Quarantotto)作詞。該首單曲最初是由安德烈·波切利在1995年的義大利聖雷莫音樂會演唱的獨唱版,並於同年收錄在他的《Bocelli》專輯中。 


跨界女高音莎拉·布萊曼及其製作人Frank Peterson在1996年改編原曲後,莎拉與波切利在德國拳王亨利馬斯克的告別拳賽上合唱,取得成功,在德國銷量突破300萬,成為德國史上最暢銷單曲,全球銷量突破1200萬張。


The Prayer




《The Prayer 祈禱》最初有席琳.迪翁的英語和安德烈.波切利的義大利語兩個獨唱版本。1998年席琳.迪翁和安德烈.波切利的雙語合作演唱,成為了這首《祈禱》的標準版本。當年評論家對他(她)倆的合唱用了:溫暖人心」、「精美絕倫」、「光芒四射」這些詞。


Fall On Me




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與自己的二兒子馬特奧·波切利(Matteo Bocelli)合唱了一首《Fall On Me》。


安德烈和馬特奧在整首歌曲中,用英語和義大利語演唱,彼此表達了衷心的敬意。父子倆不僅有二重唱合作,還一起表演了鋼琴二重奏。


Perfect Symphony




在Queen B碧昂斯帶來一版溫情動人的對唱之後,Ed Sheeran攜手義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帶來全新演繹的Perfect!流行與古典的經典跨界,將被載入歷史的一次完美合作!


E Più Ti Penso




義大利語歌曲《E Più Ti Penso》是由Andrea Bocelli(安德烈·波切利)與美國新生代女歌手Ariana Grande(愛莉安娜·格蘭德)合作演唱的一首古典歌曲,推出於2015年。


這首歌的旋律來自電影《美國往事》主題音樂,義大利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曲。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法語:La vie en rose)是法國著名女歌手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的代表作,也是一首世界名曲。


從最開始的默默無聞、不被看好,到風靡整個法國,最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進行翻唱,這首歌也將皮雅芙推向法國香頌天后的地位。幾十年來,已經被很多歌手以不同方式各自演繹。1998年,《玫瑰人生》登上「格萊美名人殿堂」。


Quizas, Quizas, Quizas



《Quizas, quizas, quizas》(也許、也許、也許)是由古巴歌手Osvaldo Farrés作詞作曲的一首西班牙語歌曲。


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電影《花樣年華》裡,伴隨著張曼玉款款出場的就是這首《Quizas, quizas, quizas》,由Nat king cole演唱。這裡是由安德烈波切利和美國歌手詹妮弗洛佩滋的現場合唱。


Vivo Per Léi



這首歌是對音樂這一震撼靈魂的藝術形式的歌頌,也是所有音樂人內心的信念和理想的集中展現。


Return to Love




英國流行女歌手綿羊Ellie Goulding助陣Andrea Bocelli今年10月全新單曲Return to Love。



一直以來,磨礪和考驗都是安德烈•波切利走向藝術高峰的墊腳石,他仿若天使降臨人間的溫暖歌喉觸動著全世界各地的樂迷心中最柔軟的一處,他堅韌不拔追求夢想的故事激勵著人們,他充滿魅力的藝術風範源自美好的靈魂,他的魅力隨歌聲飄揚感染每一位聽眾。

波切利,這位盲人歌唱家,外形優雅,嗓音優雅,似乎就這麼低頭微笑散散步,就走到了我們時代所有美聲歌唱者的最前列。

在他的歌唱生涯和音樂風格裡面,我們發現,這個年代的美聲歌者,已經區別於傳統的歌唱家了。在大家的印象裡面,傳統歌唱家有點不像正常人類,他們端著唱歌,講技巧,歌聲驚人的高昂,他們生活在華麗的歌劇和過去年代中,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顯得格格不入,人們以能夠欣賞他們的歌唱為榮,卻從沒有真正愛過他們,因為他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無關。但波切利這位當代的美聲歌者,他懷有一顆平常心,更自然地融入時代,他不拒絕其他音樂風格,相反他充滿了好奇,參與流行音樂、搖滾樂隊和電影歌曲,各種風格,他沒有因此變得低俗,卻以自己的優雅和如沐春風之美完善了他們。

波切利給我的啟示就是,如果一個人純真高潔,根本就不用自我標榜,也不介意被其他風格拉低檔次,他在哪裡都是俗世的一股清流。

—— 選自田藝苗《名曲密碼》


田藝苗: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

現已開放微信服務號訂閱

♫ 田老師的節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聽哦 ♫

藝苗聽音樂

田藝苗官方微信服務號

言語盡頭,音樂響起。

訂閱方式:

1 關注「藝苗聽音樂」微信服務號

2 在服務號自定義菜單點擊「名曲密碼」

3 點擊任意一期節目或專輯連結,

按指示完成付費


(★特別福利:訂閱者將有機會獲得田老師贈送的書籍、音樂會和音樂講座的門票等禮物!)

相關焦點

  • 讓波切利被天使吻過的歌聲治癒義大利之殤
    他的歌聲能夠穿越語言甚至視覺的隔閡,直觸人類共有的情感與靈魂。在全球經歷疫情痛苦之際,讓波切利的歌聲治癒義大利之殤~ 安德烈•波切利與席琳•迪翁 《The Prayer(祈禱)》1958年9月22日,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生於義大利託斯卡納,從小就對音樂非常敏感。
  • 安德烈·波切利 | 用歌聲治癒疫情中的義大利!
    這些義大利藝術風情薰染過的天籟之聲,來自黑暗世界,卻有溫暖如陽光的魅力。6歲時安德烈·波切利聽了弗蘭科·科萊裡的一張唱片後,立志成為一名男高音,12歲因意外完全失明,他失去了看見世界的機會,但音樂給予了他「讓世界看見自己」 的機會。願他的音樂能驅散義大利的疫情,早日趕走病魔!
  • 波切利 | 歌聲中的父子情深
    作為一個關注古典音樂的平臺,「音樂之友」當然期待有更多古典音樂家能登臺獻藝,為大家帶來優雅動人的音樂。就像在2021的牛年春晚上,義大利歌唱家波切利父子在自家客廳為中國觀眾「雲演唱」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義大利名曲《我的太陽》和《抱緊我》。雖然舞臺是他們家的客廳,沒有絢爛的燈光和布景,但家中溫馨的布置和父子二人自然默契的配合,讓觀眾感覺如同親友相聚時親密愜意地愉悅交流,令人倍感輕鬆和幸福。
  • 安德烈·波切利《希望之歌》,現場空無一人卻慰藉千萬人心靈
    2020年4月12日,時值西方復活節之期,61歲的義大利著名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Bocelli),於世界聞名的米蘭大教堂,舉辦了一場無觀眾的個人音樂會。波切利Music For Hope 演唱會波切利演唱了5首讚美詩:《天使之糧》 託馬斯 阿奎那/塞扎爾·弗蘭克《聖母頌》 巴赫/古諾《聖母瑪利亞》 馬斯卡尼《上帝我主》 焦阿基諾·羅西尼《奇異恩典》 約翰·牛頓安德烈·波切利談及音樂會舉辦的初衷時,
  • 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的電影金曲
    1958年9月22日,波切利生於義大利拉亞蒂科,從小就對音樂非常敏感。7歲時開始學鋼琴,隨後又學長笛、薩克管。小小年紀就對歌劇特別感興趣。拉亞蒂科小鎮,這裡距離古堡比薩不遠,但義大利的歌劇傳統卻光顧到這個小鎮,使得波切利從小就對音樂有著天生的敏感。
  • 「被上帝吻過的歌聲」安德烈·波切利2020年全新專輯《相信》,以美聲傳達愛與希望
    今年春晚,義大利頂級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與他的兒子、同為歌唱家的馬特奧·波切利
  • 上帝之聲波切利,用歌聲撫慰世界
    【來源:周末畫報】今年復活節,古典跨界音樂家、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在空曠的米蘭大教堂舉行了一場無人音樂會。這場「希望之樂」直播吸引了340萬人在線觀看,一天之內有2000萬觀眾觀看了演出視頻。波切利的歌聲像是超越宗教、國籍、年齡、人口、音樂喜好的一種治癒力量。
  • 安德烈·波切利將從米蘭向全世界傳遞「希望之樂」
    網易音樂4月8日報導當地時間2020年4月12日周日,世界最知名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安德烈·波切利應米蘭市長之邀,將在米蘭地標建築中進行一場特殊的獨唱音樂會。安德烈·波切利在這個至暗時刻用如此堅定的話語來回應米蘭市,以期為義大利乃至全世界療傷。根據米蘭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要求,此次表演將不邀請現場觀眾,獨唱音樂會將通過網絡播放的形式呈現給正在與疫情做鬥爭的全世界。
  • 義大利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演唱《登山纜車》
    歌曲創作的六年後,著名作曲家,老史特勞斯在義大利旅行採風時聽到這首歌曲,還以為是義大利民歌,喜愛之餘,就把它放入其作品《義大利之歌》中。不料,鄧察憤怒地告到法院。最後,法院判決每次《義大利之歌》在公眾場合演奏,老史特勞斯一定要付給鄧察版權費。
  • 一個人的演唱會,義大利巨星安德烈波切利在米蘭大教堂開唱
    來源:富匯財富當地時間19:00,義大利著名男高音安德列·波切利(Andrea Bocelli)通過YouTube頻道進行復活節音樂會的全球現場直播。其中,安德烈走出義大利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演繹了基督教聖詩《奇異恩典》,堪稱是全場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 波切利在米蘭大教堂,一個人為全世界深情獻唱,用天籟之音為地球療傷
    感謝音樂,感謝流媒體直播,讓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張雙手都可以緊握在一起,擁抱安撫地球受傷的搏動之心。"波切利的歌聲繞梁大教堂、廣場、米蘭街頭,憂傷卻又激勵人心...更通過直播穿越時空,讓所有人感受到到溫暖。
  • 盲人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 米蘭大教堂內的獨唱
    當地時間4月12日,在歐洲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著名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在米蘭大教堂內進行了一場特別的「獨唱」表演。波切利演唱了許多深受喜愛的經典曲目,如巴赫的《萬福瑪利亞》和馬斯卡尼的《聖瑪利亞》等。在演唱的最後,波切利從教堂內走到門口的大教堂廣場上,以一首《奇異恩典》來結束演出。當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廣場上迴蕩時,網絡上的觀眾看到的是熟悉的象徵歐洲各個主要國家和城市的地標建築。儘管此時,大多數地方空曠無人。
  • aMEI開工唱出新高度,與第一跨界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合作全新單曲《If Only》!
    安德烈·波切利合唱歌曲《If Only》!製作團隊僅在網絡上聽到aMEI的歌聲,完全不清楚aMEI在華語樂壇的天后背景,就決定透過唱片公司邀請aMEI與波切利合唱這首全新作品《If Only》!、英文、中文三種語言的歌曲,特別找義大利老師學習義大利文發音以及咬字長達一個月,進錄音室時不僅挑戰三國語言,也錄下了aMEI歌唱生涯有史以來最高音階。
  • 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將在米蘭大教堂放歌,用音樂為全世界療傷
    當地時間4月12日,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應米蘭市長之邀,將在米蘭地標建築——米蘭大教堂進行一場特殊的獨唱音樂會。「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非常高興並且榮幸地接受米蘭市長的邀請,與所有人一起來歌頌生命的偉大。」
  • 張惠妹+安德烈·波切利合唱《If Only》 妹神挑戰意、英、中三種語言
    既日前曝光與另一位金曲歌林憶蓮合作的《雙影》後,妹神這回則攜手義大利跨界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合唱歌曲《If Only》,這首結合義大利、英文、中文三種語言的歌曲,將率先於9月在數位推出,更會收錄在安德烈·波切利10月26日發行的新作《Sì》。
  • 安德烈.波切利
    安德烈·波切利義大利盲人男歌手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1958年9月22日-),出生於義大利拉亞蒂科,畢業於比薩大學,義大利盲人男歌手,被稱為「第四大男高音」。波切利從小熱愛音樂,但卻學習了法律專業,直到他30歲時才進入了專業聲樂學習班。1992年,一次偶然的機遇讓波切利在歌壇嶄露頭角,成為了一名職業演唱家。波切利的嗓音和條件在演唱高難度正歌劇選段時,與老一輩男高音大師相比還有一定的不足,但其淳厚的嗓音和濃厚的演唱激情,卻讓他在跨界音樂領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 你不可不聽的電影金曲 - 聽安德烈•波切利為你唱
    同時他也參加了科萊利在Turin舉辦的夏季音樂大師研習班,這位退休的歌唱大師宣告道:「你有一副美妙的聲音。」當科萊利接受La Stampa訪問的時候,他毫不掩飾地說出了真心話,並熱情地為波切利背書,只為了他歌聲中那無與倫比的藝術氣息。
  • 享譽世界的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
    擁有「上帝美聲」美譽的義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1958年9月22日出生於義大利拉亞蒂科。 波切利患有先天性青光眼。12歲時,他在一次踢足球時發生意外,徹底失明。雖然生活的不幸奪走了他的視力,但他天籟般的迷人嗓音卻徵服了全世界的歌迷。
  • 被上帝吻過的歌喉,安德烈·波切利《也許,也許》
    《Quizas Quizas 也許也許》 安德烈·波切利 《也許也許也許》義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現場合唱,他的歌聲可以超越語言直入人心,浪漫熱情又性感,成為「被上帝吻過的歌喉」,曾被譽為帕瓦羅蒂的接班人。
  • 波切利在復活節唱響希望之歌,現場空無一人卻慰藉千萬人心靈
    在米蘭市政府和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的邀請下,世界知名的義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於4月12日復活節當天在地標性建築米蘭大教堂舉辦了一場沒有觀眾的個人音樂會,Andrea Bocelli:Music For Hope,全球在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