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著作中,《射鵰三部曲》是我的最愛,其中之人物,男的我獨愛楊過,「一見楊過誤終身」;女的則只能是古靈精怪的黃蓉。
想黃蓉身為桃花島黃老邪的獨女,自小得父親溺愛,卻偏生得七竅玲瓏,別的暫且不說,盡得父親真傳,但書中那出神入化的廚藝卻不知從何而來,關鍵時刻一手好菜,成就了郭靖哥哥與洪七公的一段師徒情份。
且看洪七公的出場:先是黃蓉做了只「叫化雞」(用峨嵋鋼刺剖了公雞肚子,將內臟洗剝乾淨,卻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團泥裹在雞外,生火烤了起來。烤得一會,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溼泥幹透,剝去幹泥,雞毛隨泥而落,雞肉白嫩,濃香撲鼻。這只是傳統做法,黃蓉還未顯出看家本領),他老人家便「聞香而至」,徑直向郭黃兩位少年要雞屁股吃,「喉頭一動一動的」,饞涎欲滴。待風捲殘雲似地將雞肉吞下肚後,連贊:「妙極,妙極,連我叫化祖宗也整治不出這般了不起的叫化雞。」
待得千伶百俐的黃蓉猜出他就是前輩高手「九指神丐」(因貪饞誤事,自剁一指而得名),別有用心地做出「燻田雞腿」、「八寶田雞」、「銀絲卷」時,那更是乖乖不得了,只見他「雙手左上右落,右上左落,抓了食物流水價送入口中,一面大嚼,一面贊妙,只是唇邊、齒間、舌上、喉頭皆是食物」。當然「饞吃」誰都會,但饞出功夫來的,還非他老人家莫屬。
「玉笛誰家聽落梅」。在郭靖眼裡只是一碗普通的炙牛肉條,而洪七公卻嘗出每條牛肉是由四條小肉條拼成的,「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的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諸味紛呈,變化多端」。更絕的是,他老人家竟能辨出四條小肉條中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一條是獐腿肉與兔子肉揉在一起!還侃侃而談:「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豬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這怎能不讓黃蓉有得遇知音之感!她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這『誰家』兩字,也有考人一考的意思,七公你考中了,是吃客中的狀元。」這簡直又是對洪七公的回贊了!
再看那碗紅紅綠綠、以筍、荷葉暗喻「君子」、以花瓣和櫻桃借指「美人」、遠勝皇宮裡櫻桃湯的「好逑湯」(緣自《詩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句,虧黃蓉想得出!),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是不必說了,特別之處在於櫻桃核已經剜出,另外嵌了別的東西,一時間讓人辨不出是何美味。只見洪七公閉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地道:「是雀兒肉!不是鷓鴣,便是斑鳩,對了,是斑鳩!」睜開眼來,黃蓉正向她豎大拇指呢!筆者看到此處,只覺如聽高山流水般心情舒暢,神往不已。如果說黃蓉是精於烹飪之伯牙的話,那麼洪七公便是善品味的鐘子期了。
當黃蓉自述拿手菜是炒白菜、蒸豆腐、燉雞蛋、白切肉時,外行人沒覺著什麼。而洪七公品味之精,世間稀有,卻知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餚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於平常之中見神奇,才算得上大師手段。果然,黃蓉的「蒸豆腐」就令人嘆為觀止——先把一隻火腿剖開,將豆腐削了24個小球分別放入孔內,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卻棄去不食。美其名曰「二十四橋明月夜」。也虧得黃蓉練過「蘭花拂穴手」的功夫,十指靈巧輕柔,運動若有若無,想那嫩豆腐觸手即爛,單是把豆腐削成24個小球這道工序,實不亞於在米粒上刻字。此菜簡直可與《紅樓夢》中賈府的「茄鯗」相媲美了。尤為難得的是,黃蓉能讓洪七公在半個月內所吃的菜餚絕無重複,主食也沒一餐相同,鍋貼、燒麥、蒸餃、水餃、炒飯、湯飯、年糕、花卷、米粉、豆絲等,花樣層出不窮!
至此我們可知,黃蓉不僅擅長烹炒、燻蒸、調味、麵點,刀工也極為精湛,不僅技藝精,創新之妙也是世間少有。若非學淵源、知識廣博,又怎想得出撿拾松仁、竹筍、酸梅做成「歲寒三友」?
而19年後的洪七公已把幫主之位傳給黃蓉,逍遙四方尋訪天下異味美食,魯菜、江浙菜、皇宮御膳品之不足,還跑到嶺南貪吃粵菜,居然十餘年不返中原地區。更匪夷所思的是,他為除惡人趕到華山頂上,還沒忘了在雪地裡埋只肥雞,將引來的碩大蜈蚣消毒弄淨後,用隨身帶的調料炸了,吃得津津有味!
- END -
部分內容轉自:網絡 整理:香香美食
查看更多往期內容,點擊首頁右上角小人兒👤 → 「查看歷史消息」。本帳號所有文字內容及原創圖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投稿合作等事宜請聯繫:hntv3ms@163.com
回憶起83版射鵰英雄傳的童鞋們請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