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刷新」《奇葩說》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壹娛觀察編輯部 壹娛觀察

文/王心怡

《奇葩說7》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

或許是有關上一季選手、節目風格變化的爭議,或許是始終懸在《奇葩說》頭頂上關於「選人難」的質疑,種種「艱難」情況並行下,讓《奇葩說7》的回歸夾雜了期待與擔憂。

不過,從發布預告片、官宣定檔到正片播出,《奇葩說7》不論是在話題度、網播熱度方面都保持著不錯的成績。

在雲合數據有效播放霸屏榜周榜上(2020.12.28—2021.01.03),《奇葩說7》位列第三名,評論量在前五名的節目中位居第二。節目在貢獻著金句的同時,也輸出了不少引起熱議的話題,#楊冪 罵你的人都是草船借來的箭##小鹿 女人的幽默會消解性感##楊冪 我才是前任的人脈##陳銘輸給顏如晶#等話題內容都曾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網友討論的熱點。同時,截止到目前為止,豆瓣7.4的評分也與近幾季基本持平。

數據來源:雲合數據

以上成績的取得,與《奇葩說7》的改變不無關係。

與上一季相比,《奇葩說7》的整體風格更加輕鬆,大多數選手的表達也更加接地氣、口語化和網感化。另一方面,大量新人的出現以及新選手出色的表現,也為《奇葩說7》增添了更多的新鮮感和期待值。

除此之外,賽制環節的細微改變、導師陣容新的搭配選擇、女神人物的作用……《奇葩說7》都從不同方面給觀眾帶來新的觀感。

《奇葩說7》從「千人奇葩撈」開始,在奇葩大市集中進行。「將場景設計為菜市場,是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個能夠發生討論或者就是俗稱『吵架』的地方,它是一個很生動、很鮮活的地方,我們覺得它挺合適《奇葩說》的調性」,《奇葩說7》監製李楠楠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我們希望給大家呈現的是一個比較接近每個人生活,而不是高屋建瓴的節目。更務實的討論、更輕鬆的呈現,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追求。」

伴隨著《奇葩說7》回歸輕鬆的決心,00後選手的冒出,辯題選擇的進一步多元化以及受眾00後比例的明顯提升,要做到「永遠年輕」的《奇葩說》已提前瞄準好00後。

《奇葩說7》終於不再選人難了?

「在《奇葩說》人老得太快了,才一年,就是老奇葩了。」程璐略帶調侃的話語似乎能說明《奇葩說》新人迭代的快速。

老奇葩,尤其是從第一季一路走來的選手,已經在觀眾心中擁有了明顯而堅固的標籤,但同時,他們的成長也是老粉希望隨著節目能夠看到的變化。但顯然,節目生命力和新鮮感的延續,不能只靠老選手,新人的加入成為重要的破題之法。

由於《奇葩說》節目的類型,表達能力強且言之有物、良好的現場應變能力、幽默感和網感從而易製造氣氛等等選手特點,不能說一個選手要全部具備,但總要擁有幾項才容易適應節目,選手也才能被看見和被留下,更不用說,選手最好還有獨特的性格、風格、標籤。七季以來,又有趣、又會表達的新人是否還有?還有多少?去哪裡找到這批人......此類問題一直圍繞著《奇葩說》。

《奇葩說7》海選現場

《奇葩說7》給出的回答是:「儲備」仍然豐富,且表現亮眼的也不在少數。

來看看24強選手名單,有10名選手是首次參加節目;而通過「千人奇葩撈」進入正賽的48人晉級名單中,首次參加節目的這一數據則為32人,更不用說還有一些參加過以往一、兩季節目的「老」選手。僅從數量和比例來看,《奇葩說7》在尋找新鮮血液上算得上成功。

這背後是創作團隊「放手」的結果。

實際上,《奇葩說》擁有一個選人系統。第五、六季大致選人的流程是:海選報名,選角導演面試,最終選擇60人進入節目1v1辯論賽。但這樣的選人方式和流程也容易造成選人的慣性,導演們的規則和標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發現其視線以外的人。

所以,《奇葩說7》有了第一項「打破」。李楠楠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要把這個東西打破,唯一的方法就是導演們只做一個旁觀者,不參與這件事情,把這件事情徹底放開,讓更多的人進來。只有打破了自己認知的界限,才有可能有新生命力的東西擠進來。否則如果永遠在以前那樣一個慣性和跑道裡面做事情的話,可能就會越來越窄。」

於是,《奇葩說7》採用的方法是,將這1000個要面試的人直接拉到「千人奇葩撈」現場,通過四位老奇葩的「門神」,和老師直接面對面的篩選面試。在這過程中,門神、同場的其他選手也可以跟他對答battle,在這樣的環境下,選手的辯論、應變、對答能力、是否有自己的思考等等方面,在其中得以考驗,而又能為節目帶來新鮮感和刺激感。

《奇葩說7》門神海報

比如Amy姐上臺時就被同場的劉純懿「奇襲」, 由此引發的話題#Amy姐被懟#也收穫了1.1億閱讀量和1.4萬討論的數據。當然,劉純懿也憑「一己之力」在海選階段就跟多位選手進行了battle。

目前來看,這樣選出的新人們確實看點和「戰鬥力」十足。

在陳銘和顏如晶直接1v1時,宛如提前到來的決賽,但即便如此,同期的節目裡依舊有不少新人大放光彩。AI般發言風格的李佳潔,成熟有觀點的00後對話的TK與袁奇奇,讓楊冪說出「沒有陳小雨是《奇葩說》的遺憾」的陳小雨,穿著格子衫的程式設計師子寅等新人依然沒有被掩蓋住光芒。

而新人中,00後選手的出現無疑給《奇葩說》選手選拔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節目的延續性。儘管TK、袁奇奇、陳小雨沒能進入下一階段,但他們的表現已經收穫了導師、不少觀眾的認可。

而00後選手的加入從某種程度上也為節目吸引了此年齡段的受眾。據李楠楠透露,根據節目上線兩周後的數據顯示,00後觀眾的比例有了明顯上升。

儘管遵循的選人核心標準是表達者要敢講,且能夠真實地表達,同時還設置了門神、導師選拔的「層層關卡」以便選出具備辯論、應變能力的選手,但新人數量的增加,再加上這批新人本身沒有大量辯論經驗,還是可能會面臨無法適應節目辯論環節等問題。

《奇葩說7》選手陳小雨

因此,節目組會跟超級辯手的公司合作,邀請表達學院的表達課程老師,來幫大家進行關於辯論技巧、辯論的方式、表達的結構等方面的培訓。同時,節目組會安排選手打模擬辯論賽,並邀請觀眾來檢驗,以給予選手一些臨場上的刺激,讓他們能夠多積累一些舞臺上的經驗。

所以給到觀眾的感受是,當你依然期待老奇葩們決賽水平的神仙打架時,你也會惋惜00後選手TK、陳小雨的離開,也會期待李佳潔下一次一句話可以說多長,子寅下一次會穿怎樣的格子衫,小鹿會說出怎樣的女性痛點,又會有多少人在彈幕裡刷著來看踩鈴。

大魔王的戰鬥固然精彩,小萌新發起的挑戰也來勢洶洶。在有觀點、有標籤、有幽默感的條件之下,誰說這又不是《奇葩說》的看點之一呢?

《奇葩說》可以不「奇葩」了,但要永遠年輕

新人的表現似乎讓《奇葩說》關於不「奇葩」了的討論聲變小許多。而「奇葩大市集」的場景設置,新選手身上高知、精英等味道的減弱,以及更接地氣的語言表達和辯題,也讓《奇葩說7》呈現出與第五、六季差別極大的風格和觀感。

這是洞察到受眾習慣和偏好變化後的改變。

前幾季的《奇葩說》總體來看是一種輕鬆的風格,隨著節目的進行,辯手的升級以及觀眾希望通過節目聽到更多信息量等訴求,讓《奇葩說》做出了調整,變得更加深刻。於是有了第五、六季被喚俊吐槽為「太會講道理」「像《百家講壇》」的風格。

《奇葩說7》選手喚俊

「但是經歷了兩季之後,這些也被觀眾習慣了,或者說大家覺得太深刻,都是講道理不好玩了,我們當然就要再做出一輪調整。」李楠楠提到。

《奇葩說7》打出了「輕鬆、務實辯論」的風格。如上述所說,直接將節目「扔進」菜市場,再來個一派胡言反駁賽,現場的七嘴八舌、一句話開懟槓精,至少輸出和娛樂效果有了保證。

當然,這一風格的持續也要靠辯題維持。

兩性情感類、腦洞題在前幾季的辯題中佔據重要篇幅。在《奇葩說6》總決賽之前的21道辯題中,情感類辯題依然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於「奇葩星球」的腦洞題比重也在增加,共有5道,其中就有貢獻了李誕經典語錄的「救貓救畫」的議題。

來看看在《奇葩說7》1v1砍半賽中,選手們討論的話題:「在廁所隔間聽到同事說我壞話,要不要大方走出來?」、「好朋友明知我偶像是誰,還在朋友圈罵TA,我該懟嗎?」「男孩子想穿裙子去幼兒園,爸媽該不該阻止他?」「孩子的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我該不該跟老師理論?」「畢業即將各奔東西,該不該表白?」「我很愛我的伴侶,但TA是個『扶弟魔』,我該分手嗎?」「還在租房要不要生孩子」等。相比之下,《奇葩說7》的辯題更加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細枝末節。

《奇葩說7》部分選題

這些辯題來自《奇葩說》第五季開始的網絡徵集選題的「題庫」,是經過投票、優化後的結果,更適合當下討論的,會被放到優先討論的次序。

但是,網絡環境早已改變。不同於《奇葩說》播出伊始,當下各平臺對於熱點事件的反饋以及用戶對於事件的觀點表達,甚至內容創作者們對於事件的討論等,都展現出了極強的及時性。在對於熱點、焦點事件的關註上,《奇葩說》似乎面臨著滯後的問題,尤其是一檔需要觀點表達和輸出的節目。

對此,李楠楠卻並不擔憂。「我們選擇的是一些更符合當下大眾觀念,跟大眾價值觀更貼近的問題,而不是說真的去追一個時事的熱點。比方說前兩年我們可能會討論的辯題是『情敵是綠茶,我該不該戳穿TA?』但是到今年最熱的一個辯題是『情敵是綠茶,我要不要向TA學習?』這樣針對一個問題,大家現在的想法觀念已經比以前要進一步,我們會選擇這樣的辯題。」

同時,不少辯題又被包裹上了具象場景的外衣。比如「在廁所隔間聽到同事說我壞話,要不要大方走出來?」實際上討論的的同事關係,這是大部分職場年輕人會面對的議題。「我們大概的想法是,這背後有很多大家正在體會、經歷的事情,用一個場景將這些話題元素濃縮起來,以一個比較好玩的題面講出來,這樣可能會比較有趣。」

《奇葩說7》子寅和小黑PK

然而辯題更貼近生活了,新辯手們即使擁有自己的特點,也難逃被尋找到老奇葩的影子。畢竟肖驍、馬劍越、陳銘、傅首爾等老奇葩的標籤太過於鮮明且深入人心,而經過了6季的節目,選手們的特質總會有或多或少的相似。那麼《奇葩說》就無法回歸當初那個「甩開膀子」、「張牙舞爪」、「口無遮攔」的節目了嗎?《奇葩說》看上去不再「奇葩」了嗎?

李楠楠卻認為這樣的說法也有積極的原因。「與《奇葩說》第一季時相比,七年後,整個社會和時代的變化,為大眾提供了很多表達的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很多人開始變成可以表達自己的人。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做到這件事情,並且也做得非常好,也讓公開表達看上去不那麼特別,成為更多的人每天在做的事情。」《奇葩說》不那麼「奇葩」了,或許正是說明了真實的表達正在成為日常和習慣。

《奇葩說》走到第七個年頭,觀眾驚訝於它的長壽,也或許習慣了它一年一次的陪伴。在節目的第一季,它開玩笑的打出「40歲以上的人,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七年過去了,觀眾在成長,辯手在成長,節目也在成長。

《奇葩說》第一季

「90後現在都30歲了,可能到了35歲,大家就不需要綜藝節目,可能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在意,要去打拼,或者能從其他地方獲得快樂。《奇葩說》也會一直是做給18—30歲的年輕人看的節目,我們大概也會這樣變化。我們可能不會滿足於只做給90後的同學看。節目裡的一些辯手,有的跟著《奇葩說》走過了五六季,他的人生階段也變了,可能就要去追逐他的下一個階段。但是《奇葩說》還會有新的人進來,大家就一直還在維持這個年齡段,大家討論的也還是生活上的困惑。」

從目前來看,網播熱度、話題度、口碑表現等方面良好的成績,也從某種程度說明新選手的加入,以及風格、賽制的改變所取得的效果不錯,《奇葩說》仍具生命力。

《奇葩說7》的選人策略和選出的新人算得上成功,00後選手的出現也讓節目看到了後續力量的來源和充足。提前做好瞄準00後的《奇葩說》,在如此情況之下,或許可以期待明年,甚至下一個七年。

「刷新」《奇葩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