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來說:只有童年時得到父親足夠的愛,才能真正長大成人。因為小時候缺愛的話,長大之後是真的會不顧一切去愛別人的。
老師們,又到了周五電影推薦的時間了,今天推薦什麼電影呢?
因為周日就是父親節了,所以枕邊醬給大家推薦一部榮獲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經典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雖然不是有關於父愛的電影,但依然能夠給一些年輕父親和女性一些思考和啟發。
小編多年前躺在沙發上用手機看的,久久不能平復心情,整個下午都陷入在巨大的震撼之中,至今仍然記憶深刻。
如果你也覺得這部電影好,就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看到吧。
少年時的松子是個可愛的小姑娘,對未來懷有童話般的夢想。
她喜歡穿著紅色連衣裙,睜著靈動的大眼睛,望著天空反覆唱那首兒歌:
「伸出手臂,伸向空中;緊緊地摟住那顆小星星;伸手踮腳,讓我能夠到藍色天空.」
雖然童年是天真爛漫的,但父親的臉上總是陰雨密布,因為松子有個殘疾的妹妹,父親總是對妹妹百般呵護,但從沒給過松子一個笑臉。
有一天,松子做了一個鬼臉,把父親逗樂了,這讓松子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然後就經常做這種幼稚的鬼臉逗父親開心。
長大成人後,松子成為一名中學教師。因為唱歌很動聽,被很多人所喜歡。
她第一次穿和服讓父親幫她拍照留念時,她又扮鬼臉讓父親開心,父親卻嚴肅的斥責她不要再扮鬼臉了,並嚴厲責備她不應該告訴無法戀愛的妹妹她自己談戀愛的事情。
松子失望之極,才明白她這麼多年來所做的討好父親的行為都是徒然的,父親心裡愛的只有妹妹久美。
善良天真的松子因為護著偷了錢的壞學生,造成誤會被學校開除。事後松子把怨氣遷怒到家人身上,憤然離家出走。
無法從父親和原生家庭那裡得到愛,成年後的松子,開始從男人身上獲取愛。
松子有著良好的身材和容貌,她交到一個又一個男友。
但松子的愛太過耀眼,只要男人對松子表現出一丁點的好,松子就像飛蛾撲火般的付出全部。
松子和作家男友同居,辛苦掙錢養著男友的夢想,但落魄的作家不能正視自己,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更弱小的松子。
作家自殺,松子又當上了男友對手的情婦,事後知曉原來他只是通過自己來滿足他的欲望。
後來做生意又被人騙了錢,騙了感情,在憤怒中失手殺了人。
當她萬念俱灰,想要自殺的時候,一個憨厚老實的理髮師救了她,松子再次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就在兩人要結婚的時候,警察帶走了松子。松子的心裡一直牽掛著理髮師,憧憬著結婚的那一天。
可是在監獄裡,沒有哪個人像松子一樣充滿希望。
雖然服刑,但松子活的無比帶勁,她在監獄中堅持鍛鍊身體,充滿幹勁的學習理髮,幻想著出獄後,繼續和憨厚的理髮師過普通的小日子。
那種懷揣著希望的樣子,真的震撼到我了。
人活著,是需要希望的。
出獄訪親期間,滿懷希望的松子看到的,是理髮師早已娶妻生子,失落的松子默默的離開了。
松子再一次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與獄中好友一起做起了理發生意,生意還算不錯。可是松子依然全心全意為那些對自己好的男人做任何事。
後來,松子遇到了當年自己包庇的學生阿龍。阿龍向松子坦白了一切,說所有原因都是因為他喜歡松子。
萬念俱灰的松子再一次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不顧一切,與阿龍在一起了。
松子是典型的渴愛症,一個從小被父親忽視,習慣了迎合和討好的女孩子,那麼長大後會非常渴望從異性那裡得到愛,以填滿自己空蕩的內心。
她之所以可以卑微到連自尊都捨棄,是因為她對於愛和歸屬感的需求從未得到過滿足。
雖然屢屢被人掏空和踐踏,但對她來說,愛就是活下去的氧氣。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自尊和自我實現,只有在上一層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之後才會有下一層的需求。
而松子,太缺乏愛了。童年不能得到充分的父愛,使得成年後的她,渴望象徵著父愛一般的異性的愛。
所以她會犯一個錯誤——任何人和事都愛得太滿。
松子等殺了人的阿龍從監獄出來,她帶著花去迎接出獄的他,阿龍卻轉身逃跑了。
理由是「松子的愛,太耀眼了」,讓人感到害怕。
松子沒有目標,沒有依靠,沒有方向,像極了某些階段的你我,此時,活下去是需要尋找理由的。
你可以說她積極向上選擇愛,但是你也可以說,除了愛,她沒有別的選擇。
她只有付出付出付出,然後才能換取一點點存在的價值。而她, 也習慣了這種,毫不等價的交換。
她一直那麼跌倒、爬起、跌倒、爬起,好像從不心疼自己會不會再跌倒。那種執而無奈的笨,你除了心疼,卻恨不起來。
我見過很多可憐的女人,都是渴望從男人懷裡獲得愛的那種,深夜買醉,一次次被騙,大晚上在外面拎著酒瓶子晃蕩,麻痺自己,不願意面對現實,甚至是沉迷於自我付出式的感動。
新聞上,墮落的少女,離婚的女人,被男人騙錢騙色的不在少數。
她們空虛寂寞,只有男人的愛能讓她們快樂,甚至把自己的人生定義於依附別人的角色,往往下場都很慘很慘。
男人痴迷於從事業中獲得自己的成就感,而女人最大的錯誤是渴望從男人那裡得到愛。事業不會背叛,但愛會背叛,且愛最傷人。
這類人的共同點,就是不自信,不自愛。不相信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愛,也從內心深處不接納認可自己。
宣洩痛苦的方式如同自我割腕,只有自己感覺到痛,仿佛才感覺到活著。
松子這一生都在渴望得到別人的愛。
如果沒有家人,沒有愛人,沒有孩子,也沒有朋友,那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晃晃蕩蕩,連工作起來也是沒有動力的吧。
這是她死前的鏡頭。
臃腫難看。
一切錯誤的起源,都來自松子離開家門的那一刻。
而結局,松子勸說一群不回家的孩子被打死,就像勸說曾經的自己,回家吧,天黑了。
如果打死曾經那個離家出走的自己,是不是父親就不會鬱鬱而終,是不是也就可以親耳聽見妹妹說的,自己窮極一生去追求的那一句「你回來了」?
沒有多少人會強大到,和原生家庭決裂的。
這部電影的淚點很多,但每個人的共鳴之處都不盡相同,大家自行去看吧。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處的配樂都恰到好處,情景與音樂有著完美的匹配度,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饕餮盛宴和極大享受。
世界給小小的松子以痛苦,她卻把它們都唱成了歌。即「世界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
無論怎樣,都要好好愛自己的孩子,別讓她像松子一樣,被「嫌棄」一生。
———— / END / ————
教師枕邊書:教師首選關注,一個有書、有光、有夢的知識精選平臺。我願意陪伴每一位家長、老師以及即將成為老師的人,一起成長,共同進步!每晚9點15分,準時陪伴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好文
微信搜索【教師枕邊書】公眾號
關注即可獲取1張無門檻購書優惠券
有機會領取教學乾貨大禮包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