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房」安處是吾鄉——山西省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2020-12-27 中國建設新聞網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每個人的夢想。農村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核心內容之一,也是託起困難群眾「安居夢」的重要舉措。

為確保困難群眾住房安全,2008年,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正式啟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8.81萬戶改造任務,為296萬農村貧困人口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農村存量危房改造實現了「清零」。

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安全了,困難群眾的心定了,山西鄉村全面振興的「前奏曲」奏響了。

安居·舒心事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腳下的東河南鎮小寨村,70多歲的盧振花正在打掃衛生。兩年前新建的房子窗明几淨,收拾得很是清爽。滿院的蔬菜、花草在初秋的陽光下看著十分喜人。

「舒心!咋能不舒心?」盧振花臉色紅潤,說話中氣十足,「(住在)現在這房子,風也不怕,雨也不怕。房子亮堂,冬暖夏涼,好得很。」

盧振花是村裡的貧困戶,因所住房子是D級危房,2018年在原址上進行了重建。

受益於農村危房改造政策、不用再擔心房屋安全問題並過上舒心日子的不只有盧振花。山西省農村危房改造把建檔立卡貧困戶放在優先位置,及時足額落實各級補助資金,通過新建、加固等方式,引導幫助貧困戶建設安全、節能、舒適的住房。

為兼顧效果與效率,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危房改造伊始就從補助對象認定、危房鑑定、改造要求、建設標準、補助資金、質量安全六方面嚴格規範與監督。

「為避免摸排鑑定不精準、不規範等問題,忻州市河曲縣委、縣政府指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全權委託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對住房進行鑑定並出具報告。」河曲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菅雲飛介紹說,「全縣目前已經實現農村危房『清零』,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持續動態保障。其中一項,就是在汛期前對全縣農房進行摸排,及時鑑定改造;汛期後二次摸排,及時消除汛期產生的安全隱患。」

為引導群眾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避免因攀比、超標準建設加重經濟負擔,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採用符合當地實際的改造方式。

針對群眾依靠山勢建設土窯洞居住的歷史和生活習慣,呂梁市石樓縣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編制了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危險土窯洞加固改造技術指導方案,以龍交鄉甘河村為試點進行改造,探索形成磚砌拱圈和鋼筋掛網噴漿兩種改造方式。

「我們以前建土窯的辦法不如這個好,就沒想過用磚,也不會用。窯洞跟普通建築不一樣,改造很難,這次是請人家有資質的專業施工隊做的。」甘河村村民辛五平坐在自家改造過的土窯洞炕上很知足,「我還是喜歡住土窯洞,習慣了,改造以後更安全,住得更舒服。孫子、孫女放暑假也能回來避暑。」

安心·家鄉情

故土難離。儘管可以投親靠友,但更多人願意生活在家鄉,危房改造讓他們得以安心留下。

大同市靈丘縣東河南鎮小寨村村民賈作女,跟兒子在城市居住多年。兩年前,她的老房子進行了改造,讓她在「故土」有了「新家」。

「我不喜歡住兒子那裡的樓房,腿腳不好,上下樓不方便,周圍的人都不認識,不如我回村住得安心,有老鄰居、老街坊串門拉家常。我一直想回村住,沒能回來就是因為房子沒法住人。現在,政府資助把房子蓋好,我就趕緊回來了。你看,這亮堂堂的多好。」66歲的賈作女很遺憾丈夫沒有住上新房,不禁哽咽,「老伴兒去世三年了,沒趕上住新房。要是他活著,看著這新房肯定可高興了。」

賈作女的老房子已經坍塌,就在新房後面。如今,那裡是一片菜園,欣欣向榮。

在「自籌+補貼」進行危房改造的基礎上,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通過統建農村集體公租房和幸福大院、修繕加固現有閒置公房、置換或長期租賃閒置農房等方式,兜底解決困難群眾基本住房安全問題。

中午飯後,河曲縣前川鄉下北溝村村民劉引魁搬了小馬扎,在前川鄉政策兜底特困安置點大門口曬太陽。

「我81歲了,兒女都在內蒙古打工定居。我土生土長在下北溝,不想出去隨兒女住。一個人年歲大了,為了生活方便,去年11月住到這個安置點。」劉引魁掏出記錄交費日期的小本,「這兒好,每天10塊錢,夠一天吃住的費用。冬天有暖氣,房間有衛生間。」

看到有人拍照,劉引魁大爺挺直腰板,「不服老」地把拐杖藏到身後。

「住在這裡的村民大部分年紀較大、身體不太好,除了公共食堂會提供可口的飯菜,管理人員還會查看大家的身體狀況。每天每人10塊錢的費用肯定不夠,其餘由鄉裡補貼。」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駐河曲縣前川鄉扶貧工作隊隊長鄭華介紹說,這裡曾是閒置公房,改造後成為安置點,設施配備齊全,就是為了讓極度貧困、無籌款能力的群眾能在家鄉住得安心、舒適。

在願意生活在家鄉的人中,石樓縣羅村鎮沙窯村村民劉世平算是年輕人。40多歲的他,以前在太原跑計程車,因為父母身體不好,不得不回鄉照顧老人。「以後我就在村裡住了,父母不願意去縣城,那裡人多車多,他們看著頭暈,也住慣了冬暖夏涼的窯洞。」劉世平說,「沙窯村離縣城十來分鐘路程,我白天到縣城打工,晚上回村裡住,累一天,住在窯洞裡涼快舒服。」

安業·致富源

山西省農村危房改造不僅讓房子更安全,也給群眾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動力和資源。

靈丘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劉栓良提及紅石塄鄉上沿河村充滿鄉村風情的街道時不無驕傲,「我們把危房改造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本著『先規劃、後建設、有特色』,注重危房改造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統一,如今這效果已經顯現。」

錯落有致的老房子、石頭鋪就的街道、柵欄圍牆的花草、木質大門,都帶著濃濃的田園氣息,讓人忍不住去親近、探索一番。

「在危房改造過程中,我們儘量使用當地建築材料,儘量僱傭當地村民,使他們通過務工增加勞務收入。」紅石塄鄉鄉長邢喆翀說,村民親手改變自己的居住環境,把「消費行為」變為「生產行為」,房子安全了、環境變美了、收入增加了。

隨著戶容戶貌、村容村貌一點點改變,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樣。

「因為身體不太好,村裡給我安排了整修花草的事,活兒不重,時間自由,年底根據幹活多少分紅。」靈丘縣上沿河村村民孫永認為這樣安排很公平、「很不賴」。

同樣覺得「很不賴」的,還有河曲縣前川鄉南墕村村民趙拾來。危房改造讓他不再擔心房子的安全問題,日子變得和新房一樣敞亮。

「扶貧政策好,現在貸款打(還)清了,我還有了存款。」67歲的趙拾來對未來充滿期待,「我養的豬、牛、羊都能賺錢,還有村裡分紅,日子有奔頭。」

石樓縣龍交鄉甘河村村民辛五平去年脫貧了。停在院子裡的農用機械和改造一新的窯洞看起來十分「般配」。

辛五平成立了「五平農機合作社」,帶動10戶貧困戶致富。他自己還承包經營村集體的養豬場,帶動了一批貧困戶增收,「光想不做那是浪費好政策,要敢想又敢做才行。政策這麼好,住上好房子,我還要過上好日子。」

「危房改造為我們下一步開展鄉村旅遊提供了住房安全的基礎保障,比如窯洞民宿。」石樓縣龍交鄉黨委書記郭永東說,他們正在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先選兩個村作為試點,效果非常好。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立業表示,危房改造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事關脫貧攻堅成敗,是一項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政治任務,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該廳將在完成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鞏固改造成果,探索建立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的長效保障機制,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相關焦點

  • 「天字一號」工程的背後——山東省濟寧市推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是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是必須打贏的硬仗。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濟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緊緊圍繞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必勝信念,以破釜沉舟的態度、嚴謹務實的作風、科學高效的做法,用實打實的整治措施、沉甸甸的脫貧成果,如期打贏了這場攻堅戰,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 昆明37.6萬戶農村危房完成改造
    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秉承「辦實事、惠民生、得民心」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保障統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自2006年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昆明先後投入中央、省、市補助資金共62.5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30.1億元、市級補助資金32.4億元;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7.6萬戶,為全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強大力量。
  • 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日子——雙峰縣推進危房改造工作紀實
    近年來,雙峰在確保不愁吃、不愁穿「兩不愁」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危房改造工作,堅持「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應報盡報,應改盡改」原則,政策先行、狠抓落實,確保「讓每一戶群眾住上安居」。該縣成立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協作;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督查、統一考核;縣住建局(人防辦)的新型城鎮化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要求鄉鎮駐村逐戶摸排、上報,並經過逐級評議、公示、審定;嚴把工程質量,確保工程進度,嚴格驗收程序,實行「一個標準、一把尺子」驗收;危改資金直接發放到戶,確保資金專項專用,讓困難群眾切實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福利
  • 惠州5年改造農村危房26987戶 農村住房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
    「心繫百姓,為民解憂」,錦旗所述內容其實也正是惠州危房改造工作的真實寫照。2020年,隨著脫貧攻堅邁入收官年,惠州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也進入決戰攻堅。通過聚焦「經濟最困難、住房最危險」家庭,合力攻堅,不斷強化改造目標和方案,創新機制和深化督導,全市農村危房改造「應改盡改」任務已正式全面完成。
  • 樅陽縣鳳儀鄉:危房改造暖人心 脫貧攻堅顯成效
    鳳儀鄉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的主要措施之一,關注廣大群眾最現實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數。2016-2020年,鳳儀鄉共實施危房改造146戶,切實解決了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  鳳儀鄉鳳儀村17組貧困戶胡玉美說:「以前的房子,外面一颳大風,裡面全部都是土,外面下大雨裡面就下小雨,沒辦法,蓋房子需要一大筆錢,我們拿不出來。」
  • 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昆明37萬餘農村危房完成改造
    2006年昆明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全市累計投入中央、省、市補助資金60餘億元,37萬餘戶像付平周家這樣的農村困難群眾的房屋,得以修繕加固,拆除重建,大家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 北票:小凌河流域的幸福笑臉——北票市巴圖營鄉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16年,當市委、市政府擂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鼓後,巴圖營鄉針對全鄉貧困狀況,以其「下真功夫、啃硬骨頭」的恆心和毅力,圍繞著「兩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標披荊斬棘,一路奮勇前行。 轉眼之間,五年時光如水流逝。在這五年時間裡,巴圖營鄉的脫貧攻堅工作就像穿境而過的小凌河,無聲地滋養著腳下的萬物,碩果盈枝,春色滿園。
  • 開封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二場...
    強化組織領導 扛牢政治責任張現營表示,我市高度重視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先後成立了開封市農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動專項指揮部、開封市農村危房改造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分管領導負責落實,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各縣、區也都成立了高規格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組織,統籌安排推進。
  • 住進「安心房」 過上好日子——天津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記
    新華社記者 劉惟真 攝  新華社天津7月20日電  題:住進「安心房」 過上好日子——天津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記  新華社記者劉惟真  雅致的小院乾淨整潔,屋內地面一塵不染,陽光透過嶄新的門窗,將房間照得通透明亮。
  • 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讓冰城...
    哈爾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雪春表示,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必須不折不扣完成任務。精心施策 「1+7」讓危房改造更安心「這房子建得我很滿意,每一次設計都徵求了我的意見。」「住上新房,而且是節能房,滿意更安心。」採訪中,一些受益居民點讚危房改造的措施。
  • 衡陽縣343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部開工
    截至目前,衡陽縣343戶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已全部開工建設。 今年,衡陽縣農村危房改造對象為343戶,要求在6月底前全部竣工。為防止出現各種「關係房」「人情房」,衡陽縣嚴格實行「農戶自願申請、村委會評議、張榜公示評議結果、鄉(鎮)(園區)審核申報、縣危改辦函告對象戶、縣危改辦現場核驗、鄉(鎮)政府報送到戶扶助資金標準方案、縣危改領導小組審核審批扶助資金、媒體公示、縣財政局農補一卡通發放扶助資金」的工作程序,確保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 向北方,心安處——北安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東北網8月6日訊(記者 趙亞東 王亮)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貧困人口生活質量、經濟收入、公共服務——時時關乎百姓冷暖,處處關乎民生福祉,不能有半點馬虎,更來不得半點虛假。
  • 縣委書記孫晨光到黑堡鄉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5月12日,縣委書記孫晨光走訪黑堡鄉貧困村及貧困群眾,實地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 脫貧攻堅紀實電影《白雲生處》在我州首映
    這是一部關注脫貧、關懷鄉土、關愛家園,以我州脫貧攻堅為背景的影視作品。影片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指導,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省文聯、武漢春曉文化傳媒聯合攝製,全程在恩施市盛家壩鎮、芭蕉侗族鄉等地拍攝,以人大代表視角講述脫貧攻堅中的感人故事。
  • 「走西口」故地的反貧困決戰:​革命老區忻州脫貧攻堅紀實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忻州貧困人口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資助貧困子女5.06萬人;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9570戶;貧困群眾住院醫療費用個人報銷比例90%以上,大病、慢病門診醫療費用個人報銷比例80%以上;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733處、水質檢測中心15座,安全飲水達標達質;12.7892萬農村低保或特困供養貧困群眾的保障標準逐年提高。
  • 太康縣王國璽出席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並講話
    5月9日,太康縣在脫貧攻堅指揮部三樓會議室組織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縣委書記王國璽出席會議並講話。王國璽要求,一要持之以恆開展"四個清零"百日總攻行動。認真對待每一個反饋問題,確保全部整改到位,積極開展危房鑑定及改造,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加強溝通疏導,確保信訪問題解決到位,落實好"兩不愁三保障",堅決實現人人達標。二要善始善終開展駐村入戶集中幫扶月活動,幫扶責任人要寫幫扶成效驗收報告申請,接受三級驗收。三要緊盯"十個鞏固提升",補齊工作短板。圍繞"十個鞏固提升",太康縣幹部要仔細檢查存在的問題,強弱項、補漏洞。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清水: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農村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影響到全縣貧困人口的脫貧退出,事關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今年,緊盯安全飲水「三保」工作,新增自來水入戶1244戶,戶內設施提升改造542戶,改造供水管道104公裡;受災的21個水毀點全部搶修完成,恢復正常供水。
  • 光華門危房改造怎麼選_南京逢盈源清洗
    光華門危房改造怎麼選, 積極推進工程實施,統籌做好項目、資金、人力調配,逐村逐戶對帳銷號。要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利用多種方式宣傳危房改造補助對象及標準、申請程序等相關政策,提高農戶對危房改造政策的知曉程度。廣泛宣傳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效以及各地好的經驗做法,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
  • 道縣住建局:開展「五查」工作,確保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高質量收官
    為並統籌做好農村危房改造收官工作,經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研究,道縣農村危房改造領導小組2020年8月印發了《2020年道縣農村危房改造五查工作方案》,方案中規定的檢查及整改工作已全面完成,確保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高質量收官:一、動態新增危房戶住房保障工作
  • 胡翔高效率高質量抓好脫貧攻堅「回頭看」大排查工作
    為全力以赴做好脫貧攻堅「大比武」迎檢工作,6月18日至19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總指揮胡翔先後深入牙叉鎮什奮村、興業村、苗村、對俄村,元門鄉南訓村、福才村,細水鄉福門村、南晚一村,打安鎮福妥村、旺丁村等地,就各鄉鎮「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飲水安全、危房改造、扶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