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蟲師》遇見.蟲師
曾經還小,在一段時間裡瘋狂百度有什麼好看的治癒番,那時,就見過蟲師了,但是因為太膚淺而因顏放棄了。已經好久沒看動漫了,今年國慶,偶然翻到蟲師,看到上九的評分,好奇的打開了第一集,但是看完確實迷迷糊糊的,彈幕告訴我沒看懂要多看幾集,本來也不愛棄番,聽到美的窒息的end,便堅定的靜下心來,去了解一個的新的世界。真的,絕對是越看越好看。
-
《蟲師》關於蟲師
網易雲有人言:yang shi 將《蟲師》的配樂曾用於一部陶淵明的紀錄片之中。你能想像那種情境嗎?蟲師的故事非常複雜,自然雜感,豐富的哲理,人生體悟,世界規律盡在其中。26集的中篇幅 每集對話簡單明了,卻暗含大意。劇情生動卻意味深長。一個個關於蟲的故事 美麗溫柔 交織著人性 譜寫著一部自然之歌蟲師銀古就像陶淵明一樣。
-
《蟲師》精彩在哪兒----《蟲師》世界宏偉、悠久
蟲師的世俗秩序很弱,從側面說,人們不用遵守為人類自身制定的法律法規,不會作繭自縛。但《蟲師》的自然秩序很森嚴,人與蟲並不能共存,時常出現矛盾。當人蟲出現矛盾時,蟲師就出現了。蟲師是人與蟲之間的協調者,哪裡有矛盾,哪裡就會出現蟲師。以蟲師為主人公,展現銀古協調人蟲矛盾的故事,更是展現了蟲師這種職人,作為自然秩序協調者的必然性。
-
《蟲師》蟲師:像個普通人一樣活著就行了
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斷斷續續把《蟲師》看了兩遍。《蟲師》第一季講了 26 個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是一次關於「活著」的靈魂拷問,親人死亡、愛人離去、遠離故土、碌碌無為……面對各種無法自主把控的平庸日常,我們到底在為什麼活著?我們要到哪裡去?
-
《蟲師》漆原友紀筆下淡淡的水墨鄉愁
關於漆原友紀和《蟲師》 《水域》,這是一部非常漆原友紀的作品。出生於1974年1月23日的日本女漫畫家漆原友紀向來都是一個擅長用細膩的筆觸描繪故事的人,亦如她筆下的《蟲師》。 喜歡《蟲師》的朋友一定也和小編我一樣,童年中有著屬於《蟲師》的淡淡一筆記憶,動畫化後同樣非常喜歡,特別是其中的音樂,總讓人不知覺間心緒平靜下來,而其中的故事配以淡淡的水墨畫風也如同一杯清茶般值得回味。
-
《蟲師》哀而不傷
《蟲師》的故事圍繞著蟲這種奇妙的生命形式展開,設定是比動植物及微生物更接近生命本源的存在。普通人並不能看見蟲的存在,而在蟲師的眼中則是無處不在的,漂浮發光,猶如微生物一般的存在。而當人類和蟲的生活發生交集時,就會產生讓人無法理解的奇異現象,例如頭上長角的小孩、莫名生病的人、消失在虛穴的女人。主角銀古就遊歷在各個村莊之間,幫助人們解決這些怪異的事件。
-
《蟲師》中有棵菩提樹
蟲,初湧動的回憶 1999年,講談社旗下的月刊青年漫畫雜誌《afternoon》開始連載《蟲師》,這是《蟲師》在業界試水的第一年,原作者漆原友紀是創造它的母親,她以不同於日本大批量以熱血、少女、萌動元素等濃厚的缺乏內涵的主流商業作品劃清界限,《蟲師》走起了小眾的治癒系道路。
-
蟲師 邊緣人的理想國
《蟲師》給人最大的一種感覺就是寧靜,這是一部畫面節奏非常慢的動畫,有人對這部動畫進行評價,說它淡然之處顯瑰麗,平靜之中藏深意。於是就出現了「蟲師」這種職業,解決可能是由蟲引起的怪異事件。銀古的遊歷從不曾停留,一段故事結束,再重新出發,蟲師這一類人,就像候鳥一樣來去,有需要的時候會出現,結束之後就離開。
-
《蟲師》海境來客
剛看《蟲師》感覺是溫柔的,節奏慢慢的,音樂也很柔和,並不像聽到名字時想像的那樣,以為是比較嚇人的動漫。第八集,海境來客,出走的夫妻在岸邊鬥了嘴,妻子勸丈夫回去,丈夫執意不回還對妻子說了狠話。各自上船後,妻子坐在船上背對著丈夫坐的船,丈夫看出了妻子心中的不悅,打算登岸向她道歉。就在這時,起了蟲霧,妻子被困在霧裡,丈夫的船被蟲打翻,衝回岸上。
-
旁觀者眼裡的風景——《蟲師》
不能否認蟲師製作組的謹慎和用心良苦,《蟲師續章》在14年動畫質量也是極高的,即使用了原班人馬,看過後總感覺失去一件很重要的東西。蟲師以自己獨特的手法,謹慎的態度和勤奮的工作展現了蟲師的獨特魅力。《蟲師》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含義,監督長濱博史給了最好的答案,這兩個字包含著強大的力量,它既不是一部表現何謂正義何謂邪惡的東西,而且,也不是一部僅在描繪大團圓結局的東西,既不是一部描寫角色的東西,同時也不是一部在設計上過分渲染額東西,這部漫畫給人的感覺很類似於人面對面的交談。
-
《蟲師》畫中之詩
《蟲師》,人與「蟲」相遇的故事集:人世生老悲歡、長相羈絆;自然依照它亙古不變的法則,如是生滅。
在這部節奏舒緩有致、仿佛行走於山水畫間的作品裡,觸動我的,是它的意境之美、人情之溫以及對人與自然共處的思考。
-
《蟲師》白髮少年
蟲師裡創造了一種物質,蟲,它是生命的另一種形態,可以是非常簡單的生命形態,也可能是和人一樣去思考,交流的複雜形體。基本上它們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但偶爾介入人類世界,可能為了自身的生存,就會對人造成影響。但其實不能以善惡來評價,因為它們也是為了生存。我體會蟲師裡不斷展現出的態度是不必為逝去而傷感。可儘管如此,也要為了活下去而拼盡全力。
-
《蟲師 續章》關於蟲師的一點感想
很欣賞蟲師反映的世界觀,沒有明顯的傳達什麼好什麼壞,而是用一種客觀的角度描畫事實,讓看的人自己去體會。相對而言,第一季水準更高,基本每一集都讓我淚目,沒有主角光環也沒有反轉悲劇的結局,往往讓人致鬱。蟲沒有錯,人也沒有錯,他們都是為了生存,錯的也許就是時間地點運氣了。銀古不是讓人一見鍾情的類型,相反,對他的喜愛正像動畫中意境悠遠的音樂,以及仿佛水墨畫般的風景那樣日久生情。
-
《蟲師》蟲師初寫
這篇會有點長吧(腹瀉式更新)蟲師也算一個高分冷番了,它的致鬱讓人愛之深,哀之切。談到蟲師就會說到物哀吧,哀而不傷之類的。看完後哀是真的,不傷?原諒我只看到一個個人物舔舐著傷口去生活,然後明白,什麼哀過後就可以笑著生活只是謊言,只是傷了不自哀而已,然後盡力生活,偶爾笑笑,挺好的。也算是看過幾遍了,曾以為這是自己的退宅之作了,覺得看到這個作品,動漫這座山我已經爬到了我的山峰,當然是真香了。
-
探尋治癒系怪談動畫,《蟲師》是你繞不開的神作
當蟲給人世間帶來煩惱的時候,名為「蟲師」的旅人便擔當起驅蟲者的存在,蟲師具有看見蟲的能力與驅趕蟲的知識。人,蟲,蟲師三者的對峙,構築出了《蟲師》的舞臺。而其中《蟲師:屋頂之宴》和《蟲師:藍色音樂》兩部短篇,正是《蟲師》的原型。談到為何會構思出蟲師,漆原友紀說道:「最初是想嘗試畫一些可怕的東西,後來我就想到了「可怕=蟲」。但是最後我還是不想畫現實生活中的蟲,就變成現在的樣子了。似乎沒有最開始設想的那麼可怕。」
-
《蟲師 續章》旅程
蟲師的好,在於它將人置於本該在的環境中。除了表現出人世冷暖,它善解人意的給予了萬物可以行走的軌跡,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對等,這就是蟲。至今仍記得小時候讀王冕的《墨梅》是內心那種頑童無賴式的憋屈。人與萬物皆有靈性,不存在依附,不存在藉口,不存在妥協讓步,每一個個體都認真的活著。執著的本我,多元的世間,滋生出冷淡的必然的事實,冷淡的讓人的心沉下去又浮上來。
-
《蟲師 續章》朝生夕死,維以不永懷。
久違的蟲師銀古又從薄霧中踏步而來,續談9年前的關於蟲的故事。你要問談的是什麼事呢?是關於生與死的情愫,是關於往事遞邅的慨嘆;也許有山中小徑,也許有雨後故人。朝陽下共曲於衣袂飄飄,夕於霧中翻動舊情衷。像一茗清茶,一切皆是東方的情意。清新淡雅,哀而不傷,將世間情事娓娓道來,卻又質樸悠遠。好似圍爐夜話,向同是人間遠行客的旅者共訴情懷。
-
最喜歡的動漫-《蟲師》
(本文配合此BGM食用更佳)很久之前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回答中描述了蟲師第二十集《筆之海》中的一幕場景,當時看完就被感動到了
-
《蟲師》像夏天的涼白開
時隔十幾年,終於把蟲師看完了,其實我也已經記不清當年究竟是不是沒看完,但留在記憶裡的的確就只有前幾集的印象了。蟲師裡的故事給人的感覺一直是淡淡的,歡喜也好,憂傷也罷,就像一個旅人懶洋洋的坐在溪谷的木樁旁慢慢的講述給你聽,不添油加醋,不煽風點火,講故事的人並不期待驚嘆甚至也不尋求同感,只是想在這樣寧靜的時間和氛圍裡同你分享這樣一個故事,就像故事裡的銀谷給人的感覺一樣,我只是一名過客,我願意提供給你建議,但我也尊重你的選擇。
-
《蟲師》我就隨便寫寫…
動畫《蟲師》,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漆原友紀原作同名漫畫,由動畫公司ARTLAND負責製作。第一季於2005年10月22日起在富士電視臺播放,全26話。第二季於2014年10月開播。豆瓣評分分別為9.4和9.6分。毋庸置疑,又一部神作。很多人喜歡拿蟲師和夏目友人帳作對比。事實上我覺得沒有什麼比較的意義。夏目主要說的是人與人、人與妖之間的感情。它的定位在一個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