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鉗劉明」是人名嗎?否,這是一個網絡生造詞, 是「火前留名」的意思,通常在一些有爭議的作品剛出來時使用,表示看好這作品會火的可能性,而在前排留名。此外,「山前劉明」是「刪前留名」的意思。
類似的網絡生造詞,還有「喜大普奔」、「不明覺厲」、「十動然拒」、「累覺不愛」、「細思恐極」、「人艱不拆」、「說鬧覺餘」、「啊痛悟蠟」、「男默女淚」,等等。
這些貌似成語的四字詞語,是網友們生造的網絡熱詞,有的從字面上可以猜出詞的意思,比如「不明覺厲」是「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但是覺得很厲害」;「喜大普奔」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四個詞的首字;「累覺不愛」是「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細思恐極」是「仔細想想,覺得恐怖至極」;「男默女淚」是「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會流淚」;「說鬧覺餘」是「別人有說有笑有鬧覺得自己多餘」。而有些詞語,從字面上根本看不出什麼意思,除了「火鉗劉明」貌似一個人名外,像「人艱不拆」指「人生已經很艱難,就不要拆穿了」;「啊痛悟蠟」更絕了,是指「啊,多麼痛的領悟啊」,網友說這句話時後面常放一隻蠟燭,表示悲劇,所以有一個「蠟」字。
分析一下這些網絡生造詞,大多是一句話或幾句話縮減而成,四個字之間沒有邏輯關聯,放在一起艱澀難懂。它們與成語相去甚遠。成語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每個成語都有著一定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有的成語背後有著歷史故事,具有十分厚重的歷史內涵。相比之下,這些網絡生造詞顯得膚淺、生硬、可笑。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等。這個通知的目的是保證大眾傳媒用語的規範,保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防止造成漢字語言的混亂。國家管理部門用心良苦,網友們的網絡用語看來只能僅限於微博、論壇等社交工具的傳播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