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優秀的電影,少不了優秀的背景音樂。好的背景音樂,只要一起音,觀眾的情緒便被調動起來,隨著電影中的人物一起緊張、振奮、歡喜、傷感……然後,電影畫面定格在記憶中,每每想起,心頭便是萬千情緒。
但是,因為傳唱度的欠缺,很多音樂我們記得畫面、哼得小調,卻偏偏不知是什麼名字。就像下面列舉的這幾首背景音樂,只要看過港片的人肯定都聽過去,可你知道它的名字嗎?它又有著怎樣的過去呢?
大人物出場或戰鬥時,肯定要用足夠的聲勢來渲染。這首音樂便是港片中經常出現的,一首很燃的英雄專屬配樂。
《闖將令》自六十年代被引用到武俠電影《如來神掌》後,就在香港武俠片中得到廣泛應用,如《東成西就》、《唐伯虎點秋香》、《功夫》等片中都曾出現過。周星馳對這首音樂的引用很是頻繁,近些年更是逢片必用。
1964年版《如來神掌》
伴隨此樂出現,最有代表性的英雄就是我們的大聖。1964年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大鬧天宮》、去年的《大聖歸來》,都用到《闖將令》。
《大聖歸來》
然而,你知道嗎?這是一首來自大躍進時代,表現熱火朝天幹活景象的主旋律民樂作品。由民族音樂家于會泳與胡登跳兩人於1958年合作而成。
·《小刀會序曲》·
提到了《闖將令》,怎麼能不提《小刀會序曲》呢?
同樣燃爆!音樂一起,就感覺有大事情要發生,不是大Boss要出現,就是大英雄神功已成。不僅在周星馳的電影裡出現頻率非常高,徐克對此音樂也甚是痴迷!
華人世界中兩個最痴迷《小刀會序曲》的導演在《西遊伏妖篇》中更是撞到了一塊兒
《小刀會序曲》開頭也是利用嗩吶營造出一種磅礴的氣勢,接下來就將主題不斷地進行升華,具有極強的代入感。
與《闖將令》一樣,《小刀會序曲》同樣出身主旋律,是《小刀會組曲》中的一首,是商易於1959年為民族舞劇《小刀會》作的配樂。不過,可以說它與武俠的血緣比較近,畢竟小刀會什麼的不就是江湖嗎。
它首次出現在香港電影中,是出現在1967年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之中。自此之後,《小刀會序曲》開始頻繁出現在香港武俠電影中。
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大內密探零零發》、《大話西遊》等,再到之後導演的《功夫》、《西遊降魔篇》、《美人魚》都有用到。而在徐克導演的《新龍門客棧》、《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龍門飛甲》中,那聲讓人振奮的嗩吶也響徹天地。
在《伏妖篇》中,《小刀會序曲》依舊作為孫悟空專屬神曲。電影開篇戲班子的怪獸展上,唐僧一拉開帘子,孫猴子亮相,熟悉的嗩吶聲就響了起來。雖然用的比較克制,但好幾個重要場面都有著它的身影。
·《東海漁歌》·
《東海漁歌》同樣誕生在1959年,這部11分鐘長的民樂合奏曲,展現了在東海捕魚的漁民在夕陽下,滿載漁獲歸家的畫面,是中國民樂的經典之一。
《東海漁歌》原樂曲有四個部分,分別為「黎明時的海洋」、 「漁民出海捕魚」、「戰勝驚濤駭浪」和「豐收歡樂而歸」。
其中 「漁民出海捕魚」歡快輕盈,「戰勝驚濤駭浪」激昂壯闊,被用的最多。
《功夫》中,影片開始時用的是「漁民出海捕魚」,展現豬籠城寨的安靜祥和;大戰斧頭幫之時用的是「戰勝驚濤駭浪」,非常振奮人心。
《伏妖篇》中,《東海漁歌》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唐僧與兩個徒弟合計為比丘國王表演一段,幻想孫悟空操縱唐僧的第一次跳舞;第二次則是孫悟空大戰紅孩兒的收尾;第三次就是全片最為華彩的部分,真如來現身收伏三個假如來,漫天的東海海水翻騰中,《東海漁歌》的音樂推波助瀾——阿彌陀佛!
·《賽龍奪錦》 ·
這首曲和前兩首有異曲同功之妙,經常被電影用在大人物出場。
它以嗩吶開始、以嗩吶結束,有一種緊張激烈的氛圍。尤其頭段的旋律和英雄人物的契合度極高,被廣泛使用。當然周星馳的無釐頭出場也會用到,增加不少幽默效果。
《賽龍奪錦》是何柳堂的代表作,原是通過對龍舟賽熱鬧場面的描寫表現勞動人民勇敢奮發的精神面貌。
·《天地孤影任我行》·
自古英雄多孤獨,每一條英雄之路基本都伴隨著傷痛與別離,這種豪情與悲壯的詭異結合,大概就是聽《天地孤影任我行》後最大的感觸。
這首樂曲首出自王家衛經典影片《東邪西毒》,由香港電影全才陳勳奇作曲。荒漠,黃沙,孤寂感,一個醉生夢死的夢,一壇醉生夢死的酒。
最經典的當屬《大話西遊》的引用。大話西遊中,紫霞死的時候對至尊寶說:我猜中了開頭,但我猜不中這結局。響起的也是這首曲子,感動了無數人。
「咦~這不就是《黃飛鴻》的主題曲《男兒當自強》的旋律嗎?」是的,《男兒當自強》的旋律其實就是古曲《將軍令》,只不過黃霑將其填上了詞,神奇般地將其變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將軍令》源於唐王朝皇家樂曲,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樂曲主要表現古代將軍升帳時的威嚴莊重、出徵時的矯健輕捷、戰鬥時的激烈緊張、得勝歸營的慷慨激昂。全曲一氣呵成,節奏緊迫有度,極有氣勢。
最後,再給你們放一下《男兒當自強》,聽一聽是不是一樣的。
你還能想到哪些類似的音樂呢?歡迎在下方評論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