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將要取代人工?
前不久,一則新聞吸引了我:
亞馬遜用AI監控,並解僱了900名員工。
理由是,員工效率太低了。
其實早在之前,亞馬遜CEO貝佐斯就說過:
「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這句話和京東的劉強東不謀而合。
為了不讓員工混日子,他把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應用到工作中。
一方面,他用機器人代替一部分人工。
比如,用機器分揀取代人工分揀,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方面,又用AI監控員工的工作效率。
員工如果完不成KPI,AI就會警告員工提高效率;
如果員工屢教不改,那麼就把員工開除,終止勞動協議。
在這種高壓下,員工苦不堪言:
時薪低,一小時只有15美元;
強度高,包裝效率要求提高1.5倍;
壓力大,員工喝水、上廁所都要爭分奪秒。
因為工廠大,廁所遠,離開崗位太久就要被監控記錄。
於是,有些人選擇拿塑料瓶,到走道裡解決生理問題。
有人說,這是要用機器取代人工了嗎?
其實,人工和機器在本質上還是有區別。
比如分揀物品的質量,人工可以用肉眼輕鬆判斷,但機器就不行。
所以,「機器換人」還不能完全實現,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未來是什麼樣,誰也說不準。
但我敢肯定的一點是:
混日子的人,未來會越來越難混。
日子越來越難混了
為什麼說,日子會越來越難混呢?
就拿我身邊最近的例子來說。
過去,一個文案編輯的職責很簡單:
只要會寫文章、懂排版就可以了。
但現在要做一個編輯,必須有各項技能傍身。
除了寫文排版、還要掌握PS製圖、活動策劃、運營漲粉……
再說一個常見的崗位,設計師。
過去,設計師有簡單的設計基礎,能熟練掌握PS就可以了。
可現在,一個設計師要擔當的職責有:
手繪,精通Sketch、PS、AI、AE、C4D等軟體……
你會發現,看似「穩定」的技能或者技術,沒多久就會被更新迭代。
而社會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說完個人,再說說企業。
這幾年,電商、營銷的盛行,為實體店帶來很大的壓力。
我有個大學同學,小澤,家裡是做茶葉生意的。
因為茶葉質量高、價格合適,他們家在當地積累了很好的口碑。
可隨著同行日漸增多,他們家的茶葉也失去優勢。
正在父親一籌莫展時,小澤突然想到了做電商。
他告訴父親:
開個網店吧,把茶葉進一步包裝,面向更年輕的群體,生意肯定好。
然而,老一輩思想的父親,怎麼也不信兒子的話。
在小澤給他講了很多案例和構思後,父親終於拗不過兒子,答應了。
於是,小澤查閱了開網店的資質和材料,沒多久就開了網店。
接著,他找朋友設計了包裝、定製了產品文案、對接工廠把控茶葉質量……
過程中也遇到很多問題,但小澤憑藉著一股熱情,都一一解決了。
茶葉上線後,小澤又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慢慢開始接單。
看著訂單從一到十,再到上百上千,家裡人興奮不已。
好面子的父親,甚至說道:
兒子果然有做生意的頭腦,看來我這思想是過時了啊……
小澤的案例,其實印證了一個道理:
以保守的思想,固有的思維做生意,在這個時代是做不長久的。
只有懂得適應時代,時刻保持創新,才能跑在別人面前。
賣茶是這樣的道理,其他行業也是一樣。
作家峰小瑞曾在文章中寫到:
疫情期間,各大生鮮電商平臺崛起,人們都為線上買菜感到便利。
但疫情過後,人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使用生鮮app的概率極大降低。
那麼,能夠留住用戶的,必須是品類多、性價比高、最便利的品牌。
除了生鮮平臺,我們還能看到一個新品類的成長——預製菜。
預製菜是什麼?
就是省去洗、切、調味等步驟,簡單加工就能吃上的飯菜。
對於生活節奏緊張的現代人,預製菜既方便,又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可以說,它是未來新零售市場的一匹黑馬。
再說說方便類食品的新品——速溶咖啡。
當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因疫情關店,一些速溶咖啡品牌借勢而起,成為了現磨咖啡的替代品。
有品牌崛起,自然也有品牌衰落。
服裝品牌巨頭真維斯,正面臨破產,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
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發布破產聲明,股價下跌超98%,市值僅剩1.62億歐元……
看到這些新聞,我想起了那句話: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從不會說再見。
作為職場人,我常要求自己有驅動力,多去適應時代,學習新知識。
作為領導者,我也常反思企業的不足,多跟大佬學習,驗證他們的經驗和教訓。
可以說,居安思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擁有的一個態度。
只有對他人、對社會、對時代有敬畏之心,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
居安思危,才能不斷進步
關於居安思危,華為公司的做法一直深入人心。
這些做法在《華為工作法》中,就有很直接的體現。
我總結了幾點內容,看完或許能引起你的思考:
「做過」,不代表「做好」
在華為,老員工被淘汰出局的事情,時有發生。
有些老員工工作了十幾年,仍沒有得到晉升;
甚至有些元老級員工,至今也沒有成為副總裁或部門經理。
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們分不清「做過」和「做好」的區別。
「做過」,是員工對上級負責的一種被動執行力;
「做好」,則是對工作、對公司、對自己負責的一流執行力的體現。
就好比我之前在文中舉的一個例子:
公司招了兩個實習生。
女生A入職沒多久,因為工作態度好、執行能力強,被提前轉正;
女生B僅僅是完成了工作任務,卻埋怨公司對她不公平……
你看,同樣是實習生,但因為執行力不一樣, 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
任正非對待員工的態度,始終只看重一點,那就是:
工作績效。
員工做得好,做得多,就會得到重用;
反之,就會難以得到晉升, 還可能被淘汰。
說到底,執行力,才是競爭力的體現。
末位淘汰制下的危機意識
在外人眼裡,華為待遇好、福利高。
他們以為,只要進了華為,就拿到了鐵飯碗。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因為,華為一直實行末位淘汰制。
公司規定,只要績效排在最後5%,就可能受到懲處,甚至直接被淘汰。
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制度呢?
任正非認為:
企業發展的最大阻礙,是惰性滋生和危機意識淡薄。
員工一旦在舒適區待久了,就容易停滯不前,甚至陷入困境。
正是這種良苦用心,讓員工們一直不敢懈怠。
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沒有進步,就可能被他人超越,甚至被淘汰。
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員工總是自願加班,希望比別人做多一點。
俗話說得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社會不斷在發展,但優勝劣汰的法則卻一直沒有改變。
那些有危機意識,不斷逼迫自己進步的人,永遠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而那些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的人,則很容易被他人和社會淘汰。
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
你是不是常常會自問:
為什麼我工資這麼少?
為什麼別人的獎金比我的高?
為什麼到現在也沒人重用我?
其實,問這些問題的人,恰恰是缺少對自己的認知。
卡耐基曾說:
「多數人對自己不了解,因此也就沒辦法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
華為為了讓每個員工了解自己的定位,做了很多:
第一:考核層次。
考核分三級,一是持平,二是合格,三是挑戰。
挑戰級別,是能力強的體現,也就能獲得高額獎金。
第二:業績制度。
華為員工月度、季度、年度獎金,都和業績掛鈎。
業績高,獎金也高,也更容易獲得提拔。
第三:工資級別。
公司會根據員工表現和能力來劃分級別。
其中13級是最低,22級是最高,每個級別還分C、B、A三個檔位。
級別高,說明自己表現好,容易獲得提升;
級別低,說明表現糟糕,工作價值偏低。
總之,只有正確定位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
有格局意識的人,走得更長遠
以上三點,其實都適用於我們每個人。
優秀的執行力,讓我們在職場中擁有競爭力;
居安思危的態度,讓我們不至於停滯不前;
準確的定位,讓我們不盲目攀比,穩步前進。
你可能要問,能夠渾水摸魚,幹嘛要讓自己吃苦?
其實很簡單,就像那句話說的:
你以為自己在混日子,其實是日子在混你。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
外賣小哥送5年快遞,評上了杭州高層次人才。
90後的李慶恆,高中來到杭州做快遞員。
因為工作時動作麻利,他被領導看在眼裡。
第一年就被選中,參加快遞員比賽,並拿到第一名。
後來,他又參加快遞職業技能競賽。
不僅獲得省內第一名,還被授予「浙江省技術能手」的稱號,獲評了杭州高層次人才。
作為「獎勵」,他可以在杭州住房享受100萬元補貼,還享受杭州市三級醫療保險待遇……
很多人看到新聞,都酸了:
一個快遞員還能拿高層次人才?
其實,他們只看到他獲獎的光鮮,卻沒看到李慶恆背後的努力。
為了比賽,他白天要工作,晚上還要花時間自學理論知識:
背誦各地郵編、城市號碼、航空代碼等快遞分揀的知識。
此外,他還向他人請教了很多實際派件的問題。
正是因為他認真對待工作,努力提升技能,才能在眾多快遞員中脫穎而出。
還有人覺得,做快遞員輕輕鬆鬆就能拿高薪。
其實並不然。
那些工作敷衍、幹一天是一天的人,只能領著維持溫飽的工資。
而那些把工作當事業,不斷更新技能,提升服務的人,才能獲得高薪和晉升。
說到底,混日子不僅對自己不負責,也是沒有格局意識的體現。
《格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企業是你的船,從你加入企業的第一天起,你就是船上的船員。
在船上,所有的人都肩負著進退存亡的重任。
當你在混日子時,其實就是沒有責任心的體現。
那麼,無論你職位有多高,當企業需要裁員時,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你。
不僅普通人要居安思危,就是企業大佬也都在警示人們:
史玉柱曾說,別看今天很牛的公司,幾年後可能也會衰敗;
大潤發CEO黃明瑞稱,害怕被時代淘汰,就要趕上時代;
董明珠說過,依附於別人、跟隨性的企業遲早會被淘汰……
所以,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在最該努力的年華選擇碌碌無為。
這個時代很殘酷,混日子的人,遲早會被淘汰!
參考文獻:
《華為工作法》、《格局》
[照理觀商界]亞馬遜用AI監控員工,解僱900名低效率員工,混日子就留不下!
[量子位]你不是世界首富貝佐斯的兄弟
[36氪]疫情過後,生鮮、餐飲、食品的新格局@峰小瑞
[錢江晚報]送了5年快遞,這個90後小哥評上了杭州高層次人才,想在杭州買套房
[時間視頻]董明珠:依附於別人、跟隨型的企業遲早會被淘汰
[鯨視頻]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稱怕被時代淘汰 所以要趕上這個時代
[老闆聯播]史玉柱:別看今天很牛的公司,幾年後可能也會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