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尋系外行星,科學家給出答案,或可存在生命

2020-12-2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太陽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是指太陽系以外環繞其他恆星運轉的行星。 1995年10月6日科學家們在與一顆類日恆星的周圍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此以後,天文學家就以驚人的速度發現了大量的系外行星。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清單中就包含超過500個新的天體!

環繞脈衝星的行星

1991年第一顆發現的系外行星環繞著一顆脈衝星運行。一顆行星竟然在脈衝星周圍,這是最讓天文學家感到驚訝地方。因為在產生脈衝中子星的超新星爆炸中,原恆星周圍的所有行星都應該會被摧毀。 從那時起,這顆行星存在的原因眾所紛紜。無論如何,中子星的輻射將使這個恆星系統對我們所知的生命充滿敵意。目前,脈衝星附近我們只能檢測到地球大小的行星。

熱木星

來源:NASA Ames/JPL-Caltech

克卜勒62f。藝術家根據想像描繪了克卜勒62f,它是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位於天琴座,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處在比太陽更小、溫度也更低的恆星的宜居帶內。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都是所謂的「熱木星」,因為它們的大小非常接近木星,且與中心恆星的距離很近。而用來探尋系外行星方法的對靠近中心恆星且較重的行星尤其敏感,所以目前已經發現很多的「熱木星」。但對大多數系外行星而言,因其與恆星相比非常小尚無法直接成像,天文學家則是通過它們因萬有引力圍繞在恆星周圍,使整個系統重心稍稍擺動,而「看」到它們。由於引力同時取決於物體的體積和距離,因此靠近恆星的大型行星受到引力的影響最大,也最容易被發現。

系外行星的大氣層

來源:ESO/L. Calada

Beta Pictoris b。這張藝術家的想像圖描繪了這顆行星在繪架座β(Beta Pictoris)環面內的模樣。繪架座β(Beta Pictoris)僅有1200年的歷史,或者說不到太陽年齡的三千分之一,體積比我們的母星大75%。它位於距繪架座約60光年的地方,是恆星被塵埃碎片盤包圍的最著名的例子之一。2001年11月,科學家宣布首次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發現化學物質。

這是通過觀察行星從恆星前經過的系統獲得的發現。當恆星的光線穿過行星的大氣層時,部分光線將發生微小的變化,且能被極為精細的觀測探尋。被探測到的元素是鈉,從此前的觀測中可知,這顆行星的體積約是為木星的70%,並且距離它環繞的恆星非常近,所以大氣層被加熱到1100攝氏度(2000華氏度)!目前我們已經在超過24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發現了化學物質。

探測類地行星的前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克卜勒任務(NASA's Kepler)於2009年啟動,旨在通過前文所述的穿過恆星的觀測,探尋環繞其他恆星的類地行星。 克卜勒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超過2300個候選的類地行星,其中包括在一顆類日恆星宜居帶內的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光學幹涉量度法的最新進展(例如夏威夷的凱克Keck望遠鏡)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相關知識

太陽系外行星亦稱系外行星,即位於太陽系之外,不繞行太陽公轉的行星。截至2020年2月3日,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總共有4173顆,當中74.%是透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分屬3096個行星系,其中有678個多行星系。克卜勒任務已經檢測到18,000顆行星候選者,包括262顆位於潛在適居帶的候選者。

作者: astro

FY: 尤悅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美國啟動系外行星勘測項目,尋找外星生命
    因為地球作為一顆處於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孕育著生命,所以,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首要目標,也都放在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身上。不過,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科學家們只能藉助恆星,來尋找處於它周圍軌道上的行星,雖然目前一些恆星周圍我們只發現了1-2顆行星,但是真實數量或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 獲得諾獎的系外行星研究:系外行星的今生來世
    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圍繞其他恆星公轉的行星。天文學家一直認為,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然而這些系外行星的普遍程度和具體性質則在當時是一個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人類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1992年,波蘭天文學家沃爾茲森和加拿大天文學家弗雷爾發現一顆環繞毫秒脈衝星PSR 1257+12運行、質量數倍於地球的行星。這一開創性發現迅速得到確認。
  • 關於系外行星,你知道多少?最小的系外行星又是如何被發現的?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新行星。該系外行星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系外行星。克卜勒37b小於水星也只比月球稍大一點。該行星的發現源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和一個國際研究者聯盟的合作,該聯盟採用星震學測量由連續的星震引起的恆星亮度的振蕩,並將恆星中的微小變化轉換為聲音。
  • 天文與太空:盤點可能適合居住的10個系外行星!
    天文與太空:盤點可能適合居住的10個系外行星!科學家利用幾個因素來確定系外行星(一顆繞太陽運行的恆星)是否被認為是適合居住的。主要因素是系外行星的半長軸(從系外行星到它的恆星的平均距離)與恆星的可居住區域的比較。可居住區域是一顆恆星周圍的區域,其中類似地球的行星表面可能有液態水。沒有這種能力,地球就不可能像我們所知的那樣擁有生命。
  • 歐洲科學家稱:離地球最近的一顆系外行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據英國《表達》新聞網5月29號報導,近日歐洲科學家進一步發現,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Proxima b)上可能有著蘊含生命的各種條件,也就是說,有可能存在生命。科學界也一直主張地外生命條件以地球作為依據,這樣才對於人類更加的有意義。
  • 最怪異系外行星:哥斯拉地球和「火山地獄」
    近似地球質量的氣態行星:這是藝術家描繪的KOI-314c,它是最輕的系外行星,令科學家驚奇的是,雖然這顆行星重量與地球相近,但是直徑卻大60%,意味著它擁有非常密集的氣態大氣層,它環繞一顆昏暗的紅矮星運行,距離地球大約200
  • 未來的我們或許可以移民到系外行星上
    太陽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是指在太陽系外的軌道行星。1995年10月6日,科學家們宣布在一顆類日恆星周圍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此之後,天文學家已經以非常快的速度發現了更多的系外行星。目前已知系外行星名單包含了500多個新世界!
  • 人工智慧出鞘 「劍」指系外行星
    儘管如此,其並不比其他行星系統在孕育生命方面更有優勢。」  克卜勒-90i並非最新研究「篩查」出的唯一系外行星,他們還找到了克卜勒-80系統的第六顆行星克卜勒-80g,其大小與地球類似,與鄰近的4顆行星形成了一個超穩定的系統,類似此前發現的擁有7顆行星的TRAPPIST-1系統。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這些能夠被我們肉眼看到的恆星,都是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但是以目前的認知,恆星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生命應該生活在像地球那樣的行星上,但是,行星自身不會發光,所以那些太陽系以外遙遠的行星我們很難發現,要發現地外行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 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究竟是什麼樣子?-地球,系外,行星,Kepler-186f...
    所謂系外行星是指圍繞其他恆星(而不是太陽)運行的行星,而宜居帶則是指恆星周圍距離適中的位置,在這樣的距離範圍內行星的溫度能保持在適當的範圍內,從而允許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於其地表。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克卜勒-186f(Kepler-186f),這一發現證實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存在於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之中。儘管此前便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中發現了系外行星,但它們的大小都至少要比地球大出40%以上,並且要想了解它們的組成物質也將充滿挑戰。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大小可能從接近地球的大小到地球的數倍大小。
  • 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可能比此前估計的更像地球
    最近,一組國際研究人員證實了一顆距離太陽只有4.2光年的類地系外行星的存在。科學家們利用巖石系外行星的Echelle光譜儀和穩定光譜觀測(ESPRESSO)發現,系外行星Proxima b的質量約為1.17個地球的質量,位於比鄰星的可居住區域,每11.2天圍繞比鄰星運行一次。
  • NASA正在試圖「接近」系外行星,觀測其大氣層的樣貌
    (美國航天局)的系外行星檔案記錄了4093個已被確認的行星,它們由諸如「泰絲」射電望遠鏡這樣的系統所發現。這些系統還進一步識別了1361個潛在的系外行星。這樣下來,美國航天局掌握了4690個適於被認定是系外行星的天體。在這些系外行星中,有些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
  • 那些系外行星都是通過什麼方法被發現?
    那些系外行星都是通過什麼方法被發現?在美國航天局標誌性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射10年後,候選外行星Koi(克卜勒的目標)4.01被確認為10年來發現的第一顆外行星。現在它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克卜勒1658b,也可以觀察到,當它在望遠鏡的視角下離主星更遠的時候,總會有一個明顯的光線下降,這就是所謂的「二次日食」。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與先前的預測有什麼不同?
  • 天文學家檢測到或由系外行星發出的射電信號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Botes)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LOFAR),研究人員發現,只有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Tau Botis)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內或存在數億顆宜居行星,地球並非唯一
    仰望星空,我們或許感覺到地球生命十分孤獨,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從未觀測到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跡。當然部分原因是人類的觀測技術以及科技水平限制,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但是人類文明真正能實地探測的甚至出不了太陽系。
  • 9顆令人驚豔的系外行星:克卜勒-186f看起來非常像地球
    克卜勒-186f:這顆系外行星看起來非常像地球,但同時又與地球相差甚遠克卜勒-16b:這顆系外行星在它的兩顆母恆星面前,不禁黯然失色克卜勒-20e:它是一顆表面布滿活火山的系外行星,據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它的表面溫度高達760攝氏度克卜勒-22b:它是科學家們發現的
  • 關於系外行星宜居性探討
    以液體狀態存在的水體是地球上生命生存的基礎。  不出意外,一定會有人對這樣的觀點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或許生命在其他環境條件下也會出現,甚至是在完全沒有水參與的情況下出現。或許這種觀點不能被完全排除,但請看一看我們的周圍吧——生命在地球上欣欣向榮,而在太陽系其他沒有液態水的星球上卻尚未發現任何生命存在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