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全國人民齊心抗疫的時刻,
享受著「待在家裡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待遇的日子裡,
我又重溫了一次經典的《阿甘正傳》。
經典影片之所以經典,就在於你每看一次,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阿甘正傳》是一部突出重圍,獲得第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
因為它當年打敗的競爭對手有《低俗小說》、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機智問答》和《肖申克的救贖》。
有一個說法是,一個人的身價,可以從多方面衡量,
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他的對手。
這也同樣適用於對一部影片質量的評價。
《阿甘正傳》所打敗的競爭對手,
每一部都可以被評為奧斯卡最佳影片,
只湊巧,它們同時出現在了第67屆奧斯卡裡。
上一次看《阿甘正傳》時,我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
我看到的是阿甘的精神多麼鼓舞人心;
這一次再看《阿甘正傳》,我已經是1+1=4的狀態了。
所以這次更多的,我看到的是阿甘媽媽的偉大。
都說這一屆的家長不好帶,看誰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而同時,也誕生了一個新的名詞,叫「別人家的父母」。
很湊巧,阿甘的母親,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媽媽,
可以「把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阿甘是不幸的,智力上,他是先天不足的智障兒,
身體上,他也是殘疾的,雙腳需要靠腳撐才能勉強行走。
而阿甘此生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了他的媽媽。
面對弱智、殘疾的阿甘,阿甘媽媽會對阿甘說
「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你和其他人沒有區別」!
初中時,有一位英語老師告訴我們
「There are no two identical leaves in the world」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
英語老師當時是為了讓我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讓我們燃起拼搏念書的火種。
後來我知道,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名言。
阿甘的媽媽當然不是哲學家,但阿甘的媽媽一定是「教育家」。
她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與眾不同」,而進行因材施教。
阿甘媽媽的話或許沒有發人深省的哲學性,可她的話已經深深烙進了阿甘的心。
當媽媽們在對孩子嘮叨甚至怒吼「你為什麼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時,
如果可以靜下來溫柔而堅定的對孩子說「加油,孩子,你和其他優秀的人是一樣的」!
那麼或許,我們將收穫一個精靈!
阿甘媽媽會說「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異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中國人講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意為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
這個原則用到母親的身上,則是被發揮到了極致!
別說從孩子的學區房開始考慮,那就太晚太遲了。
起跑線是從上幼兒園開始的嗎?
不是不是,起跑線早已經提前了!
那必須得從怎麼科學的備孕開始著手準備,
通過數據分析出世界名人是哪月出生的佔比最大,再推算好受孕日期。
早教?那也太晚了吧!那必須是從胎教開始的!
挑選世界名曲進行薰陶,挑選世界名著進行渲染,
還要從娘胎裡開始英語磨耳朵。
這可能是要孕育世間精靈的節奏吧。
如果可以,為人父母者恨不得編寫一套完美的程序,讓自己的孩子的一生就如完美程序一樣運行就可以了。
殊不知,世間根本就沒有完美的程序,看似完美的程序,在運行過程中都會出現bug!
人來到世界上,不就是為了酸甜苦辣鹹的滋味都經歷一次嗎?
一帆風順的人生固然令人羨慕,但對於人生都只有一次的人生,也多少會覺得索然寡味了。
曾經網上很一個很流行的笑話,說的是:一個孩子又一次被媽媽罵笨鳥的時候,
孩子終於不服氣的說,世界上的笨鳥有三種,
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
而第三種是最討厭的,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很多媽媽會說,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後怎麼怎麼樣,
所以我現在要讓孩子如何如何去做。
阿甘媽媽從不規劃阿甘的人生,也從不把他當做自己的附屬品,
而是讓他有自己的人生,享受屬於阿甘自己的人生。
阿甘的精神鼓舞人心,阿甘的人生激勵人心,
阿甘的媽媽更值得被敬佩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