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功揭秘:哨音 | 人類所能夠發出的最高音

2021-02-07 唱功大學

哨音,

人類所能夠發出的最高音,

它是歌唱的神秘地帶,

無數人為之瘋狂,

又為之迷惑,

今天,

醬醬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來看看世界最高音的真人秀)



什麼是哨音,相信醬醬已經不必過多地向大家介紹。伴隨瑪利亞凱莉、亞當洛佩茲、迪瑪希,等等歌手在中國相繼流傳以來,哨音一詞,正如真聲與假聲一般,即便是從來沒有學習過唱歌的朋友,幾乎也都聽聞過這些術語,甚至知曉這些術語背後大概泛指什麼樣的聲音。所以,醬醬不必再過多地耗費篇幅,為大家詳解什麼是哨音。第一個小節,讓我們直接從哨音的原理入手,這麼奇妙的一種聲音,究竟是怎麼樣發出來的呢?


(視頻:能唱出「人類最強音」的他們不是男歌手,是妖孽)


哨音最鮮明的特點當然就是高,還不是一般的高,高得離譜,高得不真實,高得像外星人插上天線像母星發送信號。所以,雖然絕大多數人都知道哨音是什麼,但是,在可操作性上,哨音絕對是遠遠超出絕大多數人的理解的。以至於在許多朋友心目中,哨音,就是歌唱的一個神秘地帶,難以使用聲樂教學的方式去掌握它,非得是被上天眷顧的極少數人,才能夠將它發出來。


在普通大眾的認知裡,越是偏離於正常說話時的音色,也就越是難以相信它能夠通過技術手段予以學習。經過了多年以來的聲樂知識普及,終於促使越來越多朋友明白聲音的連接、換聲、壓縮。所以,從胸聲,到混聲,再到頭聲,都可以通過連接換聲壓縮串聯成一體。然而哨音,它所處的音域實在是太高,並且也很少有歌手會使用到它,因此,許多朋友就不知道主流音域的發聲技術邏輯,是否同樣適用於哨音。


醬醬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哨音在發聲技術上的邏輯,如同主流音域,也就是胸聲、混聲、頭聲一樣,都離不開連接、換聲、壓縮。也就是說,頭聲並不是聲音連接的極限。它還能夠繼續往上毫無斷層地連接到哨音上。而要完成這個動作,也就離不開更大程度地壓縮機能。

在醬醬以往發布的文章之中,許多朋友已經明白,越是高的音,聲帶就越是要拉緊(壓縮),聲帶面積就越是要少。而哨音,恰恰也就是聲帶拉緊到極致,聲帶振動面積最小的一種發聲狀態。這一點主要反饋到哨音的閉合狀態上,兩片聲帶死死地緊閉在一起,僅留下一條針尖般細小的縫隙,以讓氣流穿過,而聲帶的振動區域,僅僅是在這個縫隙的邊緣處。除了環甲肌積極工作以外,甲杓肌的斜行纖維與橫行纖維也發揮著作用。這才造就了哨音極細,極尖,卻又穿透力飽滿韌勁十足的質感。



上文對於哨音發聲原理上的論述,或許還不能夠令許多朋友們徹底打消對於哨音的神化感,沒關係,接下來醬醬將會以最為簡單直白的描述,令每一位朋友都能夠明白,哨音好像也沒有那麼神乎其神,非常簡單易發。


這就需要從哨音與尖叫的關係開始說起了,如果我們觀察身邊的女生,在受到劇烈驚嚇的時候,所發出來的聲音,往往就會特別高,直至F6以上。尤其是跑到遊樂園的刺激項目去逛一圈,這樣子的超高音更是屢見不鮮。而這樣子的聲音,也正是哨音。



從這個層面來說,我們也不難看出,女生天生的發聲習慣包括發聲意識,都是要優於男生的。不僅是正常說話時女生往往使用混聲,男生往往使用胸聲。即便是在受到劇烈刺激時所發生的聲音應激反應上,女生往往也能夠以哨音的方式宣洩,而男生卻依然是掛著胸聲在硬喊。當然,與文化習慣也不無關係,如果男生受到劇烈刺激時發出一個哨音尖叫,相信許多朋友也一定會覺得特別違和吧。


當我們發現尖叫是這麼常見的一種發聲形態以後,哨音神秘的面紗也就由此揭開,既然這麼多人都能夠尖叫,也就意味著同樣這麼多人能夠訓練哨音。哨音與尖叫的區別在於,哨音是運用於歌曲之中的,有旋律,有樂感,並且,在氣流的輸出上也要更為穩定。尖叫的氣流輸出往往伴隨著較大的衝擊力,叫多了,聲帶多少還是會有一些不舒服。但是,這都不是大問題,許多朋友覺得哨音是不可到達的發聲領域的根本原因,說到底,還是它離譜的音高。而既然尖叫同樣能夠讓我們的聲音那麼高,那麼,旋律化,樂感化,氣流輸出穩定,這一切指標,也都將變得有跡可循。



所以,如果你想要快速體驗哨音的快感,尤其還是女生的哈,那麼,趕緊去遊樂園坐跳樓機、大擺錘、雲霄飛車,放飛自我,絕對能夠立刻品味哨音的上頭感。而如果你想要穩定哨音的質量,並且隨發隨到,自然還是需要與專業的老師系統學習。



哨音最大的作用就是秀,就是炫酷。主流音域裡的聲音形態,也就是胸聲、混聲、頭聲,它們的意義,都是緊跟著歌曲本身的意境而存在的。唯獨哨音,它完全獨立於歌曲的意境之外,它的存在與否,都不會對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造成影響。但是,它的存在,卻又確確實實能夠刺激到聽眾的腎上腺素。論聲樂之中最秀的操作,再也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在恰當的時機突然來一兩嗓子哨音了。

也正是因為哨音對於歌曲內容本身毫無意義,所以,越來越多專業人士認為哨音是一種沒有聲樂價值的聲音。但是,醬醬認為,這樣子的看法其實是非常狹隘的。哨音對於歌曲內容本身確實沒有意義,但是對於聽眾卻有著非凡的意義,聽眾能夠感受到哨音所帶來的高級感,刺激感,這就是它所應該存在的理由。


另一方面,一種聲音是否具有聲樂價值,更重要的是這種聲音本身的技術性。首先,哨音它並不是一種破壞嗓音健康的病態發聲,相反,它強調閉合,強調壓縮,強調邊緣振動,這都是科學發聲所要求的指標。此外,哨音並不簡單(但是一定可以訓練),尤其是還要將它延伸為旋律,需要長期的刻苦訓練。最重要的是,哨音符合人類的聽覺習慣,大家並不會覺得哨音不好聽。以上論述,都證明了哨音的聲樂價值。




哨音,有聲樂價值,有審美價值,但是,確實許多朋友將它神化了。哨音對於一位演唱者的唱功能力來說,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這是因為,雖然絕大多數朋友都能夠接受哨音的美感,但是,大家更樂於接受的其實還是一首歌曲的完整性,這是哨音所不能夠施予的。你會聽到一首歌曲全程使用胸聲,例如《好久不見》;也會聽到一首歌曲全程使用混聲,例如《傳奇》;還會聽到一首歌曲全程使用頭聲,例如《opera》。但是,你絕對不可能聽到一首歌曲全程使用哨音,因為如此頻繁地使用哨音,本質上就違背了人類的聽覺習慣。驚鴻一瞥的哨音會令人覺得華麗,而無限制的哨音就難免令人覺得刺耳了。

另一方面就是哨音本身的技術局限性,它基本沒方法咬字。當然,從可操作性上來說,哨音當然還是可以咬字的。而從咬字的質量來看,由於哨音已經將音質細化到幾乎已經不再有腔體包裹,僅剩一根聲芯,而咬字時不同元音所應該有的不同豐滿感,就很難在哨音上呈現。所以,使用哨音進行咬字,幾乎所有的元音都會類似於「呃」。一切咬字都咬得這麼窄,這是絕對違背人類的聽覺習慣的。所以,許多朋友總是好奇為什麼幾乎沒有歌手使用哨音咬字,而都是一個元音哼到底。因為,並不是這些歌手做到不到,而是這些歌手一旦使用哨音進行咬字,一定會令你覺得不好聽。


所以,不論審美性,還是技術性,哨音都存在極大的局限性。醬醬認為,對於哨音的正確看法,應該是將它視為一個華彩的操作。一位演唱者的唱功,還是應該看他胸聲區、混聲區、頭聲區的整體呈現,而哨音,應該是點睛之筆,而不是必需品。



作為一種極為華麗的演唱手段,越來越多歌手探索哨音,並且能夠使用哨音。比較遺憾的是,在許多聲樂老師的教學經驗裡,至今仍然缺少一套系統的練習哨音的方法。這當然與哨音本身的重要性有關,它只是一種炫酷的操作,實用性並不大。但是,醬醬認為,對於人類發聲能力的探索,不應該局限於能夠表達多少歌曲的內容,而是要追求生理的極限。


當然,普通聽眾也不必刻意神化哨音,它並不是那麼重要,也並不是那麼艱難,通過合理的訓練,每一個人都能夠發出質量漂亮的哨音來。


現在的問題在於,許多專業人士將哨音看得太輕賤,許多普通聽眾又將哨音看得太高端,通過這篇文章,醬醬希望大家對於哨音的態度,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然後,再一起好好地感受並且享受這項秀得沒邊的操作。


相關連結:

海豚公主的日常 | Mariah Carey的哨音,OMG!

能發出哨音,絕對是裝X利器啊!

揭秘Mariah Carey哨音來歷 | 牛姐的海豚音就是這麼牛!



相關焦點

  • 唱功揭秘:什麼是金屬芯 | 最棒的聲音形容詞
    所以,作為人類,我們發出來的聲音想要滿足金屬芯所需要的條件,在音色上,就必須達到相應的細化程度。大家都知道,聲音越是高,音色也就越是細,這是不是意味著,越是高的音,也就越是有金屬芯呢?醬醬的答案是:不一定。
  • 聲樂培訓:流行唱法麥可傑克遜唱功技術分析(上)
    談論麥可傑克遜的唱功,「聲樂培訓」的內心是相當忐忑的。面對這樣一位在流行音樂世界,各個領域都做到了極致,並給予後人無數啟發,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歌手」這個身份恐怕已經遠遠無法襯託出他的偉大。縱觀麥可傑克遜的一生,涉獵領域包括作詞、作曲、演唱、舞蹈,而這些領域所融匯起來散發出的無限光芒,才是麥可傑克遜最大的價值所在,因此,談論麥可傑克遜,僅從唱功角度入手,未免太狹隘了。正如上文所述,麥可傑克遜的身份,絕不是簡單的「歌手」一詞能夠概括。
  • 唱功揭秘:唱歌「模仿」到底好不好?
    這是人類的生理條件所決定的,每一個人的喉部肌肉以及共鳴腔體的結構,都是截然不同的,這就導致了氣流經過時觸發所的聲譜頻率千差萬別。所以,不論你再怎麼模仿一位歌手的演唱,你所能夠模仿到的,也只是他的唱腔,但是核心的音質,音色,卻依然是屬於你自己的私人財產。
  • 唱功揭秘:高音之路最大的阻礙「斷層」
    斷層,就是剛才醬醬所談到的那個數值變化過程,1直接跳到了4,4直接跳到了6……空隙太大,沒有規律,聲音不再是由粗到細,而是直接從極粗,變成極細,甚至變成極虛,太過於跳脫,缺少了過程。比如,醬醬非常喜歡的男歌手林志炫,他所翻唱的《死了都要愛》、《she’s gone》,無疑就是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中高音與高音的音色,是完全脫節的。
  • 張惠妹:張惠妹的唱功,很是驚人,非一般的唱功
    張惠妹是中國臺灣的歌手,而她第一張專輯銷量就達到了一百零八萬張,更是打破了那個時候的記錄,有人說她的唱功特別的厲害,甚至有一些專業人士也紛紛誇讚她。她自己也可以很輕鬆的完成,但當有一些人們翻唱的時候,卻發現十分的難,可以說她是一個聲樂奇才,她的聲音有著金屬般的光澤,而音域也十分的廣,任何類型的歌曲她都可以演唱得出來,是一位非常罕見的全能型歌手,和她的音樂感覺還特別好,對於音源素質更是極佳,這都是因為她自己的音樂素養所培養出來的。這對於女歌手來說,這種土特質是特別難得的。
  • 唱功分析 | 搖滾音樂的文化性是否蓋過了音樂性?
    對於許多普通聽眾來說,搖滾音樂的意義,已經不再是音樂技法,或者說音樂藝術,而是一種更為形而上的關乎於人類與精神的探索。懷揣著怎樣的心態去欣賞音樂,當然是每一個人的自由。然而,我們很難無視搖滾音樂的文化性蓋過音樂性以後,所延伸出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最為直觀的當然就是優越感,以及各種各樣誤解的誕生。
  • 【原創】湖畔煙樹|​知更鳥的哨音——詩書誦合輯
    知更鳥的哨音——詩書誦合輯作   者:湖畔煙樹
  • 香港女歌手唱功排行榜
    C:鄧麗欣 薛凱琪 twins(阿sa略好)傅穎B-:(現場勉強不車禍)盧巧音 李彩樺 鍾嘉欣(唱功一直在進步,會有希望到B) 周慧敏(年輕B+,退化嚴重)B(現場有點小瑕疵):吳雨霏(氣息一般,高音較差)吳若希(1992,目前唱功一般,氣息音準有待磨練)麥家瑜(80後,音色不錯,現場較穩定,偶爾小瑕疵,唱功還會提高)鄭融(1984)(音色好,
  • 一個人能夠同時唱出兩個聲部的演唱?它能夠做到
    大家好啊,我是小編小小李,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大家要是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喲上一次我們具體的講到的長調,介紹了長調的主要歌唱家,在民歌的演唱中,還有一種古老的聲音,它的獨特演唱技巧,讓一個人能夠同時唱出兩個聲部的演唱,是不是超級奇特呢?但是就有這樣一種震驚世人的草原文化瑰寶-呼麥,接下來,我們就要去具體了解一下呼麥啦,大家快快端好小板凳吧!
  • 然後古代人類變得可以發出「ㄈ」的音了
    古代人類從何時發出ㄈ的音呢?或許得歸咎(或歸功)於農業和軟的食物。隨著農業的普及,我們的祖先開始大量食用加工食品,牙齒的磨損也隨之減少。這改變了顎骨的生長,牙齒從對切咬合(上下門牙對齊)變成過度咬合(上門牙前傾)。
  • 唱功揭秘:什麼是「裝飾音」
    這是 唱功醬 第 726 篇關於歌唱的文章經常閱讀醬醬文章的你,一定會發現,醬醬經常提到一個詞語,那就是裝飾音,那麼,這個不常出現在聲樂理論的詞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於我們實際的演唱,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 流淌的歌聲周深大放異彩,周杰倫經典歌曲被翻唱,唱功是加分項
    在播音綜現階段應該是屬於周深的事業上升期,我們能夠在許多綜藝節目上看見周深的影子,從我所看的綜藝節目來看,目前《流淌的歌聲》是我在看的綜藝節目裡,周深參加了的音樂類型綜藝節目(PS:主要現階段音樂綜藝節目確實也比較少,如果還有其他在播音綜有參加,大家也可以在評論點出)。
  • 《我們的歌 第二季》精彩現場賞析(完結篇)| 唱功技術分析
    或許受限於黎明的唱功,以及當時香港的音樂製作環境,槇原敬之原版所流露出來的八九十年代,東京街頭的都市感,並沒有在黎明的國語翻唱版中較好的展現,整體上還是很像香港流水線般生產的快餐音樂。而張信哲與太一的這版翻唱,則是在國語基礎上,很好地還原了槇原敬之原版的韻味。迪斯科的編曲,使得這個表演滿是復古感。
  • 最美妙的哨音
    已是深更半夜,我只得將他留在所裡,並為他泡了包方便麵,把他安頓好。可他似乎並不領情,吃過飯後,就躺在值班室的沙發上,時不時地吹起哨子。當同事要將哨子收走時,他就把哨子緊緊地捂在胸口,仿佛捂著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整個夜裡,哨聲不時響起,攪得我心煩意亂。
  • 揭秘1962年的美人魚事件:能與人類溝通,據說來自亞特蘭蒂斯!
    文/行走天涯 揭秘1962年的美人魚事件:能與人類溝通,據說來自亞特蘭蒂斯! 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美人魚呢?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疑問,如果美人魚不存在的話,為什麼遠古傳說中有這麼多關于美人魚的故事呢?
  • 人類的意識能夠永生嗎?
    人類意識能否永生?我們也許聽過一個雄心勃勃的藍圖: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拋棄肉體,將自己的思想移植到機器人身上,從而實現意識的永生。像Nectome這樣的矽谷公司相信,有一天能開發出完全複製人類大腦物理結構的必要技術,並且能重現人的意識,但實話實說,從科學已知的證據來看,要想實現意識的永生,簡直是一個「神話故事」。事實上,人類對意識還知之甚少,意識的本質和起源仍然是一個開放性話題,我們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構成了記憶—意識的基本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