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哀帝的皇后傅氏是他的祖母傅太后挑選的,她是漢哀帝的表姑姑,在西漢時期侄子娶姑姑不足為怪,奇怪的是她的老公是古往今來最著名的斷袖皇帝。傅氏也因此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同妻皇后。
傅氏一生無子,因為傅太后、漢哀帝劉欣活著的時候和王政君、王莽等結仇,年輕的傅氏成為王莽最直接的報復對象之一,王莽將她貶為庶人,不堪羞辱的傅皇后最終自殺身亡。
親上加親,她嫁給了自己的表侄
在漢哀帝劉欣還未被封為太子之前,他還只是一位藩王,父親前定陶王劉康早死,留下3歲的他由祖母傅太后一手帶大。
傅太后出身不高,因為為人機敏圓滑而被漢元帝劉奭所寵愛,劉奭為她甚至專門增設了「昭儀」這個角色,當時的皇后王政君無寵,傅太后一度風頭無兩,她的兒子劉康甚至差點代替王政君的兒子劉驁成為太子,可惜棋差一招,最終還是劉驁登基。她只能跟隨兒子劉康來到封地,當定陶王太后。
可哪怕是藩王的太后,對傅氏家族來說也是莫大的榮耀了。因此為了照顧娘家,傅太后從傅氏家族中選中了傅氏給劉欣當正妻。劉欣對祖母非常孝順,言聽計從,娶傅氏為定陶王妃。
傅氏和劉欣兩人有表親,年紀又小,再加上有傅太后這個靠山,理論上夫妻感情應該不會太差。少年夫妻,又親上加親,看起來似乎非常美好。
劉欣16歲當太子,17歲當皇帝,傅氏妻以夫貴成皇后
公元前8年,漢成帝劉驁無子,決定立藩王為太子。彼時,漢元帝劉奭的血脈,只剩下定陶王劉欣和信都王劉興叔侄兩個藩王。
劉欣的祖母傅太后聽說劉驁要立藩王為太子後,用奇珍異寶賄賂了劉驁的皇后趙飛燕、昭儀趙合德兩姐妹和他的舅舅王根。有趙氏姐妹的耳邊風,在比賽中定陶王劉欣的才學、儀態、修養又明顯贏了信都王劉興,再加上劉興和劉驁是兄弟,若立劉興為太子漢成帝劉驁恐不能進宗廟,所以劉驁最終選擇了劉欣為太子。
劉欣當上皇太子後,傅氏妻以夫貴,成了太子妃。
[《漢書 外戚傳下》:哀帝為定陶王時,傅太后欲重親,取以配王。王入為漢太子,傅氏女為妃。]
劉欣被立為太子後,本應和祖母傅太后、生母丁姬斷絕關係了。但是王政君仁慈,就勸她的親兒子劉驁讓傅太后進京,和劉欣每10天見一次。可這卻為王政君和王氏家族埋下了禍根。
時也,命也。第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劉驁就去世了,年僅44歲。劉欣繼位,傅氏順理成章成為皇后。
忘恩負義,漢哀帝與王政君結仇
漢哀帝劉欣繼位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后,趙飛燕姐妹害死了漢成帝劉驁,趙合德自殺了,王政君和王氏外戚本想等漢哀帝登基後再處理趙飛燕。
誰曾想劉驁還活著時,表現得恭謙禮讓儀態萬千的劉欣,剛當上皇帝就開始露出白眼狼的本性。漢成帝屍骨未寒,漢哀帝就開始大肆封賞傅氏、丁氏外戚,猴急得仿佛忘了做人。
[《漢書 外戚傳》:哀帝即位,成帝大行尚在前殿,而傅太后封傅妃父晏為孔鄉侯,與帝舅陽安侯丁明同日俱封。]
而對趙飛燕,漢哀帝和傅太后也是另有安排。他們感激趙飛燕助他當上皇太子,劉欣不僅不處置趙飛燕,還立她為趙太后。
[《漢書 外戚傳》:哀帝為太子,亦頗得趙太后力,遂不竟其事。傅太后恩趙太后,趙太后亦歸心,故成帝母及王氏皆怨之。]
不久,同款綠茶的傅太后就慫恿孫子劉欣立自己和丁姬為太后。按理說,劉欣繼承皇位就等於是過繼給劉驁了,結果他卻枉讀聖賢書,對自己的祖母言聽計從,真的就枉顧王政君這個太皇太后的存在,立祖母傅太后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為恭太后。
歷史上第一個荒誕的後宮現象出現了:一朝四太后,太后像白菜一樣,再也尊貴不起來了。更過分的是,第二年,劉欣又把親祖母傅太后立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明顯要壓王政君一籌。
傅太后再也不是王政君的好姐妹了,她在眾人面前公然罵王政君為老太婆。而漢哀帝劉欣也改了嘴臉,不斷的排擠王氏外戚,大肆封賞傅氏、丁氏外戚,氣焰無比囂張。一樁樁一件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顯然自劉欣被立為太子後,傅太后和劉欣就每天都琢磨著怎麼排除異己把王氏外戚趕走了。
[《漢書 外戚傳》:……鄭氏、傅氏侯者凡六人,大司馬二人,九卿二千石六人,侍中諸曹十餘人。……後既傅太后既尊,後尤驕,與成帝母語,至謂之嫗。]
王政君有苦難言,面對傅太后和漢哀帝的羞辱,她第一次深刻的嘗到了聖母本性帶給她的痛苦,早知今日,漢哀帝剛繼位的時候,王政君還會堅持要王莽自動辭官,犧牲自己成全敵人嗎?王莽辭官後,面對漢哀帝的重重打壓,王氏一族前途更堪憂了。
傅皇后因為依附傅太后,所以傅氏一族鼎盛,她也享受著烈火烹油的榮華富貴。史書上並沒有直接描寫傅皇后對王政君不敬,但是她對王政君應該也不太好,否則以王政君的聖母本性,不可能在王莽秋後算帳時不為傅皇后說一句好話。
報應不爽,漢哀帝得了腿疾,皇后的丈夫愛上了男人
也許是報應不爽,或者是基因缺陷,漢哀帝繼位不久,患上了腿疾,久治不愈。
《漢書·哀帝紀》說他「即位痿痺,末年寖劇」,而《資治通鑑》描述的更多: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六月,「久寢疾」,七月「寢疾自若」;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六月,「寢疾未定」;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被疾」;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寢疾久不平」;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崩於未央宮」。
公元前7年繼位,公元前5年開始飽受病痛折磨。而也就是在公元前5年,漢哀帝見到了時任太子舍人的董賢,一見鍾情,瘋狂給董賢及其父親加官進爵。
[《漢書 佞幸傳》:因引上與語,拜為黃門郎,由是始幸。問及其父為雲中侯,即日徵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賢寵 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累巨萬,貴震朝廷。]
漢哀帝不僅把董賢留在宮裡,留出「斷袖之癖」的典故,還把董賢的妻子、妹妹都召入宮中。封董賢的妹妹為昭儀,地位僅次皇后之下,仿佛怕傅皇后不夠委屈似的,又把董昭儀的宮殿命名為椒風,和皇后的椒房宮叫板。
董賢、董賢妻、董昭儀三個人全都得到了漢哀帝的寵幸,亂得讓人咋舌,傅皇后無可奈何,日日獨守空房。連傅太后都說服不了陷入瘋狂情愛中的漢哀帝,眼睜睜看著董氏家族明晃晃地壓在丁氏、傅氏家族之上。
彼時王氏外戚式微,或許除了被色所迷,漢哀帝也是藉此敲打傅氏、丁氏外戚,畢竟沒有帝王願意看著別人比自己更囂張。抬舉董氏,說是漢哀帝被色所迷也好,是帝王心術也好,總之,像小娃娃扮家家酒一樣,令人哭笑不得又覺得荒唐無比。
漢朝喜歡男色的皇帝有很多,漢高祖劉邦有籍孺,漢惠帝劉盈有閎孺,漢文帝劉恆有鄧通、趙談、伯子,漢武帝劉徹有韓嫣、李延年,漢元帝劉奭有弘恭、石顯;漢成帝時有張放、淳于長……整個西漢,居然只有漢景帝、漢昭帝、漢宣帝不好男色。
但是無論是上述的哪個皇帝,都沒有荒唐到因為寵愛對方,就把對方封為高安侯、大司馬,甚至殺丞相、讓男寵的權利和皇帝一樣大,更有甚者接著酒意在群臣面前說出讓位給董賢當皇帝的話。
[《漢書 佞幸傳》:賢年二十二,雖為三公,常給事中,領尚書,百官因賢奏事。……寵在丁、傅之右矣。……賢由是權與人主侔矣。……有酒所,(漢哀帝)從容視賢笑,曰「吾欲法堯禪舜,何如?」……縣官斥賣董氏財凡四十三萬萬。……而董賢之寵 尤盛,父子並為公卿,可謂貴重人臣無二矣。]
那段時間應該是傅皇后最無奈的時期,自己的丈夫不僅是個同性戀,還在後宮中立了個椒風宮和她打擂臺。
漢哀帝一死,王氏捲土重來,傅皇后貶為庶人,羞憤自殺
也是命,漢哀帝當了7年皇帝就去世了。傅太后、丁姬比漢哀帝還早死。公元前1年,漢哀帝一死,整個皇室地位最高的又變回了王政君。
漢哀帝快死前,將傳國玉璽交給了董賢,傳國玉璽是漢哀帝「堯禪舜」的信物,臨死前還暗示董賢去當皇帝。王政君得到消息後,當機立斷派王閎搶回傳國玉璽。幸好董賢是個沒膽的,被嚇到後主動交出傳國玉璽,不然真不知道會鬧出怎樣的事情來。
[《後漢書 王閎傳》:「哀帝臨崩,以璽綬付賢曰:『無妄以與人。』時國無嗣主,內外恇懼,閎白元後,請奪之……賢知閎必死,不敢拒之,乃跪授璽綬。閎持上太后,朝廷壯之。」]
讓男寵當皇帝,「哀」帝的哀字真的格外悲哀,但這又何嘗不是傅皇后的悲哀呢?
漢哀帝一死,王政君出面鎮住局面,王莽等人迅速把控朝政,不久後董賢夫婦自殺,董氏一族全部被免官並被驅逐。朝廷變賣董賢家產居然有43億之多。
趙飛燕、傅皇后還活著,先是趙飛燕從趙太后被貶為孝成皇后,一個月後,王氏完全掌控住了局面,由王莽出面秋後算帳,把趙飛燕和傅皇后都貶為庶人,並將兩人分別送往漢成帝和漢哀帝的陵園,命令她們為各自的丈夫守墓。
到了墓地後,趙飛燕和傅皇后都選擇當天自殺。傅皇后就這樣死在了自己丈夫的陵墓中,因為被廢為庶人,她連和漢哀帝合葬的資格都沒有。
紅顏日記:
從《漢書》中的寥寥幾筆,我們無法明確得知傅皇后的脾性如何。畢竟當漢哀帝寵幸董賢時,正史沒有記載她的反應;當漢哀帝封董昭儀、椒風宮時,正史沒有記載她的反應;當傅太后欺負王政君時、傅太后死時、漢哀帝死時,正史都沒有記載她的反應。
傅皇后只是漫長歷史中的一個無足輕重的女子,誰又會在乎她呢?唯一令人同情的是,她年紀輕輕便死於非命,毫無選擇地成為了歷史上的一抹塵埃。
難怪古往今來都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假設傅皇后沒有嫁給劉欣,會否命運會有所不同呢?
…………………………我是紅顏日記,正更新《中國皇后傳》,請多關注、點讚、評論,給我寫作動力~原創作品,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