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李大爺:做夢也沒想過能住進這樣的新房子

2020-12-22 中國建設新聞網

藍天白雲下,彩鋼瓦鋥鋥發亮。陽光透過嶄新的玻璃窗,灑進乾淨整潔的新房中,明亮而舒適。正如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景臺鎮貧困戶李大爺內心的喜悅:「黨的政策就是好,我做夢也沒想過能住進這樣的新房子,再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了。」

在四平市,像李大爺家這樣通過農村危房改造政策保障住房安全的貧困戶還有很多。近年來,隨著惠民政策不斷加緊落實、脫貧攻堅工作強力推進,四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高度重視、統籌謀劃,全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務完成,累計改造農村危房26442戶。以農村危房改造助力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問題,讓更多農村困難群眾搬進了漂亮的新房,實現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夢」,居住條件大為改善,切實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為確保鑑定程序真實準確,四平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人員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房屋逐戶製作並張貼了房屋安全標識牌。今年6月,該市進一步強化組織推動、組建工作專班、開展逐戶核查,紮實推進核驗工作,僅用一個月的時間,高質量完成了全市215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核驗工作,通過鑑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的方式,全部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確保所有貧困戶不住危房。

考慮到危房鑑定和新房建設質量的重要性,四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制定並印發了《農村住房安全性鑑定技術導則》,多次組織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和培訓會議,下發實施方案,督促指導縣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對農村建築工匠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後方可參與施工建設。

完成硬體標準,軟體也不容鬆懈。四平市在高標準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的同時,高度重視危房改造檔案管理工作,多次組織培訓會,制定檔案模板,印發相關通知,督促指導縣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組建檔案管理專班,集中人員、集中地點、統一標準,按照「1人填寫、1人校對、1人審查」的方式,規範填寫及整改農村危房改造檔案材料,確保農村危房改造實際情況、紙質檔案、電子檔案「三統一」。

為防止貧困戶回流危房居住、保障貧困戶生命安全,四平市危房改造工作嚴格遵循「建新拆舊」原則,逐戶開展排查工作,對排查出未拆除舊房的,按照要求立即拆除。在原本「建新未拆舊」問題較多的伊通滿族自治縣,由縣委書記、縣長各包一半「建新拆舊」任務指標,親自督導,加大拆除力度,將全縣參加危房改造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全部拆除;未參加危房改造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保障其合法權益的情況下拆除危房,保留相關影像資料,從根本上杜絕回流危房居住問題的發生。

為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四平市對所有參加危房改造的農戶都發放了二維碼。農戶有任何房屋質量問題,可通過掃碼直接反饋給當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由後者及時核實解決。四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還多次深入基層,通過「入戶調查」和「審查檔案資料」的方式,對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回頭看」工作進行查驗,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要求相關部門立即整改,嚴防農村基層幹部執行政策過程中發生虛報冒領或套取危房改造資金情況的發生,杜絕危房改造存在「塗脂抹粉」、「穿鞋戴帽」等形象工程。

四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宋彥亮表示,農村危房改造必須以「貧困戶不住危房」為標準,以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為宗旨,以高效高質量推動工作為目標。全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定期總結經驗教訓,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制度,堅持做到監督指導到位、技術服務到位、政策宣傳到位。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宋彥亮實地調研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今年5月,鐵西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會同區扶貧辦、平西鄉人民政府,在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情況開展排查時發現,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雖達安全等級(非C級、D級危房),但存在不同程度的隔牆開裂、門窗破損或屋頂漏雨等情況。針對這些問題,鐵西區高度重視,立刻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責成相關單位及時維修,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改善貧困戶住房居住條件。

雙遼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及村容村貌整治,加強建築風貌管控,多年來聘請專業機構,設計符合技術標準和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的農房方案(增設構造柱、圈梁、地梁等,提升抗震效果,合理分配住房及輔助用房比例,屋面採用鋼屋架搭建樹脂瓦),免費提供給改造戶選擇,不搞「一刀切」,讓每個改造戶都能住上滿意的房屋,切實提升其幸福感、滿足感。

為了讓貧困戶更好地了解相關政策,四平市各縣(市、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每年年初製作農村危房改造「明白卡」,由各鄉(鎮)發放。2019年起,雙遼市在「明白卡」中加入了村鎮建設領域掃黑除惡相關內容和舉報電話,有效預防了農村危房改造中易發生的惡意強攬工程、強供建材等行為。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在四平市委、市政府以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夙願在當地已經實現。如今,四平市所有貧困戶實現了住房安全有保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貧困群眾安居樂業鋪平了道路。

相關焦點

  • 曾為孩子上學發愁的貧困戶 如今過上「有盼頭」的日子 李秀:明年想...
    生活的窘迫,讓李秀一家人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與此同時,村裡的領導班子下定決心:不能讓村民再過苦日子!  「我們先是給李秀的兩個孩子申請了助學貸款、助學金等一系列補助,後來發現,很多像李秀一樣的村民還遇到了農產品銷不出去的問題。最重要原因是山裡的路不好,貨車、拖拉機要想開進來收玉米、芸豆、蘿蔔乾等,非常不方便,因此修路是我們扶貧做的第二件事。」
  • 家家戶戶住上新房子!
    24排整齊劃一的院落,室內外窗明几淨,家家戶戶掛著喜慶的大紅燈籠,鐵藝護欄十分精緻,寬敞的街道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條幅,寫著「感謝黨的好政策」「易地搬遷暖民心」「喜迎幸福年」等感恩和歡慶春節的標語。張大姐還高興地帶記者參觀了新房子:臥室裡有漂亮的衣櫃,書房裡有漂亮的書櫃,客廳裡擺放著嶄新的冰箱、彩電和漂亮的布藝沙發,廚房裡安裝著品牌抽油煙機,灶臺上擺放著嶄新的電磁灶,看上去和城市居民家庭沒有什麼區別。從張大姐家出來,記者接連走訪了4戶家庭,幾乎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子都在有說有笑聊天、看電視。看得出,他們的生活很悠閒,很快樂。聊天中,聽到最多的是群眾感謝黨的易地搬遷好政策。
  • 「講脫貧故事 曬幸福帳單」張三旦: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像做夢一樣
    李小明 攝如果不是易地扶貧移民搬遷,我能住上這麼好的地方?你看,你看,這一院6間嶄新的房都是我家的,全家6口人,每人25平方米,一共150平方米。房間裡的床、窗簾、沙發、茶几、廚具……也是現成的,要啥有啥。你看,我家做飯、取暖用的是電,水是自來水,廁所是抽水馬桶。
  • 一心只為移民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記雷山縣委常委、縣委統戰...
    「我們不僅要按期完成移民房建設,更要建得好、建得美觀有地方特色,讓移民住的舒心,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金光翔對工作人員及施工方經常這樣要求。    「我們牛王寨是根據地形科學設計的,從空中俯瞰,就像一頭臥著的水牛,整潔、美觀真漂亮,新華社還對牛王寨安置小區富有苗族特色的建築、優美的環境和濃鬱的苗族風情進行過專題報導呢。」牛王寨社區支書李將虹高興地說。
  • 簡陽老龍村農家除夕話收穫:住新房了 路也通了
    住新房了   2019年享受土坯房改造政策,郭彬一家搬進了新居。「這些年感謝大家的幫助,感謝遇上了好政策,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   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農家菜擺了滿滿一桌,郭彬在杯中斟滿酒,向親朋好友一一表達著祝福和謝意。   「恭喜恭喜,你這房子太漂亮了,我們都好羨慕啊!」
  • 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昆明37萬餘農村危房完成改造
    「過去的日子不敢想,住在大山之中,土地面積少,錢掙不到,房子也沒有能力修繕加固,要不是國家政策好,我還住在土坯房裡。」近日,雲南昆明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金源鄉小村村委會小凹子村氣溫下降至1℃,村民付平周心裡卻是溫暖的:2017年搬進新房子以來,再也不用擔心夏天漏雨、冬天挨凍。
  • 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日子——雙峰縣推進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周 俊 曾玉璽 凌 軍 賀 峰11月26日,在雙峰縣洪山殿鎮雙橋村,貧困戶吳楚良家的新房裡,陽光穿過時髦的平開窗,照在他的臉上,顯得精氣神十足:「危房改造讓我住上新房,等年底再置辦幾件家具,好舒舒服服過個年。」
  • 昌宮一家脫貧路:搬家下山 住進新生活
    中新網山南8月21日電(郎朗) 家,這個字的寶蓋頭象徵著人頭上的屋頂,燕子銜泥做窩,喜鵲樹枝築巢,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需要遮風擋雨的容身之所,而房子是這一切的載體。從大山上搬下來的西藏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扎雜村證明,房子,不僅裝著家,還裝著新生活的可能性。扎雜村居民原來的房子建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上,為木石結構。
  • 貧困戶成為「牛專家」
    5月26日,長沙縣高橋鎮白石源村貧困戶董國祥在該村扶貧第一書記謝平的幫助下,順利購入兩頭小牛犢,勵志要變身「牛」老闆。董國祥今年已年過60歲,家中現有3人,女兒智力殘疾,無法勞動,家庭收入主要靠政策支持和兩口子飼養「扶貧牛」。自2017年白石源村發展黃牛養殖扶貧產業以來,董國祥已連續養殖黃牛3年了。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淳化縣:讓群眾住得安心 舒心 暖心
    「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我做夢都不敢想,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生活。」說到現在的好日子,肖新孝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肖新孝原來的家在十裡塬鎮十裡塬村,6口人住在兩間土坯房裡,除了種地和兒子務工掙錢,幾乎沒有收入來源,生活特別困難。「我小時候是放羊娃,住窯洞、喝窖水,後來蓋了幾間土坯房,日子也慢慢好了,但和現在的生活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回憶過去,肖新孝紅了眼眶。
  • 住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黑綿羊!「佛山新村」給彝族老鄉送去幸福
    在四川涼山州布拖縣補爾鄉竹爾苦村,許多彝族老鄉像扭麼俄扎一樣,在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的幫助下,從高山之上搬遷到山腳路旁,住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黑綿羊,好生活就像村頭那座火把雕塑,熠熠生輝又觸手可及。告別低矮土磚房 搬進現代新樓房從布拖縣城出發,沿著壩子平地一路南行,約20分鐘後,一排排二層樓房躍入眼帘。
  • 85歲大爺與45歲保姆黃昏戀:保姆拿出「陪睡記錄」,大爺發覺被騙
    李大爺今年85歲了,幾年前他的老伴去世了,為了不給自己女兒增加負擔,所以李大爺就搬去了養老院住,雖然李大爺年紀不小了,但是還是有顆追求年輕的心,李大爺經常在網上衝浪,沒事就喜歡看看短視頻或者在社交軟體上和別人聊聊天,前不久李大爺在網上認識了一個45歲的中年婦女,兩人聊得還挺開心,共同話題也不少。
  • 進了大清後宮,閒著沒事包吃包住還有工資?日子沒想的那麼好過
    這樣的生活每天看著就累,尤其是做過壞事的,天天提心弔膽的。現在小姑娘們都想穿越回古代,進後宮就算不能做個禍國殃民的寵妃,最起碼也想做個能混吃等死的米蟲,每天不用寫作業不用上班不用考試,天天待著就能吃好吃的東西穿好看的衣服住精緻的房子。但是看了這些劇,就有人表示真的到了這種地方,可能我都活不過三集!
  • 「我想買套能安靜做夢的房子」「別做夢了」
    唯一值得寬慰的或許是,在如今的樓市,無論你住的是一百多萬的剛需盤,還是一千多萬的平層大豪宅,都要經受它的無差別打擊。房價異域,噪音同天。它無疑是鄰裡和諧的致命殺手,催生了一大票怒氣值爆表的復仇者。此前,城西有個粵系開發商的樓盤,業主裝修做水電埋管開槽時,還沒開始用力,樓板居然就被直接打穿了。後來一檢測,樓板設計厚度10cm,但實際僅7.7cm。沒錯,開發商臉皮越厚,樓板就越薄。一些我們甘之如飴的「產品進步」,不經意間也在雪上加霜。
  • 女村支書牽線,貧困戶過上了好日子,特意打電話...
    「沒想到,我們一家不出村就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54歲的貧困戶肖愛友樂呵呵地說。肖愛友的胃不太好,經常要看醫生,他的妻子文化程度不高,長子20多歲,身患殘疾,小兒子正上學。屋漏偏逢連夜雨,2014年大年三十晚上,因為一場意外,他家的房子被火燒了。
  • 樂業從安居開始 ——從杜元村貧困戶住房改變看群眾脫貧新變化
    樂業從安居開始 ——從杜元村貧困戶住房改變看群眾脫貧新變化 2020-12-30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們住進爛尾樓:女兒的粉色公主房沒了,被褥帳篷被扔了又扔
    趙墨波/圖【入住】業主住進爛尾樓「家」卻兩次遭破壞王娜和張華入住的「新家」豫森城是鄭州有名的爛尾樓盤,位於鄭州市農業路與沙口路交叉口東南角。房間無水無電,就連單元入戶口的臺階都是業主搬來石塊壘出來的。「一到周末就有不少業主來隔著牆看房,看著看著都開始哭了,他們肯定難受啊,幾十萬扔這兒了,房子也住不了。」大孟砦村民孟大爺說。大孟砦的村民也被豫森城緩慢的工程進度折磨得不輕。「7年了,我們還飄在外面;7年了,我們村熬死了70多口人,還沒住上新房呢。」孟大爺看著近在咫尺的回遷房唏噓不已。
  • 95歲大爺告55歲保姆:我的百萬存款和房產咋成你的了?
    如今,張某某住在「自己名下」的房子中,李大爺卻在受傷後,住進養老院。李大爺和張某某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105萬存款,該不該返還?圍繞這些問題,雙方在法庭上展開質證與辯論,法院未當庭宣判根。但不談工資,不代表不給錢,這些年,所有生活開銷都是自己在出,沒有用過她一分錢,「連一根蔥都沒花過,買一根針都要找我拿錢。」後來他才明白,沒提錢實際給得更多,李大爺說,一次性給張某某錢,十萬八萬,三十萬都給過。見保姆工作做得不錯,當保姆有困難的時候李大爺也會幫助。「她說兒子要結婚買房沒得錢,我借了幾十萬出來,連欠條都沒有寫。」
  • 蹲點見聞 | 一場大雨,他的房子變成了一堆泥土!家沒了,幸福大院來...
    6年前,他的家沒了。史俊江老人說,他歲數大了,身體又不好,家裡的土坯房和他一樣老,自己也幹不動活了,沒有能力修。有一次,下了一場大雨,他的房子在大雨中變成了一堆泥土,住了幾十年的家就這樣沒了。那時,史俊江總覺得,房子沒了,自己的日子也沒法過了,經常偷偷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