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成茂 攝)
「東仔,這邊,這邊……」2月13日,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出站口,32歲的劉東剛拉著行李箱走出來,熟悉的聲音傳入耳中,隨聲望去,站在接站人群最前面的大哥正向他揮手。上車、啟動,哥倆載著滿後備箱的「年貨」,向著牡丹江家的方向出發……
此時,遠在千裡之外的杭州,西泠印社最年輕的書法篆刻藝術家、「林口娃」金恩楠將最後一份年貨快遞發出,機票裝進口袋,熱盼著回家的旅程……
對於中國人來說,家就是根,就是那根長長的風箏線。在春節「遷徙」的途中,晃動的列車,漫長的旅程,擁擠的車廂,難熬的夜晚……都抵擋不住歸家的心。家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溫暖,還讓異鄉打拼的腳步忙碌而踏實。
奮鬥路上,心安在家
兩天前,北京。點擊、發送……看著屏幕上發送成功的顯示,劉東合上了筆記本,在座位上抻了個懶腰。春節前的策劃書全部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客戶最後的答覆。
桌邊,手機裡的幾個搶票軟體「正在為您閃電搶票中……」的信息不斷閃爍。看著交易記錄裡,多次退、訂票記錄,他的思緒飄向了遠方。
最初從牡丹江的小山村考出來,劉東就一路奮鬥,從上海再到北京,他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努力賺錢,把母親接出村,讓老人安享晚年。
畢業時,重本大學的敲門磚,讓他很快在一線城市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但是,想要在繁華的大都市紮根,憑藉手中安穩的工作幾乎不可能。於是,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2017年,他和幾個要好的大學同學,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代理銷售公司。創業起步都比較艱辛,從公司開業的那天起,他幾乎就「長」在公司裡,春節回家的票也是一推再推……
「叮叮……」手機提示音打斷了他的思緒,原來是機票成功訂購的提示。劉東長舒了一口氣,隨後將火車票的搶票軟體退了出來。機票截圖並編輯條「讓老媽放心,說了過年肯定回去」的信息給哥哥發過去,結尾不忘配上個吐舌頭的表情。
雖說「父母在,不遠遊」,但為了讓父母無憂生活,長大的孩子們還是踏上了奮鬥的旅程。
無論在哪,家是牽掛
2月12日,杭州。一間書法篆刻工作室內,書法篆刻家金恩楠的手機屏幕亮了幾下,正安心給學生們授課的他瞄了一眼手機上的信息,露出了笑容。
「好的,今天就到這裡。」課程結束,學生陸續走出工作室。在前往下一個教課地點的間隙,金恩楠這才拿起手機,翻看起母親發來的圖片。「爺爺奶奶的新衣服」、「姥姥姥爺的新年禮物」、「爸爸媽媽的節日驚喜」……原來,郵寄給家人的「年貨」已經陸續到達。而手機日曆中,標記著重大事件「回家」的日期越來越近。
從林口小城走出來,到2013年8月,參加西泠印社大型國際篆刻選拔,現場被批准加入西泠印社,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西泠印社成員,金恩楠在奮鬥的路上不斷前行。
林口有著「書畫之鄉」的美稱,而在林口長大的金恩楠,從小就受到書畫藝術的薰陶,對傳統書法篆刻十分迷戀。於是,帶著一身「童子功」,在父母支持下,金恩楠踏上了求學之路。跑遍大半個祖國,跟隨多位國家級書法、篆刻名家學習,最終,成功考進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
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協會會員、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這個僅有26歲的大男孩,每天穿梭於課堂、書法協會、工作室間,緊張忙碌的行程,讓他變得表情嚴肅。無意間,觸摸到口袋裡回家機票的質感,緊張的情緒才有一絲放鬆。無論走多遠,家,始終是心裡那份深深的牽掛和眷戀。
路途雖遠,回家過年
車窗外,景物越來越熟悉。看到高速公路前方「距離牡丹江12km」的指示牌,原本在副駕駛上半躺著的劉東坐直了身板。此時,廣播中熟悉的薩克斯經典曲目《回家》,讓哥倆不禁相視一笑。
「媽,我們到了,再有半個小時就到樓下了……」牡丹江站收費口近在眼前,劉東拿出電話和母親報起了平安。一路上車馬勞頓,在看到牡丹江三個字時,所有疲憊都煙消雲散。
另一邊,公寓牆角,早在一周前就收拾好的行李箱,讓金恩楠看著就高興,因為還有1天,他也要踏上回家的路。4個多小時的飛行,就能夠見到日思夜想的親人,金恩楠心中說不出的興奮。
故鄉的溫暖,身在何處也不會忘記;回家的方向,走到哪裡都不會迷失;奔波的腳步,路程多遠也不覺得苦。曾經,每一位遠走他鄉的遊子,懷揣著夢想在新的土地耕耘,擁抱著信念在外安家落戶,開始新的旅程。如今,那份思鄉情切的掛念,讓身在遙遠異鄉的他們,離家再遠,也要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