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時間有虛實與長短,全看人們賦予它的內容怎樣。——馬爾麥克
前段時間,又重新看了一遍《申肖克的救贖》,看完之後被列表推薦的《遺願清單》吸引了眼球,當時是好奇心作祟看了這部影片,但看完後被它的內容所吸引,又重新看了好幾遍。
《遺願清單》講的是黑人汽車修理工卡特·錢伯斯熱愛生活而且知識淵博。一場可怕的疾病讓他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搬入醫院接受實驗性治療。億萬富翁愛德華·科爾是一家醫療機構的CEO,一貫秉承「一間病房兩個床位,沒有例外」經營理念的他在獲悉自己身患重病之後也不得不與其他人一起共用一間病房。兩個原本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分屬於兩個不同世界的陌生病友住到了一起。雖然身份地位懸殊,但兩人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時日無多。卡特雖非大富大貴,但卻擁有深愛他的妻子和家庭。而愛德華雖然富可敵國且時常都有美女相伴,但卻缺乏家人的關愛。卡特在紙上記錄下自己生命中尚未實現的願望。無意中得悉情況的愛德華決定幫助卡特達成心願,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一起寫下人生最後的願望並逐一實現,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救贖。這部影片是一部喜劇,但它蘊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多。它告訴我三個人生的真諦。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是:卡特的妻子堅決反對他們兩個人的旅行,卡特必須躺在醫院接受治療,否則病情惡化,他連6個月的時間都沒有了。這次,卡特沒有為了家人放棄自己,他堅持出門去實現遺願清單,為此不惜和妻子吵了一架。最後66歲的老卡特出發踏上了實現夢想的旅程。
三毛說:「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活過。」老卡特這輩子大部分都在為了家人而活,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兒,遺願清單本來只是寫寫而已,但是他努力的去做了,他終於不再為了家人而委屈自己,堅持自己喜歡的事,做了讓自己開心的決定。
《死亡詩社》裡說:如果人的一生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那他的一生也實在太過悲催了。人生一定要做一次取悅自己的決定,木心說:「一個人到世界上來,來做什麼?愛最可愛的,最好聽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人這一輩子,不過短短數十年,不應該總為別人而活,至少要為自己活一次。去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食物,做喜歡做的事,痛痛快快為自己活一回。
愛德華從16歲開始工作,一輩子都在賺錢,忙忙碌碌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除了賺錢以外的事情,沒有時間觀看人生的風景,沒有時間關心自己的家人。卡特作為一名黑人很難找工作,為了養活妻子和三個孩子,卡特每天忙得團團轉,鑽在汽車底下工作以賺錢微薄的薪水。忙得團團轉,生活的壓力讓他沒有時間歇一歇,讓他無法享受人生。
這場癌症讓他們開始慢下來,遺願清單讓他們終於開始活在當下。卡特和愛德華的旅行開始了,他們穿梭在世界各地:極地冰原、印度、開羅、北京、香港、西藏……去做以前沒做過的,去感受生活帶給他們的美好。
亨利·戴維·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道:「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不讓任何一片落在鐵軌上的堅果或蚊子翅膀把我們拋出軌道。下決心好好度過每一天吧,不讓自己的人生有所遺憾。」我們不應該像愛德華和老卡特一樣,當不再年輕時才想到慢下來,我們應該活在當下,去珍惜每一個瞬間的生活片段,生活是由一個個小片段組合起來的。
金字塔前,愛德華講了他跟女兒的故事,他霸道的所作所為讓女兒至今都無法諒解他。他說:「我做過的事,並不是每一件都讓我問心無愧,但要是再來一次,我肯定還會那麼做的所以,如果因為女兒的恨讓我沒辦法進天堂,那好吧,事情都這樣了,我認了。」結束旅行的愛德華在卡特的鼓勵下來到女兒家,他放棄固執主動與女兒和解,坦誠自己當年所做的一切不過都是因為太愛她。父女相擁而泣,十幾年的隔閡煙消雲散。
愛德華之前不找女兒是因為他沒有釋然,他覺得自己的行為都是因為,即使霸道但也是正確的,所以一直和女兒僵持不下,而老卡特的鼓勵讓他釋然了,他終究不想帶著女兒的恨,去面對死亡,所以他選擇去釋然,去和解。
《遺願清單》是一部滿滿都是人生道理的電影,我們生命的終點都是死亡,我們決定不了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內容。活在當下,珍惜生活的每一個小片段,學會自我和解,自我釋然,去勇敢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