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成了打工人:清早起床洗漱完畢,連飯都來不及吃,就要去擠地鐵上班。身上沒有帶任何金屬,卻在經過安檢儀的時候滴滴作響——好傢夥,原來安檢儀檢測到的,是我們打工人如鋼鐵般的意志,活脫脫一個現代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然而縱使是意志堅定如打工人,也有那麼需要放鬆的片刻。
在擠成沙丁魚罐頭的地鐵車廂中,抑或是午飯後的摸魚Time,這個時候摸出手機,想起當年用諾基亞玩貪吃蛇的日子,總是情不自禁地會懷念起那些一隻手就能玩的豎屏遊戲。
於是,這次給大家推薦幾款豎屏遊戲。無論是上班通勤,還是社畜摸魚,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赤核》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當年曾在PC上玩過的三維彈球?那個伴隨著魔性的音效彈來彈去的小球,說實話並沒有多有趣,但當年還是讓我花了大把時間在這款遊戲上。
而手機上的《赤核》,就是和三維彈球類似的遊戲,只不過在這款遊戲中,玩家的目標除了獲取更高分數,還有擊破敵人。
遊戲和原先的三維彈球一樣,都是豎版遊戲,因此單手就可以操控,並且隨時隨地拿起來就能玩,非常適合通勤路上消磨時間。
相較於普通的彈球遊戲,這款遊戲中增加了許多特殊的系統:比如為彈球加入了駭客功能,使它可以像電影中的特工一樣,駭入敵人的系統。
除此之外,遊戲中還有類似《黑客帝國》的子彈時間,我們可以在任意的情況下,點擊屏幕,這個時候畫面中的小球就會變成慢動作,然後我們就可以對其進行微調,來控制它彈射的方向了。
這個改動可以說完成了我多年來的願望:再也不用眼睜睜看著彈球從旁邊掉下去而腦溢血了。
《鋼琴塊2 》
不知道各位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走在人行道上規定自己只能踩某種顏色的地磚;或是騎自行車的時候一定要軋到黃色的虛線。
這就是《別踩白塊兒》的主要玩法:跟隨音樂節奏點擊畫面上的黑塊就可以了。
而在這個系列的第二作,遊戲更名為了《鋼琴塊2 》——當然,熟悉這個系列的玩家還是習慣地叫它《別踩白塊兒2》。
相較於前作只是單純地點擊黑塊,在本作中加入了更多玩法:比如需要玩家長按的藍塊,或是需要拖動轉折的紅塊。新玩法為遊戲增添了許多趣味性,也使得遊戲更具挑戰性——當然,相對於那些動輒6鍵甚至8鍵的音遊來說,《鋼琴塊2》還是簡單不少了。
作為一款音遊,《鋼琴塊2》主打的是鋼琴曲,因此曲庫中不乏蕭邦、貝多芬這類大佬的曲子——當然,也有卡農、青石巷這種相對更容易讓大眾介紹的曲子。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伴隨輕緩的鋼琴曲來一局《鋼琴塊2》,確實能讓時刻拉滿的血壓有所緩解(確信)。
《絕境反擊》
在眾多吃雞手遊中,《絕境反擊》應該是屬於畫風比較奇特的那一類:這款遊戲並沒有採用吃雞遊戲常用的第三人稱越肩視角,而是採用了MOBA遊戲常用的45度俯視視角,玩起來頗有一種在打MOBA遊戲的錯覺。
除了視角外,這款遊戲還有一個比較奇特的地方:它支持豎屏遊戲,並且可以橫豎屏切換。
這對我這種社畜可太友好了:上班路上豎屏玩,下班回家橫屏玩,是名副其實的「一雞兩吃」,就算是上班摸魚,看上去也不是那麼明顯了。
這款遊戲最大的特點,在於每名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比如有些角色能通過技能回血,有些角色可以使用分身誘餌去誘導敵人攻擊等等。這些技能的加入,使這款射擊為主的吃雞遊戲,增加了許多策略性。
相較於那些動輒十幾二十分一局的吃雞遊戲,《絕境反擊》中的一局吃雞可能通常只需要五分鐘就能結束:遊戲中的縮圈節奏相當快,並且玩家落地就自帶武器。
因此往往一落地,就是玩家之間的混戰,毫不磨嘰,完全不用擔心都走到公司,一局遊戲還沒有結束的尷尬情形出現了。
《我的大刀四十米》
看名字就知道,這款遊戲出自那個著名的表情包「我40米大刀已經拔出來,允許你先跑39米」系列。
雖然這個梗已經有些過時了,但沙雕遊戲卻永不過時。
這款遊戲採用了經典的IO玩法——說人話就是大魚吃小魚,只不過在這款遊戲中,越吃越大的魚,變成了角色手中的大刀,把敵人都砍翻在地,就是你的勝利。
那自然是誰手裡的刀大,誰說話了。
而想要讓手中的武器變長變大,那就需要玩家通過砍開環境物品來增加武器長度。
當然,武器變大並不代表著你就會無腦變強:更大的武器會導致人物揮動武器的慣性也會增加,因此前搖和後搖都很明顯,會暴露出更多的破綻。
這款遊戲在操作方面也相當簡潔:只需要滑動屏幕下方的「∞」處,就可以控制人物走動,而任務的攻擊動作是自動的,並且攻擊頻率是固定的——當然,隨著你武器越變越大,每次攻擊所需要的時間也會隨之延長。
雖然遊戲玩法簡單,但並非無腦,在自己的大刀越變越大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控制敵我之間的距離,還是需要動點腦筋的,很適合在工作之餘來上那麼一局,轉換一下思維。
如今的打工人,人均996,甚至007,已經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肝遊戲。
而在忙裡偷閒的時候,來上一局玩法輕度的豎屏手遊,來放(摸)松(魚)片刻,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