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運的在正式發布之前拿到了傳說已久的這支富士GF新鏡頭,在此感謝富士公司讓我有機會提前體驗這支鏡頭的魅力。雖然我自己已經擁有了GF110 F2這支人像鏡頭,當知道富士有可能推出這樣一隻大光圈的中畫幅定焦鏡頭的時候,內心可以說是非常激動的。
我自己是富士中畫幅GFX系統的最早一批用戶,並且用了很長時間的GF110 F2,在早期這支鏡頭承擔了我絕大多數人像拍攝的工作,而這支鏡頭雖然優秀缺點也顯而易見,除了相對高昂的價格,其本身的長度和重量也讓許多有人像拍攝需求的用戶望而卻步。而我早期還會轉接135畫幅的85mm F1.8鏡頭進行拍攝,在規格相似的情況下,雖然能得到相對GF110 F2更輕便的體驗,然而轉接帶來的是對焦精度以及速度的缺失,和邊緣畫質的明顯損失。
當富士宣布GF80mm F1.7的開發,我就充滿了期待。上手之後發現,這支鏡頭不僅比想像中的要輕巧便攜,比我轉接85mm F1.8的時候還要更加短小更輕一些。相比隔壁某家類似規格的80mm F1.9鏡頭,那支又長又重又貴,而富士這支鏡頭在這個規格下把體積重量控制得相當不錯。長遠來看這將是我人像寫真拍攝的掛機鏡頭了!
到手之後我便約上了同為攝影師的湫雨老師給我做模特,由於秋冬的成都極少有晴朗的好天氣,我瞅準了天氣預報終於等來了兩天晴天出去拍攝。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人像寫真風格傾向於場景人像。會特別在意人物以及畫面的氛圍感。雖然這支鏡頭在135畫幅下等效大約是63mm F1.35左右,可以想像其特寫虛化效果會十分威猛,但我更注重整體環境氛圍,前後景深中遠景的虛化效果。轉接過類似規格的85mm F1.8的鏡頭之後再來體驗原生的80mm F1.7,拍攝體驗可以說是質的飛躍,不用擔心跑焦,不用擔心對焦速度,不用擔心邊緣畫質,一如最開始體驗富士GFX系統,你已經忘記這是中畫幅的相機!
中景人像在良好的自然光環境下,F1.7光圈全開的前景虛化也非常舒服,焦點上的湫雨老師清晰美麗,加上中畫幅本身優秀的畫質,體驗極佳。
為了體驗這支鏡頭在大型空間裡的空間表現,我來到了藍頂藝術區的Hodays進行拍攝。
在擁有足夠操作空間的前提下,GF80mm F1.7有足夠良好的畸變控制,後期我幾乎很少進行透視較正,在搭配富士GFX100 一億像素成堆的細節,空間的表現甚至帶給我一絲絲超現實感覺的畫面。
時間來到第二天,成都非常賞臉的給我一個大太陽的天氣,驅車去到了朋友開的小院,我破天荒的拍攝了JK制服和久違的和服look。畢竟作為一個日系品牌,日系題材是非常適合拍攝的。自己去日本也沒什麼機會拍攝JK制服,不如趁手裡有這支鏡頭就拍拍看,不得不說湫雨老師的JK制服look相當合適。
由於這次的操作空間多在室內,中景人像和近景特寫就成為了主要拍攝的選擇。80mm F1.7的空間感和特寫虛化再一次發揮出了它的優勢。
拍完JK制服湫雨老師立馬轉換風格,和服look上線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我是富士GFX50 S最早一批用戶,當時一同入手的套頭GF 63mm F2.8,因為那個時候的選擇實在是不多,63mm F2.8這個規格對於大光圈控的我來說顯得相當雞肋,即便它擁有很好的畫質。在轉接135鏡頭,使用富士GF110 F2多年後,GF80mm F1.7終於出現!
不論是鏡頭的體積控制,以及重量,搭配我自己手裡的GFX 50R依然是非常和諧的組合。而我更期待它在最新的GFX100S上的使用體驗,畢竟這臺富士的最新中畫幅,把我當年對GFX 50S的眾多怨念一一給消除掉了。
身邊很多朋友不管是幹活還是愛好者,大多選擇依然是135畫幅的相機系統,對於中畫幅數碼的概念幾乎都是,慢!貴!重!而從GFX50S開始,富士不斷進步,完善機身的性能操控,鏡頭群的不斷壯大,都說明中畫幅數位相機的下放早早的就來到了我們身邊。它不再是商業攝影師的利器,它也逐漸成為廣大攝影師的另一個選擇。GF80mm F1.7R WR的出現,側面證明了這一點。它不再拘泥於過去120相機的規格限制,更多的是考慮到用戶的需求以及相機技術的不斷進化,相信它的價格也不會高高在上的把自己放在「我是一支中畫幅鏡頭所以我很貴」的位置上。優秀的設計和合理的價格,足夠吸引用戶去選擇它。畢竟,這是現階段中畫幅數位相機裡,最大光圈自動對焦的定焦鏡頭,沒有之一!最後我要由衷的感嘆一句,FUJI南波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