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突然的。
一個月以前,院長以為《喜寶》的3.5會是今年底線,卻沒想到,在比爛方面,國產劇也有強烈的好勝心。
新版《鹿鼎記》橫空出世,無疑是衝著年度最低分的寶座而去。
開分2.7,之後一度在最低分2.5和最高分2.9之間波動,就沒有高於3分過。
放眼今年所有國產影視作品,被全網唾罵的《最美逆行者》或許可以一戰,可惜人家鎖了分數,獨留《鹿鼎記》差得一騎絕塵。
新版《鹿鼎記》有多差?
看觀眾吐槽就知道。
很多人控訴他們剛點開就被張一山的「猴化」韋小寶嚇得連點退出。
第一場戲永遠是觀眾解讀角色的最快速機會。
試想,鏡頭亮起之後乍然看見這樣擠眉弄眼一張臉,誰不會心生退意呢?
至今我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要給韋小寶安排這樣一頂鮮豔的綠帽,還配一雙同樣顯眼的綠鞋。
就算要當龜公,也不用打扮得像個龜吧?
從一亮相,這劇就明晃晃地暴露自己對韋小寶的人設定位有偏差。
大眾印象裡的韋小寶,聰明不乏機警,狡猾還甩不掉痞氣,大部分時間賤得人牙痒痒,偶爾又蠻可愛。
但張一山版韋小寶,要麼是表情誇張,猴到驚悚。
瞪眼演技重出江湖,有人看了他直呼鞏漢林二世。
要麼就是莫名嬌羞,不是公公,勝似公公。
現場收音,對演員來說本來是敬業的好事,可惜他不知是故意抬高八度說話,還是本身就嗓音尖細,怎麼聽怎麼彆扭。
明明《餘罪》時期他的演技還受到過認可,都說他擺脫了劉星的童年印象,轉型成功。
哪知道幾年過去,反而倒退了。
好幾處挨揍撒嬌的情緒都演出了成人版劉星既視感,給了《家有兒女》愛好者一次古裝代餐。
當然,2.5分的史詩級滑鐵盧不可能由張一山一人造成,皇上和建寧公主也沒好到哪兒去。
這版康熙帝出場即垮,完全沒有天子不怒自威的氣質。
兩人的摔跤戲碼,姿勢詭異膩膩歪歪。
此時應有一曲bgm:「我們一起顫抖,會更明白什麼是溫柔~」。
非禮勿視非禮勿視
當看到皇上和建寧,一個被罵,一個被打耳光,雙雙眼冒精光,滿臉洋溢著喜悅時,我忍不住懷疑這皇室血脈是不是有什麼抖M血統。
不 忍 直 視 。
韋小寶不好演。
這應當是個共識。
讓成年男性裝傻賣萌,還想演得賤而不嫌,很難。
張一山之前,《鹿鼎記》翻拍過諸多版本,風評最差的是黃曉明版,很多人覺得太過油膩。
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版各有千秋,都有人愛。
其中,配角塑造得最好的當屬陳小春版。
這版劇情改編得好,選角也合適,玄桂cp至今還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意難平。
新版播出後,還帶動了不少觀眾懷念起了陳小春版。
2.5和8.8的強烈對比,同處熱門榜一榜二,實在令人失落。
以至於有人調侃,這版播出其實是為了增加舊版播放量。
重溫舊夢的人太多,「小玄子」馬浚偉還特意發了微博,說不用比較。
但,哪能不比較。
同一原著,這次翻拍到底失敗在哪兒?
有人說是因為觀眾的口味變了,現在武俠式微,金庸的大男主故事已經不流行了。
明明不是。
新版《鹿鼎記》開播後,第二天上午就早早開分,輿論關注度實打實地高。
相比很多播到完結也沒人看,分都出不了的冷門國產劇,這個IP熱度一旦有了質量加持,很容易就能火上一把。(當然,現在黑紅也算紅吧)
還有人覺得問題出在選角上,主角們沒有觀眾緣。
也不對。
這版開拍前,提議讓張一山演韋小寶的呼聲挺高。
那時候大家覺得張一山年紀符合,演技也合格,又自帶痞氣和機靈勁兒,演韋小寶正合適。
現在去看舊版,還能找到曾經觀眾期待張一山版韋小寶的彈幕。
大眾對這版《鹿鼎記》是有過很大期待的。
只可惜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誰也沒想到,真正拍出來的成品是這樣的,演員用力過猛,和大眾預設的角色形象相去甚遠,觀眾根本就入不了戲。
可能之前準備好了要打8分的觀眾,現在都被氣得打了2分。
不過有一點還是得說明——
很多人嘲新版《鹿鼎記》理由是,裡面鰲拜的家門口掛的匾額是鰲府,錯得很離譜。
然而後來很多人都在疑問:按照史實應該掛什麼匾?
有人說少保府,有人說不掛,眾說紛紜,大家都不太確定。
於是我去翻看了陳小春版,發現掛的也是「鰲府」。
再去翻了翻《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和珅的家門口掛的也是「和府」。
嘲亦有道,既然別的劇也犯過這種錯誤,大家並沒有在意,也沒有因此就把它們的分數打到3分以下,就說明新版《鹿鼎記》被打低分的原因不在這裡。
原因不能歸結於張一山一人,還是得回歸劇集本身。
新版《鹿鼎記》被吐槽最多的——
角色改編。
比如,讓海公公畫上丑角白臉,自爆弱點被毒瞎,鬼畜剪輯神出鬼沒。
我看你是想把我帶往陰間
讓建寧公主因為韋小寶一句心靈雞湯,就滿地打滾,哭著鬧著像個孩子在胡鬧。
讓太后比韋小寶的老婆們還要年輕貌美,身嬌體弱,狠毒不足。
演鰲拜的娃娃臉演員,看起來更是毫無殺傷力。
相比之前的鰲拜,他少了那副大將的兇神惡煞,隨時準備篡位的氣勢。
為什麼要這麼改?
從細節來看,這版《鹿鼎記》壓根沒準備拍成正經劇,就是一個勁地想往無釐頭搞笑方向走。
這種方向倒不能說不行,之前幾版《鹿鼎記》也有幽默搞怪的。
其他劇的成功案例也不少,早幾年或許還會有劇因此被「看低」,現在也早就被市場接受。
周星馳這種就不說了,像《魔幻手機》當年評分只有3.9,後來一路上漲到了8.1。
《西遊記後傳》最開始因為鬼畜打鬥,被批評過很久,現在也成了很多人懷念的童年有趣回憶。
現在7.8
近些年更是一出即爆過好幾部,《太子妃升職記》憑藉一臺鼓風機和一個男穿女女穿男的狗血故事,捧紅了好幾位演員。
去年的高分好劇《慶餘年》也是穿越、肥皂、機器人……鬼馬腦洞時常有之。
風格不分高低,觀眾也能接受。
新版《鹿鼎記》的問題並不能完全甩鍋給無釐頭。
它真正致命的地方在於——
演員貢獻辣眼演技,服化糊弄如兒戲,故事扯淡無邏輯。
僅僅前兩集,劇情就已經走完了救下茅十八、遇到海公公、進宮當小桂子、偶遇皇帝和建寧公主,第三集就已經殺了鰲拜。
海公公見到韋小寶就要帶他走,皇上公主見到韋小寶就對他掏心掏肺。
節奏快到根本來不及細究起承轉合、因果邏輯,人物完全立不起來。
最讓我無法理解的就是,這部劇居然讓太監們全都穿白衣服?
看了這麼多年清宮劇,見過樸素的太監,也見過身著蟒服的大太監,還真沒見過一身白的。
為了求證,我還特意去查過清朝太監穿什麼顏色衣服,查出來好幾種,就是沒有白。
除了先皇駕崩,我實在猜不出什麼樣的喪事能讓全體太監穿得這麼肅穆。
但是眾所周知,《鹿鼎記》開頭先皇順治帝並沒有死,之後韋小寶還得上五臺山奉旨出家,幫康熙尋找順治帝呢。
比起「鰲府」這種常見錯誤,白色太監服可以說是開創了離譜先河,也不知道在這方面有什麼爭先的。
因為太監服太過顯眼,等我看到後面,已經完全不想再吐槽第一集韋小寶的媽媽,韋春花,出場時穿的那一身黑紗誘惑透視裝配內搭小吊帶了。
就……算了,你們愛穿啥穿啥吧。
如此荒謬的劇情,低劣的製作,再加上演員出格的誇張演技,共同構成一張名為尷尬的大網,讓每一個點開它的觀眾都能體會到什麼叫:
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看得出來,新版《鹿鼎記》一直在試圖搞笑,就是沒搞笑到點上。
這似乎已經成為部分國產喜劇的一大通病,要麼只會讓演員出醜裝瘋賣傻,要麼就是屎尿屁強行硬撓觀眾胳肢窩。
每一處包袱都仿佛在對觀眾怒吼:你快笑,你快笑啊!
殊不知,它越用力,觀眾越尷尬。
正如陳佩斯說的「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得先把故事立起來,才能把笑點、淚點立住。
回想能被我們記住的優秀喜劇,無一不是有經典角色和紮實劇情打底,才能讓觀眾會心一笑。
不過,在《小時代》都能被時光濾鏡美化成「經典」的當下,誰又知道多年以後這版不到3分的《鹿鼎記》會不會大翻身呢?
2020還剩下最後一個月,國產影視還會帶給我更窒息的驚喜(xia)嗎?
我祈禱沒有。(估計也沒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