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赤穗四十七浪人復仇事件

2021-02-07 日語學習逆向法

在我看來,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復仇史。當然,復仇方式有暴虐的,快意恩仇的,也有「我過得比你好,所以我很快樂」的和平復仇。


不過,人類歷史終究是向文明發展的。各個國家民族也逐漸從任意復仇、到限制復仇,最終發展到國家統一行使刑罰權。刑罰說白了也是一種復仇。


中外歷史上都不乏有名的事件。例如西方文學作品《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


中國歷史上就更多了,典型的如《趙氏孤兒》,《史記》裡記載的荊軻刺秦王等等。


那麼日本呢?比較有名的有三大復仇事件」——「四十七赤穗浪士復仇事件」「曾我兄弟復仇事件」「鍵屋之辻決鬥事件 」。


其中「四十七赤穗浪士復仇事件」是日本真實歷史事件,對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事件也被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收錄到其著作《菊與刀》裡面,作為研究日本的典型案例。


這個事件,我們昨天有提到過。今天就詳細說一說。


事件過程並不複雜,起因甚至有些荒唐。


元祿十四年(1701)三月十一日,東山天皇派了兩位敕使和院使諸卿由京都來到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為了歡迎和招待天皇派來的敕使諸卿,特地命令赤穗藩藩主淺野長矩為"御馳走役"(接待人員)。可是,淺野"內匠頭"不熟悉幕府的儀式與典禮,將軍便命令深懂朝廷禮儀的首席"高家"吉良上野介來輔助他,以免有失禮節。


但可惜的是,吉良一向看不起淺野,不但不去幫他忙,反而讓他獻醜,並且譏笑他不識大體。


敕使們到臨的時候,淺野醜態百出,鬧出笑話,一時性急,慚怒交加。


淺野知道是吉良故意讓他在大眾面前出紕漏,就在儀式的最後一天,在迴廊式的松之走廊淺野遇到吉良走過來,為一報遺恨,馬上就拔出佩刀,一刀砍向吉良。但是吉良沒有傷到要害,只是前額受了刀傷,滿面血漬斑斑。品川豐前守見狀,趕緊地把淺野的刀取下,並叫田山下總守把吉良扶走,救了出去。


幕府將軍綱吉聽到淺野在大殿裡行兇,氣急敗壞,怒不可遏,認為淺野罪大惡極,膽大包天。立刻命令淺野即日切腹,沒收家祿。


"目付"多門傳太郎懇求將軍說:"十七年前在本丸御用部屋發生的'大老'堀田正俊刺殺'若年寄'足正正休時,同樣是刀傷事件,雙方都受到處分。今'內匠頭'即日切腹,未免處分過嚴。"在旁的"出羽守"柳澤保明卻說:"將軍之命,不能輕易更改。執政者的決定並沒有錯。"


將軍不出二言。


雖然至今史學家都不知道吉良為何突然發難,但這確實是淺野拔刀相向的直接原因。


幾個月後,「主君切腹,家名斷絕」的噩耗隨著幕府派來沒收城池的使者,一同到達了淺野的故鄉赤穗。


被趕出城池的300名武士家臣,落草為寇淪為浪人。其中的47人決定誓死為君主報仇。


元祿十五年(1703)12月15日陸續聚集到江戶的47人決定半夜發起復仇行動。彼時江戶剛下了數日大雪,積雪正在融化,十分寒冷。夜晚降臨後,街上空無一人,死士們趁著月黑風高破窗而入,以「山」「川」為號區分敵我,用閃電戰迅速結果了兩倍於己的吉良家臣。




浪人們割下吉良首級,撤退到城外的泉嶽寺,將吉良的首級洗乾淨,供奉在主君的墳前,報告復仇成功。


然後,他們四十七個人束手讓幕府差人拘禁,聽候判決。拘禁了幾個月,到元祿十六年,幕府下令命他們集體切腹。



這四十七名赤穗浪士,只有一人叫寺阪右衛門生存外,其餘全部剖腹自刎而死(也有說法是44人。據說寺阪右衛門生存下來是為了講述這段歷史,另外兩人是為了保護淺野的私生子。)


幾百年過去,每年的12月14日,民間依然自發的在東京泉嶽寺舉辦「義士祭」,以憑弔四十七位義士。而以該事件作為原型改變的舞臺劇《忠臣藏》,也是日本國粹歌舞伎劇的國寶級大作。至於改編的電視劇電影更是多不勝數。


接下來說說這個案件裡面關鍵的幾個人物。


1.第一個必須要提的人,名字叫武林唯七。說他之前,我們有必要考據一下孟子關於復仇是怎麼說的。


 孟子在闡釋「殺人之親」的情況時說:「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


為什麼在這裡突然提孟子呢?因為武林唯七,是孟子的後代!


武林唯七親手砍下了吉良的人頭。自殺時31歲,賦絕命詩一首道:「三十年來一夢中,捨生取義幾人同。家鄉臥病雙親在,膝下承歡恨不終。」


日本人至今提到武林唯七,總會不自覺加上一句:不愧是身體裡流淌著孟子血液的男人!


2.第二個要提的人是復仇事件的組織者策劃者指揮者大石良雄,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成功的可能。需要說明的是,他是帶著自己的長子大石良金參加。而大石良金時年17歲。年紀最小。年紀最大的是間喜光延,時年七十七歲,其人更是剛烈,他帶同三個兒子參加。


3.第三個要提的人是大反派吉良義央。實際上這個人在當時當地,頗有賢名。


這個事件總得來看,很荒唐。其實就我來看,雙方都是幕府的犧牲品罷了。

今天的作業是中級作業,男主說話帶有地方口音,但不難聽懂。是關於人生的路該怎麼選擇的問題,以對應今天的話題。





相關焦點

  • 深度觀察-日本史上的赤穗四十七浪人
    了解一個民族,就是看這個民族的代表人物和那些著名事件。闡述日本文化的書籍很多,而我更願意去解讀那些具體的日本人。對於日本民族文化和性格的形成,這些人物的影響才是核心。電影浪人四十七2013年上映,由著名影星基努裡維斯主演,因為製作精良廣受好評。電影講述了一個日本武士為藩主報仇雪恨剷除邪惡的故事,電影情節是虛構的,故事卻是真的。
  • 《四十七浪人》將拍續集 基努·裡維斯回歸待定
    《四十七浪人》將拍續集 基努·裡維斯回歸待定 時間:2020.08.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四十七浪人》將拍續集 基努·裡維斯回歸待定
    1905電影網訊據外媒報導,2013年上映的日本幕府題材奇幻動作片《四十七浪人》將拍續集,由動作導演《四十七浪人》由基努·裡維斯主演,他在片中扮演18世紀的日本武士,該片改編自日本真實的歷史事件——元祿赤穗事件,講述四十七名被放逐的武士集聚在一起,為他們剖腹自殺的主公復仇的故事。電影上映後,口碑和商業表現都非常差勁,成為臭名昭著的票房炸彈,但7年後,影片將啟動拍攝續集。
  • 男神基努·裡維斯《四十七浪人》續集來了!
    今日根據外媒消息,於2013年由男神基努·裡維斯主演的動作片《四十七浪人》續集了!
  • 忠臣藏】四十七名浪人武士團結一致向宿敵報仇
    類型: 喜劇 / 歷史官方網站: chushingura-movie.jp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語言: 日語上映日期: 2019-11-22(日本)又名: 浪人47愁錢中(臺) / Kessan!忠臣藏的劇情簡介 · · · · · ·  故事以赤穗藩(現在的兵庫縣)為舞臺,講述為了給在江戶城松廊下傷人而被迫切腹謝罪的赤穗藩君主淺野內匠頭報仇,四十七名浪人武士團結一致,向宿敵吉良上野介報仇……部分豆瓣用戶短評 · · · · · ·       超級好笑,全場絕倒…生生把一個復仇故事拍成了破產清算後資產重組的項目企劃,算盤聲橫飛,各種現代技法與古裝背景無縫連結
  • 日本巨星加盟《四十七浪人》 講述傳奇武士傳說
    電影網訊(編譯/靖宇) 近日,4位日本巨星,菊地凜子、淺野忠信、真田廣之和柴崎幸加盟影片《四十七浪人》,聯手基努·裡維斯講述一段日本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武士奇聞。
  • 電影女巫 | 四十七浪人 --- 47面癱說英語的故事
    / 淺野忠信菊地凜子 / 柴崎幸 / 赤西仁類型劇情 / 動作 / 奇幻片長119分鐘▼電影取材自18世紀時日本江戶時代最悲壯的復仇事件「忠臣藏」,發生在元祿年間的赤穗藩。導演卡爾·瑞奇融入奇幻的特效與奇特猛獸,加入虛構角色「魁」( 基努·裡維斯 飾)來讓這事件重新演繹。 「元祿赤穗事件」、「曾我兄弟復仇事件」與「鍵屋之連決鬥事件」並稱日本三大復仇事件。
  • 日本「浪人」是種怎樣的職業?他們的存在,讓統治者又喜又頭疼
    江戶時代中後期,社會上的浪人越來越少。幕末維新時代,浪人群體積極參與各種政治、軍事甚至刺殺運動。明治維新後,官方下令倡導「四民平等」,於是浪人真正變為一個「有名無實」的階層。浪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社會地位,轉向經營武館、做小買賣或是參軍的居多。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浪人在現實社會中逐漸消亡。日本浪人群體的優秀代表或者說職業模範就是「赤穗四十七武士」。
  • 日本近世幕藩體制的矛盾與困境——以赤穗事件為中心的考察
    本文主張首先把赤穗浪人復仇作為一個歷史事件並放入其發生的社會體制內進行多面考察,從歷史脈絡的連續性視角分析事件的意義所在。事件研究曾佔據史學研究,尤其是政治史領域的核心。近年,新政治史提出擺脫拘泥於事件本身的分析、重在揭示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結構及其變遷的新研究思路,即事件研究可以提供方法論的意義。在一場重大事件中,各方人物在自己的價值觀主導下,「展示」出各自的立場和態度,原因是什麼?
  • 日本三大仇討事件之一:電影《決算!忠臣藏》
    小編有話說:這部電影從現代的角度演繹了日本古代「元祿赤穗浪人(忠臣藏)事件」,電影的角度很新穎。但是對於考研知識點來說,了解「赤穗浪人事件」的過程,以及取材於這個真實事件的元祿文學作品更加重要一些。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赤穗浪人事件」,以及文學作品「仮名手本忠臣藏」。赤穗浪人事件經過元祿十四年(1701年),東山天皇派了兩位敕使和院使諸卿由京都來到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為了歡迎和招待天皇派來的敕使諸卿,特地命令赤穗地方的城主淺野長矩為「御馳走役」(接待人員)。
  • 日本三大復仇事件丨日本歷史
    這個事件的過程很簡單,但事因值得探討。有一種說法,曾我兄弟的末後黑手是北條時政。這是北條時政借曾我兄弟復仇的機會,想乘機暗殺源賴朝的陰謀。事件的舞臺富士野,是駿河國守護北條時政的轄地。曾我五郎時致和北條時政是烏帽子親(烏帽子親是日本人在元服儀式上為被元服者戴冠的人)。雖然源賴朝成了將軍,但是北條時政依然不喜歡這個浪人出身的女婿。因此他暗地裡指使曾我兄弟暗殺賴朝。
  • 基努談《四十七浪人》 學劍道受真田廣之照顧最多
    基努·裡維斯在《四十七浪人》裡飾演從小被領養的「異族人」     電影網專稿 環球影業的東方魔幻史詩電影《四十七浪人》日前曝光預告,陰暗色調裡的瑰麗魔怪,殘酷廝殺裡的東方古典氣息令人驚豔。    拍攝《四十七浪人》的環球影業可算「土豪」大手筆。全片耗資2.25億美元,由廣告出身的導演卡爾·裡辛執導。基努·裡維斯在片中飾演一名在日本長大的白人孤兒凱(Karl),被賣給競技場成為一名角鬥的奴隸,後來加入47名浪人,幫助他們為主人復仇。影片根據1962年的《忠臣藏》改編,加入了大量奇幻元素。
  • 赤穗忠臣藏 忠烈冠絕島國
    因此,大石在眾家臣議論紛紛之下,既不採取籠城抵抗的方式,也不採取向幕府懇求再興淺野家的作法,而決定無血獻城,讓幕府派新城主來接收赤穗。鄰城城主脅阪淡路守和木下肥後守到了赤穗,馬上命淺野家的家臣團在三十天之內,統統解散。赤穗的淺野家家臣約有三百餘人,從此成為浪人,分散到各地,變成沒有職業的武士。行前大石等六十一人血書誓為主家報仇。
  • 《浪人四十七》曝超炫海報 鬼面武士殺氣凌人
    搜狐娛樂訊 由基努-裡維斯主演的《浪人四十七》(47 Ronin)好萊塢翻拍版,今日曝光了一組超炫角色海報:男主角基努-裡維斯手持利劍的武士造型看上去相當拉風,但更耀眼的其實是戴著面具的「黑武士」以及滿臉紋成骷髏狀的反派,此外,片中的女性角色也以詭異的造型出現,其「懸掛」在海報上的模樣充滿了殺氣和神秘感
  • 基努裡維斯《四十七浪人》籌備續集
    時光網訊據外媒報導,基努·裡維斯主演的日本題材奇幻動作片《四十七浪人》將拍續集,由演員、導演、動作導演袁隆(《花木蘭》)中文版預告片2013年上映的《四十七浪人》講述一群武士為死去的主人報仇的故事。這部續集被描述為「類型混合,包含武術、動作、恐怖和賽博朋克的電影,會很有趣、緊張、帶勁、讓人興奮」,環球影業家庭娛樂部旗下的Universal 1440 Entertainment製作,將上線Netflix。
  • 《四十七浪人》將拍續集 結合賽博朋克和武士元素
    據外媒Deadline報導,日本幕府題材奇幻武士片《四十七浪人》決定製作續集,由袁文忠擔任導演,袁文忠曾執導《舞出我人生6》,擔任《怒火保鏢》、《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動作指導,並參演了《花木蘭》。
  • 《四十七浪人》將拍續集 結合賽博朋克和武士元素
    據外媒Deadline報導,日本幕府題材奇幻武士片《四十七浪人》決定製作續集,由袁文忠擔任導演,袁文忠曾執導《舞出我人生6》,擔任《怒火保鏢》、《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動作指導,並參演了《花木蘭》。據描述,《四十七浪人》續集是一部融合了武術、動作、恐怖和賽博朋克等元素的電影
  • 趙堅︱日本人的復仇意識與「義理人情」
    這一舉措也為江戶幕府延用,不過由於幕府強化儒學的忠孝節義,實質上助長了出於忠孝卻逸出公法的復仇事件,使得「忠臣藏」系列的復仇主題蔚然興起,一直延續至今。說到復仇(仇討),日本有所謂的「三大仇討」事件:即1191年平安、鎌倉之際的「曾我兄弟」、1634年的「伊賀鍵屋」和1703年的「赤穗浪士」三大復仇事件,後兩件都發生在江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