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在出版人心中的暖色——出版界隆重紀念商務印書館第二個百年...

2020-12-24 商務印書館

今年是楊德炎先生逝世十周年。12月12日,中國語言學和辭書界著名學者,原新聞出版署的老領導,商務印書館的幾代館領導,中國出版界的幾代出版人,楊德炎先生的同學、友人以及楊德炎夫人翟小京等家屬,在凜冽的寒風中出席了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商務印書館聯合在商務印書禮堂舉辦的「懷念我們的老朋友——楊德炎先生追思會」,隆重紀念商務印書館第19任掌門人、前總經理,也是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辭書學會等十個出版和學術組織的常務副會長、副會長楊德炎先生。

商務先賢陳雲同志之女陳偉華、陳原同志之子陳河,原新聞出版署署長、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於友先,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編輯學會原會長桂曉風,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辭書學會名譽會長江藍生,中宣部原秘書長、《求是》雜誌社原社長高明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總裁、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北京語言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辦公廳主任、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劉建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於殿利,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中國辭書學會秘書長、商務印書館原總編輯周洪波,商務印書館全體館務會成員,商務印書館部分老領導、老員工,還有自楊德炎先生時代起就與商務印書館保持密切合作的書業媒體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華讀書報的領導,楊德炎先生的同學、友人以及楊德炎夫人翟小京、女兒楊羽佳、外孫女呂思墨等出席紀念活動。

「懷念我們的老朋友——楊德炎先生追思會」在商務印書館舉行

楊德炎先生是當代著名出版家、文化活動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曾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中國辭書學會第一副會長,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歐美同學會德奧分會副會長,中國出版年鑑社社長,曾榮獲「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是中國出版榮譽紀念章獲得者,在出版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商務印書館前總經理楊德炎先生(1945—2010)

有溫度、有風骨的出版家

楊德炎先生1945年生於上海,2010年因積勞成疾英年逝世。楊德炎先生是出版界唯一有外交經歷的出版家,是唯一將自己比作文化事業的「侍者」的出版人,是唯一自稱為商務印書館「過渡性人物」的商務掌門人。

他1966年大學畢業後加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其一生的出版生涯。其間,先後受命任我國駐原聯邦德國和瑞士兩國大使館文化處一等秘書、新聞出版署外事司司長。在他44年的職業生涯中,在商務印書館先後服務32年,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12年。其主要成就,在於經營商務印書館的12年對商務印書館的發展與中國出版事業的繁榮做出的傑出貢獻。

他堅守商務出版傳統,勇於開拓新的出版領域。他訂立了定期修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源》等品牌工具書的制度,持續擴容「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維護和鞏固了商務印書館「工具書王國」和「學術出版重鎮」的文化地位。他面向新的市場環境和學界需要,踏踏實實服務億萬讀者,全心全意扶助廣大學人。他直面挑戰,銳意革新,帶領商務印書館進入生機勃發的新發展時期。他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與英、美、德、法、日等國出版機構建立了良好而穩定的合作關係。

他講正氣,重操守,不追名,不逐利,勇於同各種行業不正之風作鬥爭,對於在學術界澄清大是大非、淨化學術風氣,在全行業弘揚高尚的出版理念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曾擔任駐外外交官和新聞出版署外事司司長,以精湛靈活的外交技巧和熱情坦誠的個人魅力,為維護國家利益,促進中外交流與友誼,做出了積極貢獻。他身兼多個協會重要領導職務,總結行業經驗,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發展,成為團結海內外同行的紐帶。

楊德炎先生是一位有溫度的出版家。他主持商務12年,堅持走精品出版之路,打造出了具有歷史標誌性、多系列的商務出版品牌。包括由他開創的以《藍海戰略》為代表的150種哈佛經管類圖書和以「商務印書館文庫」為核心的原創圖書,由他維護和提升的《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和「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等重點知名品牌,特別是由他推動實施的《故訓彙纂》《文津閣四庫全書》《張元濟全集》《趙元任全集》《錢鍾書手稿集》等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無不體現了一位優秀出版家宏闊前瞻的視野與格局。

楊德炎先生熱愛商務印書館,有濃厚的「商務情結」,是流動的商務印書館名片。他注重品牌建設,任上組織對商務品牌內涵及文化傳統進行了系統闡釋。他熟諳商務印書館歷史,對商務的精神傳統有深刻的體認,通過策劃組織商務創立百年之際諸多卓有品格的紀念活動,首次釐清了中國近代出版的基本脈絡,確立了商務印書館在中國出版史、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他珍愛商務百年品牌,在任期間強化品牌意識,從產品、營銷、版權等方面帶領商務同仁承擔起品牌建設者、維護者的責任。

楊德炎先生提倡出版家的社會責任,發出了「做有良知的出版人」的「宣言書」;開展了包括「漢語盤點」在內的廣泛的文化建設活動;他注重圖書品質,主持《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品牌圖書的再版工作,並榮獲「國際白金星質量獎」;面對辭書領域盜版、仿冒、詆毀、炒作等不良風氣盛行,他奔走呼號,廣泛聯絡出版界、學術界、文化界、教育界以及媒體廣大朋友,進行堅決鬥爭,使商務轉危為機;他弘揚《現漢》精神,捍衛學術尊嚴,呼籲建設高尚的出版理念和良好的行業風氣,將辭書編纂出版導向堅持學術精神、堅持高品質出版的正途上來,促進了學風與行風的扭轉。

楊德炎先生待人親和,對身邊的同事、師友而言是春風般的存在,其寬厚溫潤的風範背後是一位出版家深具的人文精神。他曾在商務110年館慶日親自到書店「站櫃檯」,傾聽讀者意見,為讀者解疑釋惑,並創建涵芬樓書店,為讀者構建氣質獨特的精神家園。他悉心培養年輕幹部,潤物於無聲,育人於無形,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出版人才。他是商務歷史上又一位高夢旦式的人物,默默耕耘奉獻,甘願做出版的侍者、文化的侍者,全身心為讀者和作譯者服務。

一代出版人懷念的「老朋友」

楊德炎先生在出版界、學術界、外交界的同事、朋友,商務印書館老幹部和家屬等60餘人參加了活動。會議向楊德炎夫人翟小京女士等家人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和親切的慰問。追思會的主題為「懷念我們的老朋友」,引起了與會嘉賓強烈共鳴。與會嘉賓既是楊德炎先生的老朋友,彼此也多相熟相知,仿佛是一場與久未謀面的老友的相聚敘談。會前在楊德炎先生生前喜歡的音樂中,播放了130幅其人生各個時期的生動圖片。現場氣氛溫馨真摯,充滿人文氣息。許多發言感人至深,令人潸然淚下。疫情防控期間,追思會僅邀請了在京嘉賓,另有一些楊德炎先生生前好友、出版史學者聞訊趕來參會,許多朋友通過騰訊會議實時觀看會議視頻。王新善、李景端、陳萬雄等因故不能前來參加會議的生前好友,通過與會嘉賓轉達了對楊德炎先生的深切懷念和對家屬的親切慰問。

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致辭

北京語言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李宇明致辭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副局長、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講話

追思會上,於友先認為「德炎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卓有成就的出版家!」他在講話中評價「楊德炎從不將商務總經理當職務,而是當責任」;「特別注重品牌建設,提倡學習前輩們高尚的敬業精神和出版理念,發布了『做有良知的出版人』的宣言書,提出了出版人的社會責任與歷史擔當」。會後並為楊德炎先生寫下了「深切懷念老朋友德炎!德炎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卓有成就的出版家!德炎善於以德治館、以德交友、以德行天下。敬佩德炎,懷念德炎!」的題詞。

原新聞出版署署長、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於友先

於友先為楊德炎先生題詞

桂曉風評價楊德炎先生為「商務精神的典範體現者」,「傳播正能量的卓越代表」,「永存在出版人心中的暖色」。高明光評價楊德炎先生「深得商務印書館的精神傳承」,「堅持不懈搞『漢譯世界學術名著』」,「通過工具書、語文辭書,潛移默化地弘揚中華文化」。鄔書林評價楊德炎先生「寬厚待人」「嚴於律己」「善於與時俱進」。聶震寧評價楊德炎先生是「堅持原則、講究規範的辭書編輯家」「堅持科學精神、勇於創新的出版家」,並回憶起中國出版集團初建時楊德炎先生對集團工作的支持。

江藍生評價長期默契合作的楊德炎先生是「溫暖、真誠、可信賴的老朋友」「從不爭名爭利,只知道做工作的好同志」,並回憶起楊德炎先生十五年前主導商務與語言所合作出版《現代漢語大詞典》時的往事,及其所反映出的楊德炎作為一位出版家的眼光和氣魄。李宇明評價楊德炎先生「格局大,眼界寬,有原則,有方法,勇於擔當,無私奉獻」,介紹了楊德炎先生擔任辭書學會領導期間聯合學界專家參與的辭書「規範」之爭,後來直接推動了新聞出版總署開展辭書質量大檢查工作和辭書出版資格準入制度建設的事跡。

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顧青評價楊德炎先生「無怨無悔地將滿腔熱情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出版事業,奉獻給了商務印書館這個初心之地」,「毫不鬆懈地精心呵護來之不易的品牌,是德炎先生留給商務人的精神遺產。」他向來賓介紹了追思會會場——典雅溫馨的商務印書館禮堂,正是楊德炎先生二十年前主持設計的;會議所用主色調是楊德炎先生定下來的「商務綠」等會議細節,「因為他對大家來說,正是春天般的存在。」

董琨、韓敬體、周明鑑、潘紹中、馬靜等分別回憶了楊德炎先生對中國辭書事業的卓越貢獻。陳為江、劉正培、辛廣偉、劉國輝、李城外、莊建等深情追述了楊德炎先生在商務印書館的發展、中國圖書進出口、圖書發行、出版外事、出版史研究、團結媒體人士等方面的貢獻和事跡。翟小京女士代為宣讀了86歲的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原政務參贊王慶忠先生,中國駐瑞士大使館原文化秘書、駐蘇黎世總領館領事、85歲的許穎之先生寫的紀念短文。楊羽佳女士作為家屬,在最後的發言中表達了對父親楊德炎的深情回憶和無盡思念,並對主辦這次追思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致以謝意。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劉伯根,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於殿利,商務印書館原副總編輯王乃莊,譯林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李景端,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原總裁陳萬雄,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毛永波,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原總編輯程孟輝,商務印書館百年文化研究中心總編輯張稷為追思會特別撰寫了紀念文章。紀念冊還收入了宋木文、於友先、李偉國等部分懷念楊德炎先生的舊文。

劉伯根《一位寬厚的出版家——楊德炎先生十年祭》評價楊德炎先生是「一位寬厚的智慧長者,一位令人起敬的出版家」「思路寬闊,務實有為」「度量寬宏,顧全大局」「寬廉平正,公私分明」。於殿利《革故鼎新,傳之久遠——楊德炎總經理在商務的改革之道》則從「改革不是推倒重來」「幹部知識化、年輕化」「重設發行部定位,開始自辦發行」「改組編輯部門」「其他組織機構創新」「議事制度與議事規則」等方面回憶了楊德炎先生在商務總經理任上的改革之道。

王乃莊《懷念楊總》回憶了與楊德炎先生最後的交往,並以《楊德炎先生逝世十周年追思》為題賦詩二首:

(一)

領銜商務有新風,

仁厚名聞眾友中。

十載音容猶宛在,

舉頭含笑在蒼穹。

(二)

君子之風傳後俊,

品牌商務勃新機。

追思益友功勳重,

淚眼臨窗望漫霏。

李景端《他總是寬人嚴己——德炎十年祭》以幾件小事,回憶楊德炎先生「為人正直和敬業精神」,以及可貴的「寬人嚴己」的人格境界;陳萬雄《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令人懷念的德炎先生》回憶起1980年為出版《紫禁城宮殿》畫冊時,來北京故宮拍攝圖片得到楊德炎先生無私幫助等往事,評價德炎先生一生貫徹「五好」學生的品格;毛永波《跟隨楊總做人做事》回憶了90年代末期在楊德炎先生身邊工作時的點點滴滴,懷念楊德炎先生「帶給人們的暖意和做人做事的誠意」;程孟輝長文《往事並不如煙——楊德炎先生側記》,紀念冊選刊了楊德炎先生在鹹寧做司務長的往事體現出的管理意識和制度意識,以及楊德炎先生「寬厚待人,與人為善」「每個人人格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處世哲學和在世界各地以及出版業內外廣交朋友的兩段事跡;張稷《商務印書館第二個百年基業的開局者——楊德炎先生執掌商務12年的主要貢獻》介紹了楊德炎先生執掌商務時危機與挑戰並存的時代背景,並簡略而全面地介紹了楊德炎先生擔任總經理期間對商務的主要貢獻。

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中國編輯學會原會長桂曉風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辭書學會名譽會長江藍生

中宣部原秘書長、《求是》雜誌社原社長高明光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總裁、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商務印書館原總經理於殿利

中國辭書學會秘書長、商務印書館原總編輯周洪波

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李平主持追思會

楊德炎先生執掌商務12年,正值我國市場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前夜,出版業處於規模迅猛擴大,業態劇烈變化的大轉型時期;也是商務創立一百周年之後,如何繼往開來、再創百年輝煌的嶄新歷史起點。12年間,德炎先生繼承商務的精神衣缽,放眼國際出版,引領時代潮流;他對內銳意革新,對外開拓進取;他鞏固了商務傳統優勢品牌,也成就了一批新的文化經典;他為商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排除了障礙,謀定了格局,培養了人才,奠定了基礎。十年後回首,他的身上具有這個時代格外稀缺的溫潤通透、儒雅高潔、寬厚雋永的人格光輝,他的品德和風範成為當代商務人乃至出版人的精神遺產,時間將證明其價值和光芒。

商務印書館百年文化研究中心為追思會編印了紀念圖冊、設計了留言簿,精選反映楊德炎先生成長經歷與出版生涯的歷史圖片及宋木文、於友先、劉伯根、於殿利、王乃莊、李偉國、李景端、盧仁龍、陳萬雄、毛永波、程孟輝、張稷等的回憶文章,並在現場陳列圖片展,以「百年勤耕耘」為題,展出了楊德炎先生在任的1996年到2008年期間的主要出版物,以「精品報知音」為題,展出了楊德炎先生在任期間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態度,以此致敬這位商務印書館第二個百年基業的開局者,一位具有人文主義情懷的優秀出版家。

【活動圖集】

商務先賢陳雲同志之女陳偉華、陳原同志之子陳河

楊德炎夫人翟小京

楊德炎女兒楊羽佳

中國辭書學會顧問周明鑑

中國辭書學會顧問韓敬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董琨

外交學院教授潘紹中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原副總編輯馬靜

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原總經理陳為江

商務印書館原副總經理劉正培

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劉國輝

中華讀書報原總編輯莊建

鹹寧市檔案館館長李城外

與會嘉賓合影

追思會現場陳列的楊德炎先生在商務任上出版成就和出版理念展(局部)

楊德炎先生追思會紀念圖冊及會議手冊

相關焦點

  • 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上海往事
    記者走進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聽館長林偉成講述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早年的印刷故事。1897年,商務印書館創立於上海。創辦人夏瑞芳、鮑鹹恩、鮑鹹昌、高鳳池原是外國人在上海開辦的報館和書館的排字工人。他們集資3750元,租屋三間,購機器數臺,辦起了這家小印刷工場,起名為商務印書館。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近日揭曉 《大地與人:一部全球史》《古埃及<亡靈書>》《21.0:當代簡史》《吳恩裕文集》(六卷本)《北大植物書系》《寂靜的春天》《檔案之魅》《反思魏瑪共和國》《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新滿漢大詞典》(第2版) 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入圍好書」。 為滿足讀者對經典閱讀好書的需求,商務印書館還推出「家庭書架」(第一季)。
  • 穿越時光遇見你:商務印書館120年漫漫求索中不變的守望
    商務印書館120周年館慶                       舊照舊物徵集活動                                   一個鏡頭記錄時光的蹤影
  • 書人書事 | 張元濟先生與商務印書館
    時逢商務印書館120歲生日,我們不由得再次向他致以特別而又真摯的禮敬!  菊生先生七十壽辰時,以蔡元培、王雲五等當時中國最負盛名的大家共同發起徵集《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在《啟事》中有一段經受了歷史檢驗的評價:「張先生是富於新思想的舊學家,也是能踐行新道德的老紳士,他兼有學者和事業家特長。他早年就敝屣虛榮,致力文化業,服勞工所不能服的勞,不計成敗,不顧毀譽。
  • 商務印書館推十卷本《徐志摩全集》一償胡適夙願
    商務印書館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商務印書館日前推出十卷本《徐志摩全集》,不僅是目前所見最全版本,而且還引出一段軼事——在八十餘年後了了胡適的一個夙願。自著名詩人徐志摩1931年罹難後,其親友和學界便開始了對徐志摩生前作品的搜集、整理工作。1936年,胡適得知陸小曼已將《志摩全集》編好後,便向陸小曼提議將《志摩全集》交給商務印書館出版。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50種圖書入選「家庭書架...
    本報訊(記者陳菁霞)11月3日,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在京舉行。《習近平扶貧故事》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出版特別推薦圖書」,與其他主題出版類圖書一道,助力脫貧攻堅。
  • 高端對話丨傅偉中:只有好書才能實現出版人的終極成就感
    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系1988年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中華書局和香港商務印書館等多家知名出版機構基礎上組建而成,服務香港逾百年歷史,現已發展成為香港最具規模的綜合性出版集團。比如香港的電車,香港中華書局就出了一系列圖書,《香港電車:叮囑110年》、《追蹤電車24小時》、《搭紅VAN——從水牌說起:小巴的流金歲月》、《90後巴士載客賣血生涯》等,還有一些城市特色文化圖書,如《香港失物認領處:100個城市印記》,最近又推出香港招牌方面的圖書。這樣的例子在集團旗下的三聯和商務印書館等出版機構都有不少。
  • 沈昌文:一個晚輩的感言 | 紀念陳原先生誕辰100周年
    ——陳原先生(曾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兼黨組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商務印書館總經理、總編輯、黨委書記)細研商務印書館的歷史,歷屆當家人皆為不折不扣的學問家、思想家,學最新之學,問最應時之問。他們不僅是飽學之士,還是有識之士,始終把自己的學識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連接在一起。
  • 郵品日曆:2月27日-商務印書館郵票及其他(圖)
    《歲次丁丑》生肖郵票小型張2017年2月27日,法羅群島發行天然染料小全張2017年2月27日,白俄羅斯發行明斯基國際列車郵票2017年2月27日,白俄羅斯發行明斯基國際列車郵票2017年2月27日,俄羅斯發行俄羅斯人權研究所20周年郵票2017年2月27日,法羅群島發行絨鴨郵票2017年2月27日,中國郵政發行《商務印書館
  • 王雲五是優秀的出版人、企業家,也是負責任的政治家 | 讀書
    改革與復興商務印書館王雲五很長壽,在他90多年的人生裡,幾次在教書、從政,及出版間轉換職業,而出版無疑是其「主業」。金炳亮不惜筆墨,用四章篇幅記敘了王雲五在商務印書館的歲月。商務印書館創建於1897年,那一年王雲五隻有10歲。24年後,商務印書館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出版機構,可也出現拉幫結派、論資排輩等種種弊端。
  • 出版界老頑童沈昌文從此「無禁區」
    1996年1月退休後,他又發起創辦《萬象》雜誌,策劃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等叢書,在出版界和讀書界有極高的聲望。 私底下,沈昌文是個特別有趣的人,是出了名的「老頑童」。 「吃喝玩樂、談情說愛、貪汙盜竊、出賣情報、坐以待幣」這是他自我形容的二十個字。
  • 三次參觀鐵人館,商務印書館老總飆淚感悟!
    他是商務印書館總經理與大慶油田有著深厚的感情三次參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每一次都是心靈洗禮進一步加深對文化自信的思考凝成了《文化自信源自人民的創造》刊發在《人民政協報》他說,大慶油田以其獨特的貢獻為創造社會主義新文化樹立了典範讓勞動與創造成為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
  • 緬懷的意義在於承揚——西南交大隆重紀念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
    2014年5月30日,在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之際,學校隆重舉行座談會,緬懷先師、啟迪未來。 羅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圖算專家、測繪學家、教育家,是我校唐山時期以「嚴謹治學,嚴格要求」著稱的「五老四少」教授中的「四少」之一,也是我校「雙嚴」傳統形成和傳承的代表人物之一。
  • 香港「出版界巨人‬」離世 享年98歲 曾經捧紅經典漫畫《老夫子》
    本文首發於港劇劇透社公眾號(tvbjts)轉載請聯繫授權影視商務合作及授權QQ/微信:24502371(註明合作)品牌商務合作:wlsd0505據香港媒體消息,被業界譽為香港出版界巨人,經典漫畫《老夫子》的出版人吳中興離世,享年98歲。