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商務印書館總經理
與大慶油田有著深厚的感情
三次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每一次都是心靈洗禮
進一步加深對文化自信的思考
凝成了《文化自信源自人民的創造》
刊發在《人民政協報》
他說,大慶油田以其獨特的貢獻
為創造社會主義新文化樹立了典範
讓勞動與創造
成為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
「文化是幹出來的」
「文化自信源自人民的創造」
「大慶精神,時代迴響」
這些觀點
視角獨特,立意深遠
今天,油田官微
擷取精華,以饗讀者
於殿利,全國政協委員,歷史學博士。現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獲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他致力於亞述學、出版與文化研究,已出版《巴比倫與亞述文明》《人性的啟蒙時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與思想》《出版是什麼》等著作、譯著多部,在報刊發表論文百餘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精神,既體現在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和奮鬥業績中,體現在中國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作品中。」文化體現為創造和創作,先有創造,然後才有創作。
文化是幹出來的,不是光靠文字創作出來的,也不是光靠藝術形式描繪出來的,即便是文字和圖畫也是源自於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讓我對文化有了新認識。大慶文化所具有的強烈的衝擊性特徵就是勞動和創造,這構成大慶精神的內核。大慶精神揭示出了三個層面的文化特徵:一是在勞動中創造的鮮活語言文字;二是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驚天動地的業績;三是在這兩種之上,提煉出來的勞動者的精神追求。可以說,這三個層面的文化成果,都是勞動和創造的結果。
大慶油田人創造了自己的語言,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體系,表達和彰顯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性格。一進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巨型浮雕的兩側就是「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然後是「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醒目標語,它們是豐富多彩的大慶文化的真實寫照。他們在生產實踐當中所創造出來的這些語言,已經升華成一種精神,一種由油田人戰天鬥地的精神擴展成為中國人民奮鬥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說到文化自信,不僅來自於古代典籍以及過去的輝煌,還來自於勞動者的現實創造。
大慶油田的開發奇蹟是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輩石油人,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鐵人王進喜留下了這樣錚錚之聲:「石油光都埋在他們國家的地下了?」「我們國家就沒有油?才怪了!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有這麼千萬人,肯定有油。」在科學知識的指引下,在堅定信念的驅使下,中國人找到了有油的地方,然後再去真刀真槍地實幹,幹出了油田。
大慶油田創造出來的業績是什麼?大慶油田讓我們摘掉了石油落後國的帽子,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用油難題。第一批原油外運時萬眾歡騰的壯麗場面,不是某個人的喜慶,也不只是油田的喜慶,而是屬於全中國人民的喜慶。大慶油田驚天動地的業績構成了大慶精神最基礎性的底色,構成了中國人民拼搏、奮進的現代社會主義文化的底色。
無論是設備、經驗還是科技人員,跟發達國家相比,當時我國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大慶油田工人創造的一整套系統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三邊方針」、「五到現場」的工作方法、「工人三班倒,班班見領導」的工作要求、「五級三結合」的會議制度、「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思想工作方法等等,不僅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即便在今天看來,其精髓仍具有啟發和借鑑意義。
大慶油田的勞動業績、創造動因和工作方法開創了勞動者的新文化,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文化,人民的創造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堅硬基石。
大慶精神是一座豐富的礦藏,直至現在仍可以從不同方面挖掘其時代意義和價值。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回望歷史,我們仿佛看到了大慶精神放射出新的光芒,大慶油田為新時代樹立了新榜樣。
抓思想與抓生產一體兩面、相互促進的政治意識。「抓生產從思想入手,抓思想從生產出發。」這是大慶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是在創業時期形成並一直延續至今的正確處理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關係的基本原則,也是大慶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油田人這樣說:「活著為革命,生命值千金。活著為個人,不如一根針。是金不是針,行動作結論。」油田人把革命的理想信念與個人的生命價值直接聯繫在一起,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動力問題。可以說,大慶油田為新時期正確處理黨建和業務的辯證統一關係,樹立了實踐的楷模。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政績觀。自覺地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成為大慶油田創業的根本方法;自覺地運用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成為大慶油田創業的根本思想武器。鐵人王進喜的「五講」充滿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芒,凝聚著大智慧和普遍的哲學道理,它也因此上升為一種文化。這種充滿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政績觀,正是每一位共產黨員所應遵循的,鐵人王進喜是每一位共產黨員尤其是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大慶油田人從社會主義建設的創業時期很好地繼承了優良傳統,例如「三老四嚴」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作風和經驗。大慶油田人始終堅持質量意識和責任意識,「幹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就連大慶企業機關工作,也要求扎紮實實、嚴格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明確的指導思想,即「三個面向」——面向生產、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文化既是闖出來、幹出來的,也是一種積累、一種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大慶油田人在這方面走到了前頭,引領了風尚。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大慶精神,它已經升華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人民拼搏奮進的時代精神和國民精神。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國內外不利局面,他們不但沒有氣餒,還充滿信心,充滿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詩為證:「一顆紅心兩隻手,自力更生樣樣有。向外伸手沒出息,自己動手長志氣。」
大慶精神告訴我們:文化是幹出來的,甚至是闖出來的。文化自信源自人民的創造,源自時代的創造。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闖出了一條生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闖出了一條活路;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闖出了一條出路;進入新時代,我們闖出了一條道路。
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發展是硬道理」言猶在耳,它絕不是憑空的發明創造,而是那個時代的需求與那個時代人民的呼聲。習近平總書記說,「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些話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響、感染力和感召力?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呼聲。
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歷史機遇期
同時也面臨著最大的挑戰
所以,我們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幹
幹出一個人民滿意的結果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
依靠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奮鬥
把握時代的脈搏
傾聽人民的聲音
依靠人民的幹勁
就能幹出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文化
編輯丨田宇萱
文字丨張衛紅
攝影丨趙東威 李佔友
素材丨大慶油田圖書館
責編丨蔡萍
審核丨張衛紅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