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對8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問題進行公開曝光。其中,三峽大學講師郎某使用低俗不雅方式授課問題成為典型。
9月30日,就有網友發帖稱,三峽大學一名教師的趣味日語選修課PPT中,含有大量歧視女性的內容。
似乎是,這名老師,把這種授課方式當成了一種幽默。但他的這種幽默並沒有得到學生們的認可。
教育部最近也做出了處理決定:針對郎某某使用低俗不雅的圖文在校講授日語課程,認定影響惡劣。郎某某的行為違反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第三項規定。根據《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相關規定,給予郎某某停課、調離教學工作崗位處理,並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取消年度評優資格、扣罰績效工資;對該教師所在的二級學院進行通報批評。
在朗某某授課時,可能從沒有想過,他的這種授課方式竟斷送了自己的前途。但可以看出從踏入教師這個職業開始,他便弄混了低素質和有趣的概念。或者說,他自始至終沒有弄清楚當一名教師的職業要求。
他可能一直在嘗試,讓他的課受歡迎。努力上好這門課,遺憾的是,他用錯了方法。
那麼,作為大學老師,該如何上好自己課堂呢?
1、當老師是良心活
大學老師需要有理想主義情懷,他不會斤斤計較成本與收益,或者簡單的量化。對自己有要求,對課堂有要求,有夢有情懷有責任。
記得剛工作時候,深夜和最崇拜欣賞的一個同事聊如何當好老師這個話題,他的那句話我現在印象都很深刻,老師一個良心活。你得喜歡當老師,願意為當老師付出你的時間和汗水。當年的我一直想成為一個廣告人,就像後來的《廣告狂人》裡那樣,但是,大學廣告老師其實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既來之則安之,我要學著熱愛,發現做老師的魅力和興趣。當你做你喜歡的事情,你就不會累。
2、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
教育是一個獨特的需要專門下功夫研究的職業,並不是你科研好,你讀書多,你就能當好老師。我比較認同的一句話,來自愛爾蘭詩人葉芝,「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並且,點燃是結果,它可能需要無數次的碰撞和摩擦,才有可能產生火花。
我聽過很多廣告專業的學者和業界的大咖來課堂授課,尤其感慨這一點,教育教學不是科研的論證推論,不是客戶的提案,不是兩個小時滿是段子與笑聲的漫談和演講。雖然大學教育教學中有這些部分,但大學教育就是大學教育。它有它自身的邏輯、方法和秘訣。
上學期試了幾節課的翻轉課堂和混合課堂,結合手機的課堂提問互動,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提醒,課堂更像是遊戲,前幾節課效果好,但後面又有所回落,教育不僅是理念,是一門藝術,還是一門技術,九月份開學,再思考思考,借鑑下其他學科的經驗,網際網路+教育,手機+線下課堂,課下+課上,這些內容都是一個個課題,需要好好探索,永遠在路上。
3、課下與課上不分家
剛進入工作崗位時,負資產入職的,畢業的喝酒吃飯旅行透支了許多,所在城市的房價又是一線城市的水平,剛開始的四年多時間住在校內的教師公寓裡,這是1999年離家後我住過最久的一個地方了。旁邊就是我任課的廣告學本科班的學生寢室,我那時恰好沒有女朋友,恰好喜歡籃球足球網球,恰好喜歡喝點啤酒擼個串,所以深刻體會到一點,大學課堂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需要課下了解學生,關注學生,和他們成為朋友。
那個學期是我第一次登上講臺,現在想來,徒有一腔熱血和激情,對專業課的理解和認知很很不夠,但一個學期下來,課堂氛圍很好,連十分苛刻的督導們在聽完課之後都來誇我,說課堂氛圍好(其實督導們不懂廣告,他們如果知道,他們會指出很多問題的),學期結束,我的評教分數全院第一,遙遙領先第二名,院長專門找我談話。
後面的時間,我去創業,去外面講課,結婚生娃,買房搬到稍遠的校外,並且又有新校區,和學生們的距離遠了很多,除了朋友圈的偶爾互動,學期結束時,竟然有些低調的同學,我都喊不出名字,越到後面幾節課,我越是不好意思去上課,因為,做得不夠,心虛啊。
4、行知合一,學思合一
從教一段時間,發現大學老師其實圈子和資源都很封閉,只是讀書看論文,不去實踐,不去另外一個世界看看,總覺得差了很多。並且,大學老師做久了,你會發現自己在透支,每節課總是在往外輸出東西,自己學到的吸納的又很有限。尤其對於我們廣告學這樣的應用型專業來說。那幾年,我抽空去了日本電通半年,去外面做訪問學者一年,但還是虛弱,面對很多新的現象,總是覺得自己的分析和思考還差那麼一些。
做老師,上好課,說得容易,做的難。行動實踐與讀書科研,思考與讀書,這些應該成為日常習慣,碎片化的時間翻翻知乎,看看豆瓣,去去書店,建立一個有共同學術興趣的朋友圈,參加讀書會和業界的高端論壇,讓自己永遠在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讓自己感覺到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在一起成長。
5、決勝在細節
最近和我最親愛的老師在做一門在線開放課程,就是大家說的MOOC了。一共五十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10分鐘,我們一起籌備了兩年,現在還沒上線。記得討論第一個知識點時,關於定義和邊界,我改了七次講義,反反覆覆,十分鐘的視頻,整理了3萬字的講稿,400多篇論文,其實最後講授的,一共967個字而已。講什麼?如何講?那一次體驗下來,我有兩個收穫,第一,上一代人的嚴謹態度,第二,上課就像拍電影一樣,一幀一幀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去思考磨練自己的課堂教學。
引用我們廣告行業一位大咖,現代廣告教大衛奧格威說,你做完廣告作品,先拿給自己太太和孩子看看。絕對不要製作不願意讓自己太太和兒子看的作品,不要欺騙和敷衍你的家人。
三尺講臺是大學老師的舞臺,大學課堂是大學老師魅力四射的時刻,也是大學老師的創作產品,時時自省:我今天講的課有沒有盡我的全力?是不是可以繼續提升?我有沒有根據學生們的反饋修改我的內容和形式?
結語:永不止步,沒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