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從安居開始 ——從杜元村貧困戶住房改變看群眾脫貧新變化

2021-01-14 澎湃新聞
樂業從安居開始 ——從杜元村貧困戶住房改變看群眾脫貧新變化

2020-12-30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老杜,新房子居住的怎麼樣?」幫扶幹部陳德強關心地問脫貧戶杜興龍新房居住情況。「感謝黨的好政策,和以前比現在條件太好了!」杜興龍高興地回答到。「變化確實很大,記得去年來走訪你的時候老房子牆面也開裂了,屋頂也有漏洞......」他們都不約而同回顧起以前的居住條件來。

兩年前,杜元村很多貧困戶居住條件十分艱苦。有的貧困戶居無定所,只能暫居親友家過度。有的貧困戶雖有房屋,但早已破敗不堪,「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冬天寒風穿牆進」是最真實的寫照。還有的貧困戶房屋牆體傾斜,地基開裂,屋脊塌陷,支柱林立。如果說房屋僅僅是破舊點還可以勉強居住,那麼危房就不能勉強湊合了,因為群眾的生命安全不能當兒戲!但這就是脫貧攻堅開展之初杜元村很多貧困戶居住條件的真實情況。

脫貧戶杜興龍未拆遷之前房屋

脫貧戶杜興龍拆遷後新房

脫貧戶杜興龍拆遷後新房廚房

「不好了,楊紀昌家房屋垮了!」,三組組長的一個電話在夏季雨夜就像響起的一個炸雷。村支書和第一書記當即冒雨摸黑向貧困戶楊紀昌家中奔去。鄰近臥室的一間空房已經塌陷,幸好人沒有出事,但還是讓人心頭一驚。村支書和第一書記當即決定搭建臨時帳篷讓老人過夜,第二天通過實地查看,楊紀昌家房屋不能再住人,在徵得老人及其子女商議後,決定對老人房屋拆除重建。災情就是命令,發生的險情已經說明「兩房」建設必須加快進度。村委會決定對於一些重點危房戶優先規劃、優先開工,並同時加快整體房屋建設步伐。

村幹部連夜疏散貧困戶楊紀昌

村幹部查看脫貧戶楊紀昌房屋受災情況

楊紀昌享受危房改造新房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根據群眾意願和實際摸排情況,杜元村先後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31戶54人,易地搬遷57戶123人,「兩房」政策貧困戶覆蓋率達到45%。走進危房改造戶,嶄新的磚混結構房屋首先引入眼帘,廚房、廁所、自來水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庭院種養殖業有聲有色。走進易地搬遷戶,一排排小樓拔地而起,綠化帶、路燈、廣場、公廁等公共設施錯落有致,戶內從客廳、廚房到臥室,簇新的家具,明亮的裝飾,一家比一家布置的精緻、溫馨。

郭家嘴安置點

杜元村移民安置點

易地搬遷發放鑰匙儀式

放眼望去,現在處處是新房,村村有新居。安居才能樂業,廣大群眾遷新居是幸福生活的一個開端,在黨中央「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等一系列致富政策指引下,相信廣大群眾脫貧致富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作者:覃朝華

原標題:《樂業從安居開始 ——從杜元村貧困戶住房改變看群眾脫貧新變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招遠市夢芝街道修繕貧困戶住房提升脫貧質量
    水母網9月2日訊(通訊員 韓本蘭)當前,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攻堅期」,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實效,招遠市夢芝街道把保障貧困群眾住房安全作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全面啟動貧困戶住房提級改造工作,全力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努力讓他們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 惠州5年改造農村危房26987戶 農村住房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
    而在惠東縣白花鎮坦塘村,停用的村小學翻修一新,8戶五保戶陸續搬入居住,結束了危房擔驚受怕的日子。「這裡肯定好啊,房子都很新,家具家電一應俱全。平常也有人聊聊天、散散步,生活很舒適。」五保老人朱永良見記者過來,連忙拉著參觀他的新房。2020年,隨著脫貧攻堅邁入收官之年,惠州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也迅速得到了強化推進。
  • 「十三五」廣元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回顧之三:一磚一瓦 壘出「安居...
    「十三五」期間,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抓實抓好安居扶貧的安排部署,集中市縣(區)優勢兵力,不斷強化工作舉措,順利實現從「憂居」邁向「優居」,農村危房改造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圖為:全省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現場會與會代表在昭化區參觀自2014年至今,國家下達廣元市農村危房改造指標84031戶,實際完成90046戶,超額完成6015戶。其中,自2016年以來,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2784戶,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34074戶,爭取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10.72億元,並在全國率先實施差異化補助、重點幫扶、分類改造等措施。
  • 此「房」安處是吾鄉——山西省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託起困難群眾「安居夢」的重要舉措。為確保困難群眾住房安全,2008年,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式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8.81萬戶改造任務,為296萬農村貧困人口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農村存量危房改造實現了「清零」。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安全了,困難群眾的心定了,山西鄉村全面振興的「前奏曲」奏響了。
  • 群眾不脫貧 企業不「收兵」——華能瀾滄江公司助力雲南脫貧攻堅戰
    「作為紮根雲南的國有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是國企的責任擔當,我們義不容辭。」袁湘華說,公司向去扶貧的領導幹部和員工提出要求,要與貧困地區幹部群眾一起開展脫貧會戰,群眾不脫貧,企業不收兵,全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
  • 甘肅:易地安居又安心 搬出一片新天地
    甘肅省各地結合實際,易地扶貧搬遷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貧困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歸屬感,居住環境越來越美,幸福生活越過越甜。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生存環境惡劣地區貧困問題的治本之策,為了破解東鄉縣「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臨夏州帶動偏遠山區群眾下山入川、出山進城。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和配套設施掃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搬遷群眾基本入住。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近千萬貧困人口「挪窮窩」「換窮業」,逐漸擺脫貧困、安居樂業。
  • 脫貧攻堅 | 草原深處的烏拉嘎查變化大
    ——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草原深處的烏拉嘎查變化大——節選自《決不掉隊—四子王旗脫貧攻堅紀實》四子王旗江岸蘇木烏拉嘎查,靜靜地躺在杜爾伯特草原的懷抱中。全嘎查共有266戶6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江岸蘇木派駐烏拉嘎查的第一書記帶領大家因地制宜,想辦法擺脫貧困。
  • 費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搬到新社區後,家門口有了扶貧產業園,不用出村就能打工賺錢,從家走到廠裡只需要走5分鐘,照顧老的小的也方便。」10月9日,當筆者來到梁邱鎮扶貧產業園晟新陽塑業時,正在縫紉機前認真工作的東河口村村民王昌英高興地向筆者說起了生活的變化。  王昌英是搬遷到瑞和家園社區的東河口村民,以前六口之家就靠夫妻兩人種地,打打零工,生活很困難。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甘肅「十三五」時期完成易地扶貧...
    為展示成績,總結經驗,謀劃未來,甘肅日報從今日起特推出「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專欄,全面報導「十三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採取的措施、發展的狀況、取得的成績,鼓舞和團結全省幹部群眾,砥礪奮進,頑強拼搏,繼續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而努力奮鬥。
  • 記者探訪脫貧路丨永定區七家坪:美麗新村入畫來
    駐村工作隊會同村兩委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組織志願者服務隊、宣講團,開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專題活動,組織志願服務隊開展幫助特困戶打掃衛生、為乾旱缺水群眾送去桶裝水等公益服務活動,七家坪村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2018年,市委組織部將七家坪村列為全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黨建示範基地。
  • 書記與脫貧群眾圍爐懇談感黨恩,暖身更暖心!
    ,聽他們喜談新變化、暢談心裡話。實施危房改造35戶36人,貧困群眾不再擔心住房安全;投入1400萬元進行了地質災害治理,群眾安全更有保障;以前進山路坑坑窪窪,一到落大雨,不是塌方就是斷路,如今完成村主幹道「白改黑」,從此山道變坦途;還有產業、就業等等方面的幫扶,扶貧幹部始終把貧困戶當成親人對待,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們應該感謝黨感謝親人一樣的幫扶幹部。陳素輝的發言引起了鄉親們的共鳴。
  • 【我的脫貧故事】施仕照:真情暖人心 真心惠民生 情懷終不悔
    他帶領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調查走訪,深入宣傳脫貧攻堅的重大方針政策,協助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做好貧困群眾的思想引導工作,啟發和引導群眾的脫貧思路,想方設法調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積極性。一份真情暖人心有戶叫陶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住房牆體嚴重開裂傾斜,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而當時陶四帶著愛人一起在外打零工,小兒子19歲獨自1人天天在家將音樂開得震天響,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卻因資金和陳舊觀念的問題,一直不願改造,一家3口依然住在危房中,為確保貧困戶真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他反覆登門進行政策宣傳,從安全到舒適,從環境到取兒媳
  • 雛鳳清於老鳳聲——安平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美了鄉村
    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2338戶7431人,其中2189戶7195人達標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47%,所有貧困村順利通過國家、省、市三級驗收,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為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了「安平力量」。樂業才能安居,幹活有勁頭,生活更有奔頭「出門、吃水、上學、看病,在村裡這些都難。」
  • 德州——40萬群眾「憂居」變「優居」
    記者劉振興攝亮點舉措■把群眾「出棚入樓」作為住房保障的重要著力點,因城施策、因地制宜■深入開展棚戶區改造「快建成、快配套、早交付、早入住」專項行動,解決約40萬人口安居問題■經濟適用住房供應範圍調整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確定為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十三五」以來,我市住房保障擴面提質拓寬廣度——
  • 奔向幸福生活——雙峰縣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助力脫貧紀實
    豐收的季節,走進雙峰鄉村,一條條寬闊大道四通八達,一棟棟漂亮樓房乾淨整潔,一片片豐收稻田金黃喜人……一路走來,聽得最多的是「生活越來越好了」,見得最多的是脫貧群眾幸福洋溢的「笑臉」。 扶貧路上,這一張張笑臉便是最深的期待。2019年,雙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25元,比2014年增長69.6%。
  • 脫貧了,貧困戶遞交入黨申請書
    「我非常感恩黨委政府幫助,決心要爭當先進,服務群眾、傳遞大愛。」一個多月前,廉江市石頸鎮白坭村的貧困戶李永珍向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昔日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村裡有名的「養豬專業戶」——李永珍的脫貧逆襲,是「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帶來的神奇效果。
  • 臨夏縣蓮花鎮曙光村:「蝸居」變安居
    曾經,一提起蓮花鎮,大家心中閃現最多的是碼頭、花椒,如今,藉助特色優勢產業富裕起來的百姓,最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是政府實施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徹底解決了他們的住房問題,實現了從「蝸居」到安居的嬗變。 「現在,在以前的土坯房原址上建起了新房,曾經混亂的居住區被整齊乾淨、優美漂亮的庭院所代替。」
  • 人社扶貧面對面(10)| 蘇文軍:把職責扛在肩上,把幫扶群眾脫貧致富...
    五年來,按照上級要求,堅持吃住在村,真情幫扶,我把第一書記的職責扛在肩上,幫扶村裡群眾脫貧致富的宗旨記在心上,立志打贏脫貧攻堅戰。五年中,我走遍了董家口村的家家戶戶,田間地頭,親眼見證了董家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真抓實幹,團結村兩委幹部一班人,有效推進了董家口村的社會經濟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