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濯水生活著一個叫劉正剛的人,他在當地公私合營商店,但人們覺得他很不一般。因著這個外來人一直聲稱自己只是初識字,可教他打算盤,第一天還什麼都不會。第二天就能把加減乘除打得十分順暢,一點兒也不像一個初學者,反倒像是他本來就會這些。不過人們也沒在意,奇怪的事多了去了,直到有一天劉正剛這個文盲,在領導面前順嘴說出了「脫口而出」這個成語。
說個成語這樣的事在現在看來自然很常見,可當時是五六十年代,能有個識字的人都算是知識分子了。他的領導不由懷疑,普通的初學者只識得幾個字,如何劉正剛就認識成語?看他如此熟練的脫口而出,想必對這個成語很熟悉,於是領導便上報了當地機關。縣裡聽說後打聽了他平時的處事,得知如下評語:日帳日清,帳目清楚,表現積極,工作認真。
但順便知道的還有他平時的怪事,比如說算帳只用了一天,算帳過程中表現出的熟練。於是縣令來了命令,讓劉正剛去「學習」,實際上就是盤問他的過往。劉正剛也沒推脫,沒等怎麼問,就交代了自己的歷史。這下可了不得了,原來他真的不是一般人,而是一個曾跟老蔣、陳立夫、陳誠、郭沫若等名人都有過密切往來的特務。
劉正剛的原名叫鄭蘊俠,江西臨川人,1907年出生。父親是日本帝國大學的高材生,也是同盟會成員,在孫中山的元帥府任過職。他也因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在上海法學院法律系就讀,後進入黃埔四期。北伐戰爭打響後參戰,在第一軍擔任上尉軍法官,也曾上過戰場、1938年的3月,臺兒莊戰役打響時,鄭蘊俠帶著一個政工隊參加滕縣守城戰。
期間反覆跟日寇五次爭奪陣地,他表現很英勇,最終滿身血汙的等到了援軍。不過到底是文化人,所以1941年後,便去了重慶從事文稿工作。還去過遠徵軍中,主持戰地通訊,可以說抗戰時期他還是英雄。然而抗戰勝利後,鄭蘊俠走上了另一條路,成了十惡不赦的特務。因著高學歷,他被陳立夫看中,進入中統。
重慶「滄白堂事件」、「較場口血案」兩個重大歷史事件,鄭蘊俠都有參與其中。他後來回憶說:讓我至今都覺得罪惡深重,想站在歷史面前懺悔。1949年11月16日,重慶最後一班撤離飛機即將起飛,鄭蘊俠受到命令燒毀所有機要文件。等他幹完才發現,兩座機場已經被炸毀,想要撤退只能去成都。
然而他趕到成都,成都已經解放了,他只好去找中統和軍統的諜戰網。眼見聯繫不上,便轉去了滇緬金三角地區,可在嚴密布控下還是沒能逃離邊境。不過鄭蘊俠加入中統數年,接受過各種訓練,所以便打算偽裝後隱姓埋名。輾轉之下到了貴州省務川縣濯水鎮,這地兒偏僻,很少跟外界聯繫。
在這裡他潛伏了八年,改名換姓,當過賣貨郎。還跟一個叫邵春蘭的山東女人結了婚,其實起先目的是為了掩護自己的身份,畢竟一個45歲的獨居男人實在可疑。不料從前高文化是升遷的本線,如今卻成了暴露的致命因素,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被捕之後他沒有被判死刑,而是判了有期徒刑十五年,所以鄭蘊俠說自己得到了重生。
1975年10月被赦免後,還得到了當局的幫助,在務川縣當起了老師。2009年7月10日,102歲的鄭蘊俠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是活得最長的國軍特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