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紀錄片吃了1000家宵夜店,這才是中國版《深夜食堂》

2021-01-09 AKA桃叨叨

作者/藍河

「楊總,您知道我不可能做長,為什麼還願意教我做生燙?」

那日收工,廚師王晶對老闆「楊妹」楊玉嫦敞開心扉。曾經投資創辦大型餐廳的他,因疫情失業到楊妹的生燙牛雜館來兼職。明知王廚志不在此,楊妹還是把自家手藝傾囊相授。

「既然我這裡還可以,能幫就幫一把,」這是楊妹的看法,也是武漢人的心聲。

2020年末,《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收官篇的鏡頭對準了江城的夜攤與食客。疫情並沒有影響武漢人的胃口與樂觀的天性,宵夜恢復後,更多人前往楊妹的生燙牛雜店大快朵頤。

「你看到武漢人的朋友圈吃的越來越多了,就知道我們在恢復活力了。」一口麻辣鮮到位,深夜的武漢熱鬧得仿佛不曾經歷磨難。

只是早餐是生活有奔頭的小確幸,宵夜更多是五味陳雜冷暖自知。煙火朝天酒過三巡,總有人道出那些令人長籲短嘆的故事。

紀錄片收官前,叨姐找到《向著宵夜的方向》總導演韓經國,聊聊他眼中宵夜江湖裡不為人知的記憶片段。

被疫情打亂的宵夜捕食記

「宵夜」其實是一次半命題作文。

此前韓經國是風味IP系列《風味實驗室》的總導演,對美食題材並不陌生。騰訊視頻找到他和團隊,希望在《宵夜江湖》這樣反映城市性格的長內容之外,再打造一檔以宵夜為切口、觀察社會人生百態的短的美食紀錄片,與《早餐中國》等項目形成「一日之食」的場景美食IP矩陣。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2020年1月,《向著宵夜的方向》攝製組去廈門拍了一期樣片。「那時候疫情還沒開始,」韓經國記得。素材回傳做後期,討論正片要用的敘事與視聽手法,原本計劃春節後開拍,結果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節奏。

「能做完就謝天謝地,」叨姐採訪時,韓導身後的機房裡大家還在做最後三集內容的後期。特殊時期特殊辦法,韓經國決定派兩位導演同時去一地拍攝,每拍完一集一位導演帶素材回京趕片,另一位導演再補位入組,這樣能給後期搶出更多時間。

因此原本有條不紊的拍攝,變成了在疫情緩和的夾縫中趕工。片子11月上線,6月底7月初還在做調研,奔赴在全國各地前採的攝製組,經常是晚上吃著吃著,就被當地管理部門打電話告知去醫院再做一次核酸檢測;還有的店家原本在計劃拍攝的列表內,因為疫情生意黃了店鋪倒閉。

觀眾自然覺得,拍美食無異於天下第一美差。但實際上想像裡的大快朵頤,早就敗給了繁重的調研量。

一季節目30集30個拍攝地,「都是試出來的,我們至少吃了1000家以上的店。」韓經國告訴叨姐,通過網絡調研以及專家推薦會提前鎖定拍攝城市,但最終決定拍哪家要靠嘴。特別是類似燒烤、小龍蝦、火鍋等遍布全國的宵夜品類,他們選擇起來尤為慎重。

「比如哈爾濱砂鍋這集,當晚就是砂鍋之夜了,最少吃了6、7家砂鍋,導演組幾個人輪流吃,吃完了漱漱口再吃另一家。」

「從下午5點到半夜2、3點,最高紀錄是一天晚上吃11頓。」

在凡事講究人情世故的中國社會,吃飯是重要的人情局,拍攝店鋪要麻煩老闆配合,來都來了,扒拉幾口不吃完,老闆是要生氣掛臉的。別擔心,正片裡當然不會放導演吃太多蹲在路邊吐的鏡頭,畢竟都是專業乾飯人。

用如此「笨」的辦法篩選拍攝對象,在韓經國看來很正常。「好吃一定是第一位的,因為你拍的是紀錄片,一定有某種所謂導流的效果,必須得是真的好吃。你得對觀眾負責任。」

另外,老闆性格經歷、是否參與店鋪實際打理也是拍攝的衡量標準。不難發現《向著宵夜的方向》第一季很少涉及一線城市,這是因為大城市房租高,小店必須往大店發展,而店一大老闆就變成了收錢的,不再參與夥房食物的製作,專業化流程的增加也就相對少了些人情味。

另一方面,不願意被拍的店鋪並不在少數。「調研至少兩三輪,失敗的情況很多,我們的被拒絕率接近50%吧,」韓經國坦言。「老闆就說我不想拍嫌麻煩,或者現在的店沒做宣傳,每天來都要排隊1小時了。」

各種軟磨硬泡之下,導演們淪為在夥房摘菜打下手的幫廚,有時候還要靠幾分江湖氣。

比如《宵夜》裡自己不吃肉、卻靠一把羊肉串把全國食客勾來陝西關中村子裡的焦亮焦大爺,老爺子酒肉不沾,也對出鏡的事始終沒有痛快的答應。

「直到臨近開拍前一天,我們和他女婿以及村裡人一起喝酒,大家喝高興了,終於同意了第二天的拍攝。」韓經國感慨,「我們做下來,統一的感受就是做宵夜的老闆都特別有性格。」

月亮底下的「新鮮事」

《早餐中國》導演曾經提煉過一句slogan: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早餐作為承載社區鄰裡情誼的場景,老闆與食客間總是充滿了熟稔與溫情。拍攝《向著宵夜的方向》對韓經國而言,卻是「月亮底下全是新鮮事」。

深夜飯飽微醺,你永遠不愁夜宵人沒有故事,「《宵夜》的情緒落點,可能30集能找出25樣以上不重樣的」:有活成傳說的社會大哥,有經營失敗試圖東山再起的前老闆,有開店只為買大摩託的追風少年,也有風雨兼程趕著吃一口熱乎的打工者。

第15集,導演組在燒烤之城徐州拍一家賣雞絲麵的小店,老闆娘吳月芹一身大紅袍富態慈祥,店員魏燦燦靦腆勤奮。在異地打拼的小魏身世悽慘,從小沒娘,跟著老闆娘幹活一直想認個親,這一幕被《宵夜》團隊意外捕捉。

小魏向吳老闆改口叫媽那晚,現場無論當事人還是導演組都哭到不行,「但我們不想拍得那麼『感動中國』」。幾番調整後,韓經國選擇以更加客觀冷靜的視角,呈現一個有煙火氣的宵夜攤上的溫情故事,而不將氣氛渲染得過分沉重。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故事,每晚都在發生。韓經國自己最喜歡四川宜賓牛肉砂鍋那集,「喇叭哥」王老闆每晚都拿著小蜜蜂坐在門口與鄰店女老闆搶客打嘴炮,一口川普味的「我是我,不一樣的煙火」,足以彰顯老闆出挑的性格。

兩家桐子砂鍋開在一條窄巷內,競爭是在所難免的。王老闆的店因為口味更好而人氣火爆,但談到競爭對手,脾氣硬朗的大哥帶著幾分惺惺相惜,「沒競爭就沒進步,說老實話,我不把她當仇人。如果她不開了的話,那我輕鬆了,但是也不好玩了。」

雖然一集只有短短7、8分鐘,為給觀眾呈現出好看的美食與故事,導演組沒少下功夫。

「每個鏡頭都得精打細算,先用食物給到觀眾觀看心理底層的情緒連接感,再講素人故事,我們從來不會讓素人配合我們說詞,這就導致剪輯特別困難。」

在全片無解說的情況下,導演組需要通過大量與宵夜攤老闆的聊天來串聯故事。很多老闆並不習慣於面對鏡頭,到晚上還得打光,就顯得更有拍攝儀式感。韓經國解決問題的最簡單方法是喝酒,「有時候勸老闆喝一點,就放開了」。

但也有的老闆屬於自來熟甚至人來瘋,這就需要導演們往回調整情緒。「比如深圳雞煲店的老闆太熱情了,看到鏡頭時就更亢奮,甚至帶有一些表演性。」因此,導演組基本放棄了全部前兩天拍攝老闆的素材,等老闆逐漸習慣拍攝,回歸更真實的狀態。

韓經國希望,能夠保留老闆們最天然樸實的一面,「本來拍攝就要麻煩老闆們,不能播出去了再給人家平添麻煩」。

正如《早餐中國》的老歌、街景空鏡與俏皮花字,《向著宵夜的方向》也埋下了不少彩蛋與小心思:

比如每期標題都會配合當期店鋪的招牌風格,後期小哥會把夜景亮度不足的無奈OS打在公屏上,又比如每集開篇白天變黑夜的「開關燈」鏡頭,短短幾秒的背後,是兩個攝影師在多個地方拍攝延時鏡頭,再選擇效果最好的一條保留。

而片尾的「忙了一天吃點吧」,既是撫慰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也是對宵夜攤店主的一份關注。

「我們發現這些老闆吃飯時間和普通人完全不同,可能下午5點吃早飯,晚上12點吃中飯。」一般錄吃飯已經是拍攝尾聲,辛苦一天放鬆下來的老闆們在飯桌上的一面真實而動人,當你忍不住窺探他們內心世界的更多,一集戛然而止,只留片尾曲餘音繞梁。

這就是生活啊。

向著「真實娛樂」的方向

《宵夜》播出後,幾乎所有店主都給導演組發來信息,說生意變得更好了,食客裡多了天南海北慕名而來的人。

「求店鋪地址」一向都是美食類節目的彈幕日常,但沒把地址放入正片,是韓經國最後的倔強。

「不能什麼都送到觀眾嘴邊,要地址的人往往不會真的去店裡。而且你就是給他地址了,他找到那家店鋪還是得通過各種APP的導航才能最終到達。而那些真想去的,有店鋪的名字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店鋪在哪,打著飛的早就跑過去吃了。」

韓經國早年曾在鳳凰衛視做《鏘鏘三人行》等文化欄目,他始終覺得,做紀錄內容要承載一定社會教化功能或價值觀傳遞,如今網絡時代已經導致信息接收門檻大大降低,「如果大家不做一點點的思考,不就不開民智了麼?」

做《宵夜》的本源顯然不是為了店鋪宣傳,而是為觀眾提供一個觀察中國當代社會人情冷暖的剖面。

部分夜宵攤位難免隨歲月流轉而消失停業,紀錄片將這些特殊場景以及真實故事保留,也許有一天它們將成為後輩了解中國城市人文發展變遷的切口。

一季節目過後,韓經國與團隊也在探討後續節目的創新,拍攝特定職業人群去吃宵夜,以及導演組逛吃vlog都在考慮的範圍內。

我們聊到紀實版「孤獨的美食家」,韓導認為當下的中國尚不存在類似日本的文化語境,一方面是中國夜宵店多是合餐制,另一方面由於外賣的普及,也極大程度降低了一個人外出吃宵夜的機率。

而除了《向著宵夜的方向》,導演所在的公司芬格傳媒作為芬格時代旗下的網際網路綜藝廠牌,一直致力於在泛文化領域,打造符合時代和大眾口味的紀錄片以及紀實性真人秀。

「真實娛樂在國外算是比較大的內容品類,」聊到紀錄片與真人秀的區別,韓經國認為廣義來講真人秀也是紀實內容的一種,只是要增加更多給觀眾的刺激點。

在娛樂至上的年代,他依然希望堅守一分理想主義,比如團隊目前正在研究一檔圍繞新聞價值討論的語言類綜藝,試圖兼具兼具娛樂性以及內容深度。

網綜語言類節目已經經歷了奇葩說、火星情報局字再到脫口秀大會的創新迭代,「下一步怎麼走,殼是綜藝的殼,但最終沉澱的內容與氣質終將超越綜藝本身。」

而不管做什麼,多少都會寄寓一些個人理想與情懷,「哪怕能影響一兩個人呢?」韓經國笑起來。

-END-

相關焦點

  • 又一部美食紀錄片!《宵夜江湖》是現實版「深夜食堂」嗎?
    除了「舌尖」系列紀錄片,《早餐中國》、《人生一串》、《風味人間》這些紀錄片也都是口碑非常好的美食紀錄片。豆瓣評分都超過了7分,《人生一串》和《風味人間》的評分甚至達到了9.0和9.1分。今晚,騰訊視頻又將播出一檔有關美食的紀錄片——《宵夜江湖》。《宵夜江湖》將講述以宵夜美食為切口的市井傳奇故事。紀錄片分為八集,每一集講述一個城市的宵夜和「宵夜江湖」裡的百姓故事。
  • 紀錄片版「深夜食堂」,帶你吃遍中國宵夜
    《向著宵夜的方向》一季共30集,每集的長度和《早餐中國》差不多,在6-7分鐘左右。雖然從小到大,長輩們總是一遍遍地向我們念叨吃宵夜的害處,我們也深知吃宵夜有多容易長胖,但深夜那一口帶來的莫大的愉悅感,往往讓人不得不「投降」。解壓、和朋友聊天、尋找記憶的味道……關於吃宵夜,每個人都能講出自己的理由。紀錄片的第一集,就把視線聚焦在了深圳的一家雞煲店。
  • 中國版「深夜食堂」宵夜地圖,看遍各地夜宵美食~
    11月30日(今日)晚21點,由度小滿金融贊助播出的騰訊視頻重磅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正式開播,美味開席,邀你上桌!美食,慰藉人心;生活,兼容百味;火光,點亮城市煙火,也點亮心中夢想。這裡將記錄中國版「深夜食堂」故事,有美食、有風味、有鄉情,更有無數宵夜店主和食客們的暖心故事。作為騰訊視頻自製IP「一日之食」下的第二部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於今日起每周一到周五21:00更新。忙了一天,吃點吧!
  • 中國版「深夜食堂」宵夜地圖,看遍各地夜宵美食
    11月30日(今日)晚21點,由度小滿金融贊助播出的騰訊視頻重磅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正式開播,美味開席,邀你上桌! 這裡將記錄中國版「深夜食堂」故事,有美食、有風味、有鄉情,更有無數宵夜店主和食客們的暖心故事。 作為騰訊視頻自製IP「一日之食」下的第二部美食紀錄片,《向著宵夜的方向》將於今日起每周一到周五21:00更新。 忙了一天,吃點吧!
  • 為什麼中國版《深夜食堂》必死?
    最近,梁家輝版《深夜食堂》電影終於上映了。說「終於」倒並不是因為有多期待,而是因為這部電影版《深夜食堂》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備案立項,2017年就開機拍攝並製作完成了,卻隔了兩年後才正式上映,時間跨度可以說是挺大的。
  • 24個宵夜好去處!這才是我大深圳的深夜食堂!
    答:只需點箭頭上邊的《深圳本地生活》關注即可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曾因一碗泡麵讓眾多網友對這部劇吐槽滿滿讓x小編想到,我們大深圳的深夜食堂明明不是這個樣子啊!化州肥仔大排檔這家大排檔,看起來普普通通,實際上已經在新安駐紮了快18年!
  • 《深夜食堂》| 對不起,這碗宵夜我吃不下去
    本來是想和以前看日版《深夜食堂》一樣,端著自己的宵夜,縮在暖色的燈光裡看劇下飯,結果打開黃磊老師主演的這一版看了不到五分鐘,我就放棄了。原版深夜食堂,有很多邊緣人物,比如脫衣舞女郎、中年同性戀、黑社會大叔……寫他們的故事,不是為了利用這些獵奇的身份來豐富劇情,而是要通過他們的故事,向大多數生活過得也不那麼順心的人發問:當經歷了痛苦、不如意之後,如果依然無法改變自己或這不精彩的人生
  • 中國版《深夜食堂》錯就錯在這些
    中國版《深夜食堂》,你回答不了這四個問題——一,為什麼要叫深夜食堂?深夜食堂,顧名思義,它的營業時間是半夜12點到早上七點,主要供應夜宵。夜宵的一般特點是量少、簡單、家常。自己在家餓了快手就能做的,容易消化的,吃了還不影響休息。吃的時候,還不能過度飲酒,以免影響第二天的作息。
  • 對嘛,這才是中國版深夜食堂
    早前他就在採訪裡透露過對《深夜食堂》的喜歡和執念:想要給觀眾一個貼心、地道、充滿中國味的深夜食堂。他做到了嗎?我們來仔細看。原版的深夜食堂,是日本街上隨處可見的居酒屋,但來了中國應該是什麼樣子?為更具有中國本土生活氣,梁家輝讓劇組在弄堂裡搭建了一座專屬於我們自己的小食堂。雖然應原IP要求,這間食堂在建造過程中保留了一點日式風格,但在這個基礎上,電影對食堂中國化的把控,也是很用心的。這間小店隨處可見的細節,起碼能一瞬間抓住你。
  • 這部專拍烤串兒的紀錄片,才是我們的《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中國版開播時就有人說,咱中國人的深夜食堂,不應該是路邊攤大排檔嗎?中國這麼多城市這麼多串兒店,得收集多少個深夜故事,得存在多少種姿色各異的串兒啊。別說,還真有人特別好奇,真的跑去中國 20 多個城市,500 多家燒烤攤,拍了一部(片頭)氣勢恢宏的紀錄片回來。也就是剛才說的——《人生一串》,中國首部燒烤專題紀錄片。 bilibili 出品,總共 6 集,剛更三集,豆瓣評分已經衝到 9.0 ,5000 多人打分。
  • 15家凌晨還營業的店,這才是完全版瀋陽宵夜地圖!
    夜幕降臨 正是宵夜登場的好時機胖熊吃遍了大半個瀋陽才挖掘出了這20家味道超讚凌晨之後還可以去打卡的店鋪提起宵夜,就不能不提最近熱播的紀錄片《宵夜江湖》,西塔老太太串店就是出現在第一期的店鋪,西塔老太太本身就是有些傳奇性的人物,50歲才開始經營串店,還把店鋪搞得風生水起。
  • 中國版的「深夜食堂」拍出來了!豆瓣8.9
    四年一屆的世界盃推動了中國人的宵夜興致,據《福布斯》網站報導:2018年上半年,中國的酒類消費出現了巨大增長,比去年同期幾乎翻了一番。
  • 在欽州,這才叫《深夜食堂》!你們那些吃泡麵的,根本不懂!
    原劇是來自日本《深夜食堂》但翻譯過來就特別奇怪食堂在中國指的是,單位或學校很多人聚餐的地方吧~那頂多叫《深夜小飯館》!中國哪裡有這種場景打死我也不承認這是中國版的《深夜食堂》的如果改成《深夜大排檔》或《深夜夜宵攤》把場景設在欽州,肯定能火!開頭都幫你們想好了:「老闆,來一碗豬腳粉+一條叉燒!」「做乜嘢,又挨你老婆趕出門,某比睡覺啊,昨晚買碼又沒中?」
  • 這才是深夜食堂的正確打開方式!
    最近,劇版《深夜食堂》不但登頂微博各項熱搜還在朋友圈各種被刷屏當然全是開播後的槽點不斷話說小編在追完《
  • 這才是汕頭人的深夜食堂!
    尤其是當80後、90後年輕人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對深夜食堂、夜場電影等有著更強烈需求。「今天是周末,終於吃上心心念念的燒烤,那就再看一場電影吧,反正明天休息。」「搶到的影票時間有點晚,看完電影吃宵夜是絕配。」影院裡,看電影的觀眾說出了現在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在汕頭,深夜食堂種類還有很多,美團上的小龍蝦外賣,銷量一直名列前茅,一些洋快餐也開始經營起宵夜。
  • 拍國版《深夜食堂》的諸位,真的深夜上街吃過東西嗎?
    《深夜食堂》,最初是安倍夜郎先生的漫畫版。此後是小林薰先生主演的日劇版和日影版。
  • 南京版《深夜食堂》,這裡只販賣美食.
    中國版《深夜食堂》開播了一段時間,撲街的口碑一直沒有好轉。
  • 又出一部神仙紀錄片,中國最好吃的宵夜店,全拍齊了
    小編冬天很容易生病,生了一種一日要吃五頓的病尤其是宵夜,它才是秋冬美食的靈魂。偶爾不吃宵夜的夜晚,小編就會選擇看紀錄片解饞最近上映的這部紀錄片,就深得我心!精挑細選30個城市從南到北,帶你雲吃遍中國宵夜說真,放眼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人一樣愛吃。光憑宵夜就能創造出一個宵夜江湖。任何食材都能吃,不同地域又能將同種食材創造出百種做法。
  • 上海10家人氣最高的深夜食堂,就要在深夜吃才痛快!
    看過日劇版深夜食堂會被裡面的故事感動的稀裡譁啦也會對裡面的美食垂涎三尺紅色香腸和雞蛋燒?
  • 中國版的《深夜食堂》到底比日版的差在哪?
    有多少人是抱著激動的心情期待中國版《深夜食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