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2018網劇丨從這十大維度裡,我們看到了網劇市場的變化與趨勢

2021-02-08 讀娛

2018網劇影響力如何排名?有哪些爆款「方法論」?網劇市場和整個視頻網站市場又表現出了哪些特點和未來趨勢?

 

讀娛 | yiqiduyu

作者 | 單聞揚 一實

2017年的電視劇市場百花齊放,既有《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楚喬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樣的行業爆款,也有《白鹿原》《雞毛飛上天》《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這樣的厚重之作。網劇市場也借勢高走,湧現了《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三部有口皆碑的成熟之作。由於佳作頗多,2017年度豆瓣國劇榜單還破天荒拆分為「電視劇集」、「網絡劇集」兩大類。

然而,2018年劇集市場的關鍵詞則是「劇荒」和「寒冬」,除《延禧攻略》打通全民圈層成為爆款外,也就年底一部《大江大河》為2018國劇口碑挽尊。事實上,所謂「寒冬」,也意味著行業開始從虛假泡沫繁榮期向穩健增速變革期開始轉變,長遠來看還是利好。

根據藝恩數據,《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在沒有電視臺聯播的情況之下,依靠網絡獨播的形式,點擊量分別是2018年劇集全榜的冠、季軍(亞軍是《戀愛先生》),這在去年是不可想像的。如果說,2017年三部佳作出現標誌著網劇在美學上逐漸成熟,那麼2018年兩部清宮戲的「霸榜」則證明了視頻平臺獨立的傳播影響力。

2018年網劇市場穩中有變,全年上線252部自製劇,比起2017年的295部有所下降。在2018年上線的網絡劇中,原創網絡劇集有明顯增幅,三大視頻網站佔比均超過50%。

網絡視頻用戶、內容、流量則進一步向愛優騰三大平臺集中。《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過去半年通過愛奇藝、騰訊 、優酷三大平臺收看過網絡視頻節目的用戶佔比達到89.6%。同時,網絡視頻流量也在向頭部內容集中:2018前三季度,共有網劇214部、網絡綜藝118檔、網絡電影1030部上線,上線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或稍有下降,但播放量大幅增長。

由藝恩數據可見,2018年網絡視頻總體在向精品化、頭部集中的趨勢發展,網絡劇自然也不例外,流量向頭部、腰部集中,粗製濫造的作品生存空間將進一步縮小。網絡劇正在不斷尋求突破與發展,向著專業化、規範化、品質化方向邁進。

 

鑑於劇集評價體系在2018年發生了重大變化——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藝恩數據、貓眼等紛紛推出相關內容綜合性熱度榜單,【鋒芒智庫】統計的「2018網劇影響力TOP 20」也不再以流量為尊,選用了不同的數據參照系。

 

 

如圖所示,【鋒芒智庫】採用的「影響力係數」的計算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評價係數,佔總係數的40%。第二部分為網絡搜索係數,佔本次計算的30%。第三部分為社交平臺活躍係數,佔本次計算的30%。

在【鋒芒智庫】2018網劇TOP 20榜單中,愛奇藝和騰訊各佔據8個名額,優酷有4部劇上榜,在TOP 10中,愛奇藝、騰訊各4部,這基本上也從側面反映了三大視頻網站的競爭格局。

貓眼評分方面,《悍城》以9.2分居首,《忽而今夏》、《天坑鷹獵》分列二三位;豆瓣評分前三與貓眼評分前三作品相同位次略有區別,《忽而今夏》取得最高的8.3分,《天坑鷹獵》《悍城》緊隨其後。

在幾大熱度指數上,《延禧攻略》在豆瓣評分人數、百度指數、微博話題閱讀量和討論量都遙遙領先,同時貓眼評分、豆瓣評分分別為8.0分、7.2分,綜合成績毫無懸念位居榜單首位。

從類型來看,古裝、喜劇、青春、懸疑、奇幻等均為網絡劇中的熱門題材,2018年的網絡劇在這些類型方向上繼續縱深發展。影響力榜單中的20部頭部網劇,古裝劇佔據了一半,《延禧攻略》《如懿傳》更是位列前兩名,古裝題材受喜愛的程度可見一斑。

相比古裝題材的熱度,青春劇更容易獲得高口碑,騰訊視頻的《忽而今夏》是20部作品中唯一豆瓣評分破8的劇,在「評價係數」部分中得分很高。《悍城》《原生之罪》是懸疑推理劇擔當,掀起今年懸疑劇熱潮。

《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和《北京女子圖鑑》的入圍標誌著現實主義作品開始在網劇中回暖,2018年有影響力的現實主義網劇還有《假如沒有遇見你》《瘋人院》。

《延禧攻略》無疑是2018年網劇最大的爆款。從「影響力係數」來看,《延禧攻略》是20部上榜作品唯一破6的劇集,和前三名中的《如懿傳》《鎮魂》遠遠拉開了差距。從借勢品牌數量上來看,《延禧攻略》也遙遙領先,達到了120+,《鎮魂》90+,《如懿傳》70+。

《鎮魂》的走紅顯然是「因人成事」,它抓住了女性觀眾的注意力,儘管編劇頻頻「被寄送了刀」,依然難掩「鎮魂女孩」的熱情,朱一龍和白宇兩位男演員也借這部劇正式走紅。

   

《如懿傳》與《延禧攻略》雖然在題材上「撞衫」,但在方法論上卻是截然不同的。《延禧攻略》是披著電視劇外衣的網劇——雖然取得了《電視劇發行許可證》,但是它在文本上卻是鮮明的「爽文」模式,和網際網路受眾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如懿傳》卻是披著網劇外衣的電視劇——本來就是為電視臺生產的作品,只是因為政策調整才被被迫在網絡首播。《如懿傳》在敘事結構上是中國清宮戲的經典模式,主打的觀眾也取最大公約數,網絡首播並不利於其傳播。《延禧攻略》以黑馬姿態先聲奪人,成為今年國劇市場真正的爆款。

從2017年的品質之作《無證之罪》《河神》到2018年爆款《延禧攻略》,愛奇藝一直堅持好演員+好劇本+好製作的方法論,延續了在大劇領域的引領性。騰訊更多在打大IP+流量藝人的王牌,儘管劇集流量可觀,卻難出爆款。優酷2018年更多致力於突破圈層,在營銷上發力,製造熱點話題。

隨著製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國產劇與國際接軌已經成為常態。從視頻平臺海外熱度統計可以看出,愛奇藝《延禧攻略》依舊獨佔鰲頭,不僅是內地年度爆款、TVB年度收視冠軍,還在全球各地都有不俗的熱度。

《延禧攻略》發行至9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登上谷歌劇集熱搜全球第一,被BBC在內的百家國外媒體報導,打破YouTube華語劇集最高觀看紀錄,成為全球用戶關注的現象級爆款。

《唐磚》《悍城》則在東南亞地區成功發行。《悍城》本身從故事背景上就與東南亞緊密聯繫,拍攝地點也多在馬拉西亞取景,能夠被當地接受是情理之中。

《如懿傳》憑藉古裝大劇的優秀內容質量遠銷美國、澳大利亞等18個國家和地區,只是相比《延禧攻略》全面覆蓋的海外熱度而言有些相形見絀。優酷的圈層爆款《鎮魂》在韓國熱度頗為不俗,朱一龍登上韓國社交軟體熱搜,大批韓國粉絲花式表白,但因為題材並不大眾,也使得《鎮魂》難以在海外獲得更廣泛的影響力。

2018年的電視螢屏,網劇反哺衛視的現象逐漸成為了流行的編排方式。隨著不少衛視開始成為網劇的二輪播出平臺,熱門網劇在衛視播出後的不俗表現,也為網絡優秀劇集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增強了視頻網站的貨幣化能力。

據統計,2018年三大視頻網站共有17部劇集先後上星播出。這樣的反響輸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網劇和衛視周播劇場聯動播出,視頻網站會員有特殊權益;另一種則是劇集在視頻網站首播完後再上星。《延禧攻略》雖然沒有出現在2018年任何一家衛視的招商劇目中,但是它在愛奇藝播出大火之後,先後在浙江、山東、東方三家衛視多輪播出,是網劇反哺電視臺的成功案例。

除了《延禧攻略》之外,愛奇藝反向輸送電視臺的劇集還有《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泡沫之夏》《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等作品,佔據了將近半壁江山。2018年愛奇藝世界·大會上,龔宇提出了愛奇藝9種貨幣化手段,其中發行是重要的一種形式,除了反向輸送電視臺,海外發行也是重要增長點。從視頻網站按照電視臺的播出效果購買版權劇到網劇反哺電視臺逐漸常態化,「先網後臺」不再是一個噱頭,更是視頻網站增強貨幣化能力的重要商業模式。

有人說「戲捧人」,有人則稱「人捧戲」,其實演員和作品本就相互成就。比起之前對於流量明星的盲目信任,2018年網劇市場在演員選擇上出現了兩個可喜的趨勢。

一方面,由新人挑大梁的劇集逐漸增多。2018年,三大網站熱度TOP 5劇集絕大部分起用新人並且取得不錯的成績,《延禧攻略》《芸汐傳》《將夜》《天坑鷹獵》《鎮魂》都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雖然沒有大咖與流量明星加持,但是憑藉精良的製作,演技不錯的新人同樣贏得了觀眾喜愛,有的甚至升級為「新流量」。

最典型的就是演了《鎮魂》的朱一龍、白宇,以及憑藉《延禧攻略》走紅的吳謹言、許凱。龔宇在《延禧攻略》VIP大結局慶功會上直言,「《延禧攻略》一定是中國影視行業重要的標誌性的劇。優秀的演員,高質量的製作一定會出好作品,好的作品也一定會博得用戶喜歡。」新人挑大梁不僅讓片酬佔比得到優化,有利於作品創作,還為行業帶來新鮮的血液。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網劇開始押寶中生代演技派。代表性演員有李光潔、袁文康(《悍城》),聶遠、秦嵐、佘詩曼(《延禧攻略》),秦昊(《沙海》),夏雨、(《古董局中局》),戚薇(《北京女子圖鑑》)。這股風潮明顯受到2017年潘粵明(《白夜追兇》)、秦昊(《無證之罪》)成功案例激勵。中生代演員戲好、片酬合理,並且能給足劇組時間,有利於劇組規範化生產。2019年有類似有類似搭配的作品還會更多,比如《無主之城》(杜淳)、《破冰行動》(吳剛、王勁松)。

近兩年,受到網絡電影分帳模式的啟發與影響,網絡劇的分帳模式也開始逐步發展。當前,分帳模式主要針對中小成本的腰部作品,高投入、大 製作的頭部內容尚未參與分帳模式。2018年5月,優酷公布網劇分帳模式,標誌著分帳網劇正式進入「愛優騰」三足鼎立時期。

就市場規模而言,已突破2億的會員總數讓面向C端的付費看劇,不再是門小眾生意。截至11月上線,愛奇藝上線分帳網劇116部,其中《等到煙暖雨收》跟播期分帳金額突破3000萬,更加鼓勵優質製作公司進入該市場。除了《等到煙暖雨收》,還有像《人間規則》《二龍湖愛情故事》這樣的劇集,拓展著分帳劇的類型邊界。

視頻網站正在通過分帳模式建立新的商業模式:由用戶買單的付費劇集市場。分帳網劇有利於網站降低內容投入成本,提升腰部量和質,持續完善多級劇集內容生態,提供良性內容補給。對於製作公司來講,分帳網劇使得主要盈利模式由2B轉向2C,回款周期短,減輕資金壓力;此外,類型更加細分,精準定位用戶需求,積壓劇有更多機會浮出水面。

中國視頻網站付費會員的規模在2018年進一步增長。騰訊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視頻的會員數已有8200萬;愛奇藝的財報中也提到,截至2018年9月30日,愛奇藝的會員數已達8070萬;而阿里第二財季的財報中顯示,優酷日均付費用戶連續4個季度超過100%。可以估算,2018年視頻平臺的用戶突破2億,會員付費市場規模越來越大。

在三大平臺付費會員規模增長至近億級別後,視頻平臺內容付費佔比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數據可示,在2018年上線的網劇中,在播期需要付費觀看的佔比達到95%。從在線視頻行業近三年數據可看出,廣告收入基本持平,內容付費佔比逐年上升,付費用戶比例達到50%,同比增長23.8%。2018年Q3財報顯示,愛奇藝的會員收入首次超過廣告收入,在商業模式上更加穩健。

與Netflix等國外純付費訂閱模式相比,國內視頻平臺面臨的局勢顯然有所不同,在整體社會的付費習慣、意願與國外仍有很大區別。一方面這意味著付費會員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除了會員收入之外,國內視頻平臺也需要多元化的營收來源。

公開數據顯示,以版權分發和IP授權等為代表的內容分發收入和其他收入在愛奇藝營收中的佔比逐步提升,第三季度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兩部收入佔比分別達到12.1%和12%,同比增速高達220%和157%。愛奇藝Q3會員增長速度創造了同行業增長紀錄,說明付費會員市場的天花板還有很大空間,近日多家證券機構也看好愛奇藝的商業模式。中國視頻網站付費會員模式大有可為,這基本也是目前的共識。也基於這樣的共識,越來越多的頭部版權劇也採用網絡獨家播出、會員搶先看的編排方式。

方正證券的數據表明,現階段長劇的棄劇率攀升,45集體量的劇集的棄劇率已經從2016年的47%攀升到了如今的56%。從2018年的網絡劇制播來看,30集以內的短劇已成為行業趨勢,如《悍城》24集、《原生之罪》24集、《瘋人院》24集、《北京女子圖鑑》20集、《人不彪悍枉少年》24集、《好戲一出》6集、《戲癮江湖》12集、《東方華爾街》僅5集等。網劇在2018年高速踏入新短劇時代,而這也將顛覆一直以來長劇的主導地位。

除了短劇外,「豎屏劇」也將是視頻網站布局的重點方向。2018年,愛奇藝推出首部豎屏網劇《生活對我下手了》,隨後正式上線「豎屏控劇場」。騰訊旗下yoo視頻也在布局微短劇、微綜藝。「豎屏劇」儘管也是短劇,但它不是微電影或者段子劇的回潮,它是適應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環境下誕生的新品類。2018年,在中國視頻平臺的銳意創新下,湧現出一批重構認知的網劇「新物種」,不斷拓寬網劇固有的邊界,並且這種趨勢在2019年將進一步擴大。

THE END

更多文章:

田燚獻聲111水滴籌公益盛典,公益歌曲《深海陽光》溫暖人心

吃貨拯救紀錄片?

互動劇「長不大」

快訊 | 優酷再次回應被收購謠言:胡扯!將追究造謠自媒體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18網劇行業趨勢預測:網劇內容精細化 新生力量值得期待
    而到了2017年,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用「精品化」、「電影質感」等詞彙對其加以形容,甚至已經開始走向國際化,在市場大舉擴張的形勢下,網劇邁入精品化時代已是大勢所趨。  而這種精品化的動力主要來源於,資本和視頻網站的大力加持。從今年《河神》《黃皮子墳》兩部網劇可看出,電影人入局網劇之後,網劇市場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大IP網劇遇冷,中小IP網劇放異彩丨2018網劇白皮書重磅發布
    2018年有人拋出「IP失靈論」,甚至是「IP終結論」,然而,在對2015-2018年的IP網劇進行對比分析之後,骨朵數據認為,上述論調難免有些悲觀,且言過其實了。在《2018年網絡劇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以下簡稱《網劇白皮書》)中,我們發現,過去幾年間,IP網劇數量逐年遞增,影響力也在逐年擴大。並且可以預測的是,IP網劇在未來仍會佔據網劇市場的主流。
  • 2018年度十佳網劇,你追過的劇上榜了沒?
    從這些熱門題材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網劇有哪些趨勢?縱觀今年的十大熱門網劇,我們發現有幾個趨勢值得關注:1、網劇開始突破平臺限制稱為全民爆款《延禧攻略》的成功預示著一個巨大改變的開始可以看到,網劇質量低於電視劇的偏見會逐漸消除。該劇完結後在浙江衛視白天已經無縫連播多次,仍然取得較高收視。或許,以後電視劇被網劇超越將成為常態。劇方看到網劇也能成為爆款,之後或許不會執著上星而錯過最佳上映時間。2、甜寵劇爆發,需要創新突圍在宮鬥肆虐過後,一波甜寵「宮逗劇」正在悄悄佔領網劇市場。
  • 《白夜追兇》領銜十大網劇之首,TOP10榜單揭示市場紅海困境,2018路在何方?
    其中,在《口碑飄紅、流量直升,告別2017,網劇4.0創新時代將開啟丨年度最佳網劇評選投票》一文中,麻辣娛投不以播放數據作為唯一指標,而以對影視產業的開創,啟發,推動,口碑,質量,商業價值等多種維度,評選「年度最佳網絡劇」作品。
  • 多維度創新!《器靈》探索網劇新玩法
    剛剛過去的2016年,網劇風頭正勁,網劇製作模式也不斷推陳出新,走向多元。網絡自製劇在歷經初期的低成本製作後,這兩年各家視頻網站紛紛向著被稱作「頭部內容」的大IP、大製作邁進,導致網劇製作全鏈條成本的迅速攀升,價格水漲船高,但在眾多的IP網劇中,真正稱得上是優質內容、被市場認可的卻是鳳毛麟角。
  • 丨2018網劇白皮書重磅發布
    文 │ 骨朵數據自2015年開始,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在網劇領域的競爭大大提速,也大大升級了,網劇也由此進入「大自製」時代。這四年間,我們見證了各大視頻平臺上數量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好的自製網劇,正是這些自製網劇,為視頻平臺帶來了巨大流量和龐大會員數,也初步奠定了視頻平臺的內容格調。
  • 平臺博弈,流量換天丨2018網劇白皮書重磅發布
    年網絡劇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以下簡稱《網劇白皮書》)中,我們發現,自2015年至今每年的網劇數量均呈穩定且緩慢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芒果TV增勢非常明顯,獨播網劇從2017年的3部增至2018年的10部,這跟將快樂陽光(芒果TV)囊括在內的芒果超媒整合上市後的自製劇策略有關。
  • 2018網劇趨勢:漫改劇挺火,「二次元圈層」影響力持續發散
    直到《端腦》的首映典禮一放出來,漫粉的心才算是落了地,單從現在看到的幾集來說,儘管仍有些小瑕疵,卻也有不少意外之喜。這就使得《秦時明月》處在想滿足兩個維度卻又無力去滿足任何一個的尷尬境界。越來越多的製片方將目光瞄準漫改產業,源於國內影視業優秀題材的極度匱乏,這才迫使行業中的一部分人將目標投放到動漫產業,試圖通過優秀漫畫題材和高人氣去充分挖掘市場潛質。可事實上漫改劇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必須高度尊重漫畫中的角色設定。好的漫改劇會促進觀眾返回去追一下漫畫原著,對漫畫市場也形成了一種反哺。
  • 網劇臺劇博弈 市場說了算
    網劇臺劇博弈 市場說了算 2018-09-09 06:36:11來源:經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 25家電視劇、18家網劇製作公司2018成績單
    >文丨既明   編輯丨樸芳來源丨 犀牛娛樂(ID:piaofangtoushijing)2018,劇集市場一地雞毛。 市場平淡與動蕩並存,其背後仍在活躍的內容製作公司的成績也是喜憂參半,有人攬盡流量,有人中規中矩,有人放慢了步子,也有人「量多不精」,今天犀牛君就從電視劇、網劇這兩塊入手,詳細說一下44家劇作公司的2018成績單。
  • 《2018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網絡影視市場:網劇、網大...
    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攝影報導從《延禧攻略》到《如懿傳》,從《靈魂擺渡黃泉》到《罪途1之死亡列車》,從《創造101》到《偶像練習生》,2018年,中國網絡影視市場驚喜不斷。網劇、網大、網綜,60後到00後,每個人都能pick到自己喜愛的內容。
  • 電影導演拍網劇,適合嗎?
    文 | 一點劇讀,作者 | 牛角尖網劇市場又迎來一枚重磅級電影人物,這次是陳凱歌。早在2018年愛奇藝·世界分享會上,愛奇藝就曾隆重公布了一批知名電影導演入局網劇市場的作品,其中以馮小剛、陳凱歌、陸川、徐靜蕾等人為代表的第五、六代領銜導演人物的作品最受關注。《民初奇人傳》(彼時還被稱為《外八行》)便是在那個時候被市場重視,並在「陳凱歌導演監製」的光環下,得到更多曝光。
  • 6月網劇黑板報:新舊渠道博弈「超級劇集」,《盲俠》拯救港劇掘金內地市場?
    先是「高考」來了,少年們的夢想和未來,熱血寄於一役;接著是畢業季,校園裡多了些別離的傷感,但也有對未來的憧憬…當然,還有對於暑期來臨的歡喜雀躍。對於網劇市場的大玩家們來說,暑期是最大的目標用戶學生群體的「歡樂時光」,所以,頭部網劇也從這個6月起陸續亮相,而上海電視節也成為視頻網站和網劇大玩家們的「考場」,曬成績、亮片單,遠景和規劃一色,IP和宏圖霸業齊飛。
  • 「網劇Line」的崛起:爆紅,一部網劇就夠了!
    近年來,由於觀眾收視習慣的變化,電視端老齡化趨勢明顯,年輕觀眾越來越向視頻網站轉移,再加之大量資本的湧入,網綜、網劇製作水準與傳統電視劇差距不斷縮小,網生內容大爆發時代已經到來,「造星工廠」也慢慢地從傳統的電視劇、電影端向更加多元化的網絡平臺轉移。
  • 簡析:電視劇網劇行業發展趨勢
    2020年註定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因為上半年的「黑天鵝」,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尤其是對於人員密集的產業和場所打擊很大,這其中就包括了娛樂影視行業,許多劇組陷入長時間停工。 即使如此,在今年我們依舊也看到了不少好劇。
  • 解碼丨國產網劇出海大時代已經到來?中國網劇世界點播!
    據陳瀟介紹,在網飛購買版權之前,《無證之罪》等出海網劇在一些重點地區就已經跟當地主要發行頻道合作。2017年9月,《無證之罪》便率先登陸香港,實現與內地市場的同期播出,並實現在東南亞、日韓、北美、歐洲等海外地區的發行覆蓋。據愛奇藝的市場調研,當地年輕人反響很好。「網飛在此之後購買並在全球繼續推,我們也不是很意外。」陳瀟說。
  • 網劇爆發式增長 《明星志願》引領網劇門檻提升
    不斷趨緊的監管力度、激烈的競爭、日益提高的受眾口味和需求,2017年網劇將呈現怎樣的趨勢?野蠻生長趨於合規 草根選手轉向專業賽道2014年是自製網劇的元年,許多草根製作人進入了網劇市場,如同闖入大草原的脫韁野馬,多元背景的人與團隊,使得網劇的題材不斷刷新網劇的種類和維度,校園類、靈異類、玄幻類等類型劇導致「短平快」的粗製網劇充斥。
  • 六大維度解讀2018連續劇市場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連續劇整體市場表現如何?
  • 【鷹眼網劇】2018年愛奇藝進步了嗎?(懸疑網劇篇)
    這預示著流量已經不能作為衡量一部劇的標準。鷹眼網劇(ID:tbyywj)以愛奇藝最高熱度值為評判標準,逐部查看分析2018年愛奇藝的左膀右臂——青春劇和懸疑劇的播出情況。我們先來看看懸疑網劇。反觀2017年,峰值7000以上的懸疑劇有兩部,分別是《河神》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且這兩部的峰值都在7500以上。不僅如此,2017年熱度峰值5000以上的劇目數量也是2018年的近兩倍。雖然頭部作品稀缺,但《原生之罪》卻超出預期。作為一部對標《無證之罪》的懸疑網劇,《原生之罪》的熱度峰值高出口碑爆棚的《無證之罪》1245。
  • 國產懸疑網劇:2017火,2018全面啞火
    傳媒內參導讀:截止目前,2018年的國產懸疑網劇正處在全面啞火的狀態,口碑與播放量倒掛或雙撲,話題熱度平平或涼涼。之所以會進懸疑市場,無非是想藉助紅利期「圈錢」,這也正是導致懸疑網劇集體「失熱」的第二大原因——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