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都已經30+歲了,我曾問過一位90年的單身姑娘:「你覺得幾歲結婚比較好?」她說:「反正不是現在,我可不想在最好的年紀結婚。」
那姑娘當時正在備考CPA,已經複習到第三年了,一心只想著輝煌的事業前景。她說備考階段裡她舅媽組了個局給她介紹對象,第二天舅媽就被她拉黑了。
你看,上海女孩子多剛,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然而,真的不要以為每個適齡未婚上海女人都是這樣「自主單身」,也有很多姑娘確實是被動「剩下」的。
最近看到網上有些女孩在討論:「想找個普通的上海男生結婚有多難?」那些女孩就定義了一下:「35歲以下,沒有婚史,上海戶口,本科學歷,身高175cm以上,長相中等偏上,年收入30萬,外環內有90平以上獨立房產,就這麼點要求……」在上海,35歲以下且沒有結過婚的男人不超過80萬,這其中有上海戶口的不超過15%,也就是12萬;外環內擁有90平米以上獨立房產的佔40%,也就是450人……這還是比較寬容的統計數據,再去掉一些性格不合適、審美不一致、海王體質、獨身主義者、以及性取向差異等等……那麼符合可以當作結婚對象的「普通上海男生」這標準的人數,不會超過400人。假如把這400人聚集起來,還坐不滿上海萬體館的千分之八,就算放到一個普通中學裡也填不滿半個操場,隨機放到大馬路上更是瞬間蒸發到肉眼看不見。細思極恐啊,這些女生眼中「普通上海男生」居然成了鳳毛麟角,恨不得當塊寶,搶到就是賺到……這其中不僅包括身份證310開頭的女性,還包括越來越多的外地來滬白領女、海歸女、創業女、精英女……優秀的女性越來越多,差距也越拉越大。從這個比例上來看,假如要硬性配對的話,平均2500個女生得共享一個「普通上海男生」……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女生是根本看不上「普通上海男生」的,她們可能覺得自己必須匹配「頂級上海男生」,否則還不如單身。
However!上述被定義為「普通上海男生」的男生們,可能並不覺得自己普通。畢竟全上海只有四百多個,如此這麼篩選,他們怎麼可能覺得自己是平庸之輩?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女人覺得有些男人「明明看起來很普通,但卻很自信」,那是因為女人覺得的「普通」和男人覺得的「普通」並不是一回事。事實證明,女人眼中的「普通」在很多方面確實容易被主觀抬高閾值。400:800000就是一個很好的作證,作為兩千分之一,他其實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在你面前自信起來。上海男性基本上屬於「經濟適用」範疇,但上海女孩們卻越來越獨立、強大,於是,從達爾文進化論角度來看,女人為後代爭取更好的條件是本能,所以對「優秀男性」的標準越來越高。
有句話說:「女孩子不努力是要結婚的,努力就可以住高級的養老院」。你看,這就形成了一種風氣,感覺好像凡是努力、獨立、自信、優秀的女孩子們,都是要賺錢給自己投資養老,而不是把精力和財力用於婚姻和育兒。
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裡,有著這樣的態度實在太可以理解了,一方面顯得自己的層次明顯提升,另一方面為自己「被剩下」找到了完美的臺階。
上海在兩年前就已經成為全國結婚率最低的城市了,這和生活節奏、生存壓力、工作環境、教育環境等等密切相關,但歸根到底,還是自己的主觀想法——有一大波年輕女孩,真的恐婚。
首先,她們怕「婚後復窮」。婚前生活瀟灑、能自給自足、動不動買個限量款、每天好幾頓外賣、經常出國旅行的姑娘們,婚後可能就成了要為生活折腰以及共同還債的悲催少婦。
其次,她們怕失望。有個已經離婚的90後對其他姑娘們說:結婚前男人對自己有多好,結婚後他就會讓我多失望。」嚯!姑娘們聽不進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但絕對聽得進婚姻的狗血渣男和綠茶。恐婚一族就這麼日益壯大了起來。第三,她們怕自己停步。因為看過很多婚後回歸家庭、生兒育女、全身心撲在家裡的普通女孩的生活軌跡,她們覺得那太暗沉了,太喪了。
看到如此庸脂俗粉的生活軌跡,試問哪個有思想的年輕姑娘願意跳坑,從此走上被人打碎為芸芸眾生的爛泥路?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不想結婚的上海女生越來越多,是不是不想結婚的男生也越來越多?如果不是,那麼那一部分「剩男」該怎麼辦?這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就是以後,上海本地的女孩子們,將看著上海優質的男孩子們,一個個跟來自五湖四海的優質女組成了家庭。而那一部分上海單身主義女性則依然會專注地為打造養老事業而奮鬥終身。
儘管不結婚的理由看起來非常現實,仿佛撕爛了人間的一地雞毛,砸碎了婚姻的美麗幻境,但人格的高尚,是區別於為衣食住行而奔忙的普通生物的。上海有好多女孩子說:「我們現代女性都那麼獨立那麼強大,根本不需要婚姻和男人來依靠啊,我們靠自己也能活得很好,還自由,為什麼要結婚呢?」說得沒錯,但你知道在這世上什麼才是你獨立和強大的最好證明嗎?恰恰是婚姻。我可不是勸各位結婚啊,我只是給一部分「恐婚」的年輕人講一個小道理。如果你有愛的人,用不著因為某些不明來歷的「恐婚情結」而排斥婚姻。你不結個婚,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更獨立。在愛情的憧憬和婚姻的現實的互相廝殺中尋找靈魂的平衡點,學會深呼吸,達到身心的真正大和諧,才會知道原來「婚姻中的獨立」才是獨立的最高境界.你不生個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可以突破想像。在母愛的滋潤和育兒的挫敗的互相博弈裡探索人生的意義,鍛鍊肺活量,實現耐力與意志的精進,才會知道原來「當媽之後的強大」才是強大的無敵狀態.結婚不是讓你去依賴那個男人和那個婚姻,你也可以理解為:是要用你的強大去感染和支撐一段親情。婚姻和獨立並不矛盾。當然,我對堅定的不婚主義者也懷有敬畏,他們是宇宙中的硬核地帶。他們享受著婚姻中人無法享受的超現實主義自由和狂妄;失去的是只有婚姻中的人才能體會的人間煙火味兒。兩種生活不分好壞,但互相都不可以片面地理解對方。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獨立運營IP「格十三」
旗下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
微博@格十三的十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