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一種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一種藝術形式。提到「相聲「兩個字,人們腦海中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郭德綱「三個字。郭德綱已然成為相聲的形象代言人。
俗話說得好人紅是非多,這句話用在郭德綱身上一點也沒錯。
南開大學教授鮑震培發表文章《相聲病了,必須得治》,文章中近乎點名地批評了小劇場相聲的低俗,庸俗,媚俗。
她批評說郭德綱把舊社會在妓院唱的「窯調」《探清水河》搬上了舞臺,用以證明郭德綱的三俗嘴臉,說郭德綱想用這個小曲喚起舊時代嫖客文化的心理聯想。
同樣還有一個教授,他收到某個媒體發的簡訊,上面寫著想採訪身為最高學府的教授的您是如何看待郭德綱的,而這位教授的回答卻是:我才不會為這種文化流氓說話或者接受採訪呢!
郭德綱聽了後則表示這是給他的最高榮譽,他說「文化流氓」其實說的是他和教授兩個人,他是前兩個字「文化」,而那所謂的教授是什麼,不言而喻了。
這個回答非常絕妙,網友笑的紛紛拍手叫絕,稱郭德綱說話可比教授文藝和有趣多了。
因此在人說:「流氓本身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幾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和不忘始終,鑄就了現在的高度
郭德綱也是從七歲就開始學藝,這個初中畢業,相聲界「小學生」把他的大半輩子時間都奉獻給了相聲,戲曲這些的傳統藝術,在他成名前的經歷也是飽受風霜,這些也是並沒有擊垮他對相聲的熱愛。
當年郭德綱來北京,純粹是為了混一碗飯,曾也落魄到必須把身上僅有的一塊懷表當掉,才能吃口飽飯的地步。
為了賺錢養活自己的郭德綱,還曾在鬧市區呆了兩天兩夜,在他咬牙堅持在,成功地讓自己的名字一夜之間躥紅了大江南北,他曾在保利劇院創造了返場22次的奇蹟,如今成為相聲界的神話。
郭德綱的相聲之路一路走來。也是十分坎坷,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個人不斷努力奮鬥的結果。
正如朱時茂對郭德綱的評價,「我呢說實話,最近一些年不太喜歡看相聲了。因為說實話,相聲演著演著像小品了,演著演著像話劇了。自從郭德綱出來說相聲之後,我對相聲又發生興趣了。你們有沒有人和我有同感的,真的,他是正兒八經說相聲,是地地道道的相聲演員。」
郭德綱給相聲界立下了一個很大的功勞,他讓很多不喜歡聽相聲的人愛上了相聲,他為傳統相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郭德綱雖然只是一個初中文化的人,但是他卻如此滿腹經綸。
在郭德綱的親筆自傳《過得剛好》裡面,記錄了大量相聲界的故事,裡面就有很多同行相爭的往事。在這本書裡,郭德綱把自己前半生的這些個坎坷和歷盡人情冷暖後的沉澱都寫了下來。講述了他人生四十多年的江湖過往,也有他對人生百態的通透看法。
這本書的語言是「郭式風格」,妙語連珠幽默風趣,但也不煽情,不隱瞞,不迴避。看他的書就跟聽了一場相聲一樣舒坦!
看了這本書,我忍不住感嘆,究竟要經過怎樣的人生歷練,才能寫出如此洞徹人性的好書。通過這本書,你可以領教尖牙利嘴,誰都敢懟的郭老師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
這本書包裝精美、紙張良好、看透人間冷暖,不但知識性強,做人的道理講解得也深刻,讓你看著看著就哭了,看著看著又笑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開啟智慧佳作。
看看郭德綱的人生智慧,感覺自己心裡都敞亮了。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