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日本文人村松梢風第一次使用了「魔都」來指稱這座城市,描繪了申城獨特的城市面貌,新潮的社會風尚和市民生活……
將近一百年過去了,具有標識性意義的「魔都」已經悄然成為了上海的代名詞,擁有全新和豐富的內涵,但有一點承接了從前:象徵著挑戰與機遇並存、容納多種文化的上海,擁有著令人嚮往的魅力。
今天是上海發布享讀欄目第21期推送,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外國作家描述的20年代的上海,時光機啟動啦,開始↓
音頻由側耳SH提供
誦讀:周瑜 SMG新聞主播
在上海的市區中有不少與眾不同的有趣的景色。蘇州河漸漸地流入了黃浦區,在河口處有一座外白渡橋。無論是站在橋上眺望出去的四周的景色,還是從河口三角洲上那座小小的公園眺望的鐵橋的景色,都是上海獨有的街景。
30年代的外灘
在蘇州河的河口兩岸,一邊是公園,一邊矗立著磚瓦建造的各國領事館。緊靠河岸系泊著無數的小帆船。公園裡樹木不多,大部分是草坪和花壇,置放著很多長椅。不管什麼時候去,長椅上總是坐滿了一對對夫婦或是帶著小孩的父母。
從老靶子路的交叉口沿北四川路再往北行約兩百米左右,街道變得狹窄起來,曲折蛇行的小街,形狀奇妙的屋頂線條,牆壁的顏色。若以此為油畫的題材一定很有意思。
在靜安寺路的盡頭有座靜安寺,寺外有古舊的圍牆,沿牆的街上矗立著兩三棵高大的樸樹。若稍站遠點將這樸樹、圍牆、古寺一起收入眼帘,就成了一副很凝練的畫。
從我所住的老靶子路走不多遠有一條叫崑山路的馬路,路邊有座極小的公園。雖稱為崑山花園,卻沒有任何花壇或花草,只種著幾棵樹,這兒完全只是小孩玩耍的地方,通常人們稱其為兒童公園。
外白渡橋
從下午到傍晚時分若從公園走過的話,可看到很多孩子在玩投球之類的遊戲。但正因為是兒童的遊樂場所,所以一到了夜晚便人跡杳然。瓦斯燈在地上投下了青白色的光影。
在一個春雨初霽、霧氣迷濛的晚上,我曾從該公園一旁穿過走到北四川路去。那一帶都是磚瓦結構的樓房,從三層到五層樓不等,路邊排列著這樣的大住宅樓。那兒有一片向內斜進去的空闊地。站在空地的入口處向裡望,暗幽幽的漆黑一片。
兩邊的樓房和最裡面盡頭處的樓房的屋頂,在迷濛蒙白茫茫的天空中呈現出高低錯落的輪廓。只有在裡面的一座樓房上,有一扇高高的窗戶亮著燈。看上去就仿佛是一片黑暗中的一隻眼睛。輕如薄紗般的夜霧一直瀰漫到了空地裡面。
上海有各種中國菜。北京菜、四川菜、湖南菜、南京菜,各地風味的菜館都有,各自在自己的招牌寫明哪方菜餚,以自家的特色吸引客人。不出一地便能品嘗到全國菜餚的地方據說也就只有上海了。
20年代的上海街頭
若要了解中國菜餚的整個風貌,不一一去品嘗各地的風味菜餚,就很難說已進行了透徹的研究。
我在上海期間,得以有機會品嘗了不少各地的菜餚。不過,僅是各個吃了一遍,也還未達到比較研究的程度。即便就某一個菜而言,其烹調製作也非常複雜,以品嘗的人的舌感甚至都很難說清這到底是哪一種滋味。
而且對於初嘗者來說,還有很多東西怎麼也吃不慣或不敢吃。這些正是中國菜的特色,因此短期的旅行者僅能憑藉自己的口味和愛好說一句好吃而已,而不能對中國菜的本質有鞭辟入裡的深刻見解。
不過,總體而言,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一般來說味道不錯。夾一筷放在嘴裡時,立即有一種滋厚的、濃鬱的味道融入舌中,深入整個口腔內,使人沉湎於一種感覺上的陶醉狀態。就這一點而言,沒有其他食物比中國菜餚更具有魔力之功效了。
春天的上海,楊柳已披上了綠色的新衣,桃花和櫻花一起綻放了。田裡油菜花盛開,小麥已經長到一尺左右了。而且每天都是上佳的晴天,幾乎連一片雲彩也看不見。
在靜安寺路這條大馬路的盡頭有一座稱為靜安寺的古剎,這裡是電車的終點站,再往前就要乘坐黃包車(人力車)了。這一帶是新開闢的開闊的住宅區,街兩邊是庭院寬敞的漂亮的住宅。
和日本所見到的西洋建築不同,材料有些粗糙,但式樣卻很繁複,屋頂、牆壁和窗戶等的色彩富於變化,顯得相當協調,每一幢房屋都給人藝術的感覺。
沒有去過西洋的我,當時就在想,至少也想在這種地方過一下所謂有文化品位的生活,於是就在車上一家一家地仔細打量著。公園前有幾家頗為時尚的咖啡館。
上海這個地方,沒有夜晚與白晝的分別。因此,不管夜有多深,人們依然在街上行走。汽車疾馳而過。黃包車在奔馳。其中空的黃包車,車夫一邊拉著一邊則用魚鷹般犀利的眼睛在四處打量。
劇場關門早的在一點,一般是兩點,菜館也罷咖啡館也罷旅館也罷酒館也罷都是通宵營業的。不,準確地說夜晚才是主要的營業時間。
所以,中國的遊蕩兒出去玩的時候,到了最後是否要天亮了太陽是否要升起了,他們完全無所謂。既不必擔心坐不上最後一班的電車,菜館裡也不會有人對你說爐子要熄火了,在等座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有人對你拒絕並說時間到了。可以盡情地玩,盡情地吃,盡情地睡,不必選擇地點和時間。
時光旅行結束了,感覺怎麼樣?作為本次旅行的導遊,小布問你一個問題噢,你覺得魔都「魔」在哪裡呢?歡迎留言!
第21期【享讀】薦書目錄
本次微信來源於以下書籍
上海人民出版社《魔都》
作者: [日]村松梢風
譯者: 徐靜波
浙江文藝出版社 《中國色彩》
作者: [日]村松梢風
譯者: 徐靜波
今天是閱讀類專欄「享讀」的第21期,本欄目由上海發布和市新聞出版局合作,推薦好書給大家,每周六和你見面,享受好書、分享閱讀。
音頻支持:側耳SH
編輯:黃騫文、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