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AI炒掉900名員工:這個時代正在懲罰混日子的人

2020-12-27 騰訊網

機器將要取代人工?

前不久,一則新聞吸引了我:

亞馬遜用AI監控,並解僱了900名員工。

理由是,員工效率太低了。

其實早在之前,亞馬遜CEO貝佐斯就說過:

「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這句話和京東的劉強東不謀而合。

為了不讓員工混日子,他把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應用到工作中。

一方面,他用機器人代替一部分人工。

比如,用機器分揀取代人工分揀,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方面,又用AI監控員工的工作效率。

員工如果完不成KPI,AI就會警告員工提高效率;

如果員工屢教不改,那麼就把員工開除,終止勞動協議。

在這種高壓下,員工苦不堪言:

時薪低,一小時只有15美元;

強度高,包裝效率要求提高1.5倍;

壓力大,員工喝水、上廁所都要爭分奪秒。

因為工廠大,廁所遠,離開崗位太久就要被監控記錄。

於是,有些人選擇拿塑料瓶,到走道裡解決生理問題。

有人說,這是要用機器取代人工了嗎?

其實,人工和機器在本質上還是有區別。

比如分揀物品的質量,人工可以用肉眼輕鬆判斷,但機器就不行。

所以,「機器換人」還不能完全實現,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未來是什麼樣,誰也說不準。

但我敢肯定的一點是:

混日子的人,未來會越來越難混。

日子越來越難混了

為什麼說,日子會越來越難混呢?

就拿我身邊最近的例子來說。

過去,一個文案編輯的職責很簡單:

只要會寫文章、懂排版就可以了。

但現在要做一個編輯,必須有各項技能傍身。

除了寫文排版、還要掌握PS製圖、活動策劃、運營漲粉……

再說一個常見的崗位,設計師。

過去,設計師有簡單的設計基礎,能熟練掌握PS就可以了。

可現在,一個設計師要擔當的職責有:

手繪,精通Sketch、PS、AI、AE、C4D等軟體……

你會發現,看似「穩定」的技能或者技術,沒多久就會被更新迭代。

而社會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說完個人,再說說企業。

這幾年,電商、營銷的盛行,為實體店帶來很大的壓力。

我有個大學同學,小澤,家裡是做茶葉生意的。

因為茶葉質量高、價格合適,他們家在當地積累了很好的口碑。

可隨著同行日漸增多,他們家的茶葉也失去優勢。

正在父親一籌莫展時,小澤突然想到了做電商。

他告訴父親:

開個網店吧,把茶葉進一步包裝,面向更年輕的群體,生意肯定好。

然而,老一輩思想的父親,怎麼也不信兒子的話。

在小澤給他講了很多案例和構思後,父親終於拗不過兒子,答應了。

於是,小澤查閱了開網店的資質和材料,沒多久就開了網店。

接著,他找朋友設計了包裝、定製了產品文案、對接工廠把控茶葉質量……

過程中也遇到很多問題,但小澤憑藉著一股熱情,都一一解決了。

茶葉上線後,小澤又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慢慢開始接單。

看著訂單從一到十,再到上百上千,家裡人興奮不已。

好面子的父親,甚至說道:

兒子果然有做生意的頭腦,看來我這思想是過時了啊……

小澤的案例,其實印證了一個道理:

以保守的思想,固有的思維做生意,在這個時代是做不長久的。

只有懂得適應時代,時刻保持創新,才能跑在別人面前。

賣茶是這樣的道理,其他行業也是一樣。

作家峰小瑞曾在文章中寫到:

疫情期間,各大生鮮電商平臺崛起,人們都為線上買菜感到便利。

但疫情過後,人們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使用生鮮app的概率極大降低。

那麼,能夠留住用戶的,必須是品類多、性價比高、最便利的品牌。

除了生鮮平臺,我們還能看到一個新品類的成長——預製菜。

預製菜是什麼?

就是省去洗、切、調味等步驟,簡單加工就能吃上的飯菜。

對於生活節奏緊張的現代人,預製菜既方便,又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可以說,它是未來新零售市場的一匹黑馬。

再說說方便類食品的新品——速溶咖啡。

當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因疫情關店,一些速溶咖啡品牌借勢而起,成為了現磨咖啡的替代品。

有品牌崛起,自然也有品牌衰落。

服裝品牌巨頭真維斯,正面臨破產,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

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發布破產聲明,股價下跌超98%,市值僅剩1.62億歐元……

看到這些新聞,我想起了那句話: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從不會說再見。

作為職場人,我常要求自己有驅動力,多去適應時代,學習新知識。

作為領導者,我也常反思企業的不足,多跟大佬學習,驗證他們的經驗和教訓。

可以說,居安思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擁有的一個態度。

只有對他人、對社會、對時代有敬畏之心,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

居安思危,才能不斷進步

關於居安思危,華為公司的做法一直深入人心。

這些做法在《華為工作法》中,就有很直接的體現。

我總結了幾點內容,看完或許能引起你的思考:

「做過」,不代表「做好」

在華為,老員工被淘汰出局的事情,時有發生。

有些老員工工作了十幾年,仍沒有得到晉升;

甚至有些元老級員工,至今也沒有成為副總裁或部門經理。

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們分不清「做過」和「做好」的區別。

「做過」,是員工對上級負責的一種被動執行力;

「做好」,則是對工作、對公司、對自己負責的一流執行力的體現。

就好比我之前在文中舉的一個例子:

公司招了兩個實習生。

女生A入職沒多久,因為工作態度好、執行能力強,被提前轉正;

女生B僅僅是完成了工作任務,卻埋怨公司對她不公平……

你看,同樣是實習生,但因為執行力不一樣, 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

任正非對待員工的態度,始終只看重一點,那就是:

工作績效。

員工做得好,做得多,就會得到重用;

反之,就會難以得到晉升, 還可能被淘汰。

說到底,執行力,才是競爭力的體現。

末位淘汰制下的危機意識

在外人眼裡,華為待遇好、福利高。

他們以為,只要進了華為,就拿到了鐵飯碗。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因為,華為一直實行末位淘汰制。

公司規定,只要績效排在最後5%,就可能受到懲處,甚至直接被淘汰。

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制度呢?

任正非認為:

企業發展的最大阻礙,是惰性滋生和危機意識淡薄。

員工一旦在舒適區待久了,就容易停滯不前,甚至陷入困境。

正是這種良苦用心,讓員工們一直不敢懈怠。

因為他們知道,只要沒有進步,就可能被他人超越,甚至被淘汰。

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員工總是自願加班,希望比別人做多一點。

俗話說得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社會不斷在發展,但優勝劣汰的法則卻一直沒有改變。

那些有危機意識,不斷逼迫自己進步的人,永遠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而那些故步自封、盲目自大的人,則很容易被他人和社會淘汰。

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

你是不是常常會自問:

為什麼我工資這麼少?

為什麼別人的獎金比我的高?

為什麼到現在也沒人重用我?

其實,問這些問題的人,恰恰是缺少對自己的認知。

卡耐基曾說:

「多數人對自己不了解,因此也就沒辦法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

華為為了讓每個員工了解自己的定位,做了很多:

第一:考核層次。

考核分三級,一是持平,二是合格,三是挑戰。

挑戰級別,是能力強的體現,也就能獲得高額獎金。

第二:業績制度。

華為員工月度、季度、年度獎金,都和業績掛鈎。

業績高,獎金也高,也更容易獲得提拔。

第三:工資級別。

公司會根據員工表現和能力來劃分級別。

其中13級是最低,22級是最高,每個級別還分C、B、A三個檔位。

級別高,說明自己表現好,容易獲得提升;

級別低,說明表現糟糕,工作價值偏低。

總之,只有正確定位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

有格局意識的人,走得更長遠

以上三點,其實都適用於我們每個人。

優秀的執行力,讓我們在職場中擁有競爭力;

居安思危的態度,讓我們不至於停滯不前;

準確的定位,讓我們不盲目攀比,穩步前進。

你可能要問,能夠渾水摸魚,幹嘛要讓自己吃苦?

其實很簡單,就像那句話說的:

你以為自己在混日子,其實是日子在混你。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

外賣小哥送5年快遞,評上了杭州高層次人才。

90後的李慶恆,高中來到杭州做快遞員。

因為工作時動作麻利,他被領導看在眼裡。

第一年就被選中,參加快遞員比賽,並拿到第一名。

後來,他又參加快遞職業技能競賽。

不僅獲得省內第一名,還被授予「浙江省技術能手」的稱號,獲評了杭州高層次人才。

作為「獎勵」,他可以在杭州住房享受100萬元補貼,還享受杭州市三級醫療保險待遇……

很多人看到新聞,都酸了:

一個快遞員還能拿高層次人才?

其實,他們只看到他獲獎的光鮮,卻沒看到李慶恆背後的努力。

為了比賽,他白天要工作,晚上還要花時間自學理論知識:

背誦各地郵編、城市號碼、航空代碼等快遞分揀的知識。

此外,他還向他人請教了很多實際派件的問題。

正是因為他認真對待工作,努力提升技能,才能在眾多快遞員中脫穎而出。

還有人覺得,做快遞員輕輕鬆鬆就能拿高薪。

其實並不然。

那些工作敷衍、幹一天是一天的人,只能領著維持溫飽的工資。

而那些把工作當事業,不斷更新技能,提升服務的人,才能獲得高薪和晉升。

說到底,混日子不僅對自己不負責,也是沒有格局意識的體現。

《格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企業是你的船,從你加入企業的第一天起,你就是船上的船員。

在船上,所有的人都肩負著進退存亡的重任。

當你在混日子時,其實就是沒有責任心的體現。

那麼,無論你職位有多高,當企業需要裁員時,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你。

不僅普通人要居安思危,就是企業大佬也都在警示人們:

史玉柱曾說,別看今天很牛的公司,幾年後可能也會衰敗;

大潤發CEO黃明瑞稱,害怕被時代淘汰,就要趕上時代;

董明珠說過,依附於別人、跟隨性的企業遲早會被淘汰……

所以,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在最該努力的年華選擇碌碌無為。

這個時代很殘酷,混日子的人,遲早會被淘汰!

參考文獻:

《華為工作法》、《格局》

[照理觀商界]亞馬遜用AI監控員工,解僱900名低效率員工,混日子就留不下!

[量子位]你不是世界首富貝佐斯的兄弟

[36氪]疫情過後,生鮮、餐飲、食品的新格局@峰小瑞

[錢江晚報]送了5年快遞,這個90後小哥評上了杭州高層次人才,想在杭州買套房

[時間視頻]董明珠:依附於別人、跟隨型的企業遲早會被淘汰

[鯨視頻]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稱怕被時代淘汰 所以要趕上這個時代

[老闆聯播]史玉柱:別看今天很牛的公司,幾年後可能也會衰敗

相關焦點

  • 亞馬遜西班牙5名員工合夥盜iPhone12
    由五名亞馬遜員工組成的犯罪團夥因涉嫌從西班牙馬德裡的一個物流中心盜竊iPhone而被捕,據信他們盜竊的蘋果手機價值達50萬歐元(約合59.2萬美元)。這起犯罪事件是在亞馬遜進行內部調查後發現的。起初,亞馬遜核查發現寄給客戶的某些包裹存在問題,原因是這些包裹的重量與實際訂單的預期重量不符。
  • 多事之秋:亞馬遜美國員工想成立工會 德國配送中心暫停運營
    來源:新浪科技 據報導,代表阿拉巴馬州亞馬遜部分倉庫員工的零售聯盟與亞馬遜談判,美國時間周二雙方達成一項協議,同意將769名季節工納入可能成立的協商組織,這一協議意味著聯盟離選舉又近了一步。之前美國監管機構已經同意阿拉巴馬州亞馬遜倉庫員工發起投票,以決定是否在美國成立亞馬遜第一個工會。在亞馬遜歐洲員工群體中,工會有著很高的地位,但在美國卻是另一番景象。亞馬遜阻止美國員工成立工會。2014年德拉瓦州倉庫的技術員想建立工會,但因為票數不足放棄,自此之後亞馬遜就沒有過實質性的投票。
  • 亞視炒掉5名"逃課"藝員 多位藝人打抱不平
    亞視炒掉5名"逃課"藝員 多位藝人打抱不平 據香港媒體報導,當日亞視突然炒掉5名藝員,事情起因是本周亞視舉辦演藝訓練班,但教材竟是開臺史,嚇走不少藝員,投資者王徵不滿出席率太低,大怒炒人,戚黛黛、張啟樂等5名逃課藝員慘被炒魷魚!    因逃課,五藝員被炒  亞視近年收視屢創新低,多個節目創出「零收視」成績。投資者王徵早前還帶領藝人跳騎馬舞反對發免費電視牌照。
  • 美國亞馬遜公司稱近兩萬名員工感染新冠
    美國亞馬遜公司稱近兩萬名員工感染新冠 2020年10月02日 21:26: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舊金山10月2日電美國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公司1日說,他們調查了今年3月1日至9月19日期間亞馬遜及旗下全食超市公司在美國大約137萬名一線員工的健康數據,結果發現有19816人感染新冠,其中包括臨時工和非工作原因感染的員工。
  • 亞視開設培訓班員工紛紛缺席 炒掉5藝員
    據香港媒體報導,當日亞視突然炒掉5名藝員,事情起因是本周亞視舉辦演藝訓練班,但教材竟是開臺史,嚇走不少藝員,投資者王徵不滿出席率太低,大怒炒人,戚黛黛、張啟樂等5名逃課藝員慘被炒魷魚!  因逃課,五藝員被炒  亞視近年收視屢創新低,多個節目創出「零收視」成績。投資者王徵早前還帶領藝人跳騎馬舞反對發免費電視牌照。
  • 澎湃思想周報|亞馬遜員工黑五抗議;雅茲迪人怎麼樣了?
    亞馬遜員工黑五抗議:亞馬遜為什麼應該付出代價據《福克斯商業新聞》、Vice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全球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員工在黑色星期五發起抗議活動,參與者包括孟加拉國的服裝生產廠家、菲律賓的客服中心員工以及美國、歐洲、墨西哥等地的倉庫工人,並得到了超過50家社會正義組織的支持。
  • 亞馬遜5名員工監守自盜390萬元iPhone:手段別出心裁
    據報導,有5名亞馬遜員工日前被捕,原因是被指控從西班牙馬德裡的一個物流中心盜竊價值59.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90萬元)的iPhone手機。報導稱,亞馬遜的一次內部調查發現,一些發送給客戶的包裹存在問題,其重量與實際訂單的預期重量不符。
  • 亞馬遜在美國有六個倉庫的員工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不到一周前,這家網際網路零售商報告了其在紐約皇后區的一家倉庫發生的首例員工感染病例。亞馬遜的員工和他們的支持者也表達了嚴重的擔憂,擔心該公司在新冠病毒爆發期間將無法保護其數十萬員工和送貨工人。這個問題也是顧客需要擔心的,因為購物者現在更依賴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公司來遞送食物、洗漱用品和其他主食,而他們被要求呆在家裡。
  • 亞馬遜近2萬員工確診感染,員工罷工、倉庫關閉!
    亞馬遜德國站六個倉庫員工再罷工!據當地媒體報導,德國工會威爾第(Verdi)呼籲德國亞馬遜六個地點的員工進行罷工。威爾第預計,有大約1700名罷工參與者。據了解,此次罷工也是與薪資有關。目前,亞馬遜尚未回應。不過,以往的罷工中,亞馬遜曾回應罷工對於物流的影響不大,因為大多數員工都將保持正常的工作。年末這波疫情徹底爆發,亞馬遜美國站新冠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公司被迫關閉新澤西州倉庫。
  • 為什麼有功勞的員工被排擠,留下的都是混日子的?背後原因很現實
    在職場上,工作越努力,能力越強,能為公司做出更多的貢獻,按理應該更快地得到升職加薪的機會,但工作中,有時候特別不講道理,那些有能力有功勞的員工被排擠,領導卻故意留下混日子的。可能有些職場新人會覺得很奇怪,難道領導不是都希望企業越來越好嗎,為什麼領導還會主動排擠有能力的員工呢?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很複雜。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1、做得好不如說得好很多人在職場中特別老實,交給他的任務埋頭苦幹,認真鑽研。
  • 亞馬遜史丹頓島倉庫員工計劃罷工 要求更多疫情防護
    JFK8的管理助理、本次罷工的組織者克裡斯·斯莫爾斯(Chris Smalls)表示,員工將於當地時間本周一上午開始罷工,在公司領導人前往現場聽取員工意見之前,他們將「暫停一切工作」。斯莫爾斯和其他一些員工表示,上周該倉庫的一名員工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自此之後,他們對工作期間的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擔心起來。
  • 亞馬遜亟需「息事寧人」
    唯有亞馬遜扛起了不漲價的大旗,亞馬遜在向第三方賣家示好的同時,也是在幫自己。亞馬遜不只做電商,還自己玩物流,現在那些快遞物流對手們齊齊漲價,賣家們的配送訂單也就更容易被亞馬遜收入囊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亞馬遜緩和與賣家的緊張關係。
  • 亞馬遜員工罷工抗議:同事得了新冠還讓我們繼續工作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止本文發稿,美國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5.6萬起,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由於實體零售店被迫關閉,電商行業迎來了又一波需求飆升。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網購訂單,亞馬遜近期還宣布招聘10萬名倉儲和物流員工。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有助於吸納其他企業裁減的失業人員。
  • eBay起訴:亞馬遜指使數十名員工非法挖我優質賣家
    澎湃新聞記者 王啟帆 實習生 葉映荷 綜合報導美國電商網站eBay一紙訴狀將亞馬遜告上法庭,聲稱亞馬遜非法挖走其優質賣家。eBay公司稱,亞馬遜的行為違反了《詐騙和腐敗組織法案》(Racke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 Act),並稱這些亞馬遜員工的行為是「有組織的,有針對性的,旨在對eBay造成傷害」。
  • 亞馬遜德國一個物流配送中心中斷營運
    除開受退歐的幹擾,此外可能也是亞馬遜以便減輕英國FBA倉庫的用工緊缺,及其將要遭到的政府管控的應對措施。英國這一次退歐真完全徹底!伴隨著脫歐影響和疫情惡變,有商家提問亞馬遜人該怎樣?現在英國流年不利,英國站的亞馬遜人也不容易,這個時候應不應該捨棄英國站?有業內人士稱,關鍵也是看品類,做戶外的商家基本上涼了!
  • 亞馬遜德國站六個倉庫員工再罷工
    12月25日消息,《電商報》獲悉,據當地媒體報導,德國工會Verdi呼籲德國亞馬遜六個地點的員工進行罷工。罷工時間從當地時間星期一夜班開始,持續到聖誕節前夕,波及到的幾個地點有:Werne、Leipzig、Rheinberg、Bad Hersfeld(兩個地點)和Koblenz。
  • 15國亞馬遜員工在黑色星期五串聯抗議
    本周五的串聯行動將在巴西、墨西哥、美國、英國、西班牙、法國、比利時、德國、盧森堡、義大利、波蘭、印度、孟加拉、菲律賓、澳大利亞等15國的亞馬遜供應鏈同步進行,例如多達3,000名的工人將於德國的6個亞馬遜倉庫進行罷工,生產衣服在亞馬遜平臺銷售的孟加拉工人將展開抗議行動,也有工會成員與環保組織將在亞馬遜於盧森堡的歐洲總部外遊行。
  • 亞馬遜員工爆料:公司給客戶配送性玩具等非必需品
    亞馬遜向客戶發送性玩具、太陽鏡等非必需品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6日消息,疫情期間,許多企業紛紛採取讓員工居家辦公等措施,亞馬遜則表示將繼續正常營業,向民眾提供必需生活品。但數名亞馬遜表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工作,但部分配送商品卻並非是「生活必需品」。亞馬遜司機調度員凱西·奈特(Kathy Knight)向Business Insider報料,「我們是在幫倒忙,卡車上沒有任何生活必需品。」其他亞馬遜員工透露,公司給客戶配送的非生活必需品包括人造鑽石、減肥食品、性玩具、遊戲、太陽鏡等。
  • 亞馬遜美國員工想成立工會 德國配送中心暫停運營
    原標題:亞馬遜美國員工想成立工會,德國配送中心暫停運營   據報導,代表阿拉巴馬州
  • 德國亞馬遜員工將發起罷工,抗議公司防疫缺乏透明度
    路透社6月29日消息,德國服務行業工會稱,因亞馬遜物流中心部分員工新冠檢測為陽性,萊比錫、巴特黑斯費爾德、萊茵貝格、韋爾訥和科布倫茨等地6家物流中心的亞馬遜員工將就安全防護原因發起罷工。德國服務行業工會周日表示,罷工將持續48小時,並以「良好與健康的工作」為抗議口號,由此譴責亞馬遜在員工確診新冠後的應對方式缺乏透明度。德國服務行業工會發言人奧爾罕·哈克曼稱,「消息表明,我們已有至少30名至40名同事感染了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