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雙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2020-11-17 澎湃新聞

我國雙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2020-06-18 0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黃龍世界自然遺產地 四川黃龍五彩池 國家林草局供圖

35年來,我國探索建立了自然遺產依託自然保護地管理的機制,加強了自然保護的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實現對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的科學保護和有效監管。同時,通過完善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相關法律、制度和規定,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還溼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資源監督管理,加大對遺產地生態保護修復力度,維護遺產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 桑吉/攝

我國在自然遺產資源保護中,堅持生態為民、科學利用,將資源保護與民生發展相結合,通過特許經營、利益共享、生態補償、生活補助等多種方式惠及民眾、改善民生,帶動了地方優化發展。各遺產地通過開展適當的旅遊展示活動,拉動了住宿、餐飲、交通、土特產加工、手工藝製作等相關產業發展。2018年,各遺產地為地方帶來直接旅遊收入 143.75億元,其中,接待境外遊客超過1246.2萬人次,佔全國入境遊客總人數的9.7%,有效增進了不同國家、民族、信仰的文化認同,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鑑。

青海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 布瓊/攝

據介紹,世界遺產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區域和文化遺存。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世界遺產公約》,建立《世界遺產名錄》。截至目前,已有193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121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869項、自然遺產21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39項。來源:《科普中國》

原標題:《我國雙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時間:2020-06-14 06:41   來源:新華視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 13日是中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中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是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
  • 我國人類非遺數量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中國與義大利的世界遺產之爭,誰是數量最多的國家?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徵,是文明與歷史的精華沉澱,只有受全體人類社會的高度認可的景觀,才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選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從1986年開始,我國就開始向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並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多次申報成功,截至到19年時全國已有55處世界遺產,高居世界第一,文明古國的底蘊一展無餘。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
    原標題:拿什麼守護你,我們的世界遺產編者按:7月初,我國青海可可西裡和福建鼓浪嶼成功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我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在世界遺產擁有量上名列前茅。申遺成功帶來喜悅與自豪之餘,民眾對這兩處世界遺產的探知欲愈發強烈。
  • 世界遺產最多的十個國家排名,哪個國家遺產最多?中國排名第幾?
    伊朗自1975年2月26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8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伊朗世界遺產共有23項(包括自然遺產1項、文化遺產22項),在數量上居世界第10位。
  • 空間信息技術重構世界遺產
    我國世界遺產數量多、類型全,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截至2019年7月,我國已經擁有世界遺產55項,其中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的數量都排在世界前列。  世界遺產保護與利用,直接應用了空間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中國在相關領域的進展如何?
  • 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召開 廣東19家移植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一
    原標題: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召開 廣東19家移植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一(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12月19日,在廣州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透露,我國已啟動器官捐獻移植的兩年專項整頓計劃,爭取在明年上半年出臺修訂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 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廣東19家移植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一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12月19日,在廣州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透露,我國已啟動器官捐獻移植的兩年專項整頓計劃,爭取在明年上半年出臺修訂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進一步明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中的各部門職能
  • 中國境內世界遺產迎接「大考」
    1985年我國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公約》),對國際社會作出了為全人類妥為保護中國境內世界遺產的莊嚴承諾。 此後,我國的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發展迅速,至今已形成相當規模,遺產保護、管理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目前,我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達28處,總數居世界第三。還有近百個項目正在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日前,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召開。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是建設文化強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突顯文化自信的珍貴資源。
  • 我國山上挖超大水池,又一超級發電工程?規模超美國居世界第一
    中國的基建技術已經成為名片,當然國內一個又一個的工程就是最好的作品,如今,我國又一項大工程跨市建設,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中國山上挖超大水池,又一超級發電工程?規模超美國居世界第一。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工程是中國山上挖超大水池豐寧抽水蓄能電站,可能很多人並不了解,但是這與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是有一定關係的,中國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當然這也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的。
  • 我國擁有寵物貓狗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寵物食品市場前景如何
    根據歐睿國際不久前發布的數據,我國現在擁有的寵物貓狗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在2018年首次超過美國。預計到2024年,我國將擁有2.48億隻寵物貓狗,遠超過美國的1.72億。我國的寵物擁有量的激增導致寵物相關消費快速增長,那麼,我國寵物食品市場發展前景如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8年我國寵物食品市場規模增速大體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 世界一線城市數量更新:美國有5個,印度有3個,我國有多少個?
    國際間的競爭力與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化技術產業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我國各大城市都在著力發展科學技術,至始至終堅定走鄧小平所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發展力。正是這樣的信念,我國逐漸形成有些方面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高新科技的助力下,我國有更多的城市入選世界一線城市。本期話題:世界一線城市數量更新:美國有5個,印度有3個,我國有多少個?
  • 20條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薦線路來了
    10月2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三明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大會在福建泰寧舉辦會上,去哪兒網聯合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秘書處共同設計、開發的20條中國世界遺產旅遊線路亮相。 中國世界遺產旅遊推廣聯盟是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成立的一個以中國世界遺產資源為主題、以世界遺產所在地管理機構為成員的旅遊推廣組織。截止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總數55處,居世界第一,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
  • 我國36所A類雙一流大學,教育質量評估,浙大超越清華北大
    在我國雙一流大學中,36所A類雙一流大學佔據了國內高等教育的首位,在36所A類雙一流大學之間,教育質量的評價和比較是學生和家長經常關注的內容,根據教育部最新的學科評估結果,浙江大學A類學科的數量超過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國內高中排名第一。
  • 廣東自然保護地數量居全國第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6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 通訊員林蔭)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記者今天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該省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數量達1362個,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廣東省全力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近十年來,全省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森林資源呈現穩定增長態勢。
  • 我國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郵 快遞量居世界第一
    郵政快遞業是我國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是服務生產生活、促進消費升級、暢通經濟循環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十三五」期間,我國郵政快遞業構建起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網絡體系,建制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快遞網點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第一,55處全名單收錄!你去過多少個?
    2019年7月6日,隨著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上之前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我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大美中國!見證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窮盡一生,也一定要去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